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諺語】 做官清廉 食飯攪鹽
台灣諺語:「做官清廉,食飯攪鹽。」
所謂 《諺語》是 一些民間流傳的口語,通常 指一些含有豐富的知識、經驗,有思想,有教育意義的俗語。它是語言的精句,也是 為人處世的參考準則。台灣傳統諺語 源於 古中原文化,充滿民族文化生活價值觀,句句深含哲理,詞藻淺顯,任何人一聽 即可 意會其意義。
注釋:
1. 做官: 擔任官吏。 今謂 擔任公職 。
2. 清廉:奉公守法。不貪 非分之財。
3. 食飯:吃飯。
4. 攪:攪 (音ㄐㄧㄠˇ ) 攪拌, 把兩種(或以上 )東西 放在一起 攪勻。
5. 攪鹽:形容 生活清苦,只能 以鹽拌飯吃。
意譯:
台灣 社會流傳的 「諺語」 :「做官清廉,食飯攪鹽。 」意指 做官的人 如果清廉,生活清苦,只能 以鹽拌飯吃。
解析:
台灣社會流傳的「諺語」:「做官清廉,食飯攪鹽。」 顯示出 台灣人民 對官員的清廉,抱持懷疑、不信任的心態。另一方面, 是 在 批評官場的黑暗貪腐。
以前 做官(或擔任公職),薪俸微薄,為了生計,除了 節省開銷外,尚須 另闢財源 (找門路 賺外快 ) 。如果 奉公守法,秉持清廉 不貪 非分之財,勢必 生活清苦,只能 以鹽拌飯吃。又 這「諺語」也 隱喻 清官難為,清廉自持,不 同流合污,非惟 得不到好處,反而 遭受排擠打壓。
台灣民主化奇蹟,若 沒有 改善官場文化,人民 仍認為「做官清廉,食飯攪鹽」,那 真是可悲!
《中庸》:「國之將亡,必有妖孽!」文武官員是 治國主力,掌權者 竟然 以 「改革」 為名,置 法律「誠信原則」、「不溯既往原則」 於不顧,大砍 退休軍、公、教、警、消 「退休金」。且 破壞 「文官體制」 成立不少「黑機關」,任用私人、政治分贓。此外 更 結黨營私、巧取豪奪,官商勾結、互利共生,貪污受賄、寡廉鮮恥。
「 十個政客 九個騙,還有 一個當教練。」「清廉、 勤政、 愛台灣」口號 ,竟 是「詐騙集團」 的最大謊言。面臨 嚴重疫情 哀鴻遍野, 呈現出 「做官『清廉』,吃香喝辣;升斗『小民』,食飯攪鹽。 」的窘境,令人悲嘆。 (疫情 逾2百人死亡,憾 ! 北投1家4口3人死亡,倖存女兒確診。綠委 竟喊:「為台日友好,乾杯」。)
最近 一張哏圖 說:很想念 陳水扁前總統,「阿扁 只是要錢,小英是 要命」,黑色幽默 讓人哭笑不得。疫情肆虐,人命關天,看著 那麼多患者 來不及 接受醫療 就痛苦死去,蔡總統 妳不心疼嗎?
民主不能沒有法治,政府不能沒有廉能,否則 民主是空的,政府也 無法 真正取信於民;清廉政府 才有競爭力,廉能是 國家追求重要目標。
「反貪促廉」 目標:
讓文武官員
▲不願貪:型塑誠信反貪意識,健全國家廉政體制。
▲不必貪:完善員工福利待遇,激勵提升服務品質。
▲不能貪:強化公私部門治理,促進決策流程透明。
▲不敢貪:打擊公私部門貪腐,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健全文官體制」:
我國憲法 將 考試權獨立於行政權之外,旨在 透過公平、公正、公開的考試,使 人人均有機會 參與國家治理,並 藉由 專業中立的文官,確保 民主政治的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