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賞析】 不畏浮雲遮望眼 自緣身在最高層
宋 王安石《登 飛來峰》: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王安石(西元1021年~西元1086年),字 介甫,江西 臨川(今 江西撫州)人。慶曆二年 進士,因 主張變法,嘗 上萬言書。神宗時 為相,遭受 保守派的反對,釀成 宋代 有名的黨爭,終於失敗,諡 文,封 荊國公。世人 又稱 王荊公。
王安石 工書畫,尤善 詩文,而 文詞精練,是 唐宋 八大家之一。著有《王臨川集》、《臨川集 拾遺》等。
(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注釋:
1. 飛來峰:即 杭州 西湖的靈鷲峰,相傳 東晉 咸和年間,天竺僧人 慧理 登此山,歎曰:「此是 中 天竺國 靈鷲山之小嶺,不知 何年飛來?」因 號 其峰 曰「飛來」。
2. 聞說:聽說。
3. 千尋塔:八尺是一尋,千尋塔是 極言塔高。
4. 不畏:不怕。
5. 慶曆:是 宋仁宗 趙禎的年號 ,北宋 使用 該年號 共計8年,意即 美好的年代。 慶曆在乾隆年間 因 避諱 乾隆帝的名字「弘曆」,而 改寫為「慶歷」。
意譯:
我 登上杭州 西湖的飛來峰山頂的千尋塔,聽說 每天 黎明雞叫的時候,在這地方 可以 看見 太陽升起。
我自己 身在千尋塔的最高層,站得高 自然看得遠,眼底的景物 可以 一覽無餘,不怕 浮雲把視線遮住。
賞析:
這首詩 ,前兩句「飛來山上 千尋塔,聞說 雞鳴見日升。」描寫 「飛來峰」和「千尋塔」的樣貌。「飛來峰」本來 就高峻陡險,且在這高高的峰顛上還有高聳的「千尋塔」高塔,其所處位置之高 自然可想而知了。透過 誇張的手法,顯現 其高遠開闊的眼界。
第三、四句「不畏浮雲 遮望眼,自緣 身在最高層。」由登臨的歡愉心情,進一步生出 積極奮鬥的雄心壯志,希望 有一天能施展 他經世濟民的才華。「身在最高層」,浮雲 已是飄遊腳下之物,自然 不能阻礙 他的視線;心在最高層,則 瑣碎紛雜的閒言,亦 自然不能 擾亂 其改革的方向。
參考資料:
王安石 宋神宗時 為相,其變法改革失敗,一般 認為是 遭受 保守派的反對。其實 王安石 剛愎自用、任用非人,不樂 聞 逆耳之言,但 喜歡 聽人恭維和奉承話,是失敗主因。創行 變法之初,司馬光 曾 致函 提醒他 不要 用心太過,自信太厚,王安石 覆書抗議,深不以為然 ,二人 本是 極要好 又互相推重的朋友,從此 畫地絕交。於是 投機份子 章惇、呂惠卿、李定 之流,曲意迎合,因緣重用,遂使 新法的推行 變質。
北宋 官僚機構 龐大,冗官、冗兵 充斥,皇室 奢靡浪費,加上 每歲 須向遼、西夏輸幣 求和,致 國庫衰竭、入不敷出。若不改弦 更張,則 危亡之果立見。
王安石的新法 規模甚大,從 各項經濟上改革內容,可以看出,其中 以理財方面 最為重要, 只可惜 王安石的改革, 多 只是「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非但 沒有 解決財政問題,反而 支出更多,使 財政 更為拮据,人民 未蒙其利,反受其害。
宋神宗 任用 王安石 推行新法後,隨著 富弼、司馬光等名士 被貶職,當 那些 在朝中的邵雍門生 紛紛 表示 要彈劾王安石時,隱士 邵雍 反而勸他們:「此賢者所當盡力之時,新法固嚴,能寬一分,則 民受一分之賜矣,投劾何益耶?」要 大家不要 意氣用事,應 盡力 為百姓爭取利益。
明代 楊慎的《丹鉛 總錄》對王安石評價,謂為「古今第一小人」。最嚴厲的指控是:「王安石的變法 葬送了 奄奄一息的北宋王朝」。
明代 李贄 對王安石評價:「(王)安石 欲益反損,使(宋)神宗 大有為之志,反成紛爭不振之弊。此 胡為者哉?是 非生財之罪,(乃)不知 所以 生財之罪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