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對聯 (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對聯解析】福無雙至 今朝至  禍不單行 昨夜行

東晉  王羲之 :《春聯》:
「上聯:福無雙至 今朝至

下聯:禍不單行 昨夜行」

王羲之(西元303年~西元361年)另一版本(西元321年~西元379年),字 逸少,琅琊臨沂(今山東 臨沂)人,後徙居山陰(今 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故世稱 王右軍、王會稽。
        王羲之 楷書 師法 鍾繇,草書學 張芝,亦學 李斯、蔡邕等,博采眾長。他的書法 被譽爲「龍跳天門,虎臥鳳闕」,給人 以靜美之感,恰與鍾繇書法,形成對比。他的書法 圓轉凝重,全然 突破了隸書的筆意,創立了 妍美流暢的今體書風,被後代 尊爲「書聖」。
        王羲之作品的真蹟 已難得見,我們所看到的都是摹本。王羲之 楷、行、草、飛白等體 皆能,如楷書《樂毅論 》、《黃庭經 》、草書《十七帖 》、行書、《快雪時晴帖 》、《喪亂帖 》等。他所書的行楷《蘭亭集序》最具有代表性。

注釋:

1.福無雙至:指 幸運事不會連續到來。

2.禍不單行:災禍事卻會接踵而至。。

意譯:
      幸運事 不會連續到來。今朝卻連續到來。

災禍事 常常接踵而至。昨夜卻接踵遠離。

解析:

有一年,即 將過春節,王羲之 剛喬遷新居,也算是一樁喜事,正所謂 人逢喜事精神爽,大書聖,拿起筆來就在紙上寫下一副春聯:

春風春雨春色,

新年新歲新景。

於是就把這幅對聯 貼在新居的大門上,哪知當時王羲之的書法收藏價值就非常高,很快就被王羲之的書法「粉絲」悄悄 揭去收藏。

羲之 見此情況,微微一笑,再次,又寫了一副春聯:

鶯啼北里,

燕語南鄰。

之後 又把這幅春聯 貼在大門上,還是和之前情況一樣,沒有多久,這幅春聯又被羲之的書法「粉絲」偷偷揭去收藏。

眼看就要到除夕了,這可急壞了王羲之的夫人,王夫人催王羲之趕緊補寫一對春聯貼在大門上。

王羲之 沉思了一會,立即 拿起文房四寶,再次 寫下一副春聯,但 這次他讓兒子王獻之 將春聯攔腰截斷,只在大門上 貼了上半截:

福無雙至

禍不單行

結果是 這下貼出去 果然 沒有人 來揭春聯,畢竟 這次寫的不是什麼吉祥的話。大年初一的黎明,王羲之  親自把春聯的下半截貼在門上,全聯為:

福無雙至今朝至,

禍不單行昨夜行。       

此聯一出,街頭巷尾 紛紛 稱讚 王羲之,「乃奇才也!」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聯解析】  龍游淺水遭蝦戲  虎落平陽被犬欺

【對聯解析】  龍游淺水遭蝦戲  虎落平陽被犬欺

  周希陶《增廣賢文》:
「上聯:龍游淺水遭蝦戲

下聯:虎落平陽被犬欺」

《增廣賢文》書名最早見之於 明代 萬曆年間的戲曲《牡丹亭》,據此 可推知此書 寫成於明代 萬曆年間。後來,經過明、清兩代文人的不斷增補,才改成現在這個模樣,稱《增廣昔時賢文》,通稱《增廣賢文》又名《昔時賢文》、《古今賢文》。此書作者一直未見於任何書記載。只知道 清代 同治年間,周希陶 曾進行重訂,以平、上、去、入四韻重新編排,而成此文。《增廣賢文》很可能是 民間創作的結晶。
   《增廣賢文》以有韻的諺語和文獻佳句 選編而成,其內容 十分廣泛,從禮儀道德。典章制度到風物典故、天文地理,幾乎無所不含,但其中心是講人生哲學、處世之道。其中一些諺語、俗語反映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形成的勤勞樸實、吃苦耐勞的優良傳統,成為寶貴的精神財富。除了「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外,許多關於社會、人生方面的內容,經過人世滄桑的千錘百煉,成為警世喻人的格言,如「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等。

 注釋:

1.龍游淺水遭蝦戲:另 有版本,龍「離滄海」遭蝦戲。龍「困淺灘」遭蝦戲。

2.平陽:就是 平原的意思。地勢平坦的地方。

3.虎落平陽被犬欺:另 有版本,虎落平「原」被犬欺。

意譯:
       龍游到淺水灘會遭到小蝦戲耍。虎到了平原上會受到小狗欺負。

解析:
蛟龍在華文化中的是個極為傳奇的存在,牠 經常活動在滄海,但牠困在淺水區的時候,牠自身的作用發揮不了,

只能任由小蝦戲耍。

老虎是 勇猛貓科動物, 牠的生存環境是山林,這樣便於隱蔽自己,對獵物發動突襲。一旦牠到了平原地區,沒有了叢林的掩護,它自身的勇猛和突襲優勢 就不復存在,連獵人們的獵犬 都不會懼怕牠。

此對聯  比喻 英雄在失去權勢時,容易遭到小人的欺侮。正是所謂:「龍遊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得志貓兒雄過虎,落毛鳳凰不如雞。」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對聯解析】   十年寒窗無人問   一舉成名天下知

【對聯解析】   十年寒窗無人問   一舉成名天下知

  周希陶《增廣賢文》:
「上聯:十年寒窗無人問。

下聯:一舉成名天下知。」

《增廣賢文》書名最早見之於 明代 萬曆年間的戲曲《牡丹亭》,據此 可推知此書 約 寫成於明代 萬曆年間。後來,經過明、清兩代文人的不斷增補,才改成現在這個模樣,稱《增廣昔時賢文》,通稱《增廣賢文》又名《昔時賢文》、《古今賢文》。    

此書作者 一直未見於任何書記載。只知道 清代 同治年間,周希陶 曾 進行重訂,以平、上、去、入四韻 重新編排,而成此文。《增廣賢文》很可能是 民間創作的結晶。

注釋:

1. 十年:概數,指  長期。

2. 十年寒窗:形容 長期閉門苦讀。

3. 一舉成名天下知:另有版本,一「朝」成名天下知一,「旦」成名天下知。

4 一舉成名:科舉時代,一旦金榜題名。

5. 天下知:名揚天下,廣為人知。

意譯:
        科舉時代 讀書人多年寒窗苦讀,默默無聞,不被別人理會。

只要一旦金榜題名,就能 躍上官場,名揚天下,廣為人知。

解析:
所謂「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常 用來勉勵人 要用功讀書、努

力學習。

科舉取士制度,為平民百姓 開了一扇「當官致仕」的大門,只要 寒窗苦讀,一旦金榜題名了,就能 躍上官場,光宗耀祖。「一舉成名」必然 要經歷「十年寒窗」。不然 怎麼能「一舉成名」呢?

不過 這是 科舉時代的思維,現代社會 不一樣了,當今社會,士、農、工、商,「行行出狀元」,各行各業 都 有發展的機會。

俗話說:「三分天命,七分人為」。也就是 說:「三分天註定,七分 靠打拼」。所以要「功成名就」,就得「厚積實力」,這是 無庸置疑的。一個人 需要有天分、有才能、有合適的機會,同時 還要有恆心及學習力 才能功成名就。

參考資料:

新科舉制度   公職人員高普考》:

「年金改革」之後,公務員 過往的優勢減少」!?

就業市場 蓬勃發展爭奪人才,形成 國家考試 徵才隱憂,隨著時代的演進,年輕世代的教育養成模式和學習工具 都不斷改變,民間企業的彈性、活力與待遇 逐漸 更具攬才優勢,公家部門 若只想 憑藉過往「生活穩定、福利好、終身保障」的形象 來競逐人才,已顯然不足。

何況 公務人員薪水 其實 不像外界想像優渥,一般行政職「初考 實領不到3.2萬、普考 實領不到3.9萬、高考 實領不到4.7萬」(薪水 僅供參考 任用機關不同 可能略有差異),且10年來 整體受雇勞工 平均薪資 漲了快30%,但公務人員薪水 漲不到10%」。

過去 公家部門 被視為是 鐵飯碗,但 自 政府實施 年金改革,「退撫新制」施行,從「確定給付制 」改為「確定提撥制」, 公務員 過往的優勢顯然減少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聯賞析】近水樓台先得月   向陽花木易為春

【對聯賞析】近水樓台先得月   向陽花木易為春

 宋  蘇麟:

「上聯:近水樓台先得月

下聯:向陽花木易為春」

          蘇麟,宋 杭州 屬縣 巡檢。,生卒年 事蹟 不詳,回觀 蘇麟的一生,雖 僅留下 這兩句 不算完整的詩句,「近水樓台先得月   向陽花木易為春」。卻因 這兩句詩 而獲 宋代 政治家 范仲淹 賞識提拔,且「近水樓台先得月」已成為 至今流傳的名句,相較於 許多一生吟詩千百首,卻不見得 傳世的詩人而言,誠屬 幸運。

注釋:

1. 先得月:先照到月光,或是 從水面見到月亮的倒影。

2. 向陽花木易為春:另 有版本,向陽花木「早」逢春。向陽花木「易」逢春。

意譯:

         靠近水邊的樓臺,因為 沒有雜物樹枝的遮擋,總是 先照到月光,或是 易從水面見到月亮的倒影。

而面向陽光的花木,(光照自然好得多,所以發芽就早),也因為易受到春光的滋潤而欣欣向榮。

賞析:

        此對聯「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摘自 宋 蘇麟《斷句》詩。蘇麟 當時寫的全詩 並沒有留傳下來。只有 這 殘缺「斷句」。這 兩句詩,有時 也 精簡為「近水樓台」四字,成為 千百年 眾口傳誦的名句。

    「近水樓台」,原指 部屬 有機會接近長官,而增加 獲得升遷的機會。後 用來比喻 有機會和女子接近 而獲得芳心。

參考資料:

       宋代 俞文豹《清夜錄》記載 :「范文正公 鎮錢塘,兵官 皆被薦,獨巡檢 蘇麟 不見錄,乃獻詩 云:「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公 即薦之。

       蘇麟《斷句》詩 是 如何流傳下來的呢,相傳 范仲淹  任 杭州知府時,城中 文武官員 大多 得到過 他推薦提拔,受到過 他的關心幫助,對他很崇敬。唯有 蘇麟,因為 在外擔任巡檢,不在 杭州城裡,所以 沒有得到什麼關照。有一次 蘇麟 因事到杭州來見 范仲淹,順便 獻詩一首,其中 有 兩句云:「近水樓台先得月   向陽花木易為春。」

       范仲淹 看了心中會意,便徵詢 他的意見和希望,滿足了 他的要求。這句話 最後被人們 認為:「部屬 有機會接近長官,可增加 獲得升遷的機會。」

 

非非 新聞:

《英國廣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通稱 為  BBC,是 英國主要的公共媒體機構。》

2019/7/24  BBC  news中文新聞報導 :

《台灣總統 蔡英文 出訪專機  淪為走私工具》

               台灣總統 蔡英文7月22日 結束為期12天的友邦訪問 返回台灣,卻 遭立法委員 指控,隨行的國家安全局人員 涉嫌利用其專機和禮遇通關特權,走私 超過9000條(市值 約新臺幣六百餘萬元),未稅菸品。 

2020年6月23日 新聞報導

《七星少將》!?「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2019年7月,總統府 侍衛室 爆出菸品走私案,總統府 侍衛室主任 陳敏華 曾 因督導之責 遭 記大過,但 被記過未滿一年,仍在 2020年 6月,由 蔡英文總統 核定順利 晉升 少將;由於 私菸案中 七星菸品 占 大量數額,陳敏華 也 被戲稱是「七星少將」!?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聯賞析】 能受天磨真鐵漢   不遭人嫉是庸才

【對聯賞析】 能受天磨真鐵漢          不遭人嫉是庸才

  左宗棠:

 「上聯:能受天磨真鐵漢

 下聯:不遭人嫉是庸才


        左宗棠(西元1812年~西元1885年),字 季高,另 字 樸存,號 湘上農人。湖南 湘陰人。晚清重臣,軍事家、政治家、湘軍著名將領,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與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 並稱「晚清 中興四大名臣」。

    左宗棠 曾就讀於長沙城南書院,二十歲 鄉試中舉,雖 此後 在會試中 屢試不第,但 留意農事,遍讀群書,鑽研輿地、兵法。後 由幕友而起,參與 平定太平天國運動,興辦 洋務運動,鎮壓捻軍,平定陝甘 同治回亂,收復新疆,推動 新疆建省。

    中法戰爭時,自請 赴福建督師,光緒十一年(西元1885年)在福州病逝,享年七十三歲。追贈太傅,諡號「文襄」,併 入祀 昭忠祠、賢良祠。

左宗棠 著有《楚軍營制》《樸存閣農書》等,其 奏稿、文牘等 輯為《左文襄公全集》,後人 又輯有《左宗棠全集》。

注釋:

1.天磨:上天的磨練。《孟子 告子下》「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

2.鐵漢:指 擁有鋼鐵般意志的漢子。

3.不遭人嫉是庸才:另一版本,不「招」人「忌」是庸才。

4人嫉:遭人嫉妒。由於 其自身 才幹超人,造成 他人 因羨慕而嫉妒陷害。

5.庸才:平庸的人。. 

意譯:

     人生 總要遭受困境磨難,能堅持 挺過來的 才算的上是 真鐵漢。

才華橫溢 必定遭人嫉妒,若無人嫉妒,那只能說 他是個平庸的人。

賞析:

此對聯 摘自 清 ·左宗棠《無題》詩。

清 ·左宗棠《無題》:

「監牢且作玄都觀,我是劉郎今又來。

能受天磨真鐵漢,不遭人嫉是庸才。」

上聯:能受天磨真鐵漢。 人的一生總要經歷很多磨難與挫折,只有熬過這些困苦才能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成熟。苦難和挫折是人生的歷練。在困難面前不要退縮,要有越挫越勇的精神。能經得起磨練,才是 大丈夫 男子漢。

    下聯:不遭人嫉是庸才。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面對許多閒言碎語和批評的聲音,只要你沒做錯,就要堅持自己的立場,盡心去做。一個人的價值不是寄託在別人的讚美或批評上的,別太在意他人的言語,盡力生活就好。才華橫溢 必定遭人嫉妒,倘若無人嫉妒,那只能說 他是個平庸的人。

參考資料:

《孟子》(告子 下):
    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撰述者:江義德退休教授

(前  國立陽明大學專任教授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兼任教授)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23-02-14_091153.jpg

【對聯解析】紙上談兵乏實際       議場作秀多虛假     

佚名  《對聯》:

 上聯:紙上談兵乏實際

下聯: 議場作秀多虛假

解析:

       上聯: 紙上談兵乏實際。

歷史記載  春秋戰國時代,趙國名將 趙奢之子 趙括,只會《紙上談兵》,在 長平之戰大敗,中箭而死,部下 四十萬人 全軍覆沒。歷史的教訓,就是 空談理論不切實際。這 上聯 可謂是 引經據典,堪稱絕妙。

下聯:牆面畫馬不能騎。

據說 清朝乾隆時期 有一名寡婦 看見將軍出巡 很威武的樣子,便說了 這 下聯「牆面畫馬不能騎」,目的是 諷刺將軍,不過是 虛有其表,這故事 是真是假 無從考據,但 清軍的虛弱是 真的。

下聯:議場作秀多虛假 。

近日 有人 對出了 很精妙的下聯:「議場作秀多虛假」。

此下聯 諷刺 聯電 前董事長 曹興誠 吹噓。因 曹興誠 宣布 捐出 新台幣30億元 強化國防後 。且在 國會殿堂 穿防彈衣 吹噓 捐十億元 「抗中保台」。  6億元訓練 300萬名「黑熊勇士」! 4億元訓練 30萬名「保鄉神射」! 如何 訓練330萬名 「勇士神射」?  唬爛全台  空頭支票 如何兌現???

曹興誠 在臉書表示,近日 有人頻頻問他,錢捐了沒?錢捐了沒?錢捐了沒?曹 回應 外界質疑,表示 請你自己猜!

   《立法院 法制局分析,台灣 少子化問題嚴重,推估 至 民國128年 將 僅有5萬多名 役男 可應徵募。》

參考資料:

《膨風無罪 滿嘴謊言  》

2023年1月30日

       聯電 前董事長 曹興誠 宣布捐出 新台幣30億元 強化國防後 ,律師 林憲同 認為 他空口捐款,滋擾 台灣社會並涉嫌詐欺 而 提起刑事自訴。法院 認為,曹 就算毀諾 也沒 造成他人損失,裁定駁回。

       〈台北地方法院 裁定 指出 林憲同主張,曹興誠 在民國111年夏天 自新加坡 申請回復 中華民國國籍 並向 媒體公開宣示,捐款30億元 作為 對抗外來侵略的國防基金,但 曹興誠 迄至111年11月28日 均未捐款30億元。〉

說話不算話,台灣人 看清楚他的真面目了吧!! !不要 被他的鬼話 騙了。

法院 認證 曹興誠捐30億是 隨口說說 而已,罪嫌不足,不必審理~~~~~~哈哈哈
# 曹興誠 可以 繼續 吹牛了 #~~~~~~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2-01-11_142734.jpg

【對聯賞析】 沈葆楨   延平郡王祠  楹聯

 沈葆楨《巡台使者 沈葆楨敬書》 :

    「開萬古得未曾有之奇 洪荒留此山川 作遺民世界。

極一生無可如何之遇 缺憾還諸天地 是創格完人。」

       沈葆楨(西元1820年~西元1879年),榜名 振宗,字 翰宇、幼丹,諡 文肅,生於 福建省 侯官縣(今福州市區)的晚清重要大臣。他是「同治中興」時 洋務運動的重要人物之一,先後 曾任江西巡撫、總理船政大臣、台灣海防欽差大臣、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因其 曾任 台灣海防欽差大臣 對 台灣歷史發展也有重大影響。

注釋:

1. 楹聯:祠堂 廟宇等,門旁或楹柱上的對聯。

2. 鄭延平:鄭成功(西元1624年-西元1662年)。因受 明 永曆帝,敕封為 延平王,而稱 鄭延平。鄭成功的一生,致力 抗清驅荷,「開台保台」,功績彪炳,後人敬仰。

3. 萬古:萬世。形容 年代久遠。

4. 得未曾有:指 前所未有,今始得之。

5. 洪荒:荒涼廣渺。

6. 遺民:指 前朝留下的人民;指 改朝換代後 不仕新朝的人。

7. 無可如何:無可奈 何。形容 事情已成定局 而無法改變。

8. 缺憾:不夠完美,令人感到遺憾。

9. 創格:新的風格,獨樹一格。

10 完人:功德完美的人。

意譯:

        鄭成功 開創一個從古以來從沒有過的奇績。開闢台灣 這一片蠻荒之地,留此山川 成為明朝的遺民,生存發展的世界。

        鄭成功的一生 要反清 其父卻要降清,他的際遇是 無奈的。其 壯志未酬 這缺憾 就 還給天地吧!他是 獨樹一格的完人。

賞析:

       「驅荷開台」的民族英雄 鄭成功,於永曆15年(西元1661年) 率軍渡海,登陸 鹿耳門,翌年,荷蘭人 退出台灣。不久,鄭成功 病卒,年僅39歲。台灣 歸清之後,來台移民 飲水思源 感念 其功績, 籌建 鄭成功廟,因 有政治上的顧慮,稱為「開山王廟」,主神 稱「開山王」而 不明 其名姓與由來。

          清 同治13年(西元1874年)冬,欽差大臣 沈葆楨 依據 台灣府 進士 楊士芳之稟,奏准 將 台南「開山王廟」改建 為「延平郡王祠」,成為「奉旨祀典」的官廟。至民國52年(西元1963年)拆除 福州式舊廟,改建為 現今樣貌。

         這幅楹聯  描述 鄭成功一生的境遇與貢獻。稱讚 鄭成功 雖然「反清復明」未成,卻是 漢民族 光復台灣,治理台灣的創始者,在 台灣開發史上 貢獻重大。

參考資料:

白崇禧 將軍 撰題

台南 延平郡王祠前  牌坊 對聯:

       「孤臣秉孤忠  浩氣磅礡留萬古。

 正人扶正義   莫教成敗論英雄。」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18-12-07_162104.jpg

【春聯解析】   新年納餘慶     佳節號長春

五代 後蜀 辛寅遜:

上聯:「新年納餘慶」。

下聯:「佳節號長春」。

「春聯」通常 對仗工整,上聯和下聯相互對應,以 簡潔 精巧 優美的文字 來描繪 好的景象,以抒發 人們的願望和期盼,是 一種獨有的文學形式。「春聯」也是全世界華人的一種標誌,當人們 在自己的家門口 貼上艷紅的「春聯」時,意味著 農曆新年(春節)即將到來。

貼「春聯」是中國傳統習俗,每逢 農曆新年時,家家戶戶 多會 貼上「春聯」祈求平安。但是 如果仔細看一下,就 會發現 有些人家的「春聯」上下聯 貼反了。那麼「春聯」 應 怎麼分上下聯? 又 怎樣貼呢?

          每幅「春聯」的 上下聯 ,可從 「春聯」最後一個字 來判斷,上聯是 三聲、四聲的仄聲,下聯是 一聲、二聲的平聲,例如 最常見的「春聯」,「天增歲月人增壽       。春滿乾坤福滿門。」「天增歲月人增壽」,「壽」是仄聲,是上聯;「春滿乾坤福滿門」,「門」是平聲,是下聯。

往昔 中文的書寫形式,多是 縱向書寫,從右向左,因此 張貼「春聯」時,都是 右邊為上聯,左邊為下聯,橫批 也是 從右向左。左與右 則 以面對大門或壁柱來分。

由於 時代變遷 有些 橫式書寫格式 改為 由左向右,若 橫批 是 從左至右,「春聯」也可以 上聯在左,下聯在右,適合 人們的閱讀習慣。

若是 將 以上兩種「春聯」貼法「混合使用」,就 不太妥當了。

注釋:
1. 春滿乾坤福滿門:另一版本,「春滿乾坤福滿堂」。
2. 乾坤:天地。
3. 佳節號長春:另一版本,「嘉」節號長春。

4. 納:享受。

5. 餘慶:祖先的遺澤。《易經 坤 文言》:「積善之家, 必有餘慶」。

6. 長春:春意長在。

意譯:.
         新年來到 人們 享受著 歷代祖先的遺澤。

新春佳節 人們 感受到 春意長在 欣欣向榮。

解析:

春聯,又叫「春貼」、「門對」、「對聯」。春聯,起源於 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 桃木板)。據《後漢書 禮儀志》所載,桃符 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 書降鬼大神「神荼」、「鬱壘」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 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時歲記》上 記載:「春聯者,即 桃符也。

據說 五代時的後蜀的國君 孟昶,在西元964年 歲尾,他 突發奇想,讓他手下 一個名叫 辛寅遜的學士,在桃木板上 寫了 兩句話 「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作為桃符, 掛在他的住室的門框,這 就成了 我國 最早的一副春聯。

每逢新春 貼春聯。辭舊迎新,使 春節 增添了 喜慶的色彩。

參考資料:

民俗老師 蔡滕:「(貼春聯) 蓋房子的道理,就是 先蓋柱子 再蓋橫樑,對聯就像 柱子一樣,橫批 就像橫樑。」

貼門聯 要注意順序,如果 從在屋內向外看,左青龍、右白虎,左邊 代表大邊,右邊 代表小邊,要先貼大、再貼小,最後 再貼上橫批。(若 以面對大門或壁柱來分,右邊 代表大邊,左邊 代表小邊)。

 

文章標籤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