目前分類:政治法律 (2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名句解析】  明刑弼教    期於予治

【名句解析】  明刑弼教    期於予治

《尚書》· 虞書》(大禹謨):

「明於五刑,以弼五教,期於予治,刑期於無刑,民協於中,時乃功,懋哉。」。」

《尚書》又稱《書》、《書經》,爲一部 多體裁文獻 匯編,是 中國 現存最早的史書。分爲《虞書》、《夏書》、《商書》、《周書》。戰國時期 總稱《書》,漢代改稱《尚書》,即「上古之書」。因 是儒家五經之一,又稱《書經》,相傳 由孔子編選而成,傳本 有些篇是 後人 追述補充進去的。

注釋:

1.大禹謨: 記敘了大禹、伯益和舜謀劃政事的遠古史料。

2.大禹:禹是舜的臣子,他以治理洪水建立大功,後人 尊稱為大禹。

3.伯益:虞舜的臣子,為東夷部落的首領。相傳助禹治水有功,禹要讓位給伯益,益避居箕山之北。

4.五刑:古代 五種刑罰之統稱,在不同時期和地區,五種刑罰的具體所指 皆不相同。在西漢 文帝前,五刑:五刑 指墨、劓、刖、宮、大辟;漢文帝 廢除肉刑之後,五刑則 指笞、杖、徒、流、死。

5.弼:輔助。

6.五教: 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種 倫常教育。. 

7.期:期望

8.懋哉:功勞就大了!

意譯:

     《尚書》· 虞書》(大禹謨):「能夠正確運用五刑來輔助五教,用刑法曉喻人民,使人們都知法、畏法而守法,以達到教化所不能收到的效果。使人民都能走上正道,期望使我的政事達到治理的境地。要用刑罰來達到消除刑罰的目的,使人民都能走上正道,那時你的功勞就大了!」

解析:

      字面觀,「弼」乃輔佐之義,似與「德主刑輔」的傳統立法、司法原則並無不同。實則不然,「德主刑輔」中「德」為「刑」綱,「刑」要受「德」的制約,始終處於次要、輔助位置。

所謂「德主刑輔」(以首先 教化 為主,刑罰懲治 為輔)、「德體刑用」(以首先教化為本體,刑罰懲處為其服務)、「明德慎罰」,就是 寬刑輕典的立法原則。
宋代以降,在處理 德、刑 關係上 始有突破。著名 理學家 朱熹 首先對「明刑弼教」做了 新的闡釋。他 有意提高了 禮、刑關係中刑的地位,認為 禮法二者對治國同等重要,「不可偏廢」。

參考資料:

在 我國古代法律史上,一般說來,倡導「德主刑輔」,本意是 注重道德教化,限制苛刑,所以 它往往是 與輕刑主張 相聯繫的。而 經朱熹闡發,朱元璋 身體力行於後世的「明刑弼教」思想,則完全是 借「弼教」之口實,為推行 重典治國 政策 提供 思想理論依據,於是 他強調「刑亂國用重典」的學說。

(當今台灣 ,教育改革 失誤,道德淪喪。司法改革 失焦,法治崩解。亟待 妥善 謀求對策,亡羊補牢。)

《台灣淪詐騙王國》!

2022年7月27日

據 刑事局統計,今年 光上半年國內就發生1萬3,301件詐騙案,共騙走31億,若以此速度推估,今年全年 台人今年恐遭騙走60億。

20241月1日

聯合報 記者朱漢崙

根據 刑事警察局 提供給金融業者的一份數據顯示,台灣近年來的詐欺犯罪詐騙金額及件數都不斷攀升,其中 不論是件數或金額,從2020年起就直線攀升,到2023年11月底止,當年度詐騙件數 已超過35000件、詐騙金額 超過79億,均創史上新高紀錄。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歷史解析】中國歷代王朝興亡

【歷史解析】中國歷代王朝興亡

高明:《中國歷代王朝興亡四字歌》

高明,1926年生,祖籍天津。北京大學 考古文博學院教授。1952年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1956年留校任教,協助唐蘭先生的教學工作,并師從唐蘭先生學習古文字。研究方向為 古文字學、考古學、古文獻學。著有《古文字類編》、《中國古文字學通論》、《古陶文匯編》、《古陶文字徵》、《帛書老子校注》等書。并在《考古》、《文物》等雜志 發表論文數十篇。

北京大學 史學教授 高明先生,著作《中國歷代王朝興亡四字歌》,以四字為一句,共120句,計480字,上自三皇五帝,新舊石器時代,下至清朝滅亡,民國興起。

《中國歷代王朝興亡歌》

中華民族,歷史悠長。三皇五帝,傳位禪讓。 

夏建王朝,始立家邦。湯伐夏桀,滅夏建商。 

武王伐紂,西周勝強。幽王貪色,身死國喪。 

平王遷都,東周洛陽。春秋五霸,齊桓宋襄。 

晉文秦穆,還有楚莊。戰國七雄,彼此逞強。 

秦楚齊燕,韓趙與梁。贏政統一,自稱始皇。 

反秦暴政,陳勝吳廣。楚漢相爭,勝者劉邦。  

劉建西漢,長安稱帝。王莽篡漢,改朝更制。 

綠林赤眉,農民起義。劉秀興兵,反莽殺敵。 

重建東漢,洛陽登基。黃巾軍起,分崩離析。 

魏蜀與吳,三國鼎立。司馬代魏,西晉是立。 

五胡亂晉,擄走懷帝。睿都金陵,東晉續繼。 

齊宋梁陳,南方更替。北十六國,五胡分治。 

繼有北魏,北周北齊。南朝北朝,隔江對峙。 

北周楊堅,取代周帝。自立隋朝,南北統一。 

滅隋建唐,高祖李淵。一代女皇,武氏則天。 

安史之亂,黃巢造反。朱溫滅唐,建樑都汴。 

五代十國,分裂重現。南北十國,各自苟延。 

中原五代,梁唐晉漢。迨至後周,匡胤奪權。 

趙建北宋,仍都於汴。穩定北方,統一江南。 

西夏遼金,覬覦中原。金襲汴京,靖康國難。 

高宗南渡,南宋臨安。蒙古崛起,成吉思汗。 

忽必烈時,滅宋建元。一統南北,大都在燕。 

洪武滅元,建明應天。成祖永樂,移都順天。 

閹黨亂政,自成造反。明帝崇禎,自縊煤山。 

闖王進京,四十二天。三桂請兵,清帝入關。 

康熙宏略,皇輿拓展。鴉片戰爭,列強侵犯。 

太平天國,曇花一現。戊戌變法,維新百天。 

辛亥革命,領袖中山。締造共和,宣統交權。 

王朝統治,從此絕斷。自夏至清,年計四千。    

注釋:

1 三皇五帝:是上古時期傳說中的人物,三皇五帝據《尚書大傳》所記載,有伏羲、神農、燧人三皇,五帝則是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2 傳位禪讓:上古的時代,部落首領的傳位元方式是禪讓制,堯禪位於舜,舜又禪位於禹,禹禪位於皋。

3 夏建王朝:夏禹禪位於皋,皋早夭,眾人推舉大禹的兒子啟即位,啟死後將王位傳給了兒子,從此開啟了 從大禹傳位給啟開起了家天下的序幕。

解析:

北京大學史學教授 高明先生,編著的《中國歷代王朝興亡四字歌》汲取《三字經》之長,避其所短,共120句,480個字,自上古時期傳說中的人物,三皇五帝,至清朝滅亡,民國興起。簡明扼要地概述了中華民族在五千年間,形成發展為多民族、大一統的偉大國家的全部過程。

《中國歷代王朝興亡四字歌》後附有三萬餘字的注釋,內容翔實,通俗易懂,與《歌》互為經緯,融成一體。實為 廣大讀者學習歷史的入門書。

參考資料:

中國歷代王朝順序:

——商——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西漢——東漢——三國——西晉——東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北宋——南宋——元——明——清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感今思昔】回顧過去「黑貓中隊」 看看當前「黑熊勇士」

【感今思昔】回顧過去「黑貓中隊」 看看當前「黑熊勇士」

往昔:「黑貓中隊」「反攻大陸」

今日:「黑熊勇士」「抗中保台」?

解析: 

《往昔:「黑貓中隊」「反攻大陸」》

        「黑貓中隊」 為 中華民國空軍高空戰略偵察機部隊~~ 空軍 第三十五偵察中隊的別稱,駐地為 空軍桃園基地,使用機種為 洛克希德 U -2偵察機。使用的隊徽 即為「黑貓」。「黑貓中隊」的的隊徽,是 由U - 2偵察機 飛行員 陳懷生設計。陳懷生(1928年~1962年),空軍幼校 第二期畢業,空軍官校二十八期 第一名畢業。  民國 51年9月9日:陳懷生中校 駕駛編號「378」的U - 2C型機  在 桃園機場起飛,前往 執行西安偵察任務,在 江西省 南昌被解放軍空軍以SA - 2防空導彈 擊落身亡。

     1961年,蔣中正規劃對中國南方各省執行「野龍計畫」,計畫運用敵後空降的方式進入,破壞、策反中共地方組織,並進行游擊作戰,不久 發生陳懷生駕駛之U-2偵察機遭擊落的事件,計畫 最終不了了之。

1962年到1974年之間,「黑貓中隊」 28位飛行員 共執行220 高空戰略偵察任務,10員殉職(郄耀華、梁德培、王政文、吳載熙、余清長、黃七賢等 6 於訓練任務失事殉職。陳懷生、李南屏、黃榮北、張燮 4 於作戰任務失事殉職。),2員被俘(張立義及葉常棣 於作戰任務失事 被俘。)

       站在 中華民國政府的角度而言,「黑貓中隊」 努力奮鬥的結果,不但 確保了美援的供應,也 保衛了台澎金馬的安全,使得 中華民國 能夠 持續生存發展到今天。

《今日:「黑熊勇士」「抗中保台」》?

       日前 才對外喊話「已決定 會死在台灣」的 聯電前董事長 曹興誠,2022年 9月1日 身穿防彈背心 在 立法院 舉辦記者會,證實 個人已放棄新加坡國籍,恢復「中華民國」國籍,並宣佈 將資助新台幣10億元 協力 兩項計劃 助台 抵抗外部侵略(即「抗中保台」)。

一個計畫是 要在3年內訓練出300萬名 積極協助區域防衛的「民間勇士」(稱為「黑熊勇士」),這個計畫,他會資助6億元。另一個計畫是 盡速訓練出30萬名以上「民間的神射手」(稱為 「保鄉神射」),這個計劃,他 願意提供4元。

估算一下,6億元訓練費用 分給300萬名「黑熊勇士」,每位的訓練費用是 200元。4億訓練費 分給30萬名「神射手」,每位訓練的費用是 1333元。

令人 難以理解,200元新台幣 可以 訓練成 一位 「勇士」?只要1333元 就可以 訓練成 一位 「神射手」?

什麼是「勇士」?什麼是 「神射手」?如何訓練?含含糊糊、閃爍其詞。這顯然是 一種「虛張聲勢」、「誇大不實」、「矇騙大眾」的假話 、大話、謊話罷了!!未來的歷史 將會 證明 其瘋狂與荒唐!

     執政者 為鼓勵 「黑熊勇士」倡議者,致力「抗中保台」意識形態的宣揚。已決定 以「 不分區立委」酬庸)。

參考資料: 

《孫子兵法》 :

     「兵者,國之大事也。 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不可不察也。」「抗中保台」國之大事,豈可 兒戲?

台灣是 反共的堡壘
對 全民防衛 有完善的規劃

《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

3 條

動員任務如下:

一、動員準備階段結合施政作為,完成人力、物力、財力、科技、軍事等戰力綜合準備,以積儲戰時總體戰力,並配合災害防救法規定支援災害防救。

二、動員實施階段統合運用全民力量,支援軍事作戰及緊急危難,並維持公務機關緊急應變及國民基本生活需要。

9 條

中央各機關主管之動員準備方案,區分如下:

一、精神動員準備方案:由教育部主管。

二、人力動員準備方案:由內政部主管。

三、物資經濟動員準備方案:由經濟部主管。

四、財力動員準備方案:由財政部主管。

五、交通動員準備方案:由交通部主管。

六、衛生動員準備方案:由衛生福利部主管。

七、科技動員準備方案:由科技部主管。

八、軍事動員準備方案:由國防部主管。

15 條

為確保動員實施階段獲得所需人力,人力動員準備分類計畫主管機關於動員準備階段,應對民間重要專門技術人員、民防、義勇消防、社區災害防救團體及民間災害防救志願組織,實施調查、統計、編組,並對學校青年動員服勤、戰時致受傷或身心障礙及退除役軍人安置等事宜進行規劃。直轄市及縣(市)政府並應配合辦理。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23-03-12_142848.jpg

【名文解析】倉廩實,則知禮節。   衣食足,則知榮辱

春秋時期  管子《牧民篇》:

    「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

       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傾可正也,危可安 也,覆可起也,滅不可復錯也。 

       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

       禮不逾節,義不自進,廉不蔽惡,恥不從枉。故不逾節,則上位安;不自進,則民無巧詐;不蔽惡 ,則行自全;不從枉,則邪事不生。」

      管仲(西元前719年~西元前645年),潁上(今安徽省潁上縣)人,周穆王的後代。姬姓,管氏,名 夷吾,字 仲,謚 敬,通稱為 管子、管夷吾、管敬仲,春秋時期法家先驅、政治人物。

       齊桓公 因用 管仲之謀,通過改革立法 使邦國日漸強盛,「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 春秋時期霸主。《管子》書,反映了管仲的事蹟與思想。

    《管子》書,並非 管仲所撰,主要是 戰國時期 齊國稷下學者的著作彙集,也 包括戰國到漢初各學派的零散著作。書中 也有《牧民》、《形勢》、《大匡》等篇章 反映了管仲的事蹟與思想。據 西漢 劉向編輯敘錄記載,《管子》共有 五百六十四篇,除去 重複的四百八十篇(數字有誤),實際是 八十六篇。現存《管子》七十六篇,另有十篇亡佚,只有 目錄而無內容。

注釋:

1. 倉廩:倉廩(音ㄘㄤ ㄌㄧㄣˇ),儲藏米穀的地方。《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發倉廩,散財幣,以振孤獨窮困之士。」

2. 維:準則。原指 繫物的大繩。

3. 絕:斷絕。

4. 措:安置,確立。

5. 節:規矩、應守的規範。

6. 枉:邪曲、不正。

意譯: 

       糧倉充實了,人民才會懂得做人的禮節;衣食豐足了,人們才會在意榮辱的理念。……

       國有四維,缺了一維,國家就傾斜;缺了兩維,國家就危險;缺了三維,國家就顛覆;缺了四維,國家就會滅亡。傾斜可以扶正,危險可以挽救,傾覆可以再起,只有 滅亡了,那 就不可收拾了。

       什麼是 四維呢?一是禮,二是義,三是廉,四是恥。   

       有禮,人們就不會超越應守的規範;有義,就不會妄自求進;有廉,就不會掩飾過錯;有恥,就不會趨從壞 人。人們不越出應守的規範,為君者的地位就安定;不妄自求進,人們就不巧謀欺詐;不掩飾過錯,行為就自然端正;不趨從壞人,邪亂的事情也就不會發生了。

解析:

      管子 強調 政治要「倉廩實」、「衣食足」,又 提倡「四維」。前者 注重經濟,後者 注重品德。

    管子 認為,人民的物質生活條件和水平是 社會倫理標準的基礎,「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這 就把「四維」等倫理觀念 建立 在經濟基礎之上,是 具有真知灼見。 

參考資料:

    「文武官員是 治國主力」,民進黨執政後 竟然 以 「改革」 為名,製造 職業對立,置 法律「誠信原則」、「不溯既往原則」 於不顧,大砍 退休軍、公、教、警、消 「退休金」。且 破壞 「文官體制」 成立不少「黑機關」,任用私人、政治分贓。此外 更 結黨營私、巧取豪奪,官商勾結、互利共生,貪污受賄、寡廉鮮恥。能騙就騙、 能撈就撈、 能柪就柪。

       以前  做官(今稱 擔任公職),薪俸微薄,為了生計,除了 節省開銷外,尚須 另闢財源 (找門路 賺外快 ) 。如果  奉公守法,秉持清廉 不貪 非分之財,勢必 生活清苦。清官難為,清廉自持,不 同流合污,非惟 得不到好處,反而 遭受排擠打壓。

         台灣民主化後,若 沒有 改善官場文化,人民 仍認為「做官清廉,食飯攪鹽」,那 真是諷刺!

         民主不能沒有法治,政府不能沒有廉能,「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

         治理國政,應以「福國利民」為目標,使 士、農、工、商、兵 ,同歸富足,消弭 職業對立,而不應 製造 對立,騙取選票。

「反貪促廉」 目標:

讓 文武官員

▲不願貪:型塑誠信反貪意識,健全國家廉政體制。 

▲不必貪:完善員工福利待遇,激勵提升服務品質。 

▲不能貪:強化公私部門治理,促進決策流程透明。 

▲不敢貪:打擊公私部門貪腐,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22-10-21_085722.jpg

【名句解析】楊震四知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北宋 司馬光《資治通鑑》(漢紀 永初四年):

      「楊震 字 伯起,弘農華陰人也。震少好學,明經博覽,無不窮究。諸儒 為之語曰:『關西孔子 楊伯起。』

       大將軍 鄧騭 聞其賢而辟之,舉茂才,四遷 荊州刺史、東萊太守。當之郡,道經昌邑,故 所舉荊州茂才 王密為 昌邑令,謁見,至夜 懷金十斤 以遺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無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密 愧而出。」

         司馬光(西元1019年~西元1086年),字 君實,號 迂叟。陝州 夏縣 涑水鄉(今 山西省夏縣)人,世稱 涑水先生。生於 宋真宗 天禧三年,卒於 宋哲宗 元祐元年,享壽68歲。哲宗初,入朝為相,罷 王安石新法,恢復舊制。卒贈 溫國公,諡 文正,是 我國著名的史學家。他一生著作甚多,以《資治通鑑》最為著名。

       《資治通鑑》,簡稱《通鑑》,是 中國著名古典編年史、北宋 司馬光 所主編的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卷,三百萬字。作者 司馬光和他的重要助手 劉恕、劉攽、范祖禹等人 根據大量史料,花19年時間,才寫成。除 正史以外,所採雜史 多至二百二十二種。

       《資治通鑑》,記載的歷史 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三家分晉(戰國時代)寫起,一直到五代的後周 世宗顯德六年(西元959年)征淮南,計 跨16個朝代,包括 秦、漢、晉、隋、唐統一王朝和戰國七雄、曹魏 蜀漢 東吳三國、五胡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等 其他政權,共 1362年的逐年記載詳細歷史。它是 一部編年體通史,在 中國史書中 有重要的地位。一向為歷史學者所推崇,有很多人摹倣它,寫成 同樣體裁之編年史,在 中國的歷史編纂學上 有巨大影響。 

注釋:

1. 《漢紀》:是 記述西漢歷史的史書,體例為編年體,三十卷,作者是 東漢時期的荀悦。

2. 荀悦:荀悦(西元148年~西元209年),字 仲豫,漢獻帝時 任侍講,後來 任秘書監、侍中。著有《漢紀》、《申鑑》。

3. 永初四年:漢安帝 永初四年(西元110年)。

4. 漢安帝:劉祜(西元94年~西元125年),東漢第六位皇帝(西元106年~西元125年 在位),漢章帝孫,清河王劉慶之子,在位19 年,其正式諡號 為「孝安皇帝」,後世 省略「孝」字 稱「漢安帝」。

5. 楊震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後 流傳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6. 楊震(西元59年~西元124年) :字 伯起,弘農華陰(今 陝西 華陰東)人,東漢名臣,著名的「四知先生」,中國歷史上 為官清廉 的代表人物之一。

7. 關西:古時 稱 函谷關以西。(函谷關以東的地區,民風好文,多出宰相;函谷關以西的地區,民風好武,多出將帥)。

8. 鄧騭:鄧騭(音ㄓˋ):東漢年間,漢和帝之後,因繼位皇帝幼小,鄧綏太后 臨朝稱制,鄧太后 有個兄弟 鄧騭,任 車騎將軍,總攬兵權。

9. 辟:(音ㄅㄧˋ):徵召。長官 召人做官。

10. 茂才:東漢 為避光武帝劉秀的諱 而稱 秀才為「茂才」。秀才,指 才能優秀的人,是漢代作為舉薦人員的科目之一,與 明清科舉考試時的秀才不同。

11. 遷:陞遷。

12. 荊州 :東漢年間,相當於 今湖北湖南二省全境。

13. 刺史:中國 古代官職,本為御史的一種,始於 漢代,東漢末年三國時期 又有州牧一職與之類似。

14. 東萊:東萊郡(今 山東省 掖縣 煙臺 萊州市)。古時 以其在齊國之東,故名東萊。

15. 太守: 郡守 ,係 中國 古代官職 。為一郡的最高行政長官,相當於省長(但管轄範圍比現在的省小)。

16. 之郡:到(東萊)郡上任。

17. 昌邑:在 今 山東 金鄉縣境。

18. 遺:(音ㄨㄟˋ):贈送。

19. 涿郡:。中國 古代的 郡 。. 漢高祖 設置, 治所 在 涿縣 (即今 河北省 涿州市 )。. 轄境相當今 天津市 海河 以北、河北省 霸州市 和北京市南部, 薊運河 以西,赤城、涿鹿等縣以東地區。

意譯: 

       楊震,字 伯起,弘農華陰人。楊震從小好學,博通經術。眾儒生說:「真是 關西的孔子 楊伯起啊。」

      大將軍 鄧騭 聽說楊震賢明 就派人徵召他,推舉他 為秀才,多次陞遷,官至 荊州刺史、東萊太守。當 他赴任途中,途經 昌邑,他 從前舉薦的荊州秀才 王密 擔任 昌邑縣令,前來拜見(楊震),到了夜裡,王密 懷揣十斤金銀 來送給楊震。

      楊震說:「我瞭解你,你卻不瞭解我,你 為什麼 夜送金銀 呢?」王密說:「夜裡 沒有人知道。」楊震說:「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麼說 沒有人 知道呢!」王密(拿著金銀)羞愧地出去了。

解析: 

      此篇 史料 取材 自《後漢書 楊震傳》及《漢紀》。是記述 東漢名臣大儒 楊震 光照千古的故事。

      楊震52歲的時候,從荊州赴東萊郡(今 山東省 掖縣)當太守。途中 路過昌邑縣,縣令王密是 楊震 舉薦提拔的官員,夜裡 懷揣 十斤金銀前去拜見。楊震拒收,王密 回答:「夜裡 沒人知道。」楊震 認真地說:「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麼 能沒人知道呢?」王密拿著金銀 羞愧離去。

      楊震 公正廉潔,不謀私利。為官多年,依然是 兩袖清風,老百姓 因此 都很敬重他。因「暮夜卻金」 被譽為「四知先生」。

參考資料:

     這個故事,除了 對於 已經有「權」有「勢」的人,有 一定的榜樣的作用。楊震 深夜 能 自我 戒懼警惕,不收 意外之財,不做 虧心事。須知:「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自古以來 清官 都備受人們的尊崇,因為 清官不易,並不是 所有的人 面對真金白銀 都 還能堅守自己的本心。而 東漢的名臣 楊震 在面對下屬的「孝敬」時,卻仍能 做到 不為所動, 讓人敬佩。

     這故事中的 「潔身自好 不昧良心 」的道理,無論何時 都  適用於 所有人。做人最難的 是 懂得自律。所謂 自律,就是 要在獨處或者 相對人少的情況下,也能 知道自己 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始終 做到 表裏如一。

《媒體報導  新冠疫苗 購買價格 (包括 國產高端疫苗)、相關會議資料等  為「密件」, 保密30年! 須 西元2051年,才 解密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可告人之事 必有隱情 !!!。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2-10-02_164050.jpg

【台灣諺語】 七月半鴨仔  毋知死

台灣諺語:「七月半鴨仔,毋知死。」

           所謂 《諺語》是 一些民間流傳的口語,通常 指 一些含有豐富的知識、經驗,有思想,有教育意義的俗語。它是 語言的精句,也是 為人處世的參考準則。

          台灣 傳統諺語 源於 古中原文化,充滿民族文化生活價值觀,句句深含哲理,詞藻淺顯,任何人 一聽 即可 意會其意義。

注釋:

1. 七月半: 農曆七月十五日是 中元節,民間習俗 以祭品普渡鬼魂。

2. 鴨仔:鴨子。中元普渡主要的祭品。

3. 毋知死:不知死活。不知道 死期快到了。

意譯:

         台灣社會流傳的「諺語」:「七月半鴨仔,毋知死。」

七月半 到了,鴨子 不知道 死期快到了。

解析:

        台灣社會流傳的「諺語」:「七月半鴨仔,毋知死。」意思是 中元節 到了,鴨子 不瞭解 人間習俗,仍然 到處晃蕩,不知道 死期快到了。

       這「諺語」 也常用來 警告責罵 那些身處險境,隨時會有災難到來的人,竟然 懵然無知,不知死活。

       七月半 到了,民間習俗,大多 以 鴨子為「牲禮」, 是 中元普渡 主要的祭品,但 無知的鴨子,不知 死期將至,走起路來,仍然 搖搖擺擺,一副悠哉悠哉的樣子。

       事實上 被人類宰殺,是 鴨子的宿命,鴨子 既 「無力反抗」,也無法 「遠走高飛」,並不是鴨子  懵然無知,不知死活。

參考資料:

美國 裴洛西 訪台一陣風  台灣 卻陷入危機中

2022年8月2日

       美國眾議院議長 裴洛西(Nancy Pelosi)亞洲行 今晚 抵達台灣訪問。

        中共解放軍 晚間11時整宣布,「自4日中午12時至7日中午12時,在 台灣東西南北周邊 共6個海域「進行 重要軍事演訓行動,並 實彈射擊」。

       現在的情況 比西元1996年的 台灣海峽 飛彈危機還緊張,但是 升斗小民 卻毫無危機感 ,整個氛圍不同? 似如 台灣社會流傳的「諺語」:「七月半鴨仔,毋知死。」!

       事實上 台灣人民, 多麼無奈!既無法 阻擋 裴洛西 訪台,也無力 反對政府歡迎 裴洛西。中共 文攻武嚇,甚至要 經濟制裁 台灣, 爽了  自私的政客  卻 苦了台灣人民。

        而 台灣升斗小民 並不是 毫無危機感 ,但 有危機感 又有何用?台灣 四面環海,無處可逃 ,只能 接受 殘酷的現實,聽天由命。敵人若攻台..,拿起掃帚 衝! 衝! 衝 ........

往昔 「抗中保台」

歌曲 「保衛大台灣」 必唱

歌詞

保衛大台灣  保衛大台灣………

我們已經有所準備    只有勇敢前進…….

(反攻   反攻   反攻大陸去 )

後因 

影射 「包圍打台灣」 禁唱

歌詞

包圍打台灣   包圍打台灣……..

我們已經無處可退   只有…….

(拿起掃帚 衝! 衝! 衝 .... )

參考資料:

反攻大陸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8ZbcFSsqmQ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22-07-18_200131.jpg

【名文解析】風俗之厚薄  自乎 一二人心之所嚮

 清 曾國藩《曾文正公 全集》(原才):

      「 風俗之厚薄 奚自乎?自乎 一二人之心之所嚮而已。民之生,庸弱者戢皆是也,有一二賢且智者,則 眾人君之而受命焉;尤智者,所君尤眾焉。

          此一二人者之心 向義,則眾人與之赴義;一二人者之心 向利,則眾人與之赴利。眾人所趨,勢之所歸,雖有大力,莫之敢逆,故曰:「撓萬物者,莫疾乎風。」風俗之於人心也,始乎微,而 終乎不可禦者也。 」 

        曾國藩(西元1811年~西元1872年),初名 子城,譜名 傳豫,字 伯涵,號 滌生;清朝 湖南長沙府湘鄉白楊坪(現 屬湖南省 婁底市)人。

        道光18年(西元1838年)進士。咸豐、同治年間,內有 太平天國之亂,外有 英法聯軍之禍。咸豐二年(西元1852年)冬,太平軍之亂,曾國藩 以在籍兵部侍郎 奉命 督辦湖南團練,乃集合 羅澤南、胡林翼、彭玉麟等 創立湘軍,初 肅清湖南,進而 與太平軍 角逐長江,卒 平定太平天國之亂。

       曾國藩 積極 提倡洋務運動,為 晚清著名的政治家,同時是 一位軍事家、文學家。與胡林翼 並稱 曾胡。曾國藩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並稱「晚清 四大名臣」。諡 文正。有《曾文正公 全集》。

注釋:

1. 奚自乎:從 何處來。

2. 嚮:通「向」,趨向。

3. 民之生:活在世上的人。

4. 戢:戢(音ㄐㄧˊ) ,聚集。

5. 戢戢:眾多貌。

6. 君之:推尊他 為領袖。

7. 莫之敢逆:「莫敢逆之」的倒裝,不敢違抗他。

8. 撓:撓(音ㄋㄠˊ)攪動,動搖。

9. 疾:急速、猛烈。

10. 撓萬物者,莫疾乎風:搖動萬物的沒有比風的力量 更快更強勁的了。這二句出自《易經  說卦》。

11. 始乎微:起初 力量很微弱。

12. 不可禦:不可抵擋。

意譯: 

       社會風尚的淳厚和浮薄是 從從何處來?來自 於 一兩個人的內心趨向罷了。活在世界上的人,平庸懦弱的人 比比皆是,如果 有一兩位賢能的人,大家 就會尊他為領袖,而且 接受他的領導;更賢能的人,所領導的人 也就更加多了。

       這一兩個賢能的人 內心趨向仁義,大家 就跟他走向仁義的路;這一兩個賢能的人 內心趨向名利,大家 也跟著他走向名利。大眾所走的方向,就是 情勢所趨,即使 有很大的力量,也沒有敢違抗它的。所以說:「搖動萬物的沒有比風的力量 更快更強勁的了。」風俗 對於人心 也是一樣,起初 力量很微弱,到了 最後就成了一股不可抵擋的力量了。

解析: 

        清代名臣 曾國藩 曾經說:「風俗之厚薄,自乎一二人心之所嚮。」古人以為,「風」是 朝廷所施行的政令教化,所以說「上以風化下」。「俗」則是 百姓所接受的教化政令。「風」和「俗」,意義不同,但 字典辭典 就常以「風」和「俗」兩字 互相訓解,如「風,俗也。」或「俗 曰風」。意義 是 一樣的。曾國藩 正是 站在政令教化的立場,因此 有「一二人心之所嚮」,就 足以 移風易俗的說法。

        時代 雖然不同,但 人的良知 不應改變。換句話說,善良風尚習俗的價值,還是 普遍存在於人心。因此,已經是 公眾人物,或 期望成為公眾人物的人,都 應該有基本的認知:不能 為了 逞個人的私心,公然 敗壞善良的風俗!「道德倫喪,政風敗壞」,爭權奪利,唯利是圖,巧取豪奪,不擇手段,將使 民心渙散 社會崩解。

       以史為鑒,可以 知興替。自古以來,「上梁不正 下梁歪,桀紂之徒執政, 沉迷玩弄權術、佞臣逢迎諂媚,結黨以求祿爵,陷害排擠忠良」導致 盜賊橫行,民不聊生,哀鴻遍野。就是 政權末日 改朝換代之時。

參考資料

       在漢代 劉向 所編纂的《說苑》〈君道〉篇,載錄 一則故事 可以參考。

       春秋 齊景公,有一次 設宴招待文武百官,散席之後,大家 就一起到廣場上射箭取樂。每當 齊景公射出一箭,即使 沒有射中箭靶,群臣們 都 仍然高聲喝采,稱讚 齊景公 箭法如神。

       但是 齊景公 一點也不快樂,並且感到納悶,於是 就詢問 賢臣 弦章,為什麼群臣們 會是這樣的反應。弦章說:「這是 因為 那些群臣們 不敢批評君王的過錯,而 古人曾說,國君喜歡吃什麼、穿什麼,臣下 也就跟著喜歡吃什麼、穿什麼;所以 如果國君喜歡人家奉承,自然群臣們 也就 只會 向國君奉承,而 不會 向國君進諫了。」這則 故事中 蘊含了「上行下效」的意思,正說明了 在上位者 言行舉止的重要。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2-07-25_163335.jpg

【名文解析】士大夫之無恥  是謂 國恥

明末清初 顧炎武《日知錄》(廉恥):

    「《五代史 馮道傳》論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禮、義,治人之大法;廉、恥,立人之大節。蓋 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人而如此,則禍敗亂亡,亦無所不至;況為大臣而無所不取,無所不為,則天下其有不亂,國家其有不亡者乎?

然而 四者之中,恥尤為要,故夫子之論士曰:「行己有恥。」孟子曰:「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又曰:「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於悖禮犯義,其原皆生於無恥也。故士大夫之無恥,是謂 國恥。」

         顧炎武(西元1613年~西元1682年),原名 絳,字 忠清。明亡後 改名 炎武,字寧人,亦 自署 蔣山傭。尊稱為 亭林先生。江蘇 崑山人。明末清初 著名的思想家、史學家、語言學家。曾 參加抗清鬥爭,後來 致力於學術研究。

         顧炎武 提出「文 須有益於天下」,是「經世致用」思潮的代表。所著《肇域志》、《天下郡國利病書》、《金石文字記》、《音學五書》等書 都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代表作《日知錄》較為 系統闡述了他在哲學、政治、經濟學等方面的觀點。

《日知錄》是 顧炎武的代表作品之一。顧炎武「稽古有得,隨時劄記,久而類次成書」,在四庫全書中為子部雜家類。《日知錄》內容宏富,貫通古今。三十二卷本《日知錄》有條目1019條(不包括 黃侃《校記》增加的2條),臨終前 仍未完成。

注釋:

1. 管生:管仲(西元前719~西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 夷吾,字 仲,謚敬,春秋時期法家先驅、政治人物。輔佐 齊桓公 成為 春秋時期第一霸主。

2. 其有不亂:(豈)有 不亂。

3. 行己有恥:人有羞恥心,凡認為可恥的事就不去做。

4. 人不可以無恥:人不可沒有羞恥心。

5. 無恥之恥,無恥矣:以無恥為恥,改過向上,就可遠離恥辱。

意譯: 

         五代史 馮道傳 評論說:「禮、義、廉、恥,是國家的四個綱紀;這四個綱紀不能伸張,國家就會滅亡。」說得好啊!管仲如此善於立論啊!禮、義,是 治理人民的重要法則;廉、恥是 培植人民的重要操守。因為 不廉潔就沒有什麼不貪取的,不知恥就沒有什麼不敢做的。人如果像這樣,那麼災禍、頹敗、變亂、滅亡,也就沒有不降臨的了。何況 身為大臣若是沒有什麼不貪取,沒有什麼不敢做的,那麼 天下那有不混亂,國家 那有不滅亡的道理呢?

可是 在這四個綱紀當中,知恥是 最為重要的,所以 孔子的在談論士人的道理時說:「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要有羞恥心。」孟子說:「人不可以沒有羞恥心。能將無恥視為最可恥的事,則終身必能遠離恥辱。」又說:「羞恥心 對於人是很重要的,從事投機應變巧術的人,是 沒什麼事情會感到羞恥的。」他們 會這麼說的原因,是由於一個人 如果不廉潔,到了 違背禮節損害道義的地步,那原因 都是 出自於沒有羞恥心啊。所以 身為 士大夫 如果 沒有羞恥心,這 可說是 國家的恥辱。

解析:

      顧炎武《日知錄》〈廉恥〉一文, 旨在 說明 讀書人是否有「恥」和國運興衰的關係,表現 作者 對士大夫節操的重視。
     明末政治腐敗,宦官弄權,綱紀紊亂,一般無恥士子 為了 個人富貴 爭相依附;滿清 入主中原後,繼續 又有無恥官員 不顧操守,紛紛變節求榮。作者 對於當時 士大夫這種墮落無恥的行徑 深表痛惡,並提出「士大夫之無恥,是謂 國恥」,暗諷 當時 無恥的士大夫...  蓋 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人而如此,則禍敗亂亡,亦無所不至;況 為大臣而無所不取,無所不為,則天下其有不亂,國家其有不亡者乎?

參考資料:

四維八德是 中國傳統美德。其中「四維」出於 齊國 管仲的《管子》一書,把禮、義、廉、恥稱為國之「四維」。強調「四維」 是良好的社會道德標準和行為規範。

中國大陸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認為 要「破四舊」,將 「四維八德」 加以毀壞。廣州 原 國立中山大學西門牌坊 背面的 首任校長鄒魯的題字 「忠孝 仁愛 信義 和平」,在文革時 被人 用水泥破壞。中國大陸 已承認「破四舊」是 錯誤的政策,文化大革命是「十年浩劫」。

往昔 在台灣各級學校, 都懸掛「禮義廉恥」共同校訓 匾牌。民進黨執政後,竟然 採取 大陸在文化大革命「破四舊」的政策,認為 倡導「禮義廉恥」不合時宜,欲 徹底清除。

難道 「悖禮犯義,寡廉鮮恥」,才 合乎時宜,是 民進黨 所謂的「台灣價值」 。

民進黨執政後,貪污 層出不窮,以 陳水扁為例 陳水扁 被貪汙定罪的四大案:一、龍潭 購地案。收賄4億元。依貪汙罪 判陳水扁有期徒刑11年。 二、陳敏薰 1千萬買官案。依貪汙罪 判 陳水扁有期徒刑8年。 三、龍潭 洗錢案。依貪汙罪判 陳水扁有期徒刑2年。 四、元大併復華案。向 元大收賄2億元。依貪汙罪判 陳水扁有期徒刑10年。

陳水扁 還有另外四大案:一、國務機要費案。二、國泰併世華案。三、教唆偽證罪案。四、海外洗錢案 (扁還有3億餘元在瑞士)。這四大案,都還沒有定讞。(2022/5/30 民進黨 挾國會多數 已強行通過 國務機要費 貪汙除罪法案。陳水扁 詐領國務機要費案1億415萬多元,因除罪化後 獲免訴。)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22-06-11_073511.jpg

【名句解析】 將帥無能    累死三軍

 北宋 司馬光《資治通鑑》(周紀五):

    「趙括 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括母 問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 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  (紙上談兵   不切實際)

       司馬光(西元1019年~西元1086年),字 君實,號 迂叟。陝州 夏縣 涑水鄉(今 山西省 夏縣)人,世稱 涑水先生。生於 宋真宗 天禧三年,卒於 宋哲宗 元祐元年,享壽68歲。哲宗初,入朝為相,罷 王安石新法,恢復舊制。卒贈 溫國公,諡 文正,是 我國著名的史學家。他一生著作甚多,以《資治通鑑》最為著名。

注釋:

1. 紙上談兵:在 紙面上 談論打仗。比喻 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2. 紙上:紙面上或口頭上。泛指 理論上。

3. 談兵:用兵、打仗、軍事。

4. 趙:趙國。戰國時 七雄之一。其領土有 今河北省南部及山西省北部一帶。 

5. 廉頗:戰國時 趙國人,生卒不詳。為趙之名將,屢敗齊、魏等國。長平之戰,堅壁自守,秦懼 不敢加兵,後 趙王受秦反間計,以趙括代之,趙遂大敗。 

6. 藺相如:戰國時 趙國人,生卒年不詳。趙惠王時,秦昭襄王 欲以十五城池,易換趙國的和氏璧,相如 懷璧前往,見秦王無償城的誠意,妥善因應,乃 完璧歸趙。後來 在秦、趙 澠池之會,智辯秦王,使 趙王免於屈辱,遂封為 上卿。 

7. 趙奢:戰國時 趙國人,生卒年不詳。秦伐韓時,韓請救於趙,趙奢為趙將,大破秦軍。

8. 趙括:戰國時 趙國人,生卒年不詳。趙國大將軍 趙奢之子。

9. 當:匹敵、相抗衡。 

10. 難:難(音ㄋㄢˋ),辯駁。 

11. 死地:生死搏鬥的境地。 

12. 易言:說得 很輕鬆、容易。 

意譯: 

     戰國時 趙國名將 趙奢的兒子趙括 ,從 少年時代起,就 熟讀兵書,善談兵法,目中無人,自認 談論兵法 天下無人相比。 趙括曾和他的父親 談論兵法, 他的父親  也說不過他。然而 趙奢 卻認為 趙括 只會 紙上談兵,不具有 真正的軍事才能。

     趙括的母親 問趙奢為什麼不信任趙括,趙奢說:「戰爭是 關係到國家命運的大事,必須 以極其嚴肅謹慎的態度去對待,而 趙括 卻 把它看得很輕率,這 就必定會惹禍。」將來 若 趙王 沒有重用他當將軍 就罷了,如果 起用他,那麼 讓趙國大敗的一定就是 趙括。」

解析: 

      此篇 史料 取材 自《左氏春秋》。記述 戰國時期,趙國 有一個軍事空談家,名叫 趙括,他是 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奢 機智善戰,為 趙國 立過大功,被 趙惠王封為 馬服君。趙括 從少年時代起,就熟讀兵書,善談兵法,目中無人,自認 談論兵法 天下無人相比, 趙括曾和他的父親 談論兵法, 他的父親  也說不過他。然而 趙奢卻認為 趙括 只會 紙上談兵,不具有 真正的軍事才能。趙括的母親問趙奢 為什麼不信任趙括,趙奢說:「戰爭是 關係到國家命運的大事,必須 以極其嚴肅謹慎的態度去對待,而 趙括 卻把它看得很輕率,這 就必定會惹禍。」

      後來 趙奢死了,趙王 想改派 趙括替代廉頗,但 趙括的母親 卻 上書表示反對,藺相如 也 表示 同樣意見,但 趙王 不聽建言,還是 派了趙括 領兵抗秦。趙括 接掌兵權後,馬上 改變廉頗的戰略,軍官 也大批更換。趙括 空談軍事理論,不懂 隨機應變,「長平之戰」趙括遭秦軍亂箭射死,斷送了 趙國四十萬大軍,使趙國 元氣大傷。後來 這個故事 被濃縮成「紙上談兵」成語,用來 比喻空談理論,不切實際。

      由於 趙括將軍的無能, 斷送了趙軍四十萬將士性命和趙國的前途。這 也是俗語「一將無能,累死三軍」的由來。

     縱覽 歷史上 大小戰例,沒有 無能的兵士,只有 無能的將帥。後來 「一將無能,累死三軍」俗語 ,演變成「將帥無能,累死三軍」。

參考資料:

       《資治通鑑》,簡稱《通鑑》,是 中國著名古典編年史、北宋 司馬光 所主編的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卷,三百萬字。作者 司馬光和他的重要助手 劉恕、劉攽、范祖禹等人 根據大量史料,花19年時間,才寫成。除 正史以外,所採雜史 多至二百二十二種。

       《資治通鑑》,記載的歷史 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三家分晉(戰國時代)寫起,一直到五代的後周 世宗顯德六年(西元959年)征淮南,計 跨16個朝代,包括 秦、漢、晉、隋、唐統一王朝和戰國七雄、曹魏 蜀漢 東吳三國、五胡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等 其他政權,共 1362年的逐年記載詳細歷史。它是 一部編年體通史,在 中國史書中 有重要的地位。一向為歷史學者所推崇,有很多人摹倣它,寫成同樣體裁之編年史,在 中國的歷史編纂學上 有巨大影響。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2022-03-27_173654.jpg

【名句解析】不識天時 強欲與爭       正如 以卵擊石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3回)用奇謀孔明借箭   獻密計黃蓋受刑:

     「劉豫州 不識天時,強欲與爭,正如 以卵擊石,安得不敗乎?」

        羅貫中(西元1330年~西元1400年),名 本,字 貫中,山西 太原人,號 湖海散人,元末明初 小說家。《三國演義》的作者。他的籍貫 一說是 太原(今 山西 太原),一說是 東原(今 山東 東平), 一說是 錢塘(今 浙江 杭州) ,不可確考。

        明朝是 中國小說 最興盛的朝代,其中 代表作品 有所謂的四大奇書,這四大奇書 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

注釋:

1. 劉豫州:劉備(西元161年~西元223年),字 玄德,東漢末年 幽州 涿郡涿縣(今 河北省 涿州市)人,曾任 豫州刺史,因稱 劉豫州。 三國時期 蜀漢 開國皇帝。

2. 天時:天道運行的規律,有利的時機。

3. 強欲:勉強要。

4. 爭:爭戰。

5. 正如:就像,和什麼一樣。

6. 安得:如何能得、怎能得。. 含有 不可得的意思。

意譯: 

          劉備 所占據的新野 只是一個小縣城,人少、資源不多。 不懂 天道運行的規律,不估算 自己的力量,勉強 要和強大的曹魏 爭戰,就像 拿蛋去擊打石頭,怎麼 不戰敗啊?

解析: 

        我們 無論 做什麼事情 都要 估量自己的能力,不能 盲目行動。面對 強大對手的時候,更要 知己知彼,這樣 才有 取勝機會。當 實力懸殊,不能 力敵的時候,何不 採用 智取的方式呢?只要 我們 清楚自己的不足,不斷完善自己,終有一天,我們 會戰勝對手。

《孫子兵法 》: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不對稱作戰」,(英語:Asymmetric warfare)亦譯為「非對稱作戰」,西元1997年 美國 國防部《四年防務審查報告》首次 公開 在官方文件 使用「不對稱作戰」概念。

「不對稱作戰」是 一種軍事術語,指 軍力弱者 對 軍力強者的戰爭中,如何 取勝或達成戰鬥目標的學問。 「不對稱作戰」,其實 就是《孫子兵法 》中:「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的「奇」,「兵者,詭道也」的「詭道」。

參考資料:

《三十六計》或稱三十六策,是一部兵法書。

而「三十六計」一語,最早見於 南齊書 王敬則傳 中。

《三十六計》為 古人 為我們留下來的智慧精華,內容為:

第一套 勝戰計

無中生有,暗渡陳倉,隔岸觀火,笑裡藏刀,李代桃僵,順手牽羊。

第二套 敵戰計

瞞天過海,圍魏救趙,借刀殺人,以逸待勞,趁火打劫,聲東擊西。

第三套 攻戰計

打草驚蛇,借屍還魂,調虎離山,欲擒故縱,拋磚引玉,擒賊擒王。

第四套 混戰計

釜底抽薪,混水摸魚,金蟬脫殼,關門捉賊,遠交近攻,假道伐虢。

第五套 並戰計

偷樑換柱,指桑罵槐,假癡不癲,上屋抽梯,樹上開花,反客為主。

第六套 敗戰計

美人計,空城計,苦肉計,反間計,連環計,走為上計。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22-03-02_154141.jpg

【諺語解析】 傷敵一千        自損八百

 《諺語》:

「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諺語》。是 一些民間流傳的常用語,通常指 一些含有豐富的知識、經驗,有思想,有教育意義的俗語。例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材燒。」「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諺語》它是 先民們生活經驗與智慧的結晶,這些《諺語》流傳久遠,雖然 都以口語方式表現,但許多《諺語》對人們的影響,並不下於「四書五經」呢。

注釋:

1.「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另一版本 「傷敵一萬,自損八千」。

2. 傷敵一千: 形容 敵方傷亡慘重。一千是 形容詞。

3. 自損八百:形容 自己也傷亡不少。八百是 形容詞。

意譯:

         《諺語》:跟敵人作戰 ,雖然「 殺傷了 一千個敵人,自己也損失了 八百個人」。

解析:

        《諺語》,「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從字面意思 來看,是 殺傷了 一千個敵人,自己也損失了 八百個人。後來 引申為 戰爭 沒有贏家,只會 損人害己, 兩敗俱傷。

          綜觀 人類歷史 就像一艘巨艦,在 用鮮血 匯成的河流中 前進, 戰爭 無疑是 一種 象徵 「建立」 或者 「推翻」 的手段,貫穿其間。兵荒馬亂的戰爭 是 殘酷的,使 數以萬計的人  流離失所;讓 成千上萬 的人 犧牲性命。

          所以 孟子 曰:「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此 所謂 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於死!故 善戰者服上刑。」

         2022. 2. 24 凌晨,俄羅斯總統 普丁 下令 對 烏克蘭 展開軍事行動,烏國 境內隨後 傳出 多起爆炸聲響,還有 多個城市 傳出遭飛彈攻擊。俄烏開戰,災情四起,現在 仍在 進行中的俄烏戰爭 ,震驚了全世界。 無論 烏俄危機 如何發展 , 「戰爭中 沒有 完勝的一方,戰爭 對於 任何一方,都是 災難」。

《「越南戰爭」,可供借鑑》

參考資料:

     「越南戰爭」 ( 1955年 11月1日~1975年 4月30日)  (歷時 19年 5個月 4周 又1天 ) ,是 二戰後,持續時間最長、最激烈的大規模 區域性戰爭,造成 越南 逾 140萬人死亡,1000多萬人 成為 難民;美國 有5. 8萬人 喪生、30 多萬人 受傷,戰爭 耗費 2000多億美元。1973年    美國 從 越南撤軍,1975年 北越 統一越南。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22-03-08_141904.jpg

【名文解析】國小而不處卑   力少而不畏強...... 可亡也

戰國  韓非《韓非子》(第十五篇 亡徵)  節錄:

    「大心而無悔,國亂而自多,不料境內之資而易其鄰敵者,可亡也。

國小而不處卑,力少而不畏強,無禮而侮大鄰,貪愎而拙交者, 可亡也。」 

        韓非(西元768年~西元824年),,生於 周赧王三十五年,卒於 秦王政十四年(約西元前281年~西元前233年),韓非為 韓國公子(即 國君之子),戰國末期 韓國人(今 河南省 新鄭)。是 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政論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中國 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韓非子》,又稱《韓子》,是 中國先秦時期法家代表思想家人物 韓非的論著,是 一部 對各個法家流派 集其大成的曠世鉅作。 

        《韓非子》內容 共二十卷,分為 五十五篇,總字數 達十多萬言。在體裁上,有 論說體、辯難體、問答體、經傳體、故事體、解注體、上書體 等七種。辯難體與經傳體 為 韓非首創。在內容方面,則論「法」、「術」、「勢」、「君道」等,文裁 條理清楚,用意深刻。

注釋:

1. 亡徵:國家 可能滅亡的徵兆。

2. 大心:狂妄自大。

3. 無悔:不知悔改。

4. 國亂:國家混亂。

5. 自多:自我炫耀。

6. 貪愎:貪腐固執。

7. 愎:愎(音 ㄅㄧ ˋ ) 固執。如:「剛愎自用」。

8. 拙交:拙於外交。

9. 拙:拙(音 ㄓㄨㄛˊ) 笨拙、不靈活。

意譯: 

         君王 狂妄自大 而 不知悔改;國家 混亂不堪 還 自我炫耀  ;不估算 自己國內的資源 是否充裕, 而 忽視 鄰敵的強大國力  ,國家可能 滅亡。      

         國家很小 而不採 低姿態,(要 螳臂擋車);  國力很弱 而不畏 強敵,(欲 以卵擊石);無視 國際禮儀 而羞辱 強大鄰國,貪腐固執 而拙於外交, 國家可能 滅亡。

賞析:   

          韓非 曰:「亡徵者,非曰 必亡,言 其可亡也。」亡徵的意思,不是 其國一定滅亡,而是其國可能滅亡。

          關於「亡」 從 字面而言 是國家,但 因為 韓非 將 專制君王與國家 等同,所以《韓非子》第十五篇 「亡徵」 文 中 所討論的四十七項「亡徵」中,有些 確是 關係到國家的,有些 卻是 同時 涉及國家與君王個人利益,更多的 則 只是 影響 君王個人權力和地位的鞏固而已,即使 君王 滅亡了,也 於國於民 無妨,故而 不可 一概而論。

         儘管如此,這 四十七項 「亡徵」 是 韓非 對前代治亂興衰經驗教訓的全面總結,又是 對於 戰國末期政治鬥爭的高度概括,剔除 涉及君王個人權力和地位的鞏固,其中 涉及 國家滅亡的徵兆,至今 仍有許多值得借鑑。

參考資料:

         2022. 2. 24 凌晨,俄羅斯總統 普丁(Vladimir Putin) 下令 對 烏克蘭 展開軍事行動,烏國 境內隨後 傳出 多起爆炸聲響,還有 多個城市 傳出 遭 飛彈攻擊。

        俄羅斯總統 普丁 會不惜 大動干戈,乃在 無法放任 北約(北大西洋公約 英語: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縮寫 為NATO) 可到 烏克蘭 設立軍事基地 ,一旦 黑海門戶 被控制, 對俄國 將造成嚴重後果,故 他 不惜開戰 。

        烏克蘭總統 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挑釁強鄰,意圖  加入北約,牽制俄國,以求安全,卻引來戰禍。印證《韓非子》所謂:「國小而不處卑,力少而不畏強,無禮而侮大鄰,貪愎而拙交者, 可亡也。」烏克蘭,陷入今日「可亡也」的處境,其實 早有 徵兆可循。

      《烏俄交戰 ,北約秘書長 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  表示 北約 無意派軍 進駐烏克蘭。美國總統 拜登(Joe Biden)也 表示 無意派兵 前往烏克蘭。

           美國等 許多國家 宣告 經濟制裁俄國 ,但 這些經濟制裁 是 傷敵也傷自己,就算 提供武器給烏克蘭,戰場 在烏克蘭,死傷 勢必慘重。

          烏克蘭 處處 斷垣殘壁 滿目瘡痍。 2022年3月10日 聯合國難民署(UNHCR)估計,難民總數 已多達220萬。

          2022年3月7日 「華盛頓郵報」披露,據 幾位華府與歐洲的官員表示,已 計劃 如何 幫烏克蘭 澤倫斯基 成立 流亡政府。》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7-05-31_102852.jpg

【孟子解析】爭地以戰 殺人盈野    爭城以戰 殺人盈城

《孟子》〈離婁上〉:

         孟子 曰:「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

此 所謂 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於死!故 善戰者服上刑。」

         孟子 生於周烈王 四年,卒於周赧王 二十六年(西元前372年~西元前289年)名 軻,字 子輿,戰國時 鄒(今 山東 鄒城)人。魯國 貴族 孟孫氏的後裔。

         孟子  提倡 王道、重 仁義、輕 功利、創 性善之說,孟子 繼承 並發揚光大 孔子的思想,成為 僅次於 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 與 孔子 合稱 「孔孟」。後世 尊為 「亞聖」。儒家 有所謂:「孔 曰 成仁,孟 曰 取義」。

       《孟子》是 記載 孟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書。全書 有七篇,每篇 各 分上下,共 十四卷。篇名 依序是:〈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離婁〉、〈萬章〉、〈告子〉、〈盡心〉。每篇 篇名 取自 首章 開頭的幾個字,沒有 特定的含義。

        《孟子》全書,主要 在闡揚 孔子以「仁」為中心 的學說,而 特別強調「義」字,建構了 儒家 仁義道德的完整思想體系。自 漢代起,《孟子》一書 已有很大的影響,到 北宋時 被列入為 儒家的經典。南宋 理學家 朱熹把 《論語、《 孟子》、《大學》、《中庸》合編 為 《四書集註》,更加 提昇《孟子》的地位。      

注釋:

1. 爭地以戰:為爭奪土地 而作戰。

2. 殺人盈野:殺死的人 充滿原野。

3. 爭城以戰:為爭奪城池 而作戰。

4. 殺人盈城:殺死的人 充滿城邑。

5. 善:善於,喜歡。

6. 服上刑:處以 最重的刑罰。

意譯: 

           孟子說: 「為爭奪土地 而作戰,殺死的人 充滿原野;為爭奪城池 而作戰,殺死的人 充滿城邑,這就是 所謂的 為爭奪土地而吃人肉,其罪行 連死都不足以寬恕。所以,好戰的人 應處以 最重的刑罰。」

解析: 

          孟子 提出 「善戰者 服上刑。」戰國時期,諸侯混戰,生靈塗炭,孟子 主張「仁政」,對「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的 以武爭霸現象 自然深惡痛絕,認為 發動戰爭者 ,其罪行 連死都不足以寬恕。痛斥:發動戰爭的人 應處以重的刑罰, 以 震懾 意圖 發動戰爭的人。

參考資料:

         綜觀 人類歷史 就像一艘巨艦,在 用鮮血 匯成的河流中 前進, 戰爭 無疑是 一種 象徵 「建立」 或者 「推翻」 的手段,貫穿其間。兵荒馬亂的戰爭 是 殘酷的,使 數以萬計的人  流離失所;讓 成千上萬 的人 犧牲性命。

2021. 4. 14】

      「美國史上 歷時 最漫長、最耗錢的戰爭,終於 要結束了?」白宮 13日下午證實,美國總統 拜登 即 將於14日 發表 重大戰略演說,確認 會在今年9月11日 從阿富汗「無條件 全面撤軍」。

         阿富汗戰爭 為 美國史上最漫長的戰爭 打了20年。雖然 成功擊殺 911 攻擊主謀 賓拉登,但 幾乎 毀掉阿富汗,奪走 4萬多人的無辜生命,使 百萬人 流離失所,美軍 損失2300多名 將士,花費 超過 2兆美元(約新台幣56 . 7兆元)。美軍 仍 無法徹底殲滅 塔利班的威脅。

         換言之,美軍 在阿富汗面對的,是一場「不可能 凱旋的戰爭」 ,因此 在 尚有機會 談判退場的時刻,美國 決定 盡快抽身,「就算 不能成功,也 至少 不要全面失敗。」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22-02-13_085012.jpg

【名文解析】居天地之中者      曰 中國

北宋 石介《徂徠集》(中國論):

       「天處乎上,地處乎下,居天地之中者 曰 中國 ,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四夷外也,中國內也,天地為之乎內外,所以限也」。」 

           石介(西元1005年~西元1045年),字 守道 ,字 公操,兗州 奉符縣(今 山東省 泰安市 岱嶽區)人。北宋 學者、思想家、 理學 先驅,「泰山學派」創始人,號稱 徂徠 先生,與 孫復、胡瑗 並稱「宋初 三先生 」。 宋仁宗 天聖 八年 進士 ,出任 鄆州 觀察推官,歷任 南京留守 推官 兼提舉 應天府書院 、御史臺 主簿、國子監 直講、太子中允、濮州 通判。慶歷五年 去世,時年 四十一歲。

注釋:

1. 天處乎上:天 位於上方。

2. 地處乎下:地 位於下方。

3. 中:中心。

4. 偏:外圍

5. 四夷:指 古代中原地區 對周邊文化較為落後各民族的泛稱,最早來自《禮記》:東 曰夷、西 曰戎、南曰 蠻、北 曰狄。合稱 四夷。

6. 限:界限範圍。

意譯: 

          天 位於上方。地 位於下方。中國 位居天下的中心地帶。東夷、西戎、南蠻、北狄 合稱四夷。位居 天下的外圍地帶。

         中國 位居天下的中心,屬於 天下範圍無疑;四夷 雖位居天下的外圍,但 仍屬於天下範圍。

解析:

         由北宋 石介 著名的(中國論)論述。可知 中國傳統的「天下」概念,為 天下中心的中國王朝 直接支配之地域,被稱為「夏」、「華」、「華夏」、「中華」、「中國」等。與周圍的 東夷、西戎、南蠻、北狄「四夷」」等 的地域 作區別。都 屬於 天下的範圍

         乾隆以前的中國 皇帝是 只有內政,沒有外交的。因為 在他們的眼中,中國是 世界的主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其他 一切國家和民族 都 應該 毫不例外地服從中國,向中國皇帝 稱臣納貢。

參考資料:

         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上,中華文明  一直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這 也塑造出了中國人心中 根深蒂固的中央帝國的心態,這種思想 對於 中華文明的傳承 起到了極大的作用,但是 在清朝乾隆時期,當時的統治者 被虛假的 盛世所迷惑,沒有 警覺歷史發展的大趨勢,導致 西元1840年之後 中華民族 陷入 亡國滅種的危機。

         西元1792年9月26日,英國國王 喬治三世 派 英國最具盛名的外交官 馬戛爾尼,以祝賀 乾隆帝 八十大壽為名 由 樸茨茅斯港 出使中國, 企圖 打開中國市場。當時的隨員80餘人,包括 醫生、藝術家、天文學家、數學家等。

         馬戛爾尼 帶來了豐厚的禮物,其中 包括 鐘錶、望遠鏡、全球地圖等 新奇物品,以及新式 火藥、軍用品、天文地理儀器等 科技文明的產物。

         但 乾隆 循著 天朝上國 的想法,要求 英國代表團 按照禮節 叩頭跪拜,馬戛爾尼 當然 不樂意,最終 還是 宰相和珅 在其中周旋,達成了 單膝跪禮。

        自大的乾隆 對於 來自西方社會的現代文明 拒之門外,並且 為了 展現「大國風采」,特地 給 馬戛爾尼 帶回了 許多禮品,以及 一封 給喬治三世的 敕諭(就是 頒給英國國王 一道 聖旨)。敕諭 共976個字,如今 還 被保存在英國大英博物館中,貽人話柄。

《乾隆 給喬治三世的 敕諭》節錄:

「奉天承運,皇帝敕諭,英吉利國王 知悉:

        咨爾國王,遠在重洋,傾心向化,特遣使 恭齎表章,航海來廷,叩祝萬壽,並 備進方物,用將忱悃。…… 朕 披閱表文,詞意肫懇,具見 國王恭順之誠,深為嘉許。所有齎到表貢之正副使臣,念其奉使遠涉,推恩加禮。已 令大臣帶領瞻覲,賜予筵宴,疊加賞賚,用示懷柔。其已回珠山之管船官役人等六百餘名,雖未來京,朕 亦優加賞賜,俾得普沾恩惠,一視同仁。……

        若云 仰慕天朝,欲其觀習教化,則 天朝自有天朝禮法,與 爾國各不相同。爾國所留之人 即能習學,爾國 自有風俗制度,亦 斷不能效法中國,即 學會亦屬無用…… 

        天朝 扶有四海,惟 勵精圖治,辦理政務,奇珍異寶,並不貴重……然  從不貴奇巧,並無 更需爾國制辦物件。是 爾國王 所請派人留京一事,於天朝體制 既屬不合,而 于爾國亦殊覺無益。特此 詳晰開示,遣令該使等 安程回國……爾國王 惟當 善體朕意,益勵款誠,永矢恭順,以保 義爾有邦,共用 太平之福……。」

時代變遷  《中國崛起 威脅英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NCh_1NGhu8

2021年 全球軍事實力排名?《中國實力  超英趕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3sztIav950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22-01-07_095436.jpg

【論語 解析】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貧而患不安

《論語》(季氏 第十六):

孔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 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 如是,故 遠人不服,則 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     

《論語》是 孔子 應答弟子、時人以及弟子互相問答的話,由 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 記錄編纂而成。從論語中,可以 知道孔子對許多事物的見解。

《論語》共 二十卷〈學而 第一、為政 第二、八佾 第三、裏仁 第四、公冶長 第五、雍也 第六、述而 第七、泰伯 第八、子罕 第九、鄉黨 第十、先進 第十一、顏淵 第十二、子路 第十三、憲問 第十四、衛靈公 第十五、季氏 第十六、陽貨第十七、微子 第十八、子張 第十九、堯曰 第二十〉,每一卷的卷名由來,大多 是 以 卷中第一篇 開頭的幾個字 來命名的,沒有 特定的含義。

注釋:

1.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擔心 財富不多,只 擔心 財富分配不平均。

2. 不患貧而患不安:不擔憂 人民貧窮,只擔憂 境內不安定。

3. 患:憂慮,擔心。

4. 寡:少。

5. 蓋:文言文 的發語詞,表 提示作用。

6. 均無貧:財富分配 公平合理,上下 各得其分,就 沒有貧窮。

7. 和無寡:和平了,人口就不會少了。
8. 安無傾:國家安定,就沒有 傾覆的危險。
9. 夫: 夫:夫(音  ㄈㄨˊ),文言文 的發語詞,表 提示作用。

10. 如是:如此。

11. 文德:仁義禮樂的政教。

12. 來:使……來(歸附)。

13. 辟:同「避」,避開

14. 安:使……安定。

意譯:

             孔子說::「不擔心 財富不多,只是 擔心財富分配不平均;不擔憂 人民貧窮,只擔憂境內不安定。若是 財富平均,便無所謂貧窮;境內和平團結,人口 就不會少了。境內平安,國家 便不會傾危。

做到這樣,遠方的人還不歸服,就 再修 仁義禮樂的政教 來招徠他們。他們來了,就 得 使他們安心。」

解析: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反映出 孔子的經濟思想。朱熹的解釋是:「均,謂 各得其分;安,謂 上下相安。」這種思想 對後代人的影響很大,甚至 成為人們的社會心理。

今天而言,這種思想 有消極的一面,但是 仍有適應現代社會的一面,現代社會的穩定 實際上 也是 要靠一定的均衡,如果 貧富差距 過於懸殊 ,社會 便有可能 分崩離析。且「不患寡而患不均」也 符合 社會主義的公平和正義的思想。

在 台灣最艱困的年代,尹仲容、李國鼎、俞國華、趙耀東、孫運璿等 專業菁英,專心 為台灣打拚未來,協助 蔣經國 推動 「十大建設」(桃園國際機場、台中港、蘇澳港、中山高速公路、鐵路電氣化、北迴鐵路、中鋼公司、台灣國際造船公司、石油化學工、業核能發電廠,突破 兩次石油危機,打造 台灣的「「經濟奇蹟」。

「新竹科學園區 」於1980年12月15日正式啟用,時任 總統 蔣經國 親自主持開幕典禮。更重要的 是 蔣經國的得力幹部 李國鼎、孫運璿等 決定發展積體電路,並派人出國學習, 也才有 今天的 台積電、聯電,造就了 台灣電子工業。台灣經濟快速成長,創造世人所稱羨的「經濟奇蹟」,更難得的,那時的台灣社會 非但富裕且所得 十分平均,全民共用 經濟成長的果實。

參考資料:

蔡英文總統 2022元旦 談話,去年 台灣每人GDP《國內生產毛額(英語: Gross Domestic Product,縮寫: GDP )》,  首次 超過3萬美元,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英語: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縮寫:IMF)也預測 台灣 將在明年重返全球前20大 經濟體。此說法 距離 人民感受 遙遠,實際上 蔡政府 執政5年多來,未發展 任何「核心產業」,至今 缺水、缺電、缺工 都未解決,房價攀升、物價飆漲、新冠肺炎疫情衝擊 觀光產業等 一片慘兮兮, 失業率 再往上攀升 ,台鐵事故等 公安事件頻傳,毫無 實際 因應對策。

2021/06/23 《瑞士信貸 集團》(Credit Suisse) 公佈《2021年全球財富報告》,其中用來衡量財富不均的基尼係數(Gini coefficient),台灣高達80. 0,超過 日本的64.4與南韓的67.6,顯示 台灣的貧富差距 比 日韓嚴重。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1-11-24_122430.jpg

【名言解析】權力使人腐化  絕對的權力 使人絕對腐化

英國 阿克頓爵士《自由與權力》:

「權力 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 使人絕對腐化。」

          英國 阿克頓爵士(Lord  Acton),( 西元1834年1月10日~ 西元1902年6月19日)。英國劍橋大學歷史系教授,歷史學家,理論政治家。19世紀 英國知識界和政治生活中 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

          阿克頓爵士 是英國 自由主義運動的重要人物。他 擔任過下院議員。 西元1885年~  西元1902年 任 劍橋大學 近代史教授,主編《劍橋近代史》。作為 歷史學家,他把歷史探索的客觀性與歷史性研究中的道德判斷 結合起來;他 對個人自由以及促進與威脅個人自由的力量之有力分析,深刻 影響了 20世紀思想史。他的 一些 極具洞察力的名言 深入人心。

注釋:

         阿克頓爵士:是英國 自由主義運動的重要人物。英文名( John Emerich Edward Dalberg~Acton )  常 簡稱(Lord  Acton), 中文譯名 (約翰 ·愛默里克 · 愛德華 · 達爾伯格~阿克頓) 。 

解析:

      「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腐化。」 (Power tends to corrupt, and absolute power corrupts  absolutely.)出自 阿克頓 西元1887年著作《自由與權力》,亦為 阿克頓 最 廣為人知的名言。 

         阿克頓 認為 「偉人 幾乎 從來都是壞人。」(Great men are almost always bad men.),就算 他們施加的是影響 而 不是權威。而 當 你以權威 再加上腐敗的趨勢或必然,就 更是如此。須以「分權與制衡。」防止 其權力的濫用。

         民主政治 講究 權力制衡,「權力使人腐化,絕對權力絕對使人腐化」是 顛撲不破的真理。但「權力使人腐化」既是 原始人性 使然,掌權者的野心和貪婪,在 權力運作上 很 容易脫軌越界 乃至 引起眾怒 則是 人性面的基本反應。

         法人 孟德斯鳩(西元 1689年~西元1755 年)西元 1748 年「,他在其名著《論法的精神》亦譯為《法意》一書中,主張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系統 論述了 「權力分立與制衡」的理論。

      「分權」的目的 在於 避免獨裁者的產生。古代的皇帝以至地方官員 均 集立法、執法(行政)、司法三大權 於一身,容易 造成 權力的濫用。即使 在現代,立法、運用稅款的權力 通常 掌握在 代表人民意願的議會中,司法權的獨立 在於 防止執法機構濫權。同時 各種權力 由於在行使的過程中獨立於其他公權力之外,不會 受到其他權力所帶來的干擾,使權力的行使 有了一定的靈活性,一定程度上 可以 為國家的運行 提高效率。 

      「權力制衡」有 多種形式。西方的「分權制衡」是 其中一種。「分權制衡」是 指權力 不是 集中於國家機構的某一部門或某一部分人,更不是 個人獨攬,而是  由不同機構所分掌,然後 在不同權力之間 形成制衡關係,相互牽制、互為監督。

參考資料:

         西元2020年 民進黨。歷經 選戰大勝,執政版圖擴大,政黨支持度 提升,邁向 完全執政的第二任;相較於 在野黨的孱弱,這個 本土政黨氣勢 如日中天。然而,「權力使人腐化,絕對權力 使人絕對腐化」是 至理名言,歷來 很少政黨及政治人物 有例外。

         民進黨 重申「清廉」等口號,或有「不忘初衷」的意味。不過,政治口號 可以喊得 冠冕堂皇,實務上 仍須 禁得起檢驗才算數。這方面,執政黨 存在不少有待檢驗的問題。

      在台灣 有一種民主 叫「民進黨作 主」,「公家機器」由 民進黨恣意揮舞,踐踏 不同意見者。我們看到了民進黨對民主、法治、人權的全面踐踏。國民黨也痛批,蔡英文 全面執政以來,已經 完全 把持行政、司法、立法、監察等4權,再 兼任 民進黨黨主席,已然 成為 超越「憲法」的權力怪獸。民主潮流, 浩浩蕩蕩 ,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違背潮流,必被民唾棄

撰述者:江義德教授

(前  國立陽明大學專任教授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兼任教授)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21-04-22_151837.jpg

【談古說今】 古有 聲討檄文     今有 開戰聲明

《聲討檄文 就是 開戰聲明》﹕
           
檄文是 古代 一種文體的名稱,也是 我國 古代官方文書,主要 用於徵召、曉喻、聲討的文告。而 通常 所說的檄文,就是 聲討文書,用現代的話語 就是開戰聲明。因為 古今戰爭 講究 師出有名,無論 誰要發動戰爭 就 必須 有個名目,有了 名目以後 ,開戰的 這個軍隊 才 叫做 正義之師

【古代 聲討檄文】﹕

古人有傳檄而千里可定的說法。在 我國古代戰爭中,檄文堪稱 搶佔輿論先機、實施攻心、凝聚士氣的精兵利器,在 政治、軍事鬥爭中 發揮了獨特的作用。在我國古代戰爭中,催生了大量的戰爭檄文,其中 不乏 經典名篇和妙趣橫生的故事。

史籍 保存下來的軍事檄文並不多,其中 較 經典的是 隗囂的《討 王莽檄》、陳琳的《為 袁紹檄豫州》、駱賓王的《討 武曌檄》等。尤以 駱賓王的《討 武曌檄》,最廣受好評。

《駱賓王 討武曌檄》:

      唐代 駱賓王的《討武曌檄》是 一篇膾炙人口,廣為流傳的檄文,全名《為徐敬業 討武曌檄》, 是 駱賓王為徐敬業聲討武則天 所寫的檄文。

在文中,駱賓王 以慷慨激昂之勢,歷數 武則天的種種失德無道行為,指責她 包藏禍心,窺竊神器,君之愛子,幽之於別宮;賊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在 這種形勢下,徐敬業 作為皇唐舊臣,公侯家胤氣憤風雲,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順宇內之推心。爰舉義旗,誓清妖孽,體現了 當時社會 認可的正義。為了 爭取朝中大臣的支持,駱賓王 向他們發出召喚:公等或家傳爵,或地協周親,或膺重寄于爪牙,或受顧命于宣室。言猶在耳,忠豈忘心!大家應該轉禍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師,無廢舊君之命,共同完成正義的大業。

檄文 以請看 今日之域中,竟是 誰家之天下!結尾,大氣磅薄,戛然而止,感召之音,久久不絕。

新唐書記載,武則天 讀到 這篇檄文時 只是笑,當讀到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托一句時,大驚失色,矍然曰:誰為之?或以賓王對。後曰:宰相 安得失此人!武則天 被罵而不以為忤,反而 指責 宰相沒有發現這樣的人才,這是 很耐人尋味的。駱賓王 以 這篇檄文名動天下,盡顯筆陣橫掃千人軍的文采。

《評論

綜觀 人類歷史 就像一艘巨輪,在 用鮮血 匯成的河流中 前進, 戰爭 無疑是 象徵 「建立」 或者 「推翻」 的手段,貫穿其間。兵荒馬亂的戰爭 殘酷的,使 數以萬計的人  流離失所;讓 成千上萬 的人 犧牲性命

一件 歷史事實,卻因 論述者的立場 ( 史觀)的不同,而有 不同詮釋。然而人類的歷史,「強權 就是真理」,「勝者為王, 敗者為寇」。勝者 代表正義?例如 歷史上楚漢戰爭,或稱楚漢相爭,是 秦朝滅亡後,項羽和劉邦 為爭奪統治權力而進行的戰爭 。西楚霸王 項羽的破秦朝 而 却於 劉邦追殺四年後 ~來個 霸王別姬 自刎於垓下… 而 劉邦 建立的漢朝 却 替代了 秦朝 承受千秋歌頌…… ( 此後 中華民族 皆稱漢人)。

【現今 開戰聲明】﹕

美國 從西元1783年 立國至今 僅200多年, 但 美國200多年的歷史 就是 200多年戰爭史。所參與的戰爭和對外軍事行動 達200多次。
    其中 在 西元2003年3月20日 美國總統 喬治 沃克 布希(George W. Bush)(小布希)宣稱 伊拉克  薩達姆 · 海珊 政權 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暗中支持恐怖分子(蓋達組織),對 伊拉克 開戰 實施 軍事打擊。最受爭議。

伊拉克戰爭

「伊拉克戰爭」 因為 是 「波斯灣戰爭」的延續,又稱為 「第二次 波斯灣戰爭」。 

「伊拉克戰爭」 實質上是 美國 借 反恐時機,以伊拉克 拒絕交出「子虛烏有」的生化武器為藉口,趁機 清除 反美政權的一場戰爭。有 認為,美國 剷除 薩達姆 · 海珊政權,實質 就是 為了 維護美國霸權的地位。美方 最終 沒有找到 所謂的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及暗中支持恐怖分子(蓋達組織)的事證。

     「伊拉克戰爭」 這場戰爭 遭到 俄羅斯、法國、德國、中國、阿拉伯聯盟、不結盟運動等 多個國家政府和國際組織的批評與譴責。
         「伊拉克戰爭」 是 一場 有爭議的非法戰爭,它 沒有 得到 「聯合國安理會」的授權,已經 違反了「聯合國憲章」。戰前,美國 公開宣佈 世界上30個 公開支持美國對伊動武的國家名單,還 指出 有15個國家 暗中 表示支持 該軍事行動。但 真正參戰的國家 只有 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和波蘭 四國。(又 丹麥政府
支持 對伊拉克宣戰,並 派遣了兩艘軍艦 支援美軍。日本等 多個國家 提供 後勤支援。)  

「伊拉克戰爭」 的聯合部隊 120,000人的美軍部隊、45,000人的英軍部隊、2,000多人的澳大利亞部隊和200人的波蘭部隊 所組成的。

評論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美國 先後發動 韓戰、 越南戰爭、 入侵多明尼加、入侵格瑞那達、介入 黎巴嫩內戰、 剛果內戰、 兩伊戰爭、 黃金峽谷行動、 入侵巴拿馬、 發動波斯灣戰爭、介入索馬利亞內戰、發動波士尼亞戰爭、 沙漠之狐行動、 科索沃戰爭、 轟炸 南斯拉夫、 發動阿富汗戰爭、 伊拉克戰爭、 巴基斯坦西北部戰爭、介入利比亞內戰、 打擊 伊斯蘭國(伊拉克、敘利亞、利比亞)、介入 葉門內戰。
     現在的美國,是 世界動亂之源?美國 發動戰爭 目的是在 「維護人權」?還是「鞏固霸權」?是在「伸張正義」?還是「奪取利益」?
人類的歷史,「強權 就是真理」,「勝者為王, 敗者為寇」。「話語權」操控在 勝者,勝者 代表正義

參考資料:
《秉春秋之筆  明善惡之辨》

孔子 生不逢辰,一生 主張行道,無人識得,故無法推行於天下各國。乃 發願修史,借史諷世,褒揚正義,痛斥奸邪!正名分、明是非、辨忠奸,稱為「 春秋筆法」。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1-04-07_160719.jpg

【政治評論】「轉型正義」淪為 政治清算的藉口

《美洲 印第安人的血淚史》

         「印第安人 被大屠殺」是1619世紀 發生 在美洲大陸的一場殘暴的屠殺。西班牙、葡萄牙、美國 等國,實行了 一系列 對印第安人的「文化和種族滅絕政策」。導致了 美洲 印第安人的大滅絕。 

           熟悉 歷史的人 都知道,美國土地上 最早的土著居民是 印第安人,可是 如今 在美國 已經 很難 看見到 印第安人,整個世界 也幾乎 再也 聽不到 印第安人的聲音了。

          揭秘 美國 真實的建國歷史,比 任何一個國家 血腥殘忍 。美國西部開拓史 可說是 印第安人血淚史。美國 這段 慘絕人寰的歷史,它 時刻 提醒著 這個 以民主和自由為立國之本的國家,不要 重蹈覆轍。

《轉型正義》         

           根據 聯合國 對「轉型正義」的定義,「轉型正義 (transitional justice) 」是 一個社會透過各式程序與機制,試圖 慢慢接受 (come to terms with) 過去大規模人權侵害之存在,並 加以咎責 (accountability)、伸張正義 (serve justice)、尋求和解 (achieve reconciliation)

綜觀 人類歷史 就像一艘巨輪,在 用鮮血 匯成的河流中 前進, 戰爭 無疑是 一種 象徵 「建立」 或者 「推翻」 的手段,貫穿其間。兵荒馬亂的戰爭 殘酷的,使 數以萬計的人  流離失所;讓 成千上萬 的人 犧牲性命。

 由於 時代的演進,環境的變異,「轉型正義」成為 時髦的口號,也 成為 政客操弄的工具。一件 歷史事實,卻因 論述者的立場 ( 史觀)的不同,而有 不同詮釋。人類的歷史,「強權 就是真理」,「勝者為王, 敗者為寇」。各族群 為了生存空間而互相爭鬥,當 有一方空前強大之後,其他的族群 只有滅亡、遷徙或同化..... 誰為 美洲 印第安人  伸張正義?

《民進黨 推動「轉型正義」》

          根據 資料,民進黨 在台灣 推動「轉型正義」 似乎 美國、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對 美洲 印第安人  「伸張正義」 更積極? 台灣「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 (簡稱 促轉會) 的成立 違反《中央行政機關組織 基準法》及《行政院 組織法》規定,由 民進黨  仗著 立法院 有多數席次,通過《促轉條例》 而創立 的「黑機關」。「促轉會」的 前副主委 張天欽 曾說,這個 委員會 就是「東廠」。 這個委員會,自命是「正義」的代表,花著 納稅人的血汗錢 政治清算鬥爭勾當?此人  的確 誠實得可愛。

「轉型正義」只 追溯到 西元1945年,並 不包含 日據時代的轉型正義及大部份 原住民族 追求的轉型正義。可知 其「別有用心」。

 轉型正義」淪為 政治清算鬥爭的藉口》

還原歷史「真相」,並促進社會「和解」是《促轉條例》的主要目標,然而「真相」被 各種另有政治目的之謊言掩蓋;「和解」則是 有意地隱去不提。隨著 年月過去,「鬥爭」與清算」反而 成為 民進黨主導「轉型正義」的重心。

《促轉條例》規定「促轉會擁有 越過 檢察官與法院的司法調查權,嚴重 違反憲法權力分立的原則,這 違法違憲的條例及機構,絕對 無法 重建或還原歷史「真相」,更 無法 促進 台灣人民的團結與社會「和諧」。

「轉型正義」的「正義」是 什麼?難免 讓人 對它 有這樣的認知。「轉型正義」 只是 政治清算的藉口,促轉會 黨同伐異的工具。因為「勝利者 贏者全拿,其 強調 對失敗者,奪取 其政治資源。而 所謂「真相」或「正義」,無非 僅是「勝利者」的道德粉飾語。

所有的執政黨 都妄想 長久穩坐江山 ,但 憑著 指責別人 抬高自己;藉 破壞 傳統文化 來刷 存在感,卻 拿不出 政績來,日子 豈能長久?

           政黨 有助於民主政治的發展,但 若是 「黨同伐異」,不問是非,反而是 民主倒車。「黨同伐異」,互相鬥爭,無心 國計民生,終於 導致國家 走上衰亡之途。

參考資料: 

《明代 「東廠》:
      「東廠」 係 永樂 十八年(西元1420年)設立 於 北京 東安門北 , 是 明代 特務政治的工具,是 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幾乎 與明代 共存亡的「東廠」,是 中國 專制君權史上, 最 具爭議性、最 惡名昭彰、最 囂張跋扈的 「御用 特務機構」。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21-03-27_170929.jpg

【時事評論】欲吃免費壽司    竟然改名鮭魚 

【撫今追昔】  回顧過去   看看當前

往昔:有人寧願餓死  不吃「嗟來之食」 

今日:欲吃免費壽司  竟然改名「鮭魚」 

解析: 

《往昔:有人寧願餓死  不吃「嗟來之食」》

       春秋時代,齊國 發生了大饑荒,有個叫 黔敖的人,在路邊放置飲食 接濟路過的難民。當 有個人 用袖子遮著臉,拖著疲憊的腳步,跌跌撞撞地走來時,黔敖 便拿了食物和飲水喊他:「喂!來這裡吃東西!」那個人 抬起臉瞪著 黔敖說:「我就是 不接受這樣無禮的施捨,才會 餓到這種地步!」黔敖 立刻為自己的態度道歉,但那個人 卻不接受,仍堅持拒絕進食,後來 終於餓死了。後來 這個故事被濃縮成「嗟來之食」,用來 比喻 以不禮貌的態度招呼人來吃的食物,後 則 泛指 侮辱性或不懷好意的施捨。

(《禮記》(檀弓下):

    「齊大饑,黔敖 為食於路,以待餓者 而食之。有餓者 蒙袂輯屨,貿貿然來,黔敖 左奉食,右執飲 曰:「嗟!來食 !」揚其目而視之,曰:「予 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從而謝焉。終 不食而死。曾子 聞之曰:「微與!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

《今日:欲吃免費壽司  竟然改名「鮭魚」 

       日本 連鎖迴轉壽司店「壽司郎」 近日 推出優惠活動,只要 名字有「鮭魚」兩字者,就 能免費吃壽司。這 掀起全台改名潮,約150位年輕人 改名「鮭魚」,「一粒老鼠屎攪壞一鍋粥」。英國衛報 也 注意到 這個風潮,援引 聯合報系及TVBS新聞 報導 民眾改名事例,意外 使台灣「鮭魚之亂」登上國際媒體。但 這不是「台灣之光」,而是 「台灣之恥」、貽笑國際。

       台灣有民眾 為了 享有優惠 免費吃壽司要改名「鮭魚」,戶政機關 竟然 也跟風 沒有制止,這些 承辦的戶政機關及上級監督機關 內政部 顯然是 失職了?怎麼 可以用 這麽離譜的理由 改姓名?

       依據 我國 最新《姓名條例》規定,國人 若 因為名字粗俗不雅或其他特殊原因,得申請改名。規定 相當嚴謹。其他特殊原因,絕對 不會是 為了 免費吃壽司。

       衛報 指出,台灣媒體 稱 這個現象為「鮭魚之亂」,濫用 公家機關服務,只為 貪小便宜,還 洋洋得意,丟臉 丟到國外去。(此事件 或許是 一些  有創意的年輕人 對 貪圖 「免費廣告」之壽司店的反制,又可 舒緩鬱卒。) 

參考資料:

《姓名條例》

中華民國 104 年 5 月 5 日 修正 全文17條 

中華民國 104 年 5 月 20 日公布 並自公布日施行

第九條 (改名) 

    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申請改名: 

    一、同時在一公民營事業機構、機關(構)、團體或學校服務或肄業,姓名完全相同。 

    二、與三親等以內直系尊親屬名字完全相同。 

    三、同時在一直轄市、縣(市)設立戶籍六個月以上,姓名完全相同。 

    四、與經通緝有案之人犯姓名完全相同。 

    五、被認領、撤銷認領、被收養、撤銷收養或終止收養。 

    六、字義粗俗不雅、音譯過長或有特殊原因。 

    依前項第六款申請改名,以三次為限。但未成年人 第二次改名,應於 成年後始得為之。

《大法官會議 釋字第399號解釋:》

內政部 就姓名讀音不雅不得改名之函釋違憲?

解釋文

   姓名權為人格權之一種,人之姓名為其人格之表現,故如何命名為人民之自由,應為憲法第二十二條所保障。姓名條例第六條第一項第六款規定命名文字字義粗俗不雅或有特殊原因經主管機關認定者,得申請改名。是有無申請改名之特殊原因,由主管機關於受理個別案件,就具體事實認定之。姓名文字與讀音會意有不可分之關係,讀音會意不雅,自屬上開法條所稱得申請改名之特殊原因之一。

      內政部中華民國六十五年四月十九日臺內戶字第六八二二六六號函釋「姓名不雅,不能以讀音會意擴大解釋」,與上開意旨不符,有違憲法保障人格權之本旨,應不予援用。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0-12-30_092117.jpg

【名文賞析】選拔官吏  大公無私  不拘私黨   以賢任人

【名文賞析】內舉 不避親  外舉 不避仇

戰國 韓非《韓非子 第44篇 說疑》:

       「聖王明君則不然,內舉 不避親,外舉 不避仇。是在焉,從而舉之;非在焉,從而罰之。

是以賢良遂進,而姦邪並退,故一舉而能服諸侯。」

          韓非  (西元前280年~西元前233年),人稱  韓非子。他是 戰國時期 韓國的貴族,據說 韓非 有口吃,但是 他的文章 相當出眾。與李斯 師出同門,都是 荀子的學生,韓非子 雖然是 荀子的學生,但是 他的思想主張和荀子 截然不同,韓非 目睹戰國時期 韓國的種種弊端,他主張 以「法」、「術」、「勢」三者結合 來治理國家。為 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韓非 強調 君主權力 高於一切,君主 應該以嚴刑 峻法 重賞 來治理臣民,建立 君主集權制的社會。

          韓非的思想主張 在韓國 不被韓王採納,所以 他發憤著書,先後 寫出《孤憤》、《說難》等著作,之後書籍 被傳到秦國,秦王 十分欣賞韓非子的才華,甚至為了韓非子而攻打韓國。韓非子 來到秦國後,與李斯發生了利益衝突,最後 韓非子被李斯的讒言害死。但 韓非子的思想 卻 使得秦國更加強大,最終 統一六國。

 

        《韓非子》是 中國 戰國時期 著名思想家 韓非的著作,共有 文章五十五篇,其文章風格 嚴峻峭刻,乾脆犀利,在 先秦諸子散文中 獨樹一幟,為法家集大成之作品。

           該書 就其主體來看,是 一部政論性巨著,它 重點闡述了 法、術、勢相結合的法治理論,其目的 是 為專制君主 提供積極的主張,達到了 先秦法家理論的最高峰。

          時至今日,《韓非子》對於 我們瞭解中國的社會政治、思想文化仍有較強的借鑒意義。《韓非子全鑒(典藏誦讀版)》甄選了 其中 最精彩的篇章,對 原典 作了精準的註釋和翻譯,便於 品讀國學精粹,感知 先賢智慧。

注釋:  

1. 舉:推舉。

2. 避:避開。

3. 內舉不避親:舉拔人才,對內不避諱自己的親人。

4. 外舉不避仇:舉拔人才,對外不嫌棄自己的仇人。

5. 賢良遂進:賢德善良的人 多 能順利被任用。

6. 姦邪並退:違法邪惡的人 多 予以黜退。

7. 舉:舉措, 措施。

意譯: 

          聖明的帝王或君主 就不是這樣,舉拔人才,對內 不避諱自己的親人,對外 不嫌棄自己的仇人。

有良好的表現 就任用,表現得不好 就懲罰。所以 賢德善良的人 多能順利被任用,而 違法邪惡的人 多予以黜退。這樣的措施 才 能使天下諸侯臣服。

賞析:

       春秋時期 祁黃羊 舉賢一事,可謂一「舉」而播美名於千古。

       據《呂氏春秋》記載,晉平公 問大夫 祁黃羊:「南陽 沒有縣令,誰可以擔任?」祁答:「解狐 可以。」晉平公 驚訝了:「解狐 不是你的仇人嗎?」祁答:「您問是 誰可以當縣令,不是 問我的仇人是誰?」

       晉平公 又問:「誰可以擔任尉 這種官職?」祁 答:「祁午 可以。」晉平公 更為驚訝:「祁午 不是你的兒子嗎?」祁答:「您是 問的誰可以為尉?不是 問誰是 我的兒子?」晉平公 聽罷 連聲稱善。起用 此二人後,舉國上下 交口稱頌。

        孔子 聞知此事,更是 讚賞不止:「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祁黃羊 可謂 公矣!」

        故事寓意: 祁黃羊 不記私仇而推薦仇家 解狐;不怕人說閒話 而推薦兒子祁午;這種 大公無私及明辨是非的精神 很值得效法。

        祁奚 (西元前?年~西元前545年),姬姓,祁氏,名 奚,字 黃羊,春秋時 晉國人。史載 祁奚 忠公體國,急公好義,譽滿朝野,他的言行 成為 當時衡量是非曲直的標準。雖然 因為 時代所限,祁奚 在政治上 沒有施展抱負的機會,但 祁奚的薦賢舉才 卻 成為千古美談。

參考資料: 

        唐 太宗 主政時,創造了 太平盛世「貞觀之治」。他特別重視人才,告誡大臣「拔人物不於私黨」要「唯賢是舉,慎擇為先」。

        唐 太宗 一向 不以好惡取才,他說「吾為官擇人,唯才是與。苟或不才,雖親不用;如其有才,雖仇不棄。」強調「致安之本在於人」、「用善人 則國治,用惡人 則國亂」。

        因此,他 選拔官吏,能夠 嚴格堅持 以才選人、以賢任人的原則,即使是 曾經得罪過自己的人,也 都能夠破格錄用。例如:玄武門事變,魏徵 原本是 太子 李建成的心腹,曾為 李建成獻策 表示 要及早殺掉 李世民。但是,李世民 繼承皇帝大位之後,魏徵 不但 深為 李世民的信任,更成為 重要的諫臣。

       北宋 太宗時 舉行科考,當時 宰相 李昉的兒子 李宗諤、副相 呂蒙正的弟弟 呂蒙亨和鹽鐵使 王明的兒子王扶,三人 憑實力一路 過關斬將,最後 廷試也錄取了。

        但是 當宋太宗看到他們三人的名字時,略思後說:「他們 都是權貴子弟,和那些出身寒微的人競爭,並不合適;即使是 靠真材實學考取,人們 還是會說 我對大臣徇私。」於是 把他們三人的名字劃掉。

        同樣情形 則是 發生 在南宋 高宗時,宰相 秦檜 毫不避諱 讓自己的兒子 秦熹、孫子 秦熉,先後 當上狀元。宋高宗 卻 選擇 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我們相信,因為 沒有特權徇私,才 造就 北宋初年的興盛;相反地,南宋 開國之初,小人當道,官箴盡蕪,以致 積重難反,內憂外患。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