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國學名著 (3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2019-10-14_093531.jpg

【名句解析】    金玉其外      敗絮其中
 
明  劉基《賣柑者 言》︰
         杭 有賣果者,善 藏柑,涉 寒暑不潰,出之燁然, 玉質而金色;置於市,賈十倍,人爭鬻之。予 貿得其一, 剖之,如有煙撲口鼻;視其中,則 乾若敗絮。
予 怪而問之曰:「若 所巿於人者,將 以實籩豆,奉祭祀、供賓客乎?將 衒外以惑愚瞽乎?甚矣哉,為欺也!」

        劉基(西元1311年~西元1375年),字 伯溫,浙江  青田人,故 時人 稱他 劉青田,明 洪武三年(西元1370年)封 誠意伯,人們 又稱他 劉誠意。武宗 正德九年 追贈 太師,諡號 文成,
       他是 元末明初 傑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他 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以 神機妙算、運籌帷幄 著稱於世。輔佐 明太祖 朱元璋 完成帝業、開創 明朝 並 保持國家安定,因而 馳名天下,被後人 比作 諸葛武侯。至今 在中國大陸、港澳臺 乃至 東南亞、日韓等地 仍有 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

注釋:
1. 杭:杭州,簡稱「 杭」,古稱 臨安,是 浙江省 省會。
2. 善:擅長。
3. 藏:貯藏。
4. 涉:經過,經歷。
5. 潰:腐爛,腐敗。
6. 燁:燁(音ㄧㄝˋ):光彩鮮明的樣子。
7. 玉:像 玉石一樣。
8. 賈:同「價」,價錢。
9. 鬻:鬻(音 ㄩˋ ) 這裏 是 買的意思。
10. 貿:買賣,這裏是 買的意思。
11. 若:像。
12. 敗絮:破敗的棉絮。
13. 若:你。
14. 實:填滿,裝滿。
15. 籩豆:古代 祭祀時 盛祭品用的兩種器具。
16. 籩:籩(音ㄅㄧㄢ),竹製的器具。
17. 豆:木製、陶制或銅製的器具,形狀 如豆。
18. 衒:同「炫」,炫耀,誇耀。
19. 惑:迷惑,欺騙。
20. 愚:愚蠢的人。
21. 瞽:瞽(ㄍㄨˇ),盲者,失去視力的人。
22. 為:做。
23. 欺:欺騙人的事。

意譯:   
        杭州 有個 賣水果的人,擅長 貯藏柑橘,經過 冬夏也不腐爛,拿出 它們的時候 還是 光彩鮮明的樣子,玉石一樣的質地,金燦燦的顏色。放到 市場上賣,價格高出 普通柑橘 十倍,人們 爭相購買。
    我 買了一個,剝開它,似乎 有股 臭味 直撲口鼻,看 它的裏面,乾得 像破爛的棉絮。我 對此 感到不解,問 他說:「你 賣給 別人的柑橘,是 將要  放在 盛祭品的容器中,以 供奉神明或用來招待賓客的嗎?還是 要 炫耀它的外表, 用來 迷惑 愚蠢或眼盲的人呢 ? 你 做 這種欺騙的事,實在 太過份了!」

解析: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一語,在 明代 劉伯溫《賣柑者言》文中,原本 是 指賣柑者 所賣的柑,外表華美 看起來 像 金玉般,剝開來 內部果肉 卻 乾得 像 破棉絮,表裡不一、 虛有其表。
         劉伯溫 這篇《賣柑者言》,構思巧妙,寓意深刻,言辭犀利。借 由賣柑者 說的話,諷刺 當時官員 不能 替百姓謀福,讓 百姓 陷於 生活困頓之中,自己 卻「坐高堂、騎大馬、醉醇醲 而 飫肥鮮者」,嚐遍 天下美食, 享盡 榮華富貴,這種 欺世盜名 的行徑,這 與 外表 像 金玉般華美,內部 果肉 卻 盡似 破棉絮 的柑,有何不同?後來「」演變 為 成語,用來 形容 外表美好 而 內質腐敗。
         當今 政壇上 「招搖撞騙」橫行,為官者 只知 「爾虞我詐、爭權奪利」,」擅長 「玩弄權謀,騙取選票」。取得 政權後,「治理國政」卻只是 「口號治國,口是心非」;「政治酬庸,任用私人」;「占著職位 而不盡職守」;「享受俸祿  卻無所作為」。遇事「 推諉卸責;束手無策」;與「民意 背道而馳」,卻「自我 感覺很好」,是典型的「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令人 搖頭嘆息。

參考資料: 
《冰山一角,危橋崩塌》  
          南方澳 跨港大橋 108.10.1崩塌 造成 6死 多人受傷,這座橋 近年來 花了 近千萬元 維修,所謂的「維修」,「真的非常離譜」,維修費 是 用在「換 燈具」、「修補 橋面破損」以及「欄杆 生鏽油漆」,「鋼索鏽蝕」未列入,「這樣的維修,如何 能維護 橋梁安全?」
          交通部長 林佳龍、港務公司 吳宗榮 到 立院報告,立委 質疑 台灣有17座危橋 都未檢驗,更 沒有統一的檢測規範!林佳龍 承諾「3個月內 會將台灣危橋做全面盤點、檢驗。」

《學界「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案例》
<2007-07-19  假博士 騙人 不稀奇,2所大學 被騙了7年 就不多見了>
          有碩士學歷的男子 許宜愃 以 假博士學位 先後 向 台南 南台科技大學(當時為 南台技術學院)、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應徵教職 獲錄取,詐領薪資;後來 因 教學品質不佳 才被踢爆。
          台南地方法院 昨判 許某1年8個月徒刑、緩刑5年,許某 並須 捐款15萬元 給瑞復益智中心。
           判決 指出 ,現年55歲的許宜愃(原名 許宜 )於87年 4、5月間 向不詳人士 購得 偽造的美國加州大學 洛杉磯分校(UCLA)商業管理博士 畢業證書。證書影本 背面 還有 偽造的台灣駐美國洛杉磯 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 認證戳章(含 簽證人 簽名)。
          南台科大 聘他 擔任 國貿系 助理教授,持續聘用5年  從87年8月迄92年8月,5年 共 領走710多萬元。
          92年8月間,許某 從 南台科大 轉任 高雄第一科大 行銷與流通管理系 助理教授,每月 領取7萬3000餘元薪資 。後 因 許某 教學品質不良,94年3月初 被人檢舉 博士畢業證書 有偽造之嫌,查證後 發覺上情,經 教育部同意,予以解聘。
          南台科大 至此 才驚覺 原來 上當5年,因而 提出 詐欺告訴。南台科大 指出,將 循法律途徑求償,只是 追討 再多錢,也 彌補不了校譽受損。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天理昭昭, 詐騙 經不起 時間的考驗, 終有 被揭穿的一天! 

文章標籤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19-09-30_165641.jpg

【名句解析】 「尚方寶劍」 上斬昏君  下斬讒臣
 
東漢  班固《漢書 卷67》〈朱雲傳〉:
「臣 願賜 尚方斬馬劍,斷 佞臣一人 以厲其餘。」
 
班固(西元32年~西元92年),字 孟堅,扶風 安陵(今陝西 鹹陽)人,東漢史學家 班彪之子,東漢歷史學家,《漢書》的作者。與司馬相如、揚雄、張衡 合稱為 漢賦四大家。
班固十六歲 入首都洛陽太學,博覽群書,「九流百家之言,無不窮究」。其父 班彪 採集 前史遺事,著「後傳」數十篇。建武 三十年(西元54年),班彪 卒,班固 自太學返鄉服喪。班固 繼承父業,撰寫《漢書》,共一百篇,後人 析為 一百二十卷。
 
《漢書》,又名《前漢書》,中國 古代歷史著作。東漢 班固所著,是 中國第一部紀傳體 斷代史。沿用《史記》的體例而略有變更,改「書」為「志」,改「列傳」為「傳」,改「本紀」為「紀」,無「世家」。全書 包括 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共一百篇,記載了 上自 西漢 漢高祖元年(西元前206年),下至 新朝 地皇四年(西元23年),共 230年歷史。
《漢書》語言 莊嚴工整,多用排偶,遣辭造句 典雅遠奧,與《史記》平暢的口語化文字 形成鮮明對照。中國紀史方式 自《漢書》以後,都仿照其體例,纂修了 紀傳體的斷代史。
 
注釋:
1. 昏君: 昏庸無道的帝王。 
2. 讒臣:讒害人之佞臣。
3. 讒:讒 (ㄔㄢ ˊ),說 別人壞話,中傷 他人。
4. 朱雲:生卒年 不詳。字 游,曾任 右扶風 槐里縣 縣令、博士官,以 敢言直諫 著稱。
5. 右扶風:漢 太初元年 置 右扶風,為 三輔之壹。三國時 改 右扶風為 扶風郡。
6. 槐里縣:中國 古縣名,在今 陝西 興平境內。 
7. 尚方斬馬劍:尚方寶劍,在 漢代 叫做「尚方斬馬劍」,顧名思義 銳利程度 可以斬馬。
8. 斷:斷首,斬首。舊時的一種酷刑。
9. 佞臣:奸臣。奸邪諂媚的臣子。唐白居易《李都尉古劍》詩:「願快直士心,將斷佞臣頭。」
10. 佞:佞(音 ㄋㄧㄥˋ), 善於 阿諛逢迎。。
11. 一人:指 張禹。張禹 ( ?~西元前5年),字 子文,河內 軹縣(今河南 濟源 東)人,漢成帝 以 帝師 特進, 封 安昌侯,後任 丞相。
12. 厲:警惕。
 
意譯:
據《漢書 朱雲傳》載,為人狂直的朱雲。上書 漢成帝,請求 皇上賜給他 一把「尚方斬馬劍」,要將 佞臣 張禹 斬首。使 其餘 佞臣,知所警惕。
 
解析:
        明朝 崇禎年間,朝綱不振,貪官汙吏 四起,民怨沸騰。崇禎皇帝 派下 欽差大臣 四處查訪,(欽差 即是 皇帝差遣之意),為 方便辦案,特 御賜「尚方寶劍」一把,得以 「先斬後奏」。 頓時,朝野大臣 人人自危,莫不 想盡辦法 巴結 欽差大臣,藉以安身。「尚方寶劍」乃是 皇帝 御賜之物, 具有 地位、權力的象徵。
據記載,秦漢時期 有一個 名叫 尚方 的部門,是 負責 打造兵器的,但打造的兵器 不是 平常軍械,而是 皇室御用的兵器,故 打造的劍 也叫「尚方寶劍」。       
「尚方寶劍」就是 皇帝的佩劍,在封建體制的薰陶下,「尚方寶劍」含有 皇權的色彩 也就 不難理解了。 「尚方寶劍」原本 不叫「尚方寶劍」,在漢代 叫做「尚方斬馬劍」,顧名思義 銳利程度 可以斬馬。
在戲劇中,某一 清官 遭受 奸臣陷害,面臨 殺身之禍, 而皇上 昏庸無能,未能明查。在千鈞一髮之際, 突然 奇蹟出現, 有一忠臣 拿出 一把寶劍,說出 「先皇 御賜寶劍,上斬昏君,下斬讒臣。」,終於化解了 此清官的危機。
此劇情 ,好像 擁有了「尚方寶劍」,權力 就 比皇帝 還要大。不過 實際上, 想要用 「尚方寶劍」來「上斬昏君」,肯定是 不可能的。「尚方寶劍」主要目的 ,還是 為了 對付奸臣。
古時 很多人 都將「尚方寶劍」作為 正義的化身,期盼 皇上賜予 忠臣 一把「尚方寶劍」 斬殺 奸臣。東漢 班固《漢書 卷67》〈朱雲傳〉:「臣 願賜 尚方斬馬劍,斷佞臣一人 以厲其餘」。可見 「尚方寶劍」已 成為 人們 心目中 期望「斬殺奸臣」的理想寄託。
 
參考資料:
《「選票」是 人民的「尚方寶劍」》。
民主時代 ,「人民 當家做主」,「人民萬歲 ! 萬萬歲!」。 「選票」是 人民的「尚方寶劍」。可 使 「囂張拔扈  目中無人」的「當權者」下架。
 
※( 一九一二年一月一日 中華民國成立,改正朔 用陽曆;「民國」至今 已逾百年,可嘆 「民主」 仍然 流於口號 ! 民主政治是 主權在民 ,「人民是 主人」,然而 「當權者」 卻 認為 自己是「人民的主人」 !
        去年 九合一選舉,林佳龍 要 連任台中市長,選輸了,總統 蔡英文,108年8月17日 前往台中市 舉行「辣台派開講」,要 台中市民 向林佳龍道歉,道什麼歉?
        原來 口口聲聲 捍衛「民主」,只是 為了騙取「選票」。  陳水扁 直呼 不可思議,要 蔡總統 不用道歉,但 該收回 這句話。 
        如今 似 唐太宗的「求諫」、「納諫」,虛懷若谷、從善如流的領導人, 已不可得! 而 自詡「愛台」的政治權貴、幫閒政客,基於 政治現實利害,只見 「卑躬屈膝」、「逢迎拍馬」、「歌功頌德」,更助長 「當權者」 之囂張跋扈。)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19-09-18_074423.jpg

【名句解析】  政治 紛紛擾擾   衣冠禽獸 不少

明 陳汝元 《金蓮記》(第七齣)構釁︰

     「人人罵我 做 衣冠禽獸,個個識我 是 文物穿窬。」


                 陳汝元,字 太乙,會稽人。生卒年不詳,約 明神宗 萬曆八年前後 在世。生平 亦無考。

其 精於作曲,著有 傳奇《金蓮記》及《紫環記》二本,雜劇《紅蓮債》一本等 傳於世。


《金蓮記》目錄

 第一齣  首引 第二齣  偕計 第三齣  彈絲 第四齣  郊遇

第五齣  射策 第六齣  捷報 第七齣  構釁 第八齣  外謫

第九齣  閨詠 第十齣  歸田 第十一齣 湖賞 第十二齣 媒合

第十三齣 小星 第十四齣 詩案 第十五齣 就逮 第十六齣 生離

第十七齣 廷讞 第十八齣 聞系 第十九齣 飯魚 第二十齣 控代

第二十一齣 重貶 第二十二齣 蜀晤 第二十三齣 賦鶴 第二十四齣 詬奸

第二十五齣 量移 第二十六齣 驚訛 第二十七齣 焚券 第二十八齣 賜環

第二十九齣 釋憤 第三十齣 同夢 第三十一齣 慈訓 第三十二齣 覲聖

第三十三齣 便省 第三十四齣 證果 第三十五齣 接武 第三十六齣 晝錦

注釋:

1. 衣冠:衣服和帽子。指 穿著體面,像 有修養的正人君子。

2. 禽獸:飛禽走獸。指 品德行為 像禽獸的野蠻無禮。

3. 衣冠禽獸:指 空有外表而行同禽獸。比喻 品德敗壞的人。

4. 窬:窬(音ㄩˊ),穿越、超越。

5. 文物穿窬:外在的文采勝過內在的涵養。形容 行為鄙陋的文人。 

意譯:  

   人人罵我 穿著體面,貌似 有修養的正人君子。其實是 衣冠禽獸。

個個識我 是 文物穿窬,外在的文采 勝過 內在的涵養。虛有其表。」

解析: 

 衣冠禽獸 」的「衣冠」指 穿著體面,像有修養的正人君子;「禽獸」則指品德行為,像禽獸的野蠻無禮。所以「 衣冠禽獸 」指 空有外表而行同禽獸。比喻 品德敗壞的人。這句成語 見於 戲曲小說中,用來 責罵 那些 裡外不一,惡行惡狀的小人。

明 陳汝元 《金蓮記》(第七齣)構釁 「小子 喚做 賈儒,一生 名實不孚,拜在 伊川門下,妝成 道學規模,飛語傷人,舌銛似劍,匿名嫁禍,筆毒如荼。使客氣,藉口 立名抗節;受人錢,甘心 納垢藏汙。哭哭啼啼,假慈悲善瞞老鼠;耽耽逐逐,借聲勢巧勝妖狐。人人罵我做衣冠禽獸,個個識我是文物穿窬」

孔子曰:「質勝於文則野,文勝於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也就是說:「一個人內在的涵養 勝過外在的文采,那就像個鄉野之人 顯得鄙陋、粗略;如果外在的文采勝過內在的涵養,那就像個 掌文書的官吏。就會 浮誇不實。所以 內在的涵養勝和外在的文采 兼而有之,如此 方能 成為眾人歸向的君子。終究是卑鄙小人。 《史記 卷七 項羽本紀》:「人言 楚人沐 猴而冠耳,果然 」。沐 猴而冠 終究是「 衣冠禽獸 」。後 譏諷 徒具衣冠而沒有人性的人。

參考資料:

服飾是一個人身份地位的外在標誌。封建社會規定,用不同服飾 ,來區別上下尊卑,範曄《後漢書  輿服志》:「非其人 不得服其服」。賈誼《新書  服疑》:「貴賤有級,服位有等,……天下 見其服而知貴賤」

龍鳳是帝王、皇后的圖騰。龍袍鳳冠是 帝王、皇后的特定服飾 ,是權力的象徵,是尊貴的體現。 而 唐代袍服的紋樣,一般 以暗花為多,至 武則天 當朝,又頒賜了 一種新的官服,名叫「繡袍」。所謂「繡袍」繡袍,即在 各種不同職別的官服上, 繡以不同的紋樣,文官繡「禽」,武官繪「獸」,使人一望而知其品級。「衣冠禽獸」的成語 其源 蓋出於此。

在明代中期以前,「衣冠禽獸」卻 是一個令人羡慕的詞語,因為 只有「當官的」才 能穿上繡著飛禽或繪著走獸的官服,而且 等級不同 還有 不同的圖案。所以,當時「衣冠禽獸」一語是 讚語,頗有 令人羨慕的味道。

據 史料記載,明朝 規定,文官 官服 繡「禽」,武官官服 繪「獸」。品級不同,所繡的禽和獸也不同,具體的規定 是:文官一品繡仙鶴,二品繡錦雞,三品繡孔雀,四品繡雲雁,五品繡白鷴,六品繡鷺鷥,七品繡鴛鴦,八品繡黃鸝,九品繡鵪鶉。武官一品、二品繪獅子,三品繪虎,四品繪豹,五品繪熊,六品、七品繪彪,八品繪犀牛,九品繪海馬。

  到了 明朝中晚期,宦官專權,政治腐敗。文官武將 欺壓百姓 無惡不作,聲名狼藉,老百姓 視其為 匪盜瘟神,於是,「衣冠禽獸」一語 開始 有了貶義。指 空有外表而行同禽獸。比喻 品德敗壞的人。

 

文章標籤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19-08-26_130748.jpg

【名句解析】   人為刀俎    我為魚肉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卷七  項羽本紀》:

      「如今 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司馬遷 (西元前145年~西元前86年),字 子長,左馮翊 夏陽(今 山西 河津)人(一說 陝西 韓城人),是中國 西漢時期 著名的 史學家和文學家。 

         司馬遷 所 撰寫的《史記》 被 公認為 是 中國史書的典範,首創的紀傳體 撰史方法 為後來 歷代正史 所 傳承,被後世 尊稱爲 史遷,又因 曾任 太史令,故自稱 太史公。

     《史記》不僅是 一部 體大思精、前無古人的歷史钜著,也是 一部 偉大的文學著作,在中國史學與文學上的 影響巨大而深遠,研究 文史者 幾乎 無人不讀 《史記》。

       司馬遷 所撰的《史記》 記事 上起 軒轅黃帝,下至 漢武帝 太初年間,是一部 紀傳體的通史 。全書 包括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共 一百三十篇。


注釋:

1. 刀俎:刀和砧板,宰割的工具。

2. 俎:俎(音 ㄗㄨˇ),砧板。
 

意譯: 

     現在 別人 正好比是 刀和砧板,我們是 被宰割的魚和肉。

解析:

【退休 軍公教警消的心聲】:人為刀俎  我為魚肉。

2019年8月23日

大法官會議 今天 對 軍公教年改釋憲案 做成 釋字第781、782、783號解釋,在法律不溯既往、信賴保護原則、比例原則及憲法保障人民財產權等部分 均被判定合憲。僅 退休再任私校職停領退俸規定 違憲。( 1169名「雙薪肥貓」也 將 自本月23日起算,可 復領 退休俸)。

 

針對 年改釋憲案出爐,卻遭質疑是 民進黨「御用大法官」所做解釋,上演 一場摧毀國家根基的鬧劇。對此,蔡英文總統 表示,這種說法 並不恰當,現任大法官多數是馬政府提名,沒有御用的問題。(馬政府 提名 的現任大法官,卻有  基於 「政治現實」, 向 當權者 「屈膝承歡」之問題。)
 

       (※有 大法官  提出 不同意見 …   認為 國家財政 瀕臨破產,怪罪 軍公教人員是 沒有道理的,「舞弊、貪腐、浪費 才是 財政拮据的禍首」。
         ※ 時代力量 立委黃國昌 在臉書 發文表示,「雙薪教授是 唯一贏家」,這種 「雙薪教授」 長期飽受學界詬病,也不利人才培育與學術長期發展,難道 大法官 會不知道嗎?」)

 

參考資料:

台獨大老 張獻忠 對年金改革的看法!

2018-03-27 怒吼

 (民眾日報記者 陳建佳 竹市報導)

有關 年金改革,今天 總算有人說到我心裏的意思了,請 大家看後 轉貼吧!但願 能 讓改革的人們,甚至 總統都能看到、如此 才是 真正的公平正義的改革、也是 最有效的改革呀!

台獨大老,前新國家聯盟 中央委員 張獻忠,針對爭吵不休的年金的制度指出,國家財政瀕臨破產,怪罪 軍公教人員是沒有道理的,政府數十年來 無法無天的統治模式,政治掛帥、無限上綱、無所不為的才是元凶。

張獻忠說,民選政治人物,上至 總統,下至 鄉鎮市長乃至於村里長等的薪酬,以及 依附政治任用者,如:行政院之各部會及縣市政府內 政務官,大法官、法官、檢察官等待遇 無不優渥。這些 當下的掠奪,才是 腐蝕國本之所在,但是未見 蔡政府 提出針貶之計,他質問蔡政府 為何不提出檢討與改革?

張獻忠 指出,還有 多年來施政不當,鑄成大錯特錯的財政紀律瓦解,好比 核四草率興建,並 不斷追加預算至數千億元,如今 一聲令下,驟然喊停卻無人負責,又如 枉法敗政,立法院 為財團立法,與財團鏈結,如遺贈稅從50%降至10%;營所稅25%降至17%;獎勵投資免稅等,均 造成國家財政 邃速匱乏。這些 始作俑者,才是 國家財政敗壞的敗類,退下來後 依然優渥受奉,無恥至極,而 當政者 竟然瞽目避談改革,這才是 世代剝奪的醜惡。

張獻忠強調,全教總 吳忠泰等 隨統治者的魔咒走哄,真令人不寒而慄,杏壇因存在如此向統治者屈膝承歡之徒,無怪乎杏壇喪鐘怨響四起,也同時寵壞了統治者的囂張乖戾,所以年金若是破產,不是統治者A去 就是 腦殘無能的結果。

 

張獻忠 提出解方 說,蔡英文 如果真要改革的話,請 從妳開始做起:

1、廢除 總統、副總統退職禮遇條例。

2、廢除 政務官退職條例。

3、廢除 民選公職退職(屆期或連任失敗)給付。

4、蔡英文帶領五院院長、立委減薪50%,共體時艱。

5、採 菁英政府,縮編政府架構、裁撤冗員。

6、貫徹財政稅政正義,有所得必繳稅等稅務公平政策。蔡英文 如有 改革國家財稅秩序之真心,即 應化繁為簡,理路分明進行全方位的改革,非 只限軍公教族群,否則 僅 顯現 蔡英文 偏狹短視的治台盲識而已。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19-06-12_133105.jpg

【名文解析】  張草 猶當雁行  然張精熟  池水盡墨

唐 孫過庭《書譜》:
          「夫自古之善書者,漢魏 有鍾、張之絕,晉末 稱二王之妙。王羲之云:「頃尋 諸名書,鍾張 信為絕倫,其餘 不足觀。」可謂 鍾、張 云沒,而羲、獻 繼之。
又云:「吾書 比之鍾張,鍾當抗行,或謂過之。張草 猶當雁行。然張精熟,池水盡墨,假令寡人 耽之若此,未必謝之。」此 乃推 張邁鍾之意也。考 其專擅,雖 未果於前規;摭以兼通,故 無慚於即事。」

         孫過庭(西元648年~西元703年)名 虔禮,字 過庭,陳留(今 河南 開封)人,根據 其《書譜》自題,為 吳郡(轄區在 今 江蘇省、浙江省、上海市境)人,名 過庭。出身寒微,遲至不惑之年 始出任 率府錄事參軍之職,以性高潔 遭讒議而去官。之後,遂 專注於 書法研究。   
         孫過庭  是 唐代著名的書法家、書學理論家。擅長書法,工楷書、行書和草書,尤其是 他的草書 學習王羲之,筆法精熟,在唐代 首屈一指。他的傳世作品為 自己親自書寫創作的《書譜》,《書譜》原為 兩卷,傳到 明代時被嚴嵩 裝訂為一卷,後 被清宮收藏,並 作為書法理論著作 收入《四庫全書》,原本 現藏 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注釋:
1. 鍾張:鍾繇、張芝。
2. 鍾繇:字元常,潁川長社(今河南許昌 長葛東)人,三國時期 曹魏 重臣、著名書法家,官至 太傅,逝世後 諡曰 成侯。鍾繇 在書法上 頗有造詣,與晉代 書法家 王羲之 合稱為「鍾王」。
3. 二王:王氏父子。王羲之、王獻之。
4. 王羲之:王羲之(西元321年~西元379年)字 逸少,東晉人,官至 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世稱 王右軍。他是 著名的書法家,世稱「書聖」。
5. 王獻之:王獻之,(西元 344 年~西元 386 年)字 子敬,王羲之 第七子。官至中書令,人稱 王大令。王獻之 幼年 隨父 羲之 學書法,兼學 張芝。書法 眾體皆精,尤 以行草著名,敢於 創新,與其父 並稱 為「二王」。
6. 張草:張芝的草書。
7. 張芝:東漢 末年 書法家,善 草書,世稱「草聖」。王羲之「曾與人 書云:『張芝 臨池學書,池水盡墨,使人耽(酷愛)之若是,未必後之也。』」(《晉書  王羲之傳》)
8. 猶當雁行:猶如 雁行併列。形容 不分伯仲。

意譯:
     古來善長書法的,漢魏時期的 鐘繇、張芝 最為高絕,晉朝末期的 王羲之、王獻之父子 並稱 精妙。
     王羲之曾說:「我近來研究各位名家的書跡,鍾繇、張芝 確實超絕群倫,其餘的,都 不值得觀賞。」可以 說:鍾繇、張芝死後,承繼者 便是 王羲之、王獻之。
     王羲之 又 曾經 說道:「我的字和鍾繇、張芝的字 相比較,則與鍾繇 互為匹敵,甚至 可以說,超過了他。和張芝的草書 相較,則 猶如 雁行併列,不分伯仲。然而,張芝 精通嫻熟,他練字的過程,水池 曾 因洗筆硯而變為黑色,可見 其 用功之深。假如 我似他 那般 肯下苦功,未必 就會 稍遜於他。」這是 王羲之 推許 張芝,卻 自覺 超越 鍾繇的意思。
     從王氏父子的專長觀察,雖 未能 超越前人的所有成果,但 從 兼采會通 這一點來看,是 無愧於書法藝術的。


賞析
       中國書法 歷史悠久。其獨特的書學思想以及漢字所具有特殊的結構形態是 作為書法延續至今的基本載體,規定並制約了書法發展的方向。與此同時,書法論著 也日益豐富,篇章漸長。
其中 孫過庭 不僅是 書法家,還是 具有重大意義的書法理論家,他的《書譜》,在歷代書學著述中 佔有重要的地位,其內容 廣博宏富,見解 精辟獨到,通過 對書法藝術的發展論、書體論、創作論、審美論、批評論 等方面 來進行敘述,並分析 其主要表達的書學思想和書法理論框架的構建,對後世有很大的影響。
他認為 書法內容是 隨著時代而興起的,形式是 因為世俗而變化的。他 主張 書法 應 融合 各種風格 兼取其長。

參考資料:
東漢 趙岐《三輔決錄》:
      「自杜度 妙於章草,崔瑗 崔寔父子繼能, 羅暉 趙襲亦法此藝,襲與張芝相善,芝 自云:上比 崔杜不足,下比 羅趙有餘。然 伯英 學崔杜 之法,溫故知新,因而變之,以成 今草。專精其妙字之體,勢一筆而成,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    
其 原本之意,是論 書法藝術 , 張芝 認為 自己的章草 上比崔瑗 崔寔父子及 杜度 ,感覺不足。下比 羅暉 趙襲 顯然有餘 。雖說「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卻 著眼於「比上不足」。努力精進, 推陳出新, 終創 今草。
《草書》
      「今草」,亦稱「小草」。相傳 起源自 東漢末年 張芝《冠軍帖》,由「章草」演變而來。張芝的「章草」係 學杜操、崔瑗,但 又 有所創新,成為「今草」。他的草書 精勁絕倫,他在書法藝術上的成就,並不是 容易得來的。他 臨池學書,池水盡黑。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05-23_084005.jpg

【孟子解析】  逸居而無教   則近於禽獸


《孟子》(滕文公 上) :

「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聖人有憂之,使契為 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孟子》是 記載 孟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書。全書 有七篇,每篇 各分上下,共十四卷。篇名 依序是:〈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離婁〉、〈萬章〉、〈告子〉、〈盡心〉。每篇 篇名 取自 首章 開頭的幾個字,沒有 特定的含義。

        《孟子》全書,主要 在闡揚 孔子以「仁」為中心 的學說,而 特別強調「義」字,建構了 儒家仁義道德的完整思想體系。自 漢代起,《孟子》一書 已有很大的影響,到北宋時 被列入為 儒家的經典。南宋 理學家 朱熹把 《論語、《 孟子》、《大學》、《中庸》合編為 《四書集註》,更加 提昇《孟子》的地位。

     

           孟子 生於周烈王 四年,卒於周赧王 二十六年(西元前372年~西元前289年)名 軻,字 子輿,戰國時 鄒(今山東鄒城)人。魯國 貴族 孟孫氏的後裔。

           孟子  提倡 王道、重 仁義、輕 功利、創 性善之說,孟子 繼承 並發揚光大 孔子的思想,成為 僅次於 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 與 孔子 合稱 「孔孟」。後世 尊為 「亞聖」。儒家 有所謂:「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孟子 言論,集於《孟子》一書。

       
注釋:

1. 飽食:吃得飽。

2. 暖衣:穿得暖。

3. 逸居:住得安逸。

4. 契:人名,相傳是 殷的祖先,姓 子,堯帝時 任司徒。

5. 司徒:古代職官。位次 三公,金文 多作「司土」,與司馬、司工(即司空)合稱「三有司」。是 管理土地、人民的官,與後世 的 戶部尚書 相當。

6. 教以人倫:用人與人之間 應有的倫常關係和道理 來 教育

意譯: 

       人之所以為人,吃飽了,穿暖了,住得安逸了,如果 沒有教養,那就和禽獸差不多。

聖人 為此而擔憂,派 契 做司徒,用人與人之間 應有的五種倫常關係和道理 來教育百姓:父子之間 有骨肉之親;君臣之間 有禮義之道;夫妻之間 有內外之別;老少之間 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間 有誠信之德。

解析: 

                             支配我們生活的重大力量 有二:一為 過去的傳統的觀念,一為 現在的流行的或時髦的觀念。一個人 要想保持行為的獨立與自主,不作 傳統觀念的奴隸,不作 流行觀念的犧牲品,他 必須具有 批評的、反省的主導力量,能夠 對這些傳統觀念及流行觀念,加以 新檢討,新估價。

五倫的觀念 是 幾千年來 支配了我們中國人的道德生活的最有力量的傳統觀念之一。它是 我們禮教的核心,它是 維繫中華民族的群體的綱紀。

我們 從檢討這舊的傳統觀念裏,去發現 最新的的代精神。從舊的裏面 去發現新的,這 就叫做 推陳出新。必定 要 舊中之新,有歷史 有淵源的新,才是 真正的新。那種 表面上 五花八門,欺世駭俗,競奇鬥異的新,只是 一時的時髦,並不是  真正的新。

「天有天理,人有倫常」。《亂 倫常 》必遭天譴。「國之將亡,必有妖孽」。「天作孽,尤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參考資料:

2019年5月17日

立法院 今天 進行 同婚專法草案 二、三讀,民進黨 運用 國會多數 強行 通過 行政院版草案「釋字 第748號解釋 施行法」條文。完全 悖離 反同公投 765萬票 的 主流民意?

「民主是 主權在民;公投是 民意展現」。

公投的存在,有部分是 為了 以 直接民主的方式 補足 代議民主的不足。

所謂的代議民主,指的是 人民選出 能夠代表他們意見的代議士,由 這群代議士 在國會內部 代表人民行使立法權等。但 由於代議士 有時 會 因為各種原因 有意無意地 不反應民意,而出現「代議失靈」悖離民意的狀況。

此時 就需要 透過公民投票 這類「直接民主」的方式,來 使政府 正視民意。雖然 這個狀況 可以 在下次選舉 以選票的方式 呈現民眾的不滿 ,但有時 會有 緩不濟急的狀況。

 

【網路流傳的簡訊】

《亂 倫常 》

哥哥娶的是男人。…"嫂子" 你叫得出來嗎?

姊姊嫁的是女人。…"姊夫" 你叫得出來嗎?

弟弟娶的是男人。…"弟媳" 你叫得出來嗎?

妹妹嫁的是女人。…"妹婿" 你叫得出來嗎?

兒子娶男人。.....    你叫的出來 "媳婦"嗎?

女兒嫁給女人。.....  你叫的出來 "女婿"嗎?

請大家 告訴大家 ~ 每人 傳10通~上網查詢 "三讀通過"《同婚法》的立委~

下次選舉…用 選票 唾棄他(她)~

 

文章標籤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03-10_131923.jpg

【傳說故事】  野叟獻曝     聊表微意


戰國 列子《列子》〈卷第七 楊朱 篇  〉節錄:

     「昔者 宋國 有 田夫,常衣緼黂,僅以過冬。暨春東作,自曝於日,不知 天下之有 廣廈隩室,綿纊狐貉。顧 謂其妻曰:『負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獻吾君,將有重賞。』

里之富室 告之曰:『昔人 有美戎菽,甘枲莖芹萍子者,對 鄉豪稱之。鄉豪取而嘗之,蜇於口,慘於腹,眾 哂而怨之,其人 大慚。子 此類也。』」

 
         列子 名 禦寇,春秋末 戰國初期人。其學本於黃帝老子為宗。是戰國時早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因《莊子》書中 記載了 很多 關於列子的傳說,故《漢書》認為 他生活的年代 早於 莊子時,而列子與楊朱大致同時。 

 

         列子 著書 有舊本 二十篇,多寓言。西漢 劉向 去其重複,存者 八篇。一直流傳到現在。當然,關於 現存《列子》 書 的真偽,學者們 尚存爭論。而其思想,秉要執本,清虛無為,及其治身,務崇不兢,合於 六經。唐玄宗 開元年間 號 《列子》書 曰《沖虛 至德真經》。唐玄宗 天寶年間 詔封 列子為「沖虛真人」。 

       《列子》  卷第一 天瑞篇   卷第二 黃帝篇  卷第三 周穆王篇   卷第四 仲尼篇   卷第五 湯問篇   卷第六 力命篇  卷第七 楊朱篇   卷第八 說符篇


注釋:

1. 野叟:鄉野年老的男人。

2. 昔者:從前。

3. 田夫:農夫。

4. 衣:穿。

5. 緼黂:緼黂(音ㄩㄣˋㄈㄣ ˊ),用 亂麻作絮的冬衣。
6. 暨:到了。

7.東作:春耕。指 春天農作。

8. 隩室:暖室。隩,通「燠」。
9. 綿纊:絲綿。

10. 狐貉:這裏 指狐、貉的毛皮 製成的皮衣。
11. 負日之暄:曬太陽的暖和。
12. 暄:暄(音ㄒㄩㄢ )溫暖,太陽的溫暖。

13. 里之富室:鄉里的富人。

14. 戎菽:一種 豆科植物。
15. 枲:枲(音ㄒㄧˇ ),麻。

16. 芹萍:水芹浮萍。 一年生 草本植物,浮生水面。
17. 蜇:(音ㄓㄜˊ)被 毒蟲叮刺。形容 刺痛難受。

18. 大慚:大感慚愧。

19. 子此類也:你 就是這類的人。

意譯: 

                   從前 宋國 有一農夫,經常 冬天時 僅穿 破舊麻衣,艱困地 捱過嚴寒的冬天。到了春耕的時候,他 獨自曬太陽取暖,而不知道 天下有寬廣的大廈和暖室可以居住,也不知道 世上有絲綿袍和皮衣裘 可以穿着。於是 他 告訴 妻子說:「曬太陽的溫暖舒適,卻 很少人知道。我 把 這個好方法 獻給國君,將 得到重賞。」

同鄉的富人 聽後 告訴農夫:「從前 有個人 以戎菽、甘枲、莖芹、萍子等 常見的菽麻菜等 為美味,於是 向當地的富豪 推薦野菜的美味。富豪 嚐了一口,覺得 口裡刺痛難受,肚裡 也不舒服。你 就是 類似這類的人。

大家 都哂笑與譏諷他,使 他既狼狽 又慚愧。」


解析:

                            世人 往往 知識經歷 水平不同, 視野見識 因此有 高低之別。我們 雖 可用「井底之蛙」形容 見識不多之人,但 僅限於 諷刺 那些自負的庸人。對於 一些普通人,他們 因 見識所限,視 某些 平凡的事物 為 瑰寶,而 欲 獻給他人。我們 應同情諒解,提醒 他們 或會 受到別人哂笑與譏諷。

      因 受 知識經歷所限,貧窮之農夫 因 曬太陽的溫暖舒適,以為 見人所未見而欲獻給國君,動機 自是不錯,惟 因 他宥於一己之見,恐怕 只會 惹來屈辱。此即成語「野叟獻曝」的由來。

「野叟獻曝」後來 也用以 比喻 所獻菲薄、淺陋,但 出於至誠的謙詞。

乍看之下,「野叟獻曝」似 無稽之談,農夫再傻,也 不至於 獻「曬太陽」的好方法 獻給國君, 去博取重賞。但 細細琢磨,其中 又大有深意。

其一,它顯示了 平民百姓 對國家的真情流露。

其二,它鞭策了 那些「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者的自私心態。

其三,它 也是 對封建君主「拒絕忠信、阻塞言路,偏信奸佞、重賞有加」的辛辣諷刺。

唐朝 著名 邊塞詩人 高適 就曾發出「尚有 獻芹心,無因 見明主」的感歎。

這故事 在流傳中 形成了 種種不同的說法,意思是 一樣的。如 野人獻曝、野叟獻曝、農夫獻曝、田夫獻曝、野人獻日、野人奏曝、野人獻芹、獻曝獻芹等。      

 

文章標籤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01-31_160718.jpg

【名句解析】 賞所以存勸          罰所以示懲

  姜尚《六韜》(文韜  賞罰 第十一):

文王問太公曰:賞所以 存勸,罰所以 示懲。吾欲 賞一 以勸百,罰一 以懲眾,爲之 奈何?

    太公曰:凡用賞者 貴信,用罰者  貴必。賞信罰 必於耳目之所聞見,則不聞見者 莫不陰化矣。。夫誠,暢於天地,通於 神明,而況於 人乎?』」 

                         姜尚,字 子牙,姜姓,呂氏,一名 望,周文王、周武王的軍師,武王 尊之號為「師尚父」,世稱「姜太公」, 生卒年未詳。

                          西周建立後,姜尚 因功受封於齊。他 擧賢尚功,因俗而治;重視 工商和軍隊建設,使 齊國 很快強盛起來,奠定了 齊國 數百年的大國地位。

《六韜》亦稱《六弢》。別名《太公六韜》、《太公兵法》是 中國古代著名兵書。《六韜》包括《文韜》、《武韜》、《龍韜》、《虎韜》、《豹韜》和《犬韜》,是以周文王、武王和姜太公 對話的形式,論述治國、治軍和指導戰戰爭的理論、原則,是 一部具有重要價值的兵書。

它的成書年代和作者,歷來 就存在 各種不同的說法。唐 以後之學者 多傾向於此書 並非太公所着,不是 先秦時書,而是 出自 秦漢間之人或漢以後之人 的偽造。   

宋代 以來,基本 否定 該書爲 太公所作,認爲是 漢以後之人 偽托。當今學者 大多 認定《六韜》成書於 戰國時期。其理由是:《六韜》文辭淺近,與商周文字風格 相去甚遠,而與戰國時期的《吳子》、《孫臏兵法》等相近。  

注釋:

1. 韜:(音ㄊㄠ),用兵的謀略。

2. 弢:兵法。通「韜」。如:「六弢」、「弢略」。

3. 賞:獎賞。

4. 鼓勵 ,勸導

5. 信:真實不欺。

6. :懲罰。

7. 必:必定,一定。

8. 陰化:潛移默化 。暗中受到道感化。

意譯: 

周文王問 姜太公 說:

獎賞人民的目的,是用來 讓人民 得到鼓勵

處罰人民的目的,是用來讓人民 知道警惕

我想要 只獎賞一個人,就 可以 鼓勵到 一百個人

想要 只處罰一個人,就 能警惕到 所有人

如何 才能 作到 這樣呢?

太公

通常 , 獎勵人民,重要的是 你答應的獎勵 要讓 人民相信 會做到

處罰人民, 重要的是 該受處罰的人,不能 存有 僥倖之心

當你 這樣 去獎勵或處罰人民時,人民 看的到聽的到,

就算 沒親眼看到,沒親耳 聽到的人,也 會在 默默之中 被感化

 真誠的態度  可以 通達天地,也能 感動神明,何況是 普通的平民百姓呢?」 

解析:

此篇是 在 強調 文王 想要 賞罰分明。且 賞一以勸百 ,罰一以懲眾

姜太公 知道 文王的心意, 特別 強調, 獎賞 要公正且言而有信,人民才會信服;處罰時不能 有漏網之魚,讓 該受處罰的人 存有僥倖之心 否則 處罰 就 失去它的功能, 無法 警惕人民 。

《管子 幼官》:「信賞審罰,爵材祿能,則強。」《韓非 外儲說左下》:「故有術之主,信賞 以盡能,必罰 以禁邪。」

近年來,臺灣治安 日趨惡化,殺人分屍 接二連三、搶劫詐騙 層出不窮。政府 若縱容奸宄,必定 釀成 奸宄囂張 ; 如寬容惡人 就會 助長 惡人狂妄。

臺灣的民主自由,得來不易,應更加珍惜。民主政治不是 暴民政治,自由 離不開法治。政府 必須 依法行政,嚴明法紀,不徇私情,揚善懲惡,對觸犯刑律的任何人 都毫無例外地 追究 刑事責任 ,依照 法律規定 給予 嚴厲制裁 ,決不容 姑息養奸 ; 更不容 包庇放縱。

有人 以為 有了 民X黨的黨證 就可 目無法紀、 為所欲為,實為一大諷刺。台北市萬華區 日前發生 襲警事件,涉案的張姓男子 還當場秀出「民進黨黨證」,聲稱 因為 黨證 讓他可以交保回家。

《民進黨 台北市黨部 發出聲明稿,指 經查證為 民進黨 萬華區的黨員 張晏榕,已將 張晏榕 移送 執委會,以 最嚴厲黨紀處分。》。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01-20_170105.jpg

【名句解析】  君子之交淡若水   小人之交甘若醴

   

 莊子《外篇 山木》︰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 」

 

莊子(約西元前369年~西元前286年),名 周,字 子休,生卒年失考,約與孟子同時。戰國時代 宋國 蒙(今河南省商丘市東北,一說安徽蒙城)人,曾任 漆園吏。著名 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繼承和發展者。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
        他也被 稱為 蒙吏、蒙莊和蒙叟。據傳,又嘗隱居 南華山,故唐玄宗 天寶初,詔封 莊周為「南華真人」,稱其 著書《莊子》為《南華經》。

《莊子》簡介
《漢書藝文志》載「《莊子》五十二篇」,然而當時流傳版本,今已失傳。今本《莊子》僅目前所傳三十三篇,

六萬五千多字,已經 郭象整理,篇目章節與漢代亦有不同。其詳細篇目如下:
《莊子》分 內篇、外篇、雜篇三部分。
    內篇:有 逍遙遊、齊物論、養生主、人間世、德充符、大宗師、應帝王等七篇。
    外篇:有 駢拇、馬蹄、胠篋、在宥、天地、天道、天運、刻意、繕性、秋水、至樂、達生、山木、田子方、知北遊等十五篇。 
    雜篇:有 庚桑楚、徐無鬼、則陽、外物、寓言、讓王、盜跖、說劍、漁父、列禦寇、天下等十一篇。
       以前 一般認為《莊子》全部為莊子所著。從 宋代起,有不同見解,認為 內篇為 莊子本人所著,而 外篇和雜篇是後人託名。外篇雜篇若不是 莊子所作,應為 莊子弟子及後學所著,但外篇和雜篇,大抵 不違離莊周主旨。

注釋:
1. 君子:指才德兼備的人。論語 雍也 篇:「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 君子。」

2. 交:交往。

3. 淡:平淡。

4. 小人:中國儒家 定義君子的「反義詞」,指 不嚴格遵守道德和規則的人,或是 沒有高尚人格、偉大理想、 自私自利的人。

5. 甘:甘甜。

6. 醴: 醴(音ㄌㄧˇ ),甜酒。

意譯: 
     君子的交往,以誠相待,平淡似清水; 

小人的交往,以利結交,味美如甜酒。

      君子的交情 雖平淡,但能 親密久遠; 

小人的交情 雖甘甜,卻易  絕裂翻臉。 

解析: 

莊子《外篇 山木》︰「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 」與《禮記 表記 》︰「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壞。 」意思 相同,只是 用詞稍異。而 演變成 今日的俗話︰「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更為 淺顯易懂。

君子之交 ,依靠 赤誠相投 是一種持久的信守;友情是 建立在 互相欣賞、互相了解的基礎上。因此,在與朋友交往的時候,是尊重朋友 各自 擁有獨立自主的空間,不盲從,不隨便附和。這樣的友情,雖然 看起來像水一樣平淡,但是 卻可以 細水長流,才能長久。 

小人之交,依靠 利益結盟,用甜言蜜語、肉麻吹捧、重金送禮、物質交換、互相利用、甚至 爾虞我詐,這只是 一種暫時的互利。倘若 利益衝突時,友誼 說變就變。

 

 

文章標籤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8-11-28_084046.jpg

【名句賞析】 世界潮流  浩浩蕩蕩

孫中山《從 浙江觀潮 返上海後 題詞》(西元1916年9月15日):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

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孫中山先生,民前46年(清同治5年、西元1866年)十一月十二日,誕生於 廣東省 香山縣( 今中山縣 )翠亨村。本名 孫文,字 載之,號 日新、逸仙,譜名 德明,幼名 帝象,在日本化名 中山樵。是中國政治家、醫師、革命家。

孫中山先生,曾任 中國國民黨總理、第一任 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於民國14年(西元1925年)三月十二日逝世,享年 60歲。

注釋:

1. 浙江觀潮:錢塘江是 浙江第一大河,流經 杭州南部,全長 410公里 。 錢塘江 注入杭州灣,河口 寬達100公里 , 但 錢塘江在 六和塔附近的上游,寬度 卻不足兩公里。每年的 農曆八月十八日 下午 四時左右,海水漲潮,倒灌 錢塘江,到了上游的狹窄河道,更是 洶湧澎湃,十分壯觀,成為 著名的「錢塘秋濤」。近 幾年來,到 浙江觀潮的遊客 每年 都創新高。

2. 世界潮流:這裏 指的「世界潮流」是 「民主主義」。亦指「民族主義、 民權主義、 民生主義」。

3. 浩浩蕩蕩:浩浩蕩蕩(音ㄏㄠˋ ㄏㄠˋ ㄉㄤˋ ㄉㄤˋ)  指 水勢洶湧 廣闊浩大。後 形容 規模宏大;氣勢雄壯。

4. 順:順從。

5. 昌:昌盛。

6. 逆:違背。

7. 亡:滅亡。

意譯:.
以民為本,是 世界潮流,氣勢雄壯 廣闊浩大 如 水勢洶湧;

順從 潮流 就 可以 存在和發展,違抗潮流 就 將走向滅亡。
 

賞析:
                             孫中山先生 眼界寬廣、胸襟開闊,一生 追求真理、堅持真理,對此 矢志不移、無比堅定。是 世界上 先知先覺的人物。孫中山先生 以「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為 座右銘。
   「國家之本,在於人民」。千百年來的 歷史大舞台,不斷的 證明著:「得民者昌,失民者亡」、「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凡是 遵循著 天道、施行 仁德之政,順民心、不斷修德的賢君,都使 國家 昌盛興隆,風調雨順,百姓 安居樂業;反之,那些暴戾的君王,逆天叛道,胡作非為,違逆民心,而最終 走向敗亡。

 

參考資料:

民主政治是 「政黨政治」。政黨之爭,應是「君子之爭」。而不是 假借「轉型正義」之名,行「清算鬥爭」之實。「自稱正義,多行不義」,「巧取豪奪,爭權奪利」。

        昔有 「改朝換代」,今有「政黨輪替」。「政黨輪替」不是「改朝換代」。「小人得道,雞犬升天」, 罔顧 民生疾苦,必 將為 人民所唾棄。

為政之道,不是 「為 一己一黨之私」,而是 施行 仁政,福國利民。「使 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 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

         民意如流水,「得民則昌,失民則亡」、「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政黨輪替」乃民主政治的常態。「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為 至理名言。
 

 

文章標籤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8-11-20_150316.jpg

【論語解析】 子曰:  「盍各言爾志?」

《論語》(公冶長 第五):      

顏淵、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爾志?」

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

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

子路曰:「願聞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論語》是孔子 應答弟子、時人 以及弟子互相問答的話,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 記錄編纂而成。。從論語中,可以 知道 孔子對許多事物的見解。
            《論語》共二十卷〈學而第一、為政第二、八佾第三、里仁第四、公冶長第五、雍也第六、述而第七、泰伯第八、子罕第九、鄉黨第十、先進第十一、顏淵第十二、子路第十三、憲問第十四、衛靈公第十五、季氏第十六、陽貨第十七、微子第十八、子張第十九、堯曰第二十〉,每一卷的卷名由來,大多是以卷中 第一篇開頭的幾個字來命名的,沒有 特定的含義。

       孔子(西元前551年~西元前479年),名 丘,字 仲尼,魯(今中國山東曲阜)人,中國 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孔子是 中華文化中的核心學說儒家的首代宗師,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 當時 社會上 最博學者之一,並且 被後世尊為 至聖(聖人之中的聖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
                  孔子和他創立的儒家思想 對中國和朝鮮、日本、越南等地區有深遠的影響,這些地區 又被稱爲「儒家文化圈」。

注釋:
1. 顏淵:顏回(西元前521年~西元前481年),字 子淵,又稱 顏子、顏淵。唐代為避 李淵 名諱, 曾改其字 為子泉。春秋魯國人。孔子 七十二門徒之首。孔門十哲中 德行科之一。
2. 季路: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 子路,或稱 季路,魯國卞人,是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門 十哲之一,少孔子九歲,也是 弟子中 侍奉孔子最久者。
3. 侍:侍立 ,陪侍。

4. 盍:通 「何」。
5. 爾:你們。

6. 敝:用壞了。

7. 無憾:也不埋怨;沒有不滿。而無遺憾。
8. 伐善:誇耀自己的優點或才能。 
9. 伐:(音ㄈㄚ),誇耀 。
10.善:指 優點或才能 。
11.施勞:張揚自己的功勞 。
12.施:張揚 炫耀 。

意譯: 
                        顏淵、子路 侍立在 孔子身旁。

孔子說:「何不 各自談談 你們的志向呢?」

子路說:「我願 把 我的車、馬、衣服、皮裘等,和朋友共享,就是用壞了,也不埋怨。」顏淵說:「我願 不誇耀自己的才能,不張揚自己的功勞。」

子路說:「我們 希望 聽聽老師的志向。」

孔子說:「我願 天下的老年人 得到安適的奉養,朋友 能以誠信 相交往,少年人 得到關懷。」

解析: 
                      人生的志向,是一種自我追尋的目標與自我實現的歷程,你的志向是什麼? 想追尋什麼?想實現什麼?

孔子的志向,是「大愛」。顏淵、子路的志向,都算是「小愛」。《禮運大同篇》,是孔子的理想境界。孔子 關心社會的每個階層,他的理想 就是《禮運大同篇》:「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的實現。這三個理想 都屬於「仁」的實踐,這也是《論語》中最常出現的主題。

參考資料:    

《禮記》(禮運大同篇):「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撰述者:江義德教授

(前  國立陽明大學專任教授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兼任教授)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8-08-18_071005.jpg

【名句解析】鍥而舍之 朽木不折    鍥而不舍 金石可鏤

 

戰國 荀子《勸學》(節錄):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

故不積蹞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荀子(西元前313年~西元前238年),名 況,字 卿,,戰國末期 趙國人。著名 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曾三次 出任 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後為 楚 蘭陵(位於今 山東 蘭陵縣)令。

荀子 對儒家思想 有所發展,在 人性問題上,提倡 性惡論,主張 人性有惡,否認 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 後天環境和教育 對人的影響。其學說 常被後人 拿來跟孟子的 性善論 比較,荀子 對 重新 整理儒家典籍 也有 相當顯著的貢獻。

 

《荀子》共三十二篇,

勸學第一。 修身第二 。 不苟第三。  榮辱第四。 非相第五。非十二子第六。 

仲尼第七。 儒效第八。 王制第九。 富國第十。 王霸第十一。 君道第十二

  臣道第十三。 致士第十四。  議兵第十五。  強國第十六。  天論第十七。

  正論第十八。禮論第十九。 樂論第二十。  解蔽第二十一。 正名第二十二 。

  性惡第二十三。君子第二十四。 成相第二十五。賦第二十六。 大略第二十七。

宥坐第二十八。子道第二十九。  法行第三十。 哀公第三十一。 堯問第三十二。

注釋:

1. 積土:土壤堆積。

2. 淵:深潭,蛟龍生長的地方。

3. 積善成德:多做好事,養成 良好的品德。

4. 神明自得:自然 會 獲得 聰明智慧。

5. 聖心備焉:具備了 聖人 所應有的思想品德。

6. 蹞:蹞 (音ㄎㄨㄟˊ) ,同「跬」。

7. 蹞步:「跬步」。古代 稱 跨一次腳為「跬」, 跨兩次腳 為「步」。

8. 無以:沒有辦法。

9. 騏驥:良馬的名稱。

10. 駑馬:劣馬,跑不快的馬。

11. 十駕:馬 拉車一整天 稱 一駕,十駕 就是 拉車十天。

12. 功在不舍:駑馬的成功 在於 堅持不懈地努力。

13. 舍:與「捨」意思相同,解作 放棄。

14. 鍥:雕刻。

15. 朽木:腐爛的木頭。

16. 折:斷裂。

17. 鏤:雕刻。

意譯: 

       堆積土 成為 山丘,風雨 就會 從那裡興起;匯積水 成為 深潭,蛟龍 就會在那裡生長;積累善行,養成 良好的品德,於是 就能 達到 很高的境界,智慧 就能 得到很高發展,聖人的思想 也就具備了。

所以,不積累 每一小步,就不能 遠達千里;不匯集細流,就不能 形成江海。駿馬 跳躍一次,不能 有十步遠;劣馬拉車 走十天,也能 走得很遠,它的成功在於不停止。

拿刀 刻東西,中途停止,腐朽的木頭 也不能刻斷;不停地 刻下去,金石 也能雕刻成功。

 

解析:

             本節 文字 主要 說明 學習應有的態度和方法:學習 須要 一點一滴地積累,要有 不達目的 ,決不罷休的毅力,而且 必須 循序漸進,持恆專一。

荀子 先以「積土」、「積水」、「積德」的一組 排比句,正面 說明學習 要注意積累,只要 不斷學習,就會 具備聖人的思想品德。接著 從反面 指出「不積累累」就無法「至千里」、「成江海」,正反 對比,更 明確地 說明 學習是 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最後 列舉「騏驥」、「駑馬」、「朽木」、「金石」等事物,反復 解釋 成敗的關鍵 不在於 條件的好壞,而在於 是否 有 堅持不懈,用心專一 的態度。

 

參考資料:

《荀子》共 三十二篇,基本上 是 荀子所作,也有 部分 可能是 由 他的弟子記錄而成。荀子的散文 長於論辯,剖析事理 非常透闢,謹嚴綿密,有很強的邏輯性;語言 亦 豐富多彩,善用比喻,多排偶句,是 很 成熟的哲理散文。

1) 荀子 本人 所著者 有二十二篇:勸學、修身、不茍、榮辱、非相、非十二子、王制、 富國、王霸、君道、臣道、致士、天論、正論、禮論、樂論、解蔽、正名、性惡、君子、成相 、賦。

2) 荀子 弟子 記錄荀子言論者 有五篇:儒效、議兵、彊國、大略、仲尼,這些 篇章 雖然 不是 出自 荀子之手,但也是 研究 荀子思想 可信的資料。 

3)其他 有 宥坐、 子道、 法行、 哀公、 堯問 五篇。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8-08-09_163354.jpg

【傳說故事】 愚公移山         偉大氣魄           驚人毅力 

《列子》〈湯問 篇〉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 二山,方 七百里,高 萬仞,本在 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 愚公者,年 且九十,面山而居。懲 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 畢力平險,指通 豫南,達於 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 獻疑曰:「以君之力,曾 不能損 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 焉置土石?」雜曰 :「投諸 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 子孫,荷擔者 三夫,叩石墾壤,箕畚 運於渤海之尾。鄰人 京城氏之孀妻 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 智叟 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 殘年餘力,曾 不能毀山之一毛,其 如土石何?」北山 愚公 長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 不若 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 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 智叟 亡以應。

   操蛇之神 聞之,懼 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 感其誠,命 夸娥氏 二子 負二山,一厝 朔東,一厝 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

 

                                     列子 名 禦寇,春秋末 戰國初期人。其學本於黃帝老子為宗。是戰國時早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因《莊子》書中 記載了很多關於列子的傳說,故《漢書》認為 他生活的年代 早於莊子時,而列子與楊朱大致同時。

列子 著書 有舊本 二十篇,多寓言。西漢 劉向 去其重複,存者 八篇。一直流傳到現在。當然,關於 現存《列子》 書 的真偽,學者們 尚存爭論。而其思想,秉要執本,清虛無為,及其治身,務崇不兢,合於 六經。唐玄宗 開元年間 號 《列子》書 曰《沖虛 至德真經》。唐玄宗 天寶年間 詔封 列子為「沖虛真人」。

《列子》  卷第一 天瑞篇   卷第二 黃帝篇  卷第三 周穆王篇   卷第四 仲尼篇   卷第五 湯問篇   卷第六 力命篇  卷第七 楊朱篇   卷第八 說符篇

 

注釋:

1. 太行山:太行山 (音ㄊㄞˋ ㄏㄤˊ ㄕㄢ ) 又名 五行山、王母山、女媧山,或作太形山。中國東部地區的重要山脈和地理分界線。跨越 北京市、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 四省市。

2. 王屋山:又稱「天壇山」。位於 河南省 濟源市 西北40公里處。山名之由來,有謂「山中有洞,深不可入,洞中 如王者之宮,故 名曰 王屋也」。王屋山 東 依太行,西 接中條,北 連太岳,南 臨黃河,是 中國 九大古代名山之一,也是道教 十大洞天之首。

3. 方:指 面積。。

4. 仞:古代 長度單位,以七尺或八尺為 一仞。

5. 冀州:古地名,包括 現今 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 黃河以北,遼寧省遼河以西的地區。

6. 河陽:黃河北岸。

7. 陽: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陽。

8. 且:副詞,將近。

9. 面山而居:面對著山 居住。

10. 懲:苦於。

11. 塞:阻塞。

12. 迂:繞道。

13. 聚室而謀:集合全家成員來商量。 

14. 畢力平險:盡全力 剷除險峻的大山。

15. 指通豫南:直 通向豫州的南部。。

16. 豫:豫州,古地名,在今 河南省 黃河以南。

17. 漢陰:漢水以南。

18. 陰: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陰。

19. 豫州,古地名,在今 河南省 黃河以南。

20. 雜然相許:紛亂地允諾。

21. 獻疑:提出疑問。

22. 魁父:山名,位於 河南 陳留縣內,是一座小山。

23. 雜曰:紛雜中 回答。

24. 隱土:古代的幽州。

25. 孀妻:寡婦。

26. 遺男:遺腹子

27. 齔:齔(音ㄔㄣˋ) 自 乳齒 脫換為 成人的牙齒。。

28. 始齔:年幼的人。

29. 寒暑易節:指 一年的時間。

30. 始一反焉:才能往返一次。反,通「返」。

31. 河曲:古地名,在今 山西省 芮城縣西。

32. 惠:慧。 

33. 不惠:沒智慧。

34. 長息:長嘆。

35. 固:頑固。 

36. 徹:通。

37. 亡以應:無以回答。

38. 操蛇之神:指 山神和海神。《山海經》記載 山神及海神 都 手握著蛇。

39. 夸娥氏: 神話中 力氣很大的神。。 

40. 厝:同「措」,置放。

41. 朔東:朔方郡的東邊。現今 山西省的東部。

42. 雍南:雍國之南。雍,周代諸侯國,在今 河南省 沁陽縣東北。 

43. 隴斷:即 壟斷。指 大山阻隔。 

意譯: 

                           傳說 太行、王屋二山 本在河南、漢水之間,二山 之北 住了 一位 稱為 愚公的老人,他 已經九十歲了。因為 苦於 大山攔阻,出入不便,有一天,召集了兒孫  說:「這兩座大山 擋在 家門口,讓我們出入 很不方便,我想和你們一起合作,把山剷平,不知道 你們 是否同意?」大家 一致表示 同意。可是 愚公的妻子 卻說:「以你的力量,連 魁父 那樣的小山丘 都損毀不了,怎麼 可能 剷平 太行、王屋那樣的大山?何況 你要把剷除的土石放在哪裡?」 於是 家人討論了一番,決定 要將土石 堆到 渤海邊上、幽州的北面去。

愚公 就挑了 三個 比較能夠挑負重擔的子孫,跟著他 一起去鑿石頭、挖泥土,然後 他們把挖下來的土石,用畚箕 運到 渤海的邊上。鄰居 京城氏的寡婦 有一個大約七八歲的小孩,也 蹦蹦跳跳的加入他們的行列,由於 路途遙遠,通常 一年的時間,才 能往返一次。

河曲 智叟 看到愚公 他們 這麼辛苦,就 譏笑他說 :「你呀 也太 沒有自知之明,太 自不量力了吧,你看 你 這麼大把年紀,又 這麼一點點 力氣,我看 你連山上的一根草 都毀不了啊,你 怎能移動 那麼多土石呢?」愚公 長嘆一聲 回答說:「唉,你的思想 太頑固了,我 看你 連寡婦和弱小的孩子 都還不如,我 就是死了,我 還有兒子在呀,兒子 又生孫子,孫子 又生兒子,兒子 又生兒子,兒子 又生孫子,這 子子孫孫是 沒有窮盡的,但是 這兩座山 又不會長高,又 不會長大,我 有什麼好擔心 挖不平他們的呢!」河曲智叟 聽愚公 這麼一說 啞口無言。

山神 聽說了 這件事情,他真的很擔心 愚公 要領著子孫 這樣世世代代的挖下去,所以,他把這件事情 報告了天帝。天帝 知道以後,被愚公的堅毅 所感動,命令 大力神 夸娥氏的兒子 各背負 一座山,一座 置放到 朔方的東邊,一座 置放到  雍州的南部。從此 河南到漢水一帶 再 也沒有 大山阻隔了。

解析:

        《列子》不但 思想深刻,而且 文筆生動,耐人尋味。該書 八篇的每一篇均由多個寓言故事 組成,這些 寓言故事有人物、有情節,構思奇特新穎,想像力極為豐富,例如 「愚公移山」的故事就頗有情趣,表現出 積極的人生態度。

第一段 寫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積、高度和地理位置。意在 襯托移山的艱難。愚公 要移山,山越高大,移山的任務 越艱巨,愚公的品質 也就越突出。這是故事的背景,為下段「愚公移山」埋下伏筆。

   第二段 寫 愚公主張 提出移山,家裏人 提出運土方案,率領 幾人 便馬上開始行動。

   第三段 寫 愚公對智叟的駁斥,這是 情節的發展。愚公和智叟的對話是 全文的核心,愚公 堅信可以移山。智叟 目光短淺,阻止愚公移山。

   第四段 寫 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感動了,派力氣很大的神 將山背走了,愚公的願望實現了。

  

文章標籤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8-08-01_083141.jpg

【名句解析】   我聞 忠善以損怨                      不聞 作威以防怨

左丘明《左傳》(襄公 三十一年):
                      鄭人 游於鄉校,以論執政。

                    然明 謂 子產曰:「毀鄉校 如何?」

  子產曰:「何為?夫 人朝夕退而游焉,以 論執政之善否。其 所善者,吾則行之;其 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若之 何毀之?

我聞 忠善以損怨,不聞 作威以防怨,豈不遽止?然猶防川,大決所犯,傷人必多,吾 不克救也;不如 小決使道,不如 吾聞而藥之也。」

                              左丘明(生卒年 不詳),中國 春秋時 史學家。魯國人,雙目失明,春秋時 有稱為 瞽的盲史官,記誦、講述 有關 古代歷史和傳說,口耳相傳,以補充和豐富文字的記載,左丘明 即為 瞽之一。相傳 曾著《左氏春秋》(又稱《左傳》)和《國語》。兩書 記錄了 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 具有很高價值的原始資料。

《左傳》原名為《左氏 春秋》,漢代 改稱《春秋 左氏傳》,簡稱《左傳》。舊時相傳是 春秋末年 左丘明 為解釋 孔子的《春秋》而作。《左傳》實質上是 一部獨立撰寫的史書。它 起自 魯隱公元年(西元前722年),迄於 魯哀公二十七年(西元前468年),以《春秋》為本,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 來說明《春秋》的綱目,是儒家 重要經典之一。

《左傳》與《春秋 公羊傳》和《春秋 穀梁傳》合稱 為《春秋 三傳》。現行本《左傳》計有 六十卷,共有 十八萬字,全書 按照 編年體形式,首列《春秋》經文,然後 分條記事,以時間為 綱領,而 不以一事之本末為主。

注釋:

1. 鄭人: 鄭國人。

2. 游於:遊聚。游 通 「遊」。

3. 鄉校:周代 鄉校為諸侯設置,當時 不但是 學習的地方,還是 人們閒時聚會、交談的場所,交談內容 包括 議論國家政事得失。

4. 以論執政:議論國家政事得失。

5. 然明:姓 不詳,名 蔑,春秋時期 鄭國的大夫。

6. 子產:子產(西元前582?~西元前522年)春秋時 鄭國的大夫。 複姓 公孫,名僑,字 子產。春秋時期 鄭國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7. 朝夕:早晚。

8. 損怨:減少怨恨。

9. 毀:廢掉。

10. 遽止:很快的平息民怨。

11. 使道:使疏導。道 通 「導」。

12. 不如吾聞而藥之:不如 聽取他們的意見,作為 施政的良藥。。

意譯: 
         鄭國人 喜愛在鄉校裏 遊玩聚會,議論 國家政事。然明 對子產 說:「老百姓喜歡在鄉校 肆意 議論國政,這樣 很不好,容易 滋生事端,何 不把鄉校 廢了?」

子產說:「何必呢?老百姓 閒著 沒事時,早晚 聚集在鄉校 聊天,評論 施政的好壞。聽到 他們所讚許的,我 就認真去做;聽到 他們所厭惡 不讚許的,我 就認真去改善。他們 像我的老師一樣,為何 要廢掉 鄉校呢? 」

我 只聽說 做忠善的好事 能減少民怨,沒有聽說 用高壓威嚇的手段 能制止民怨的。用高壓威嚇手段 來制止民怨,難道 收效不快嗎?可是 用這種手段是 制止得了一時 卻不能 制止得了永遠,好像 築堤防水患一樣,堤防 建築得 愈牢固,一旦洪水 無處宣洩,便會 沖毀堤防,一旦潰堤,死傷 必定慘重,到時 想要搶救 也來不及了;不如 事先 挖開一段小缺口 來疏導 部分洪水,這 就是說,不如 保留鄉校,讓百姓 有發洩牢騷的地方,聽取 他們的意見,作為 施政的良藥。」

  解析: 
           子產《不毀鄉校》。子產 雖然 強勢,但 不強悍,從 不動用 公權力 干涉輿論,更不會 製造 白色恐怖,鞏固 領導中心。他曾說:「唯有德者,能 以寬服民,其次莫如猛。」《左傳》襄公三十一年(西元前542年),鄭國的「鄉校」時常 有一堆人聚集,批評 政府。鄭大夫 然明 勸子產 乾脆 廢了鄉校,子產 卻表示:「人們在那裏 議論時政,他們 認為好的,我就推動;不好的,我 就改掉,他們是 我的老師,何必 廢掉鄉校呢? 」

        接著子產 講了一段話,可 做為 領導人的座右銘:「我聽說 真誠 可以減少怨恨,卻不曾 聽說威嚇 可以 防止怨恨。用 高壓威嚇手段 來制止民怨,難道 收效不快嗎?可是 就 如治水一般,雖然 堵住了,一旦潰決,傷害更大;不如 留些小缺口,疏導水流。」

                這種 觀點和「大禹治水」的 疏導法 一樣,是 很有遠見的 。子產「以民為師」,施政 以民意為依歸。《左傳》不僅 記載了 這段史實, 還 表示贊同, 因此 引用了 然明的話:「蔑也,今而後 知 吾子之信 可事也。小人 實不才。若 果行此,其鄭國 實賴之,豈 唯二三臣?」 然明 認為 子產 實在賢明,整個 鄭國 皆 可依賴他。

《左傳》還 特意 把孔子 對這件事的反應 記錄下來:「仲尼 聞 是語也,曰:『以是 觀之,人謂 子產不仁,吾不信也!』」

參考資料:    

《邵公 諫 厲王弭謗》 

     「厲王虐,國人謗王。邵公 告曰:「民不堪命矣 !」王怒,得衛巫,使 監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 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 邵公 曰:「吾 能弭謗矣,乃不敢言。」邵公 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 為川者 決之使導,為民者 宣之使言。故 天子聽政,使 公卿至於列士獻,瞽獻曲,史獻書,師箴,瞍賦,誦,百工諫,庶人傳語,近臣盡規,親戚補察,瞽、史教誨,耆、艾修之,而後 王斟酌焉,是 以事行而不悖。

民之有口,猶 土之有山川也,財用於是乎出 ; 猶其 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敗 於是乎興。行善而備敗,其 所以 阜財用衣食者也。夫 民慮 之於心而 宣之於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 ? 若壅其口,其 與能幾何 ?」

               王 不聽,於是 國人 莫敢出言。三年,乃 流 王於彘。」

 

《歷史小插曲》

今日新聞NOWnews編輯中心/台北報導

2018年6月12日

「為了 打擊 網路假新聞,民進黨立委 邱志偉等人 提議 修改《社會秩序維護法》,在網路 散布 假新聞 最重 可拘留 3 天,引起 社會譁然。」

昔日 為抗議  政府「威權統治」,有人 引火自焚,要 「爭取 百分之百 言論自由」。 「政黨輪替」後,在南部 某 著名大學 校園「自由廣場」,以「引火自焚 名字」命名 以為紀念。

只是 由於 時過境遷,環境變異,人們 似乎 已漸漸淡忘,此「爭取 言論自由」的 歷史小插曲。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8-07-22_174519.jpg

【傳說故事】 橘生淮南則為橘                  生於淮北則為枳

春秋 晏嬰晏子春秋》〈內篇第 6卷 雜下)第十章

                             晏子將使楚。 楚王聞之,謂左右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 對曰:「為 其來也,臣 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 曰:「坐盜。」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

王曰:「縛者曷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 視晏子曰:「齊人 固善盜乎?」晏子 避席對曰:「嬰 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 徒相似,其實 味不同。所以 然者何?水土 異也。今 民生長於齊 不盜,入楚 則盜,得無楚之水土 使民善盜耶?」王笑曰:「聖人 非所與熙也,寡人 反取病焉。」

 

晏子春秋是一本史傳散文, 相傳是 晏嬰所作, 實為 戰國時人 蒐集有關晏嬰事績編成,西漢的劉向對其加以過整理,共8卷215章,分為內篇6卷和外篇2卷。

晏子春秋,內容 多半是記載 晏嬰的生活, 思想家和行為, 每章 篇幅雖短 ,但 結構完整,富有 故事性 趣味性 ,語言 簡練生動,行文 暢達明快 再散文藝術上,有很高的成就。

 

晏嬰(西元前578年~西元前500年),字 仲,諡 平,習慣上多稱 平仲,亦稱 晏子。齊國 萊地 (山東高密)人。春秋後期 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晏嬰 以生活節儉,謙恭下士著稱。據說 晏嬰 身材不高,其貌不揚。齊靈公二十六年(前556年)為 上大夫。歷任 齊 靈公、莊公、景公三朝,輔政 長達40餘年。

注釋:

1. 使:出使,被派遣前往別國。

2. 習辭者:善於辭令的人。

3. 縛:捆綁。

4. 坐盜:犯了 竊盜罪。

5. 酣:(音ㄏㄢˉ ) , 酒 喝得很暢快。

6. 詣:詣(音ㄧˋ ) ,進見上級或長輩。

7. 曷

8. 齊人固善盜乎齊國人 善於 竊盜嗎?

9. 水土異也因為水土不同,所以橘變為枳

10. 熙開玩笑

11. 寡人中國 古代的帝王 自稱。

12. 反取病焉自取其辱自討沒趣。

意譯: 

           晏子 將要 出使楚國。 楚王 聽到這消息,便對 侍臣說;「晏嬰,是齊國 善於辭令的人,將 要來,我 想羞辱他,用 什麼辦法呢?」侍臣 回答說:「在他來到的時候,請允許 我們 捆綁一個人,從大王 面前走過」 。大王 就問 :「這人是 何人?」我們 就回答說:「是 齊國人」。大王 又問 :「犯了  什麼罪?我們 就回答說:「犯了 竊盜罪。」

晏子到了,楚王賞賜 晏子喝酒。 當酒 喝得很暢快的時候,兩個官吏 綁著一個人 到 楚王面前。

楚王說:「綁著的人是何人?」官吏 回答說:「是齊國人,犯了 竊盜罪。」楚王 瞄著晏子說:「齊國人 都善於竊盜嗎?」晏子 離開座位,回答說:「我聽聞 橘子 長在淮河以南 結出的果實 就是 甜橘,長在淮河以北 就是 酸枳,(橘和枳)它們 只是葉子的形狀相似,果實味道 卻完全不同。這是 什麼原因呢?是 水土不同。現在百姓 生活在齊國 不竊盜,來到楚國 就竊盜,難道 楚國的水土 會使人民善於竊盜嗎?」楚王 笑著說:「聖人 不是能和他開玩笑的,我 反而是 自討沒趣了。」

解析:

這是一則 記載於《晏子春秋》的傳說故事,現 已成為 一則成語 「南橘北枳」,表示 橘樹 栽在淮南就是橘,而栽在淮北 卻變成了枳,以此 表示 同樣的事物 會 因為環境不同 而發生改變 。人民 生長在齊國 不會 犯竊盜罪,到了 楚國 卻會 犯竊盜罪,莫非 楚國的風俗 讓人民 善於竊盜呢?

晏嬰 頭腦機敏,能言善辯。內輔國政,屢諫齊王。對外 他 既富有 靈活性,又 堅持 原則性,出使 不受辱,捍衛了 齊國的國格。司馬遷 非常推崇 晏嬰,將其 比為 管仲。

     《論語 子貢 問曰:「何如斯 可謂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外交 無小事,尤其 在牽涉到國格的時候,更是 絲毫不可輕忽。 晏子 以機智 維持了國格,也維護了 個人尊嚴。「可謂 士矣。」

周敬王二十年(西元前500年),晏嬰 病逝。孔 曾 贊曰:「救民百姓而不誇,行輔三君而不有,晏子 果君子也!」

參考資料:

在 蔡政府 剛 執政滿兩年之際,已經有 聖多美普林西比、巴拿馬、多明尼加與布吉納法索4 先後與台灣斷交。

目前 台灣邦交國 已經降至18國。創下 史上最低紀錄,引發 國內譁然。

蔡政府 都 只是以「嚴正抗議」中共打壓我國 來回應。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8-03-14_123353.jpg

【孟子解析】  為政 應從 大處著手     不宜 好行小惠


《孟子》(離婁篇 下) 第2章:

       「子產 聽 鄭國之政,以 其乘輿 濟人於溱洧。

         孟子曰:『惠 而不知為政。歲十一月 徒杠成,十二月 輿梁成,民 未病涉也。君子 平其政,行 辟人可也。焉得 人人而濟之?故 為政者,每人而悅之,日 亦不足矣』。」

 

        《孟子》是 記載 孟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書。全書 有七篇,每篇 各分上下,共十四卷。篇名 依序是:〈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離婁〉、〈萬章〉、〈告子〉、〈盡心〉。每篇 篇名 取自 首章 開頭的幾個字,沒有 特定的含義。

        《孟子》全書,主要 在闡揚 孔子以「仁」為中心 的學說,而 特別強調「義」字,建構了 儒家仁義道德的完整思想體系。自 漢代起,《孟子》一書 已有很大的影響,到北宋時 被列入為 儒家的經典。南宋 理學家 朱熹把 《論語》、《 孟子》、《大學》、《中庸》合編為 《四書集註》,更加 提昇《孟子》的地位。

     

           孟子 生於周烈王 四年,卒於周赧王 二十六年(西元前372年~西元前289年)名 軻,字 子輿,戰國時 鄒(今山東鄒城)人。魯國 貴族 孟孫氏的後裔。

           孟子  提倡 王道、重 仁義、輕 功利、創 性善之說,孟子 繼承 並發揚光大 孔子的思想,成為 僅次於 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 與 孔子 合稱 「孔孟」。後世 尊為 「亞聖」。儒家 有所謂:「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孟子 言論,集於《孟子》一書。


注釋:

1. 子產:子產(西元前582?~西元前522年)春秋時 鄭國的大夫。 複姓 公孫,名 僑,字 子產。春秋時期 鄭國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2. 聽政:處理政事。即 子產任 宰相,處理政事。

3. 鄭國:春秋時 之國名,居 楚 晉 二強國之間。

4. 乘輿: 乘坐的舟車。指 子產 所乘之舟車也。

5. 輿:輿(音ㄩˊ) ,車、轎、馬車等工具。此乃 借代 舟車。

6. 濟人:幫助 別人渡河。如 同舟共濟。

7. 濟:渡過。按 以車渡河,其河 必淺而平。古時沒水路兩用車,以車渡河,不合情理。

8. 溱洧:溱洧(音 ㄓㄣ、ㄨㄟˇ),溱水和洧水。在 今河南 境內。

9. 歲,即「年」。

10. 徒杠:徒杠(音 ㄊㄨˊ ㄍㄤ) ,可供 行人 步行通過的小橋。

11. 輿梁:可通 車輿之橋。

12. 未病涉:人民 就不會有 過河、涉水的痛苦了。

13. 君子:君子,紙 在位的官員。

14. 平其政:謂 治理政事 以便民也。

15. 辟人:讓 行人 回避自己

16. 辟:辟與 「避」同,即 避避;謂 使 行者避道。

17. 焉得:豈得?怎能?

18. 悅:喜歡

19. 日亦不足矣:時間 也就不夠用了


意譯: 

         從前 子產任 鄭國的 宰相,他 曾 以自己乘坐的舟車,在冬天 載百姓 渡過 溱水和洧水,以免 百姓 涉水受苦受凍。

         孟子 批評子產 說:「只知道 施些小惠,卻不 把握大政方針。依照 古例,每年十一月,行人的小橋 就要造成,十二月,通車馬的大橋 也要修好,這樣 人民 才不會 有 徒步涉河的痛苦。

         要是 在上位的人 政事 能治理好,外出巡查時 驅使 路人迴避 也是可以的 。況且 渡河的人 是 那麼多, 一輛舟車 又怎麼能 把每個人 都 載過去呢?所以 處理政事的人,要是 想用 施些小惠 去 討好每一個人,那 盡他一生的日子,也 不夠用啊!

 

解析: 

         為政 應從 大處著手,不宜 好行小惠。「婦人之仁」,與 大智、大仁、大勇 畢竟 有所差別,倘若 無大智 又 何以 能 明辨是非?,如果 無大仁 又何以 能 體恤百姓呢?假如 無大勇,又何以 能 擇善固執呢?

         所以 執政者  為政 要 把握 大格局 、大方針, 方能 大展宏圖 ,福國利民。 若 以 小仁、小惠 來 治理天下,乃 捨本逐末也。 

      「子產 聽 鄭國之政,以 其乘輿 濟人於溱洧。」孟子 批評子產 說:「只知道 施些小惠,卻不 把握大政方針」。

         筆者 認為 子產「以 其乘輿 濟人於溱洧。」是「私器公用」而不是 「公器私用」更 顯現出 其「愛民親民」之風格。與 政客 「濫用公款」、「假公濟私」,迥然不同。

         史料記載,子產 絕不是 只知道 施些小惠,卻不能 把握大政方針的政客。他是 春秋時代 鄭國 著名的政治家,被 推許 為「春秋第一人」, 為政二十三年,推行法治,寬猛相濟,安撫百姓,抑制強宗,保持 國內政局 長期穩定。不毀鄉校,以聽取「國人」意見。對外 進行了 一系列外交活動,維護了 鄭國的利益,使鄭國 免遭兵革之禍。子產「知人善用,擇 其能者而使之」,為政 數十年,政績卓著。

         孔子 比子產 大約晚生30 年,據 《史記‧ 鄭世家》︰「孔子 嘗 過鄭,與子產 如兄弟云」,實際上,孔子 曾 激賞 子產的政治行為,也推崇 子產的思想。《左傳》(襄公31年)記載  孔子曰︰「人謂 子產 不仁 ,吾 不信也。」 孔子 認為 子產︰ 「有君子之道 四焉︰其 行己 也恭, 其 事上 也敬,其 養民 也惠,其 使民 也義」。及子產卒,仲尼聞之,出涕曰:「古之遺愛也。」

子產去世了,仲尼聽到了,流著淚說:「他的愛心,真是有古人的遺風啊!」

文章標籤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8-03-29_154450.jpg

【國學名著】  晉    葛洪  《肘後備急方》

晉  葛洪 編纂《肘後備急方》:

        葛洪(西元283年~西元363年),字 稚川,號 抱樸子。東晉 丹陽句容(今江蘇 句容縣)人。約 生於晉 太康四年(西元283年),卒於東晉 興寧元年(西元363年)享年81歲。晚年,他隱居 在廣東 羅浮山中,既 煉丹、採藥,又 從事著述,直至去世。
 據《晉書》中的「葛洪傳」介紹,葛洪 「博聞深洽、江左絕倫」。他 內擅丹道,外習醫術,研精道儒,學貫百家,思想淵深,著作弘富。他是 著名的道教人士。他 在中國哲學史、醫藥學史以及科學史上 都有 很高的地位。
        由於 歷經時局動亂,葛洪 的 許多著作 多有散失。經過 專家的認真考證,認爲 至今 確信是 葛洪所著的書 至少有 下述四種 :《神仙傳》、《抱樸子 內篇》 、《抱樸子 外篇》、《肘後 備急方》。 
      《肘後 備急方》原名《肘後 救卒方》共 八卷 70篇,為 中醫 方劑學名著。是葛洪 完成的多種 醫學著作中 至今 留傳於世的書,他原先 著作《金醫藥方》100卷(已失傳)。本書 在流傳過程中,經 梁朝 陶弘景 增補,改名 爲《肘後百一方》後來 金代 楊用道等 再行 增補一次,更名爲《肘後備急方》。 
         葛洪 所著的《肘後備急方》是 我國 醫藥史中的珍貴文獻,有人 說 它是「古代 的 中醫診療手冊」。 

注釋:
1.《肘後備急方》:晉 葛洪 撰。收錄於 《四庫全書》 子部。
2.《肘後備急方》:書名的意思 ,是可以 常常 備在肘後(帶在身邊) .. 。
3. 葛洪:另一版本,葛洪(西元283年~西元343年)享年61歲。

解析:
      《肘後備急方》是現存 中醫歷史上 第一本 急救手冊,裏面 記錄了 大量 簡單有效的治療方法,治療瘧疾的方法 就有 二十多種,其中 用 青蒿 治療瘧疾的方法 啟發了 諾貝爾獎 獲得者 屠呦呦。
         屠呦呦(西元1930年12月30日~),浙江 寧波人,祖籍 江蘇無錫,中國 中醫科學院 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 研究開發中心主任,博士研究生 導師,抗瘧藥 青蒿素和雙氫 青蒿素的發現者。這些 抗瘧藥 拯救了 數百萬人的生命,為亞洲南部、非洲和南美洲等 熱帶 開發中國家的人 改善了健康狀況,被認為 是20世紀 熱帶醫學的顯著突破。
         西元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 因 研製 青蒿素等抗瘧藥方面的卓越貢獻,與威廉 · C · 坎貝爾、大村智 共同 被 諾獎委員會 授予 該年度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以表彰 「三人發展出 針對一些最具毀滅性的寄生蟲疾病 具有革命性作用的療法」, 屠呦呦 獨享 其中一半獎金。她是 歷史上 第三位 因瘧疾研究 獲獎的人、首位 華人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者、首位 亞洲及華人女性 自然科學類 諾貝爾獎得主, 也是 首位接受 本土高等教育 且在中國大陸 進行研究工作的自然科學類 諾貝爾獎得主。

參考資料:
       《四庫全書》經、史、子、集,泱泱五千年 中華文化之瑰寶。 中國 歷代統治者 重道輕藝和鄙薄科學技術的思想,決定了《四庫全書》的收書 原則。四庫館臣 明確 提出:「聖朝 納錄遺文,以闡 聖學明王道者為主,不以 百氏雜學為重也」。不過 其 對於 中國 科技古籍的保存 仍有 很大的貢獻。
         因為《四庫全書》「子部」 分類 頗為複雜,包括「諸子百家」。簡單來說,包括 哲學、政治、經濟、法律、農、工、兵、藝術、醫藥、科技等 各項 專門學術的著作,都可 歸在 「子部」。如 晉代 葛洪 所著的《肘後備急方》是 我國 醫藥史中的珍貴文獻,即 收錄於 《四庫全書》「子部」。
         西元2015年10月5日,中國 著名藥學家、中國 中醫研究院 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 屠呦呦 憑藉 發現青蒿素,獲得了 當年的 諾貝爾 生理學或醫學獎。
葛洪的《肘後備急方》,啟發 中國科學家 屠呦呦  開創性地 從 中草藥中 分離出 青蒿素 應用於 瘧疾治療 被授予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屠呦呦 鑽研 古籍文獻,發現西元 340 年 醫學家 葛洪 在其著作《肘後備急方》中 寫到,「以兩公升的水 加入一點青嵩,擰出汁 一口喝下去。」她隨即 瞭解 若加熱萃取 可能 會破壞植物 原有的活性成分,因此 使用 低溫製程 。 結果 成功了,先後在 老鼠、猴子實驗 都 出現效果,接著 她開始在自己身上 做人體實驗,並 對叢林中 感染瘧疾的工人 進行治療,證明 有療效。
晉代 葛洪 所著的《肘後備急方》 :催生了 中國科學家 屠呦呦 獲得了諾貝爾獎。屠呦呦 使葛洪 所著的《肘後備急方》成為 聯合國 「國家 非物質文化遺產」。
        屠呦呦 在 西元2011年 說,「中國醫學 可以幫助 我們 征服全球威脅生命的疾病,這是 我的夢想。」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8-03-17_132829.jpg

【名句解析】  蕭規曹隨     百姓 安居樂業

 

西漢 司馬遷  編撰《史記.卷五四曹相國 世家》:

「參 為漢相國,出入三年。卒,諡 懿侯。子 窋 代侯。百姓 歌之曰:『蕭何為法,顜若畫一;曹參 代之,守而勿失。載其清淨,民以寧一。』」

 

司馬遷 (西元前145年~西元前86年),字 子長,左馮翊 夏陽(今 山西 河津)人(一說 陝西 韓城人),是中國 西漢時期 著名的 史學家和文學家。 司馬遷 撰寫的《史記》 公認為 中國史書的典範,首創的紀傳體 撰史方法 為後來 歷代正史 傳承,被後世 尊稱爲 史遷,又因 曾任 太史令,故自稱 太史公。

 

《史記》不僅是 一部 體大思精、前無古人的歷史钜著,也是 一部 偉大的文學著作,在中國史學與文學上的 影響巨大而深遠,研究 文史者 幾乎 無人不讀 《史記》。

司馬遷 所撰的《史記》 記事 上起 軒轅黃帝,下至 漢武帝 太初年間,是一部 紀傳體的通史 。全書 包括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共 一百三十篇。

 

 

注釋:

1. 參:曹參(西元前?年~西元前190年),西漢沛縣(今屬江蘇徐州)人。和蕭何一起輔佐漢高祖平定天下,封 平陽侯。蕭何死後,曹參 繼任相國

2. 相國:職官名。秦漢等 朝代 所設置的宰相職位,後來 沿用 成為宰相的通稱。

3. 出入:大概、約略。

4. 曹窋:窋(音ㄓㄨˊ), 曹窋(西元前?年~西元前161年),為 曹參之子,漢惠帝時 任 中大夫、御史大夫等職。

5. 歌:歌頌。

6. 蕭何:蕭何(西元前257年~西元前193年),沛豐人(今屬江蘇徐州)人,早年 沛縣 縣吏,秦末 輔佐 劉邦起義, 乃一代名相。蕭何 曾協助劉邦 消滅 韓信、英布等異姓諸侯王。蕭何 是漢朝的開國元勳之一,蕭何與張良、韓信 「漢初三傑」。

7. 顜 :顜(音ㄐ|ㄤˇ),明確一致。

8. 若:似。

9. 畫一: 一致;一律

 

意譯: 

     曹參 任漢朝丞相,大約 有三年時間。死後,被諡為 懿侯。他的兒子 曹窋 繼任他的候位。百姓們 歌頌 蕭何和曹參 說:「蕭何 制定律法,明確一致;曹參 繼任為相,遵守法度 而不改動。清淨無為的施政做法,使 人民生活 可以 得到安定而不亂。」

 

解析:

      漢高祖劉邦起兵推翻秦朝的時候的時候,有兩個最的力的左右手,一個叫蕭何,一個叫曹參,都是他的沛縣同鄉。

當劉邦的軍隊 攻進秦朝的都城 咸陽時,許多 將士 都 爭先恐後的 搶奪財物、美女,只有 蕭何一人 獨具慧眼,到 相國府中,大量搜集 秦朝的法令規章、圖文書籍,還把 它們 視為寶貝般的收藏起來。

後來劉邦 做了皇帝,稱 漢高祖,封 蕭何 為 開國 丞相,這時候,蕭何 因搜集 秦朝的文獻,對 秦朝的土地、戶口 都調查得 一清二楚,對於 天下的地形、民情、風俗等等,也非常的熟悉,於是 就 親手 制定了 漢朝的法規、典章和制度,蕭何和曹參 雖是同鄉,但兩人相處 並不融洽,來往 比較疏遠。但是,蕭何 在臨死的時候,還是 向皇帝 推薦 曹參 接替 丞相的位子。

曹參 任漢朝丞相,大概有 三年時間。死後,被諡為 懿侯。時人 歌頌:「蕭何制定法律,調和整齊如一;曹參 繼任相國,其為人持重,不會 胡亂 出主意,施行 清淨無為的政策,使動亂已久的天下,逐漸 使 人民生活 安居樂業。」史稱「蕭規曹隨」。

「蕭規曹隨」這句成語 ,就是 從這個故事 濃縮而來,用來 比喻 後任的人 依照前任 所定的 成規做事。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7-05-25_153433.jpg

【名句解析】   治大國     若烹小鮮

老子《道德經》第六十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

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

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老子(西元前604年~西元前531年),姓李 名 伯陽,也稱 李耳,號 老聃,因初生時 頭髮皆白,故世稱 老子。老子 曾做過 周王朝的史官,他學問博大精深,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科學家。是道家學派創始人,居世界 十大思想家之首;被譽為東方巨人;中國和世界的第一哲人。

他在中國和世界 思想史、文化史、宗教史等方面都是有巨大影響的人物。老子創立的道德文化 對以後的諸子百家產生了 深刻的影響,他是公認的「百家之祖」。乃 中國古代文化的奠基人,並曾為 孔子的老師。

《道德經》是 老子思想的精髓,強調 人與自然和諧,尊重 客觀自然規律,這是中華傳統文化 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他所撰寫的《道德經》也是 人類道德論的開山之作。

  《道德經》是一部歷朝歷代學者 已經研究了兩千多年的巨著。其內容 涉及哲學、文學、美學、醫學、軍事學、社會學、倫理學、天文學、養生學,被譽為「萬經之王」、「百科全書」。

《道德經》不但影響了 漢代以來兩千年的思想史,而且也受到 西方思想家的重視,已成為 世界哲學寶典之一。

  《道德經》分為 上下兩篇,上篇起首 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所以人稱《道經》;下篇起首 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所以人稱《德經》。

  《道經》 論述 宇宙和自然的規律,也可以稱為是人類的自然觀和世界觀,對於我們人類而言,只有認識這些規律,順從而不違背這些規律,適應這些規律,利用這些規律,一旦我們人類違背了大自然的規律,那麼我們一定會遭到殘酷的報應和懲罰的,甚至會帶來無窮之災難。  

  《德經》論述 人生觀和社會觀。包含了長生之道。

注釋:

1. 烹:文火、細火,慢慢熬燉。文火叫「烹」,大火就叫「炒」。

2. 小鮮:鮮美的食物;味美的食物。像是小魚,或一塊小肉之類的。

3. 若:好像。

4. 若烹小鮮:說法不一,就好像烹調小魚,油鹽醬醋料要恰到好處,不能過頭。就好像燒菜一樣精心,要掌握火候,也要注意佐料。就好像煎小魚一樣。煎小魚,不能多加攪動,多攪則易爛。

5. 道:正道,中道。

6. 蒞:來,蒞臨。

7. 其鬼不神:鬼不起作用。

8. 非:不唯、不僅。

9. 聖人亦不傷人:老子是在罵一般標榜自己是聖人的假聖人。真正的聖人,自己也不會承認是聖人

10. 兩不相傷:鬼神和聖人不侵越人。

11. 故德交歸焉:讓人民享受道德的恩澤。

意譯:

治理大國 不可輕易擾民,要像煎魚一般,煎到夠熟了 ,才能翻面再煎,否則很容易煎到魚肉破碎, 而不成魚形。但也不能 完全不去翻動,否則 魚就燒焦了。

以正道 來治天下,一切 皆順乎自然」天下 就可無事,水到渠成,就「功成事遂」了, 天下 一旦得治,非但 鬼神傷不了人,百姓 也不覺得聖人傷人。

由於 鬼神和聖人 都不傷人,所以 就可以 讓人民 能享受到道德的恩澤。

解析:

「治大國,若烹小鮮」,是傳頌很廣的治國道理。老子的 這是個比喻,「烹小鮮」就是煎烹小魚,這是 用烹魚比喻治國。小魚很鮮嫩,用刀亂切或在鍋裏 頻頻攪動,肉就碎了。國家的統治者,治理國家,要像 煎小魚那樣,不要 常常翻弄。

老子 很看重「無為而治」,反復 說明 這個道理,多方 運用這個道理,這是它的「道法自然」見解的發揮。

老子 把這個道理 運用在 治國為政方面,主張「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當「民忘於治,若魚忘於水」,就再也 不需要 用宗教 來輔助政治 而謀之於鬼,鬼神 就不再 有任何作為,,這符合於「道法自然」的無為規律。

「治大國,若烹小鮮」,這句話 喻示,為政的關鍵所在,在於 安靜無為,不擾害百姓,否則,災禍就要來臨。要保證 國家的平安,執政者 就必須小心謹慎,認真嚴肅,不能以主觀意志 隨意 左右國家政治,如果以個人的主觀願望,去改變社會,朝令夕改、朝三暮四、忽左忽右,老百姓 就會無所適從,國家 就會動亂不安。相反,如果國家 製定的政策法令,能夠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就 不至於發生禍難。

老子這句話 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了 極其復雜的治國謀略。

參考資料:

德國哲人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西元1844年~西元1900年),稱讚老子《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德國的 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西元1889年~西元1976年)被譽為 二十世紀 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環球時報》西元2004年1月16日記載:「海德格被認為是最直接地從《道德經》中吸取了 思想資源。該文章還寫道:「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哲學家 閱讀老子思想,都是 要從中獲取 能夠拯救西方文明危機的良方。而他們 的確發現,《道德經》對人與自然關係和諧的理解、為人處世的自然態度、德性培養的修行方法,對 彌補西方文明中的精神失落和強權意志等,都具有 非常積極的作用。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