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9-08-02_200645.jpg

【詩詞賞析】   吾愛孟夫子          風流天下聞

  李白《贈 孟浩然》: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李白 (西元701年~西元762),字 太白,號 青蓮居士。他的籍貫、祖先、家世、出生地,乃至種族 不能 十分確定。一般認為 他的祖籍在 隴西成紀,先世移居 中亞碎葉,李白 就出生在這裡,碎葉在 唐朝 屬安西 都護府管轄。李白 幼時 隨父遷居 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所以 自稱是 蜀人,也就是 四川人。
       李白 唐代 著名的大詩人。個性 率真豪放,嗜酒好遊。玄宗時 曾為 翰林供奉,後 得罪權貴,遭排擠而離開京城,最後病死 安徽 當塗。其詩 高妙清逸,世稱 為「詩仙」。與「詩聖」杜甫齊名,時人 號稱「李杜」。著有 李太白集。

注釋:
1 夫子:古時 對 男子的敬稱。 
2. 孟夫子:指 孟浩然。

3. 風流:飄逸灑脫的風度。

4. 紅顏:指 年輕時。

5. 軒冕:車軒官冕。指 官位爵祿。 
6. 軒:車子。

7. 冕:高官 戴的禮帽。

8. 白首:白頭,指 老年。
9. 臥松雲:臥於松下雲間,此處 是 比喻 隱居山林。。

10. 醉月:沉醉於月色之中。

11. 中聖: 漢朝末年 實施禁酒令,規定 不能喝酒,此時酒徒 就不能 再自稱 酒徒了,因為 那是 犯法的,於是 就改用 其他名稱,「中聖」 就是 其中一個。

酒徒 把清酒 稱聖人,濁酒 稱賢人。漢末 酒徒們 喝醉酒,不敢直說,就說「中聖」(聖 字 代指 清酒)。因此「中聖」既是 酒徒的隱語,也是 醉酒的意思。 

12. 迷花:迷戀花草,此指 陶醉於 自然美景。

13. 事君: 侍候 君王之意。

14. 高山:指 品格高尚,令人敬仰。《詩經 小雅 車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15. 徒此:只在此。

16. 揖:揖(音 )拱手行禮

17. 清芬:意為 高風亮節。 

意譯:

     我 敬重孟浩然先生的高尚灑脫,他 為人飄逸風流倜儻 聞名天下。

少年時 鄙視功名 不愛官位爵祿,年老之時 摒棄塵囂 歸隱山林了。

沉醉於月色之中 醉得 非凡高雅,他 陶醉自然美景 而不事奉君王。

高山似的品格 怎麼能仰望著他?只在此 敬仰 他芬芳的道德光華!

賞析:

李白的 這首《贈 孟浩然》,全詩 推崇 孟浩然 飄逸灑脫的品格。

首聯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抒發了 對孟浩然的欽慕之情。

二、三兩聯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描繪了 孟浩然 摒棄官職,白首歸隱,醉月中酒,迷花不仕 的 高雅形像;

尾聯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 比為 高山 巍峨峻拔,令人抑止。

這首詩,以 一種舒展唱歎的語調,表達 敬慕之情。像 行雲流水般 舒卷自如,表現出 率真自然的感情。這首詩 就是 李白與孟浩然 二人友誼的見證。

李白與孟浩然的友誼是 詩壇上的一段佳話。二人 彼此結識,固然 不乏飲酒唱和、攜手邀遊的樂趣,但是 至為重要的,則是 在追求情感的和諧一致,尋求靈性飄逸的同伴和知音。

史載 孟浩然 曾 隱 鹿門山,年 四十餘 客遊京師,終以「良驥未遇伯樂」,還歸故園。而 李白 亦有 類似的經歷。他 少隱 岷山,又 隱 徂徠山。後 被玄宗召至京師,供奉 翰林。終 因 小人讒毀,被 賜金放還。的確,笑傲王侯,飄逸灑脫,邈然 有超世之心,這 便是 兩位著名詩人 成為 知交的根本原因。    

參考資料:

  孟浩然《歲暮 歸南山》: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相傳,孟浩然 曾被 王維 邀至 內署,恰遇 唐玄宗 到來,玄宗 索詩,孟浩然 就讀了 這首《歲暮 歸南山》,玄宗 聽了「不才明主棄」後,生氣地說:「卿不求仕,而 朕未棄卿,奈何誣我?」(《唐 摭言》卷十一)

可見 此詩 儘管 寫得 含蘊婉曲,結果 唐玄宗 聞之不快,「因命放歸南山,終身不仕」。此事 雖 出於 好事者 所託,於 史實難證,但 反映了 孟浩然 在 大唐盛世 終身不仕的事實。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吾愛孟夫子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逸竹(yt) 的頭像
    逸竹(yt)

    逸竹(yt)野叟 的部落格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