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詩詞 (5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2022-06-12_071841.jpg

【詩詞賞析】  人生在世不稱意      明朝散髮弄扁舟

  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髮弄扁舟。」

李白 (西元701年~西元762年),字太 白,號 青蓮居士。他的籍貫、祖先、家世、出生地,乃至種族都不能十分確定。一般 認為他的祖籍在隴西成紀,先世 移居中亞碎葉,李白 就出生在這裡,碎葉在唐朝屬安西都護府管轄。李白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所以他自稱是 蜀人,也就是 四川人。

李白為唐代著名的大詩人。個性率真豪放,嗜酒好遊。玄宗時曾為翰林供奉,後因得罪權貴,遭排擠而離開京城,最後病死當塗。其詩高妙清逸,世稱為 詩仙。與杜甫齊名,時人號稱 李杜。著有 李太白集。

注釋:

1. 宣州:今 安徽宣城。

2. 謝脁樓:又名 北樓或謝公樓。相傳 為南朝齊詩人謝脁 任宣城太守時所建。

3. 校書:官名。 秘書省 校書郎。

4. 叔雲:李白族叔 李雲。

5. 高樓:即 謝朓樓。

6. 蓬萊:東漢時期,當時 學者以蓬萊為海外仙山、上居仙人,藏有大量的幽經祕錄,故稱朝廷的藏書機構「東觀」為「道家蓬萊山」;到了 唐朝,又 多以蓬山、蓬閣指 祕書省。

7. 建安骨。文章有「建安體」那樣志氣飛揚又筆力遒勁的風骨。建安七子,又號 鄴中七子,是 指東漢末年漢獻帝建安年間的七位文學家:孔融、陳琳、阮瑀、徐幹、王粲、應瑒、劉楨。被視作三國時期 文學成就的代表。

8. 小謝:謝脁與謝靈運同族,經歷 有些類似,時與謝靈運對舉,亦稱小謝。謝靈運亦稱大謝。

9. 清發:清新秀麗。

10. 逸興:超逸的意興。

11. 不稱意:不能稱心如意

12 散髮:不插簪戴冠。指 披散著頭髮 漫無拘束。

13. 扁舟:小船。

14. 弄扁舟:指 歸隱江湖。

語譯:

離我而去的昨日時光,已經不可挽留;擾亂我心思的今日時光,使我十分煩憂。

我在這座謝朓樓上為你送別,看著長風萬里伴送秋雁,此情此景真可痛快暢飲一番。

你在秘書省 擔任校書,文章有「建安體」那樣志氣飛揚又筆力遒勁的風骨,尚且有像謝朓般清新發越的才思。

不論是談詩論文,或下筆揮灑,都懷有奔逸的興致和豪壯的思想,就好像要飛上青天去攬取明月似的雄壯。

抽出刀子去砍斷流水,怎奈水更流個不停;舉起酒杯本想消除愁悶,怎奈愁悶愈益增多而難以消解。

人生在世,總是 不能稱心如意,還不如 明天明天披散著頭髮,駕著小舟,歸隱江湖去吧。

賞析:
此詩 為李白名作之一,詩文 句句膾炙人口,李白固有的自然與豪放和諧結合

的語言風格,在這首詩裡也表現得相當突出。

在詩的後半段,詩人首先稱讚李雲的文章「蓬萊文章建安骨」;以「蓬萊」稱文章,典故其實源出於東漢時期,當時學者以蓬萊為海外仙山、上居仙人,藏有大量的幽經祕錄,故稱朝廷的藏書機構「東觀」為「道家蓬萊山」;到了唐朝,又多以蓬山、蓬閣指祕書省,李雲既然是祕書省校書郎,所以這裡便用「蓬萊文章」借指李雲的文章。

至於「中間」一句,大致 有兩種說法:一說 認為李白以「小謝」自況,一說則認為詩人以小謝讚李雲,推崇李雲之文風有如謝朓般清麗。姑不論何說為是,可以確定的是,李白對於謝朓是極為推崇的,而李白詩「清麗」的描繪筆法,受到謝朓的影響亦是很深。

再看到「俱懷逸興」二句。其實全詩要表達的重點,是李白 宏大的胸襟抱負及豪放坦率的思想性格的表現。儘管 他精神上飽受苦悶的重壓,卻 沒有因此放棄對進步理想的追求。

「壯思飛」、「上青天」、「攬明月」,這是多麼雄壯的豪語。至於「抽刀」二句,也在抒寫 強烈苦悶的同時表現出倔強的性格,因此 整首詩給人的感覺不是陰鬱絕望,而是 憂憤苦悶中顯現出豪邁雄放的氣概。

最後「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髮弄扁舟。」兩句,在悲憤身世與國難當前的愁懷下,這兩句結語,就是 李白對於人生無常與自己命運結局的最後期待了。 亦是 李白一貫豪邁的詩風,為 全詩畫下一個完美的句點。

參考資料:

《謝朓樓》

「謝脁樓」、又稱 北望樓、疊嶂樓,是 中國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一座著名樓閣。「謝脁樓」、「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並稱「江南四大名樓」。南北朝時門閥名士,謝朓 擔任宣城太守,在郡城之北的陵陽山修建。

唐代時,為 紀念謝朓,因而 重建此樓,以其在郡署之北,改稱 北望樓,或作 北樓。人稱 謝朓樓、謝公樓。李白 路過謝朓樓時,作《宣州謝朓樓 餞別校書叔雲》詩,從此 謝朓樓 知名天下。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2-03-02_145942.jpg

【詩詞賞析】  射人先射馬       擒賊先擒王   

 杜甫《前出塞》(九首之六):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茍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    

         杜甫 (西元712年~西元770年),字 子美,自號 少陵野老。原籍 湖北襄陽,生於 河南鞏縣,因 其曾任左拾遺、檢校工部員外郎,因此 後世 稱其 杜拾遺、杜工部;又 因為 他搭草堂 居住在長安城外的少陵,也 稱他 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是 盛唐大詩人,他的詩歌 約1500首 被保留了下來,作品集為《杜工部集》。

         杜甫與李白 合稱「李杜」,為了 與 另兩位詩人 李商隱與杜牧 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 又 合稱「大李杜」,杜甫 也常 被稱為「老杜」。

         他的詩 反映了 大時代的動盪和民間的疾苦,具 真實的歷史性和優美的藝術性,溫厚而沈鬱的風格,對 後世 有深遠的影響,有「詩聖」之稱。

注釋:

1. 塞:是 邊防要塞,多指 西北一帶邊塞。

2. 出塞:「出塞」及「入塞」)曲(或稱〈塞上曲〉〈塞下曲〉),原為 漢樂府曲名。這類詩歌,多為 反映邊疆軍旅生活的詩歌。

3. 挽:拉。

4. 當:應當。

5. 長:指 長箭。

6. 擒:捉拿。

7. 亦有限:也 應該有個限度。

8. 列國:各國。

9. 自有疆:本來 應該 有個疆界。

10. 疆:邊界。

11. 茍能:如果能。

12. 制侵陵:制止侵犯,侵略。

13. 豈:難道。

意譯: 

            拉弓 要拉最堅硬的弓,射箭 要射最長的箭。射人 先要射馬,擒賊 先要擒住他們的首領。

         殺人要有限制,各個國家都有邊界。如果 能夠制止敵人的侵犯,難道打仗是為了多殺人嗎?

解析:

        杜甫 寫了 多首「出塞」詩歌,先寫的九首 名〈前出塞〉,後寫的五首 稱〈後出塞〉。

        這首詩,模擬 一個戍邊戰士的口吻,透過 其從軍生活的描述,表達 對邊塞戰事的看法。

        這首詩,前四句,「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抒寫 戰場情況和戰鬥經驗 :鎔鑄了 深雋的 「戰事哲理」和精明的 「戰術技巧」。

        而「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因為 「馬」目標大而易射「馬」倒 則騎者 非死即傷,失去戰鬥力,故而 先射馬。賊王 被擒,賊兵 往往 自相潰亂,「先擒王」就 事半功倍。這二句,已 成為 精闢的名言,為 後世 廣泛引用。現代戰爭中的「斬首行動」即「擒賊先擒王」。

         後四句,「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茍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這四句 既展現了 戰爭的緊張激烈和殺傷的殘酷無情,且 在前四句的基礎上,作了 新的啟發和質的昇華:意謂 殺人,雖 在戰爭中 不可避免,卻 也 該有個限度,不可濫殺! 這 可說是「國際人道主義」的先驅。       

參考資料:

※《擒賊先擒王》(斬首行動)

        現代戰爭中的「斬首行動」是 由 英國的軍事理論家 富勒(John Frederick Charles Fuller)(西元1878年~西元1966年) 提出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他 提出「癱瘓攻擊」,首先 消滅對方的首腦和首腦機關,徹底摧毀 對方的抵抗意志。亦稱「斬首攻擊」。這是 反映了《擒賊先擒王》的軍事理論。而「斬首行動」由美國 發揚光大。例如

       2011年 美國透過賓拉登的侍衛,得知 911 攻擊主謀 賓拉登 藏身 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交界處;美國 決定展開「斬首行動」。5月1日夜晚,乘坐 黑鷹直升機的 24名「海豹突擊隊」隊員, 悄悄 穿過草坪,衝向 安全屋,先 炸掉大門,破門而入, 殲滅 幾名警衛後,直接 擊斃了 賓拉登。

※《戰時國際公法》(「國際人道法」)

      《日內瓦公約》包括1949年8月12日 在日內瓦 重新締結的四部基本的「國際人道法」,為國際法中的人道主義 定下了標準。 它們 主要內容是 有關 戰爭受難者、戰俘和戰時平民的待遇。 及1925年,《日內瓦 議定書》(全名《禁止 在戰爭中 使用窒息性、毒性或其他氣體和細菌作戰方法的議定書》 等。即基於 「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茍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的人道主義。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2-01-24_192426.jpg

【詩詞賞析】 一輪紅日當空高  千家白旗隨風飄

 清  黃遵憲《台灣行》節錄:

「一輪紅日當空高,千家白旗隨風飄。

搢紳耆老相招邀,夾跪路旁俯折腰。」

         黃遵憲(西元1848年~西元1905年),字 公度,別號 人境廬主人,生於 廣東 嘉應州(現 廣東 梅州)。晚清 詩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

          西元1876年 中舉人。西元1877年 隨 何如璋東渡,出使 日本,在 任期間, 間 積極與日本 交涉琉球問題。後 又 前往美國、英國、新加坡等地 任 外交官。駐外期間,他 留心觀察 所在國的事物,認為 中國 要革新自強,必須 傚法日本維新變法。撰寫《日本國志》,全書 共四十卷,五十餘萬字,詳細論述 日本變革的經過及其得失,藉以 提出中國改革的主張,支持維新變法。

          光緒24年(西元1898年)8月,被 任命為 出使日本大臣。戊戌變法失敗後,被清政府列為「從嚴懲辦」的維新亂黨,但 由於外國駐華公使等干預,清政府允許黃遵憲 辭職還鄉,後 病逝於故鄉,終年 五十八歲。

          黃遵憲是「詩界革命」的主將,是 嘉應州的一代詩宗。他 曾輯錄了 客家民歌9首,收入《人境廬詩草》之中,提高了 客家歌謠的社會地位。

注釋:

1. 台灣行:描寫 台灣人 投降日本情況的詩歌。

2. 歌行體:古體詩的一種體裁,是 在樂府詩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最早 起源於南北朝時期 由南朝時期的詩人 鮑照所創,至唐代 為 詩人廣泛運用。以「歌」命名的:如 白居易的《長恨歌》以「行」命名的 如 李白的《少年行》。

3. 紅日:紅太陽。日本國旗 旗面上一輪紅日居中,輝映著白色的旗面。此指 日本的軍隊。

4. 白旗:它是 國際社會上 公認帶有保衛性的標誌,有 停戰、要求協商或投降的意思。

5. 搢紳:也作「縉紳 」。泛指 仕宦或 儒者 。官吏 插笏於紳帶間,故稱 仕宦為「縉紳」。

6. 招邀:意思是 招呼,邀請。 

7. 耆老: 指 德高望重的長者。

8. 俯:俯,通「匐」,即 叩首。

9. 折腰:彎腰行禮。

10. 俯折腰:意思是彎腰行禮 跪地叩首。

意譯:

          日本軍隊氣勢凌人 如 紅日當空高照,百戶千家 處處豎白旗 隨風飄搖。

台灣地方搢紳耆老 競相邀請,彎腰行禮 跪地叩首,夾道奉迎日本軍隊。

解析:

          在此 摘錄 黃遵憲《台灣行》詩中 四句 解析。

          首兩句「一輪紅日當空高照,千家白旗隨風飄」。中日甲午戰爭 清廷慘敗。在 西元1895年4月,簽訂的《馬關條約》中,台灣 被割讓 給日本。 蒼天蒼天淚如雨,倭人竟割臺灣去,台灣 升斗小民 迫於 日本氣勢,為求苟活,忍氣吞聲 ,舉白旗 迎敵人 入城。          

          後兩句「搢紳耆老相招邀,夾跪路旁俯折腰。」認為 不少上層社會人士的搢紳耆老,只顧 自己利害得失,卑躬屈膝,奉迎日軍,寡廉鮮恥,毫無氣節。

參考資料:

黃遵憲《臺灣行》:

「城頭逢逢雷大鼓,蒼天蒼天淚如雨。倭人竟割臺灣去,當初版圖入天府,天威遠及日出處。我高我曾我祖父,艾殺蓬蒿來此土。糖霜茗雪千億樹,歲課金錢無萬數。天胡棄我天何怒?取我脂膏供仇虜。眈眈無厭彼碩鼠,民則何辜罹此苦?亡秦者誰三戶楚,何況閩粵百萬戶。成敗利鈍非所覩,人人效死誓死拒。萬眾一心誰敢侮?一聲拔劍起擊柱。今日之事無他語,有不從者手刃汝。堂堂藍旗立黃虎,傾城擁觀空巷舞。黃金斗大印繫組,直將總統呼巡撫。今日之政民為主,臺南臺北固吾圉,不許雷池越一步。

海城五月風怒號,飛來金翅三百艘,追逐巨艦來如潮。前者上岸雄虎彪,後者奪關飛猿猱。村田之銃備前刀,當輒披靡血杵漂。神焦鬼爛城門燒,誰與戰守誰能逃?一輪紅日當空高,千家白旗隨風飄。搢紳耆老相招邀,夾跪道旁俯折腰。紅纓竹冠盤錦絛,青絲辮髮垂雲髾。跪捧銀盤茶與糕,綠沈之瓜紫蒲桃。將軍遠來無乃勞?降民敬為將軍犒。

將軍曰來呼汝曹,汝我黃種原同胞。延平郡王人中豪,實闢此土來分茅,今日還我天所教。國家仁聖如唐堯,撫汝育汝殊黎苗,安汝家室毋譊譊。將軍徐行塵不囂,萬馬入城風蕭蕭。嗚呼將軍非天驕,王師威德無不包。我輩生死將軍操,敢不歸依明聖朝?噫戲吁!悲乎哉!汝全臺,昨何忠勇今何怯,萬事反覆隨轉睫。平時戰守無豫備,曰忠曰義何所恃?」

《臺灣行》解析:

這首《臺灣行》,收入 黃遵憲《人間境廬草》。黃遵憲 對於台灣割於日本極為悲憤。綜觀 此詩 雖然 有些過激,但 卻也 反映出 晚清 愛國志士,對 台灣割讓日本的鬱悶心情。

此詩 可分成 三部分。

第一部分。從「城頭逢逢擂大鼓」 到「不許雷池越一步」,說明 台灣民主國 為何 會成立,台灣人民 抗日的決心與唐景崧 任台灣民主國總統\。

第二部分。從「海城五月風怒號」到「降民敬為將軍犒」,說明 日軍攻佔全台,情勢急轉直下,台灣人民 投降日軍,成為 順民的經過。

第三部分。從「將軍曰來呼汝曹」到「曰忠曰義何所恃?」說明 日人 強調 鄭成功的日本血統,並 扭轉史觀 說明台灣 原本 就為 日本所有 的經過。最後 總結 臺灣失敗的原因 在於 戰守無備。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1-05-15_164229.jpg

【詩詞賞析】  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

 杜甫《自 京赴奉先 詠懷五百字》節錄: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    

         杜甫 (西元712年~西元770年),字 子美,自號 少陵野老。原籍 湖北襄陽,生於 河南 鞏縣,因 其 曾任左拾遺、檢校工部 員外郎,因此 後世 稱其 杜拾遺、杜工部;又 因為 他搭草堂 居住 在長安城外的少陵,也 稱他 杜少陵、杜草堂。杜甫是 盛唐大詩人,他的詩歌 1500 被保留了下來,作品集 為《杜工部集》。

         杜甫與李白 合稱「李杜」,為了 與 另兩位詩人 李商隱與杜牧 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 又 合稱「大李杜」,杜甫 也常 被稱為「老杜」。

         他的詩 反映了 大時代的動盪和民間的疾苦,具 真實的歷史性和優美的藝術性,溫厚而沈鬱的風格,對 後世 有深遠的影響,有「詩聖」之稱。

注釋:

1. 自:從。

2. 京:國都,指長安(今 陝西 西安)。

3. 赴:赴(音ㄈㄨˋ),前往。

4. 奉先:奉先縣,(今 陜西 蒲城)。

5. 詠懷:抒發 自己的情懷。中國古代的詠懷詩,如果 再進一步分類的話,可分為 以下 三個類型。第一個類型 是淑世情懷,第二個類型 是超世情調,第三個類型 是遊世情趣。

6. 朱門:古代 王侯貴族的府第 大門 都漆成紅色,以示尊貴。後 泛指 富貴人家。 

7. 酒肉:酒和肉。亦 泛指 美酒佳餚。

8. 酒肉臭:美酒佳餚 吃不完而腐臭。

9. 路:街頭。

10. 路有凍死骨:有些 窮人 因 露宿街頭 凍餓而死。

11. 榮枯:草木的茂盛與枯萎。比喻 興衰。

12. 咫尺:咫尺(音ㄓˇ ㄔˇ ),周制 八寸為咫,十寸為尺。比喻 相距很近。

13. 異:不同。

14. 榮枯咫尺異:相距很近,卻是 苦樂不同的兩種世界

15. 惆悵:惆悵(音ㄔㄡˊ ㄔㄤˋ),悲愁、失意。此言 感慨、難過。

意譯: 

     那富貴人家的府第,美酒佳餚 吃不完而腐臭,而有些 窮人 卻因 露宿街頭 凍餓而死!

相隔 才幾步,就是 苦樂不同的兩種世界,人間的不平事,使我悲愁感慨,難再訴說!

解析:

             這首《赴 奉先詠懷》詩 詩題下 原注:「天寶 十四載 十月初作。」杜甫 在長安十年後 始 被 授右衛率府胄曹 參軍,這是 一個看管兵甲器仗的小官。擔 此任不久,即 在西元755年(天寶十四年)的十月、十一月之間,他 由 長安往奉先縣(今 陜西 蒲城)探望妻兒,寫下了 這首詩。這首詩 帶有「紀行」性質,而以「詠懷」為主。

 這首《赴 奉先詠懷》詩,杜甫抒發了「雄心壯志」,無法實現的憤懣和「悲天憫人」的深情,其 愛國、愛民的胸懷 躍然紙上。  和 前人的五言古詩相比較, 在 氣勢的展現、章法的奇變和現實的反映等 方面,都 開闢了新的天地。

在《赴 奉先詠懷》的詩中,「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詩句。「詩聖」 杜甫 一針見血地 揭了社會:貧富懸殊的現象,反映了 大時代的動盪和民間的疾苦,廣為流傳,影響深遠。

參考資料:

         唐  杜甫《自 京赴奉先 詠懷五百字》: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轉拙。許身一何愚,竊比稷與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闊。蓋棺事則已,此志常覬豁。

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取笑同學翁,浩歌彌激烈。

非無江海志,蕭灑送日月。生逢堯舜君,不忍便永訣。

當今廊廟具,構廈豈雲缺 ?葵藿傾太陽,物性固莫奪。

顧惟螻蟻輩,但自求其穴。胡為慕大鯨,輒擬偃溟渤 ?

以茲悟生理,獨恥事幹謁。兀兀遂至今,忍為塵埃沒。

終愧巢與由,未能易其節。沈飲聊自遣,放歌破愁絕。

歲暮百草零,疾風高岡裂。天衢陰崢嶸,客子中夜發。

霜嚴衣帶斷,指直不得結。淩晨過驪山,禦榻在嵽嵲。

蚩尤塞寒空,蹴踏崖谷滑。瑤池氣鬱律,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歡娛,樂動殷膠葛。賜浴皆長纓,與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撻其夫家,聚斂貢城闕。

聖人筐篚恩,實欲邦國活。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戰栗。

況聞內金盤,盡在衛霍室。中堂有神仙,煙霧蒙玉質。

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勸客駝蹄羹,霜橙壓香橘。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

北轅就涇渭,官渡又改轍。群冰從西下,極目高崒兀。

疑是崆峒來,恐觸天柱折。河梁幸未坼,枝撐聲窸窣。

行李相攀援,川廣不可越。老妻寄異縣,十口隔風雪。

誰能久不顧,庶往共飢渴。入門聞號咷,幼子餓已卒。

吾寧舍一哀,裏巷亦嗚咽。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

豈知秋禾登,貧窶有倉卒。生常免租稅,名不隸征伐。

撫跡猶酸辛,平人固騷屑。默思失業徒,因念遠戍卒。

憂端齊終南,澒洞不可掇。」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1-09-11_190143.jpg

【詩詞賞析】 文章本天成     妙手偶得之

  陸游《文章》: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粹然無疵瑕,豈複須人為。

  君看古彝器,巧拙兩無施。

  漢最近先秦,固已殊淳漓。

  胡部何為者,豪竹雜哀絲。

  後夔不復作,千載誰與期?」

      陸游(西元1125年~西元1210年),字 務觀,號 放翁,南宋 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年十二能詩文,才氣超逸,尤長於詩。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後孝宗即位,賜進士出身,曾任鎮江、隆興通判,官至寶章閣待制。因極力支持抗金派北伐,竟橫遭投降派之排擠,後被彈劾去職,歸老 山陰故鄉。宋寧宗 嘉定二年卒,年八十五歲。           

      陸游 才氣超逸,匡復中原之志,溢於詩詞間,世譽為 愛國詩人。他流傳下來的詩,有 九千多首,是 中國 宋代留下詩篇 最多的文學家 。

注釋:

1. 天成:天然而成的。

2. 粹然:純粹的樣子。

3. 瑕疵:瑕疵(音 ㄒㄧㄚ ˊ ㄘ ),本謂 玉病缺點,這裏 指文章的毛病。

4. 人為:人力所為,與「天成」相對。

5. 彝器:彝器  (音ㄧˊ ㄑㄧˋ),古代盛酒的器具或宗廟常用的祭器。

6. 巧拙兩無施:後代巧師或拙匠都無法施作,意謂是「天成」的。

7. 漢:漢代。

8. 先秦:指 秦代以前的歷史時期。  

9. 固:本來。

10. 淳:淳(音 ㄔㄨㄣˊ ),質樸敦厚。

11. 漓:澆薄。

12. 胡部:唐代 掌管胡樂的機構,亦指 胡樂。胡樂 從西涼(疆域在今 中國 甘肅 西部及 新疆 部分一帶)傳入,當時稱「胡部新聲」。

13. 豪竹:竹製的樂器。

14. 哀絲:絃樂器。

15. 後夔:人名,相傳為 舜的樂官。

16. 期:約會。

意譯:

      文章 本是得之 靈感天然而成的,是在 偶然 所得到的。

正如 沒有瑕疵的美玉,並不需要 人工 妙手去刻意修飾。

你看 古代製作的精美彝器,後代巧師或拙匠都無法施作。

漢代離先秦最近,但文章的深厚、淺薄 已有很大的差異。

從西涼傳入的胡人音樂是怎樣的?一些管弦與絲竹罷了。

樂官 後夔 不再 寫音樂了,後代 誰又能 跟他相比擬呢?

解析: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文章 本就天然而成,只是技術高超的人 偶然間得到的靈感或作品。好文章 不是刻意而為之的,靈感一來 隨手 就寫出妙筆生花的文章。說明 要具備有文學深厚的功底,加上創作的靈感 才能寫出好的文章。

      為了 說明「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這個道理,陸游 在 提出問題以後,舉了 正反兩方面的例證,最後 發出不能複見 後夔的感概。其實 陸游所說的「天成」,並不就是 大自然的恩賜,而是 基於長期積累起來的感性印象和深入的思考,由於 偶而 捕捉到靈感。才思泉湧 寫出好的文章。

參考資料: 

唐 杜甫《奉 贈 左丞丈 二十二韻》: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其意思是:「讀盡萬卷書,那麼 寫文章時 就會才思泉湧,就 像有神仙相助一樣。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1-07-06_095822.jpg

【詩詞賞析】 錦上添花天下有          雪中送炭世間無

  羅狀元《醒世詩》第11首 節錄:

「錦上添花天下有,雪中送炭世間無。

堪歎眼前親族友,誰人肯濟急時無?」

     羅洪先(西元1504年~西元1564年)字 達夫,號 念庵,吉水(今江西省 吉水縣)人。明世宗 嘉靖八年 (西元1529年)進士第一名、狀元及第。授 翰林修撰,遷 左春房讚善。羅洪先 因上疏觸怒皇上,罷歸,遁入空門。其 思人間 世態炎涼,世事 輪迴不止,而撰「醒世詩」28首。   

羅洪先,修「陽明之學」 深受王陽明「良知說」的影響。曾云:「良知無私,唯恐物欲蔽塞。」倡立「念庵學案」。黃宗羲在其《明儒學案》中,說:「王陽明的學問,只有鄒守益、羅洪先、劉文敏和聶豹等『江右王門』能夠善守陽明所傳旨歸。」

     羅洪先,在地理學上 貢獻卓著,其精心繪製的《廣輿圖》(西元1541年),是現存中國最早的分省交通地圖。

「紫微斗數」 出於道家,始於 呂純陽,載於 道藏經,至宋朝有 陳希夷,明朝有 羅洪先,清朝有 青城道士,繼續研究,發揚光大。

注釋:

1. 錦上添花:就是 在已經很美麗的絲織品上再繡上花朵,使它更加五彩繽紛、繁華美麗。

2. 雪中送炭:在下雪天 給人送炭取暖。 比喻 在別人急需時 給以物質上或精神上的幫助。

3. 堪歎:令人非常感歎。

4. 濟:幫助 救濟。

5. 誰人肯濟急時無:另一版本, 誰人肯濟急時「需」?

意譯:

     在已經很美麗的絲織品上再繡上花朵,使它更加五彩繽紛、繁華美麗。普天之下 很常見到。

在下雪天 給人送炭取暖。 在別人急需時 給予物質上或精神上的幫助。在人世間 幾乎沒有。

     令人 非常感歎,當一個人 在窮困潦倒、 三餐不繼的時候,眼前的親族友人,

多冷漠對待。

有誰願意,在下雪天 給人送炭取暖。在急需時 給以物質上或精神上的幫助?

以度過困境。

賞析:

    「錦上添花 天下有,雪中送炭 世間無。」這首詩 道盡了 人情冷暖 世態炎涼。也就是錦上添花的大有人在,雪中送炭的卻是寥寥可數。「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不信但看宴中酒,杯杯先敬富貴人。」 你窮時,身邊門可羅雀;你富時,身邊門庭若市。這是 古人 看穿人世間的道理,其實 在現在 依然存在著。

 「雪中送炭和錦上添花」是 一門學問,在生活中,很多時候 都 需要我們自己去判斷,所以,要多留心自己身邊的人,能夠 為他們 提供主動的幫助。

參考資料:

▲明嘉靖八年(西元1529年) 己丑科

殿試金榜

第一甲 賜 進士及第

3名  羅洪先  程文德  楊名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21-05-18_203107.jpg

【詩詞賞析】 美人含怒奪燈去    問郎知是幾更天

 袁枚《寒夜》:

     「寒夜讀書忘卻眠,錦衾香燼爐無煙。

美人含怒奪燈去,問郎知是幾更天?」
       袁枚(西元1716年 ~西元1797年),字 子才,號 簡齋、存齋、倉山居士,浙江杭州人。清 乾隆四年 進士,授 翰林院庶起士,乾隆十三年辭官,定居 江寧(今江蘇南京市),築室小倉山 隋氏廢園,改名 隨園,世稱「隨園先生」。

       袁枚 存詩 四千餘,與趙翼、蔣士銓 並稱「乾隆三大家」。詩風 大抵能 應和性靈,別趣於 傳統之外,不擬不仿,以 真情率性、自然純新為標榜。

      《隨園詩話》、《隨園詩話補遺》及《續詩品》為 袁枚論詩之作,其另 著有《小倉山房文集》、《小倉山房外集》、《小倉山房尺牘》、《袁太史稿》、《子不語》、《隨園食單》等。

注釋:

1. 錦衾:錦緞的被子。

2. 香燼:香已焚燼。

3. 寒夜讀書忘卻眠:形容 寒夜苦讀,不眠不休。

4. 苦讀:「懸樑刺股」、「鑿壁借光」、「囊螢映雪」,是「熬夜苦讀」的例子。

5. 懸樑刺股:晉朝 孫敬,讀書時,用繩子把頭髮綁在屋樑上,以免打瞌睡。戰國時 蘇秦,用尖刺大腿,來提醒自己用功,他門 不用別人督促,都知道 自發自動的努力勤學。 

6. 囊螢映雪:晉朝 車胤小時家貧,夏天以練囊裝螢火蟲照明讀書。晉朝 孫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讀書。

7. 鑿壁借光:亦稱「鑿壁偷光」,西漢 匡衡,勤學苦讀,在墻上鑿一小孔,借鄰居的 燈光讀書。

意譯:

       寒冬夜晚,有一位文士 為了 參加科舉,燈下 熬夜苦讀,不眠不休,忍心 讓 錦緞被子下的嬌妻,虛度良宵?

       嬌妻 看 夫君 如此用功,也不好催促,躺臥床上,癡癡地等,就睡著了,醒來已是三更,發現枕邊無人,抬頭一看,香爐 已經沒煙氣了,而文士 還在讀書,不由得 瞋怒,起身 奪了燈,直問 夫君「知否 現在是幾更了?怎麼 還不上床睡覺。」

賞析:

       這首詩,首句 「寒夜讀書忘卻眠」,描述 科舉時代,文人儒生 為了準備科舉考試,「三更燈火五更雞」埋頭苦讀的情形。期盼「金榜題名」「一舉成名天下知」。古代的 詩文典籍中,「懸樑刺股」、「囊螢映雪」、「鑿壁借光」,無一不是「熬夜苦讀」的場景。

       封建社會的學子 都把 科舉考試,作為 躋身仕途的 唯一途徑。金榜題名,一舉成名,這是當時文人 夢寐以求的事。

次句「錦衾香燼爐無煙。」描述 丈夫只顧「寒夜苦讀」,不懂「憐香惜玉」,讓 錦衾嬌妻「獨守閨房」,癡癡地等待與夫君共眠,香爐 已經沒有煙氣了,不知不覺 已是三更。「追求功名」擺第一、「閨房情趣」放一邊。「愛情」與「麵包」何者重要?

        下一句「美人含怒奪燈去,」描述妻子的「心疼與抱怨」心疼 丈夫凍著了、累著了;抱怨 丈夫「不解風情」。「半是撒嬌、半是無奈」,含著 瞋怒,起身 奪了燈,勸  丈夫趕快就寢。

       結句,「問郎知是幾更天。」直問 夫君  「知否現在是幾更了,怎麼 還不上床睡覺。」

       昔時,文人儒生 為了「追求功名」,在 準備「科舉考試」的人生旅途中,往往難以兼顧「閨房情趣」。

       袁枚 這首詩,很有情趣,也很真切。如果 沒有 親身經歷 怎麼能 寫得 這麼 生動傳神。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1-03-20_161310.jpg

【樂府賞析】  瓜田不納履   李下不正冠

漢 佚名   《樂府詩集.卷三二.相和歌辭七》〈君子行〉節錄

    「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另一版本 認為《君子行》的作者 是 三國 曹植

曹植(西元192年~西元232),字 子建,沛國 譙(今 安徽省 亳州市)人。三國 曹魏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代表人物。魏武帝 曹操之子,魏文帝 曹丕之弟,生前曾為 陳王,去世後諡號,因此又稱 陳思王。後人因他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的評價。

     《樂府》是 自秦代以來 設立的配置樂曲、訓練樂工和採集民歌的專門官署。而「漢樂府」,是指由 漢時樂府部門 所採製的詩歌。這些詩,原本在民間流傳,經由   

「樂府」保存下來,漢人叫做「歌詩」,魏晉時始稱「樂府」或「漢樂府」。後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詩,亦稱「樂府詩」。

     漢《樂府》的主要內容,多半是取材於 漢代民歌。民歌「皆感於哀樂,緣事而發」(《漢書 藝文志》)。這些 漢代 平民百姓,以歌詞、歌聲,表達 他們的苦與樂、貧與富、以及愛、恨、生、死的觀點。大致可分以下四類:「郊廟歌辭」、鼓吹曲辭」、「雜曲歌辭」、「相和歌辭」。

注釋:

1. 君子行君子當有的舉止行為

2. 君子:才德兼備的人。

3. 樂府:一般「樂府」詩的標題,常用「歌」「行」等字,例如:長干行、琵琶行、短歌行、長恨歌、子夜歌 所以 「歌行」是 樂府詩的一種。

4. 處:處(音ㄔㄨˇ),居住,棲息。

5. 納履:穿鞋,指 彎腰 做穿鞋或整理的動作

6. 履:鞋子。

7. 正冠:扶正帽子。指 舉手 整理帽子。

8. 冠:冠音ㄍㄨㄢ,帽子。

9. 李下不正冠另一版本李下不

語譯:

       君子 在禍患沒有發生之前 就加以防備,不使 自己置身於 容易被懷疑與某事相牽連的環境之中。

路過 瓜田時,不要 彎腰整理鞋子,經過 李樹下 不要舉手整理帽子。走經 瓜田,如果 彎腰去整理鞋子,就 難免會讓人懷疑:是否 在借此 來掩飾偷摘瓜果的行為呢?同樣的,走到 李子樹下,如果 舉手來整理頭上的帽子,難免 會讓人起疑:是否 在借此而偷採樹上李子呢?

賞析:

這首〈君子行〉 就是 在告誡世人 君子當有的舉止行為「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意思 就是:君子 為人 要光明磊落,因此 要儘量 避開一些會引起別人猜疑的舉止。這種舉止 就像 走經瓜田,如果 彎腰去整理鞋子,就 難免會讓人懷疑:是否 在借此來掩飾偷摘瓜果的行為呢?同樣的,走到李子樹下,如果 舉手來整理頭上的帽子,難免 會讓人起疑:是否在借此而偷採樹上李子呢?

如果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自然 不會引人猜疑了。後來 就從這首詩 演繹出「瓜田李下」這句成語,成為「惹人嫌疑」的代稱。

參考資料:

漢 佚名  《樂府詩集.卷三二.相和歌辭七》〈君子行〉

    「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嫂叔不親授,長幼不比肩。勞謙得其柄,和光獨難。

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一沐三握髮,後世稱聖賢。

譯文
   君子 應該防患於未然,不要 將 自己置身 在容易引起嫌疑的處境中。
經過別人家的瓜田不彎腰穿鞋,從李樹下經過也不要舉手去整理帽子。
   嫂嫂和小叔子 不親手遞交東西,長輩和小輩不並肩而行 免惹人非議。
勤勞謙恭是修德的根本所在,內斂不露鋒芒比獨處時約束自己還要難。
   周公禮賢下士多次到茅屋中訪貧問苦,吐出口中的食物來不及吃下飯。
洗一次頭 三次握著頭髮 出來見客,所以後世的人們 才稱他 為聖賢。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1-03-11_152731.jpg

【樂府賞析】   我欲與君相知      長命無絕衰

漢 佚名  《樂府》上邪: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
 

     《樂府》是 自秦代以來 設立的配置樂曲、訓練樂工和採集民歌的專門官署。而「漢樂府」,是指由 漢時樂府部門 所採製的詩歌。這些詩,原本在民間流傳,經由「樂府」保存下來,漢人叫做「歌詩」,魏晉時始稱「樂府」或「漢樂府」。後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詩,亦稱「樂府詩」。

     【漢樂府的內容】: 

        漢《樂府》的主要內容,多半是取材於 漢代民歌。民歌「皆感於哀樂,緣事而發」(《漢書 藝文志》)。這些 漢代平民百姓,以歌詞、歌聲,表達 他們的苦與樂、貧與富、以及愛、恨、生、死的觀點。大致可分以下四類:

「郊廟歌辭」:
       主要是貴族文人為祭祀而作的樂歌,華麗典雅,歌誦祖輩、讚揚先人等等。如《安世房中歌》十七章(楚音)、《郊祀歌》十九章,其來源 均取材於 春秋戰國時代的秦、楚兩地。

「鼓吹曲辭」:
       又叫「短簫鐃歌」,漢代 在西北邊疆 興起了「鼓吹樂」。它以不同的吹管樂器和打擊樂器,構成 多種鼓吹形式,如 橫吹、騎吹、黃門鼓吹等。它們或在 馬上演奏,或在 行進中演奏,用於 軍樂禮儀、宮廷宴飲以及民間娛樂。今日尚存的民間 吹打樂,常有 漢代 鼓吹的遺緒。

「雜曲歌辭」:
       其中樂調 多不知所從何來。因 無可歸類,就 自成一類。裡面 有一部分 值得關注。凡是這些曲子,開始時都是「徒歌」,(不用樂器單憑對口唱和的叫「徒歌」;必須 各種樂器伴奏的叫「樂歌」。)既而 就被配上管弦唱起來。然後又有絲竹金石的伴奏,再 重造歌詞 加以整套流傳,這也即是曹魏時代 三調歌辭之類呢。

「相和歌辭」:
       這些音樂,多是 各地採集來的「俗樂」,歌辭也多是「街陌謠謳」。其中有許多優秀作品,是「漢樂府」中的精華。所謂「相和」,是指 漢朝舊歌,用絲竹之音 更相應和,執節而歌者 即是。
注釋:

1. 上:指 天。

2. 邪:邪(音 ㄝˊ)用於句末,同「耶」。表示疑問或感嘆的語氣,猶「啊」。史記.卷六十一.伯夷傳:「儻所謂天道,是邪?非邪?

3. 上邪:猶言「天啊」。是 指天為誓。

4. 相知:相知、相惜。 

5. 命:古與「令」字通,使。

6. 「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我願與你相知相惜,讓我們的愛情永不衰絕。

7. 震震:雷聲。 

8. 雨雪:降雪。「雨」,動詞。

9. 天地合:天與地 合而為一。

10 乃敢:才敢。「敢」 是 委婉的用語。 
語譯:

        指天為誓,天呀!我願與你相知相惜,讓我們的愛情永不衰絕,直到永永遠遠。

        除非 發生 那 高山 夷為平地,滔滔江水 枯竭;寒冬時節  響起了 雷聲,炎熱夏日  飄落著 白雪; 天地 合而為一 ,才 敢與你 恩斷情絕 。

賞析:

        這是一首情詩。指天為誓,希望 愛情的堅固和永久。是一位癡情女子 對愛人的熱烈表白,在藝術上 很見匠心。這位癡情女子 呼天為誓,直率地 表達了「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的願望之後,轉而從「與君絕」的角度 落墨,這比 平鋪方式 更有情味。

        這位 癡情女子 設想了 三種奇特的 「自然變異」情況,作為「與君絕」的條件:「山無陵,江水為竭」~山河消失了;「冬雷震震,夏雨雪」~四季顛倒了;「天地合一」~再度 回到混沌世界。這些 設想一件比一件荒謬,一件比一件離奇,根本 不可能發生。這就把 這位癡情女子 生死不渝的愛情 強調得 無以復加,以至於把「與君絕」的可能 從根本上排除了。

        這種 獨特的抒情方式 巧妙地 表達了 熱戀中人 特有的心理。深情奇想,確實是 動人心弦的傳世名作。 

參考資料:

【海誓山盟】:

         指 堅定不移的「誓言」,因為 古人 對山和海 這類 大自然現象,抱持著 相當敬畏的態度。認為 海和山 是不會 輕易變動的,所以 這句話 到後來,常被 用於愛情的「誓言」中, 不會 變動的含意。比喻 永久不變心。 

【海枯石爛】:

         海水乾涸、石頭腐爛。形容 歷時久遠。比喻 堅定的意志 永遠不變。海水 枯竭乾涸,石頭 風化粉碎。形容 經歷 時間長久。後 海枯石爛  多用以 表示 意志堅定,永久不變的 盟誓之詞。《三國演義.第四七回》:「汝要說我降,除非海枯石爛!」也作「石爛海枯」。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1-02-12_200305.jpg

【詩詞賞析】   不才明主棄   多病故人疏

  孟浩然《歲暮 歸南山》: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孟浩然(西元689年~西元740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 襄樊)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世稱「孟襄陽」。因 他未曾入仕,又 稱之為「孟山人」。

孟浩然 生當盛唐,早年 有志用世,在 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後,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歸隱終身。曾隱居鹿門山。40歲時,遊長安,應進士舉 不第。曾在 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開元二十五年(西元737年)張九齡 招致幕府,後隱居。孟詩 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其中 雖不無憤世嫉俗之詞,而 更多屬於詩人的自我表現。

孟浩然的詩 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後人 把孟浩然與盛唐另一山水詩人王維 並稱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傳世。

注釋:
1. 歲暮:年終。

2. 歸:回歸。

3. 南山:唐人詩歌中 常以南山 代指 隱居。這裏指 孟浩然家鄉的峴山。另一說 指 終南山。
4. 北闕:皇宮北面的門樓,漢代 尚書奏事和群臣謁見 都在北闕,後 因用作朝廷的別稱。《漢書 高帝紀》注:「尚書奏事, 渴見之徒,皆詣北闕。」

5. 休上書:停止進奏章。
6. 敝廬:稱 自己破落的家園。
7. 不才:不成材,沒有才能。孟浩然 自謙之詞。

8. 明主:聖明的國君。
9. 多病故人疏:另一版本,
病故人疏。

10. 故人:老朋友。

11. 疏:疏遠。
12. 白髮催年老:另一版本,白髮催年

13. 青陽:指 春天。

14. 逼:催迫。

15. 歲除:年終。
16. 永懷
:悠悠的思懷。

17. 愁不寐:因憂愁而睡不著覺。

18. 永懷愁不寐另一版本,永懷愁不「寢」
19.
虛:空寂。

語譯:
        不想要直接再向皇帝進奏章,讓我回到南山破落的家園。
我無才難怪聖明的國君見棄,因年邁多病老友也疏遠了。
     白髮日漸增多催人日漸衰老,春天又來到催迫舊歲逝去。
滿懷憂愁輾轉反側難以入眠,明月照松林窗外一片虛空。

賞析:
    約在 唐玄宗 開元十六年(西元728年),四十歲的孟浩然 來長安應進士舉落第了,心情很苦悶,他曾「為文三十載,閉門江漢陰」,學得 滿腹文章,又得到 王維、張九齡 為之延譽,已經 頗有 詩名。這次 應試失利,使他 大為懊喪。 

這首詩是 在這樣心緒極端複雜的情況下寫出來的。他有一肚子的牢騷而又不好發作,因而 以自怨自艾的形式 抒發仕途失意的幽思。表面上是 連串的自責自怪,骨子裡 卻是 不盡的怨天尤人;說的是 自己 一無可取 之言,怨的是 才不為世用 之情。

這首詩 首聯「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字面上 說「北闕休上書」,實際上 表達的是 想直接向皇帝上書,又很猶豫。從這「北闕休上書」的自艾之言中。可知 「南山歸敝廬」本非所願,不得已也。諸般 矛盾心緒,一語道出,自有餘味。

頷聯「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具體 訴說 失意的緣由。感情十分複雜,有反語的性質 而又不儘是反語。因此,說「不才」既是謙詞,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識、良驥未遇伯樂的感慨。而這個不識「才」的不是別人,正是「明主」。可見,「明也是「不明」的微詞,帶有埋怨意味的。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薦或引薦不力,而卻說是 因為自己「多病」而疏遠了故人。

頸聯「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求仕情切,宦途渺茫,鬢髮已白,功名未就,憂慮焦急。就是這種心境的寫照。不願以白衣終老此生 而又無可奈何的復雜感情。

尾聯「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由於陷入了不可排解的苦悶之中,才使他「永懷愁不寐」,寫出了思緒縈繞,焦慮難堪之情態。「松月夜窗虛 」,更是 匠心獨運,它 把焦慮的焦慮放開,卻 正襯出了一片虛空。

這首詩  看似 語言顯豁,實則 含蘊豐富。層層 輾轉表達,句句 語涉數意,構成 悠遠深厚的藝術風格。 

參考資料: 

相傳,孟浩然 曾被 王維 邀至 內署,恰遇 唐玄宗 到來,玄宗 索詩,孟浩然 就讀了 這首《歲暮 歸南山》,玄宗 聽了「不才明主棄」後,生氣地說:「卿不求仕,而 朕未棄卿,奈何誣我?」(《唐 摭言》卷十一)

可見 此詩 儘管 寫得 含蘊婉曲,結果 唐玄宗 聞之不快,「因命放歸南山,終身不仕」。此事 雖 出於 好事者 所託,於 史實難證,但 反映了 孟浩然 在 大唐盛世 終身不仕的事實。

 

  李白《贈孟浩然》: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0-12-04_193550.jpg

【詩詞賞析】  對酒當歌 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三國時代  曹操《短歌行》二首之一 節錄: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 ? 唯有杜康。」
   
              曹操(西元155年~西元220年),字 孟德,小名 吉利,小字 阿瞞,沛國 譙縣(今 安徽 亳州 )人。東漢末年 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國時代 曹魏 奠基者和主要締造者。

曹操  在世時官至丞相,爵至 魏王。其子 曹丕 篡位 稱帝後,追尊 其為 武皇帝,廟號 太祖。

曹操 著作 ,今存 樂府歌辭 二十餘首,皆為 舊題新作,或反映 漢末動亂,或抒 一己之抱負,詩風 古直沉雄,蒼涼悲壯,錄有《魏武帝 集》。

注釋:
1. 短歌行:為 樂府舊題,屬《相和歌.平調曲》。而 本詩 則為 建安十三年(西元208年)冬,曹操 率軍南征,橫槊賦詩 而成。

2. 去日:逝去的日子。

3. 杜康:相傳為 發明 釀酒之人,在此 借代「酒」。

意譯:
            對著美酒 自然要高歌,人生 又能 有多少寒暑?正如 晨露將逝一般,失去時光 多到令人不堪。

儘管 在席上慷慨歡唱,心中的憂思 依舊難忘。如何 才能消解憂悶?只有 快飲美酒方覺酣暢。

賞析:

                  這首詩 是 曹操詩歌中 具有 代表性的言志之作。全詩 通過對時光易逝、賢才難得的再三 詠歎,抒發了 自己 求賢若渴的情感,表現出 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和自強不息的進取 精神。

氣韻沉雄,質樸簡潔,大巧若拙是 曹操 詩歌語言藝術上的主要特點。《短歌行》氣魄雄偉,想像豐富,古樸自然,慷慨悲涼。

這首詩 既有「人生無常」、「賢才難得」、「功業未竟」之悲涼深沉,亦有 得天下英才 匡濟危世的豪邁雄壯;全篇 感情真摯,以詩明志 一抒抱負,於辭句上 則 質樸無華、多用典故,故 鍾嶸《詩品》 謂之:「曹公 古直,頗有 悲涼之句」。

參考資料:

三國時代  曹操《短歌行》二首之一: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佼佼如月,何時可奪?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
,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棲?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0-11-10_152211.jpg

【詩詞賞析】  誰知盤中飧      粒粒皆辛苦

  李紳《憫農詩》:

第一首: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第二首: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另一版本: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李紳(西元772年~西元846年),字 公垂,江蘇 無錫人,祖籍 安徽 亳州。元和 元年(西元806年)進士,補國子監助教。歷官 翰林學士、右拾遺,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宋亳汴穎觀察使。開成 五年(840年)任淮南節度使,不久 入京拜相,官至尚書右僕射門下侍郎,封 趙國公。
    李紳為中唐詩人,與元稹、白居易 共倡「新樂府」詩體,史稱「新樂府運動」。有《全唐詩》錄《追昔游詩》3卷、《雜詩》1卷。詩作中 以《憫農詩》最為著名。

語譯:

第一首:
農夫在春天來臨時,種下一粒粟米,到了秋天就能收穫萬顆粟米。

即使 所有的田地都沒有荒廢,卻仍有佃農因被地主、富豪剝削,吃不飽而餓死。

第二首:
農夫在炎炎夏日的中午,仍舊在田中辛辛苦苦,從事除草插秧等農作,汗

滴落到禾苗的土裏,有誰知道碗盤中的米飯,每一粒是由那些農夫辛苦耕耘收成

而來的。

賞析:
李紳以悲天憫人的胸懷寫了兩首「憫農詩」。

第一首「憫農詩」,刻畫出農夫辛苦的形象。農夫的耕作技術很好,春天播種秋天收穫,雖然豐收卻得把辛苦種來的米糧,上繳給地主、富豪,因為大部分的農夫都是佃農為人耕種,農夫最後反而自己吃不飽而餓死,這是多麼諷刺的一件事情啊。

第二首「憫農詩」,轉為對農夫的關懷。農夫們頂著大太陽在田中辛苦工作,汗水滴落在泥土裏,所謂「有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穫」,我們每天吃到的香噴噴的米飯,每一粒都是農夫們辛苦耕耘的成果。因而「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當我們吃著盤中的食物時,應該飲水思源,對農夫心懷感激。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20-04-05_080139.jpg

【詩詞賞析】 春宵一刻值千金         花有清香月有陰

  蘇軾《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歌管樓台聲細細,鞦韆院落夜沉沉。」

                蘇軾(西元1036年~西元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縣人,生於宋仁宗景祐三年(西元1036年),卒於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西元1101年),享年六十六歲,為蘇洵之子,蘇轍之兄,三人合稱三蘇,且並列唐宋八大家之中,為稟賦極高之天才學者。
        他在中國的文學史上,有極高的成就。除了繪畫,在文章、詩詞、書法方面,都有極高的成就,可說是一位全能的藝術家,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文豪。 

注釋:
1. 春宵:春天的夜晚。
2. 一刻:十五分鐘。
3. 月有陰:指月光所形成的陰影。
4. 歌管:歌聲和管絃聲等樂音,指唱歌奏樂。
5. 聲細細:形容聲音幽長輕柔、飄忽不定、逐漸變細變小。
6. 院落:庭院、院子。
7. 夜沉沉:夜色深沉,指夜已經深了。

語譯:

                  春天的夜晚十分寶貴,即使是短暫的一刻也可價值千金;因為這時候,花兒散發出淡的清香,月兒也有陰影,有一種朦朧的美。 
        樓臺上原本熱鬧的歌聲和管絃聲,已逐漸變得輕輕細細、很微弱了,而庭院中的鞦韆也靜靜地垂懸著,顯得夜已經很深了。

賞析:

                       蘇軾的絕句《春宵》,是一首描寫春夜景色的小詩。全詩描繪夜景如畫,且立意深遠,在冷靜自然的描寫中,含蓄委婉地 透露出對春夜的由衷讚美,引發了人們對光陰可貴的聯想。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是一年之始,春暖花開,萬物復甦。春代表著生命,象徵著希望,然而春光美好,卻又非常短暫,因此人們在歌頌春天的同時,也意識到光陰的可貴。此詩句「春宵一刻值千金」,是成語「一刻千金」的出處。 意思是要人們珍惜時光,努力完成自己的事業。 
               「春」在中國文化中,除了作為季節的名稱,也是愛情的象徵。而「春宵」,就更容易引起人們對「男女幽情」的聯想了。 白居易   的《長恨歌》中的「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即是用「春宵」,隱指 唐玄宗與楊玉環的夜夜幽會。人們把「春宵一刻值千金」,用於 愛情或幽會的場合,似乎 就成了一種必然了。       
         時至今日,人們偶爾也用這一句「春宵一刻值千金」,形容 春夜的景色優美、光陰可貴。更多 是用來,描述 男女幽會的時刻,美好而短暫,應當珍惜。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20-10-03_072020.jpg

【談古說今】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摧

唐  賀知章 《回鄉偶書》 :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摧;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賀知章(西元659年~西元744年),字 季真,唐 越州 永興(今 浙江 蕭山) 人。自號 四明狂客,又號 秘書外監。武則天 證聖元年 進士,玄宗時,為禮部侍郎,遷 太子賓客,授 秘書監。
 賀知章 晚年 尤不拘小節,喜 遨遊里巷。嗜飲與李白、張旭等 喝酒詠唱,性曠達,善談笑,工文辭,善草隸,他的詩,清新通俗,意境鮮明,耐人尋味。

注釋:
1.偶書:隨興抒寫。 
2.少小:青春年少。 
3.老大:年紀大了、老了。 
4.鄉音:家鄉的口音。 
5.鬢毛:耳朵前邊的毛髮。 
6.摧:損壞、凋零。這裡是形容毛髮稀疏。

意譯: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催。」當年離家時,正值青春年少;如今返鄉,已老態龍鍾,鄉音雖沒變,但歲月催人老,鬢毛白如霜。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家鄉的兒童相見卻不相識,而笑問,您從何處來作客? 
賞析:
             這是一首久客異鄉,返回故里的感懷詩。此詩抒發了 山河依舊,人事皆非,歲月催人老,世事已滄桑的感慨。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這首詩,內容雖平淡,卻 極富生活情趣。全詩 在 有問無答中作結,哀婉備至,動人心弦,千百年來為人所傳誦。

參考資料:
1.「鄉音無改鬢毛摧」。另有不同版本:「鄉音無改鬢毛衰」。「鄉音無改鬢毛催」。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20-09-30_164400.jpg

【詩詞賞析】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崔護《題都城南莊》: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崔護,字 殷功,唐博陵(今 河北省 安平縣)人。他資質甚高,但性情孤潔寡合。事蹟流傳不多,史冊記載甚少,只知 他是唐德宗貞元十一年進士及第,官至 嶺南節度使。只因 他曾經寫了這首 七言絕句 而名傳千古,這首詩 至今傳誦不絕。

意譯: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去年今天在這座門庭中,她斜倚著桃樹, 那紅潤的臉龐與豔紅桃花一樣,相映成趣。
    「人面不知何處在,桃花依舊笑春風。」而如今不知她的芳蹤何處,而桃花依舊在春風中綻放,使我想起她嬌豔的笑容。

賞析:

        這首詩〈題都城南莊〉是崔護自己的故事,一位考場失意的獨行者,無意間「忽逢桃花林」,進而寫了 這首千古名詩。

        崔護路過都城南莊,向一位美麗的姑娘討水喝。第二年他重遊舊地,卻不知道姑娘到哪裡去了。當時他即興寫下這首詩,含蓄的表達他對姑娘的懷念。

        崔護的詩  雖不多,但這首 七言絕句 卻使 崔護 名傳千古,這首詩  至今傳誦不絕。「人面桃花」,早已成為最佳名句,除形容 女子姿容美豔 之外,也被用來 形容「景物依舊,人事全非」之意。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20-09-28_090831.jpg

【詩詞賞析】  少年易老學難成                 一寸光陰不可輕

宋 朱熹《偶成》: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朱熹(西元1130年~西元1200年),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遯翁等,徽州婺源(今屬江西)人。十九歲就考上進士,歷任同安主簿、南康軍知州等職。

   寧宗時,因直言極諫,被誣去職,此後退居講學以終。其學主敬以立其本,窮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乃宋代理學大師,儒學代表人物之一。著有《易本義》、《大學中庸章句》、《論語孟子集註》(二者合為《四書集注》)、《近思錄》等二十餘部。

語譯
                   此首詩,前二句,「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諄諄告誡年輕學子,少年時光容易消逝,然而 求取學問卻很難有所就,所以,應該珍惜自己美好的青春年華,努力學習,一寸光陰,都不可輕易浪費。
              後二句,「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意謂:春天來了,池塘剛長出了青草,人們還沒有覺醒,仍沉醉於春夢中;而在屋前的臺階,就已聽到有梧桐葉被秋風掃落的聲音,顯然秋天已來臨了。
賞析:
            這首 勸學詩,朱子 語重心長、諄諄告誡年輕學子。歲月不居,春去秋來,韶光易逝,所以少年易老。然而求取學問卻很艱辛,且很難有所成就。所以要珍惜每一寸少年時光,努力求學。
            如果老了才想要求學,就已太遲了,《禮記.學記》云:「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實在有道理。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2017-06-25_074311.jpg

【詩詞賞析】 簾卷西風  人比黃花瘦

宋 李清照《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李清照(西元1084年~約西元1151年),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濟南)人。父李格非 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 為金石考據家。
     李清照 為 婉約派 詞人。她是 宋朝有名的文學家,在中國文學史上 佔有重要地位。她 能 作詩、填詞、寫 散文、駢文,又 工 書法、繪畫,而且在 金石古玩的鑑賞上 更是 行家。
     李清照 最大的成就 在於 詞。著有《易安居士 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 有《漱玉詞》輯本。今人 有《李清照集 校注》。

注釋:
1. 醉花陰:詞牌名。又名《九日》,雙調,五十二字。上片  下片  各五句,各 三仄韻。
2. 永晝:漫長的白天。

3. 瑞腦:一種 薰香 名。又稱 龍瑞腦。

4. 金獸: 獸形的銅香爐。
5. 消:通「銷」。即「銷毀」、「燒毀」,意為 燒香。
6. 重陽:農曆 九月九日為 重陽節。

7. 紗櫥:亦作「紗廚」。櫥形的床帳, 以木為架,頂及四周蒙以薄紗,用以 防風避蚊。

8. 暗香:幽香。

9. 消魂: 心情沮喪 ,好像 靈魂離開肉體似的。形容 非常 悲傷或愁苦。

10. 莫道:莫說。不要說。

11. 簾卷西風: 西風捲起簾子。

12. 西風:秋風。

13. 卷:通「捲」。

14. 黃花:菊花。

意譯:
      薄霧籠罩著大地,濃雲佈滿著天空,陰沉的天氣,使人 從早到晚 愁悶不堪!銅香爐裡的瑞腦香 快燒完了。

又到了 重陽佳節,夜晚睡覺時,枕著 磁枕頭,睡在 紗帳裡,到了 半夜,更覺得 有些寒意了。

    黃昏時候,在 種著菊花的園子裡飲酒,衣袖裡 充滿了菊花的幽香。

莫說 不憂愁傷心啊,當 簾子 被秋風捲起的時候,那 屋裡的人而比那籬邊的菊花 還要  消瘦呢!
賞析:
       這首詞,詞語淺近,感情深摯,體現了「漱玉詞」的藝術風格。這首詞 透過 描述 重陽佳節 把酒賞菊的情景,烘託了 一種淒涼寂寥的氛圍,表達了 思念丈夫的孤寂心情。

上片 抒寫 秋涼情景,從白天寫到夜晚,愁苦孤獨之情 充滿其中。首句:「薄霧濃雲愁永晝。」抒寫 白晝情景, 這「薄霧濃雲」不僅 描寫秋景,更 抒寫 詞人心情。而「愁永晝」寫出 時間的漫長無聊,同時 又 烘托出 淒寂的愁緒。二句「瑞腦消金獸」,寫出了 薰香 已燃盡, 渲染 寂寥的氛圍,三句「佳節又重陽」點明 時令,也 暗示心緒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每逢佳節倍思親。佳節時本應該夫妻團圓、共同 飲酒賞菊,而如今 只有 自己孤伶伶,四 、五句「玉枕紗櫥,夜半涼初透」。這種 涼,既是 身體之寒冷,更是 心裡之淒涼,此滋味 蘊藏在心頭。

下片 則 抒寫 黃昏時 獨自飲酒的孤寂。首、二句「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古人 在舊曆九月九日,有 賞菊飲酒的風習。唐詩人 孟浩然《過故人莊》中 有「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之句。宋時,此風不衰。所以 重九這天,詞人 照樣 要「東籬把酒」,直飲到「黃昏後」,菊花的幽香充滿了衣袖。然而她,卻 不禁 觸景生情,菊花 再美再香,也無法 送給遠方的親人,這兩句 寫的是 佳節依舊,賞菊依舊,但 人事全非。末尾 三句「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設想奇妙,比喻精彩。匆匆 離開東籬,回到閨房,蕭瑟秋風 把簾子掀起,令人 感到一陣寒意,想到 把酒相對的菊花,頓感 人生不如菊花之意,於是,末句「人比黃花瘦」,更 成為 千古絕唱。其比喻與全詞的整體形象 結合得十分緊密,極切合女詞人的身份和情致,讀之親切。 

參考資料: 
「漱玉詞」

李清照是 中國宋代著名女詞人。自號 易安居士。據說 她著有《易安居士文集》七卷、《易安詞》八卷,但 已經遺失。現存《漱玉詞》輯本,約五十首左右。
  相傳 李清照的故居所在,有「漱玉泉」。李清照 曾於此 ,掬水梳妝,填詞吟詩,她的作品《漱玉詞》即 以此泉命名。

李清照《醉花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eklVEeM0Kc

邱文苑女士 照古譜吟詞,將詞的韻味發揮得淋漓盡致,可為吟詞的典範;值得欣賞。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8-11-19_141950.jpg

【詩詞賞析】  風勁角弓鳴    將軍獵渭城

唐  王維《觀獵》: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
回看射雕處,千里暮雲平。」
   
       王維(西元701年~西元761年),字 摩詰,祖籍 山西 太原府 祁縣人(今 山西 祁縣),其父 遷家蒲州(在今 山西 永濟縣),遂為 蒲人。唐玄宗 開元年間,中進士。官 大樂丞,後來 累遷至 尚書右丞,時人 都稱他為 王右丞。
       王維 精通佛學。佛教 有一部《維摩詰經》,是 維摩詰菩薩 講學的書。王維 很欽佩 維摩詰,所以自己 名為「維」,字「摩詰」。
       王維,能詩善畫,明代 董其昌 以佛教 禪宗南北之分 來譬喻 李思訓和王維,稱 李氏為 北宗山水的鼻祖,而將 王維視作 南宗山水的奠基人。王維 除了是 一位畫家之外,也是一位詩人,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今存詩約400首。

注釋:
1. 觀獵:詩題。一作《獵騎》。
2. 勁:強勁。
3. 角弓:指 用獸角裝飾的弓,角弓 還有一個目的,是 它能放大發箭時的響聲。
4. 渭城:秦時 咸陽城,漢 改稱 渭城,在 今西安市西北,渭水之北。
5. 鷹:獵鷹。為狩獵而 豢養的鷹科類動物。
6. 鷹眼:指 鷹的目光。
7. 疾:指 目光銳利。
8. 新豐市:新豐,縣名。秦朝時 稱「驪邑」,故址 在今 陜西省 臨潼縣 西北。當年 漢高祖 劉邦 定都 長安,其父親 劉太公(太上皇)居 長安宮中,思鄉心切,鬱鬱不樂。漢高祖 出於孝心,敕令 改建 驪邑,依照 故鄉豐邑街(今 江蘇省 豐縣)的格局 一模一樣的重新建造。並 把故鄉豐邑的居民 遷來此地,更名 為「新豐」。
9. 細柳營:在 今陜西省 長安縣,是 漢代名將 周亞夫 屯軍之地。借指 將軍 打獵時 所駐紮的軍營。
10. 雕:猛禽,鷹科類動物。
11. 射雕:北齊 斛律光 精通武藝,曾 射中一雕,人稱「射雕手」,此 引用其事 以讚美將軍。
12. 暮雲平:傍晚的雲層與大地相連。

意譯:
       在 狂風呼嘯之時,傳出 用獸角裝飾的弓之聲響!將軍 在渭城的近郊 狩獵。
       草木枯萎,銳利的鷹眼 很快速就發現獵物;積雪融化,馬 跑的速度更輕快。
       獵騎如風飛馳 好像 才 穿過了 新豐市,轉眼間,已經 回到所駐紮的細柳營。
       回頭看 剛才打獵的地方;千里無垠,暮雲籠罩,原野靜悄悄,天已快黑了。

賞析:   
        這首詩的內容  只是 一次 將軍 主持普通的狩獵活動,卻 寫得 激情洋溢,豪放有力。全詩 共分 兩部分。前四句為 第一部分,寫射獵的過程;後四句 寫將軍傍晚收獵回營的情景。
        首聯「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在狂風呼嘯之時,突然 傳出 角弓響聲,這角弓的聲音 如青天霹靂,令人驚絕,膽小的人 可能 要嚇出一身冷汗:到底是 在打仗呢?還是 在打獵?緊接著說,將軍 在渭城郊外打獵呢。把打獵的地點 寫清楚了。
        頷聯「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因為 入冬,草 都枯萎了,這時候的獵物 很難躲藏,獵鷹在天上飛的時候更顯得 目光銳利,很快 就能發現獵物。剛開始打獵的地方有積雪,或者是 剛開始打獵時 天正下著雪;後來 在追逐獵物的過程中,已經 沒有積雪或雪已經停了,所以 此時馬跑的速度 更快了。
        頸聯「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新豐街市與細柳營 兩地相距 約80餘里。王維是 在渭城觀獵,而不是在這兩個地方。因此,這一聯的寫作方法是 採用虛實結合的方式。「忽過」與「還歸」是為了表達一個「快」字。也就是說剛剛還在新豐,沒多久就到了細柳。並不是 真的跑到這兩個地方打獵,所以 這是虛寫。這一聯 不僅又是對仗工整,而且 虛實結合,在表達「快」字的同時 又借「細柳營」的典故 稱讚 大唐的軍威軍紀。
       尾聯「回看射雕處,千里暮雲平。」「回看射雕處」大意是:回頭 看看剛才打獵的地方。「千里」比喻 遠處;「千里暮雲平」是說:遠處(原來打獵的地方)的晚霞 已經快與地平線平齊了。換一句話說 就是:打獵回來,到了營房門口,天 已經快黑了。
       綜觀 全詩,首聯 起得 突兀,尾聯 結得 意遠,頷 頸 兩聯 氣勢磅礡,承轉自如,有 格律束縛不住的氣勢,又能 首尾 回環映帶,體合 五律,這是 章法之妙。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0-01-19_171131.jpg

【詩詞賞析】 閒雲潭影日悠悠          物換星移幾度秋

唐 王勃《滕王閣 詩》: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王勃(西元 650年~西元676年) ,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縣)人。初唐文學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文章齊名,稱初唐四傑。

他的詩 風格清新,才華橫溢,詩中手法 對後世詩人 頗有影響。他的文多於詩,文之最著名者 為《滕王閣序》。其詩,《全唐詩》編為二卷,《全唐詩外編》補二十首。著有《王子安集》。

王勃和他的《滕王閣序》名震海內。只可惜 王勃二十六歲時,渡海落水,驚悸而死。一代英才,英年早逝,可說是中國詩壇的一大損失。

注釋:

滕王閣:故址在今江西 南昌 贛江濱,江南三大名樓之一。

江南三大名樓:江西 南昌的滕王閣、湖北 武漢的黃鶴樓,湖南 岳陽的嶽陽樓。
江:指贛江。

臨:靠近。

江渚:江中 小沙洲。亦指 江邊。

佩玉鳴鸞:身上佩戴的玉飾、響鈴。
罷:停止。另一解釋,同「疲」,倦怠。

南浦:地名,在南昌 西南。

浦:水邊或河流入海的地方(多用於 地名)。
西山:南昌 名勝,一名 南昌山、厭原山、洪崖山。
日悠悠:每日 無拘無束地遊蕩。
物換星移:形容 時代的變遷、萬物的更替。

物:四季的景物
帝子:指 滕王 李元嬰。他是唐高祖李淵 第二十二子
檻:檻:通「欄」。欄桿。

物:四季的景物。

交趾:唐堯時代,「交趾」指 五嶺以南的地方,到了漢代設置交趾郡,始專指 安南北部。安南 即 今越南。

五嶺:五嶺係隔開廣東、廣西同中國中部的 五個大嶺,東向西數,即係大庾嶺、騎田嶺、都龐嶺、萌渚嶺 越城嶺。五嶺之南就叫做嶺南,即廣東廣西,尤其是廣東。

意譯:

高高的滕王閣 靠著贛江江邊,身上佩戴的玉飾、響鈴的豪華歌舞已經停止了。

早上,畫棟 飛上了南昌西南南浦的雲,黃昏,珠簾捲入了南昌名勝西山的雨。

閒雲的影子 映在潭中,每日悠悠不盡,事物變換,星座移動,渡過幾個春秋。

高閣中的滕王 如今在哪裡呢?只有那欄杆外的滔滔江水 空自向遠方奔流。

賞析:

唐高宗上元三年(西元676年),王勃 遠道 去 交趾探父,途經 洪州(今江西南昌),恰好 這一天 正是 洪都大都督 閻伯嶼 女婿吳子章的生日。值此 秋高氣爽,佳節良辰,閻伯嶼在臨江傍水的滕王閣裡 大擺筵席,款待全城的達官顯貴、文豪才子。他在一個多月前,就叫 吳子章認真 寫好了一篇《滕王閣序》,以便 在宴會上 當眾炫耀。

王勃 碰巧 經過這裡,只見 車馬盈門,賓客雲集,熱鬧非凡,他 想進去看看,參與閻都督宴會。及吳子章 以紙筆巡讓賓客,不料 在假謙讓時,王勃 卻提筆即席 作出了《滕王閣序》,其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為傳世名句。序末 附 這首詩,概括了《滕王閣序》的內容。

這首詩 回憶起 滕王閣當年的繁華,如今 卻是物轉星移,面對世間的盛衰無常,王勃 不禁感慨萬千。全詩 含蓄凝練、情景交融、意境深遠。

從此,王勃和他的《滕王閣序》名聞海內。只可惜 王勃二十六歲時,渡海落水,驚悸而死。一代英才,英年早逝,可說是 中國詩壇的一大損失。

 

文章標籤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19-12-24_062337.jpg

【詩詞賞析】     管鮑貧時交  今人棄如土    

  杜甫《貧交行》:
「翻手作雲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

君不見管鮑貧時交,此道今人棄如土。」   

                 杜甫 (西元712年~西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陽,生於河南鞏縣,因其曾任左拾遺、檢校工部員外郎,因此 後世稱其 杜拾遺、杜工部;又因為他搭草堂居住在長安城外的少陵,也稱他 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是 盛唐大詩人,他的詩歌約1500首 被保留了下來,作品集為《杜工部集》。杜甫與李白 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 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 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 被稱為「老杜」。
          他的詩反映了大時代的動盪和民間的疾苦,具真實的歷史性和優美的藝術性,溫厚而沈鬱的風格,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有「詩聖」之稱。

注釋:
1. 貧交:貧賤之交。

2. 行:唐詩  在詩題中 常見有「歌」、「行」的字樣。是一類 可以配樂歌唱的詩歌體裁。一般 句數不定,而 每句字數也不是 固定的,可 雜以三言、五言句,但是 以七言 為主。

3. 貧交行:描寫 貧賤之交的詩歌。

4. 翻手作雲覆手雨: 是 成語「翻雲覆雨」的出處,意思是 指人的行為「反覆無常」。
5. 何須數:數不清。

6. 管鮑:指 管仲和鮑叔牙。管仲早年與鮑叔牙相處甚好。管仲貧困,也欺負過鮑叔牙,但鮑叔牙始終善待管仲,他們始終相處甚好,現在人們常用「管鮑之交」來比喻 情誼深厚的朋友。 
7. 道:指 貧富不移的君子之交。

8. 棄:拋棄。

意譯: 
          有些人交友,反覆無常,一會兒像雲之趨合,一會兒像雨之紛散,變化多端,當今社會,這種輕薄寡情的勢利之交、酒肉之交 是數不清!

你看看 當今社會,像 管仲和鮑叔牙 這樣 貧富不移的君子之交,早已 被人們 棄之如糞土。 這多麼 令人感嘆憤慨。

解析:
         杜甫 生於官宦之家,家學淵源,自幼 受儒家文化薰陶,有 經世濟民的遠大理想,自覺 任重道遠,仕途功名是 他實現理想的唯一途徑。而現實生活 卻是 如此殘酷,國運衰微,家道中落,將 其打入社會底層,此時的杜甫 更 深刻體味了 人情冷暖,明瞭尋常百姓的悲與苦,他的詩 反映了 大時代的動盪和民間的疾苦,也因此 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有「詩聖」之稱。

這首《貧交行》詩,只此 四句,語短而怨長。其所以 能做到「語短怨長」,是由於 其 運用對比的手法和誇張的語氣,反覆詠歎,造成了「憤慨不可止」的情韻,吐露出 其心中的鬱結與悲憤。

此詩 作於唐天寶中期,杜甫 困守長安,為 謀一官半職,到處求人,常遭冷遇。參加科舉考試 失利,未謀到官職,生活 更加困頓不堪,常常 飢寒交迫。

這首《貧交行》詩,前二句「翻手作雲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認為輕薄寡情的勢利之交、酒肉之交 是數不清啊!

後二句「君不見管鮑貧時交,此道今人棄如土。」當今社會,像 管仲和鮑叔牙 這樣 貧富不移的君子之交,早已 被人們 棄之如糞土。

參考資料:
「管鮑之交」:形容 朋友交誼深厚。

管仲和鮑叔牙 是 春秋時代的人,兩人 互相照顧,親如手足。

  鮑叔牙與管仲 合夥做生意,叔牙出三分之二的本錢,賺了錢 卻 只要三分之一。鮑叔牙的家人 表示不滿,叔牙 卻說:「管仲 家裏窮嘛!」

  後來,管仲 當了 大官,帶兵打仗,可是 不敢 身先士卒,打敗仗的時候,他總是 第一個逃走。人們譏笑 管仲膽小如鼠,是個 沒有勇氣的人。這時,叔牙 卻出來說:「管仲 家裏 有年老的母親 需要他奉養,其實,他 並不是 怕死的人。」

  管仲和鮑叔牙 都是 齊國人。齊王 有 兩個兒子,糾和小白。管仲是 公子糾的老師,鮑叔牙是 公子小白的老師。後來 兩個公子 為爭奪王位 互相殘殺,公子糾 被殺,小白即位,叔牙 立刻 向齊王小白 推薦管仲,說:「管仲是 一位有才幹的人,請大王 聘請 他做宰相。」

  齊王說:「你是 我的老師,我願 拜你為相。」鮑叔牙 語氣 堅定地說:「多謝 大王的信任。以前管仲是 公子糾的老師,難得他對公子糾的一片忠心。主公 如果要幹一番大事業,管仲可是 用得著的人。」

  齊王 終於 採納了 鮑叔牙的建議,任命 管仲為相。管仲 整頓內政、開發資源、發展農業,很快 就使 齊國強盛起來,當上了 盟主。

文章標籤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