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醫療保健】 《慢性搔癢》

【醫療保健】 《慢性搔癢》

一、  《慢性搔癢》概述

不明原因 皮膚癢?特別是在夜晚症狀加重。晚上常被癢醒,多次抓破皮膚,甚至導致皮膚感染。

皮膚科醫師指出,只要 搔癢症狀 持續6週以上,就可稱為「慢性搔癢」。
「慢性搔癢」可能影響生活品質、睡眠和心理健康。

根據研究,「慢性搔癢」的終身盛行率約為22%,也就是每5人中就可能有1人,在其生命中的某個階段遭受這種困擾,並且年齡越大盛行率越高。

二、《慢性搔癢》的原因

「慢性搔癢」的病因 多樣且複雜。根據其病因,目前 已知可分為以下幾大類型:

1.皮膚性:如濕疹、異位性皮膚炎、乾癬或蕁麻疹等皮膚病引起的癢感。

2.神經性:與神經受損或神經系統疾病有關。

3.系統性疾病:見於肝臟疾病、腎臟疾病或甲狀腺疾病等患者,這類癢感 通常無明顯皮膚異常。

4.心因性:可能與焦慮或抑鬱等心理因素相關。

5.特發性:找不到明確病因的慢性癢感。

三、《慢性搔癢》的診斷

「慢性搔癢」的原因 從皮膚性搔癢到系統性疾病搔癢 多樣且複雜。建議 尋找專業皮膚科醫師,透過 臨床經驗與專業知識,準確 區分不同類型的搔癢,方 能 對症下藥。擺脫 令人困擾的皮膚癢, 能有 更美好的生活品質。

四、《慢性搔癢》的治療

常見以下幾種方式治療:

1.局部治療:潤膚乳液或乳霜,有效 減少皮膚乾燥 引起的癢感。

2.局部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針對 發炎性皮膚病效果顯著。

3.全身治療:抗組織胺藥物,常用於 蕁麻疹或過敏性搔癢,但 對某些搔癢疾病效果有限。

4.神經調控 藥物:對 神經性癢感 有明顯效果。

5.新型 生物製劑或小分子藥物:如IL-31拮抗劑、IL-4/IL-13拮抗劑或JAK抑制劑,為 難治性搔癢 提供 新的治療選擇。

6.紫外線 光照治療:是 慢性搔癢患者的重要治療選擇,特別是 針對某些對藥物反應不佳或藥物使用受限的患者。

五、《慢性搔癢》的日常保養

1.生活環境 保持通風涼爽。

2.避免 過度清潔身體及過熱的洗澡水,有時 沖冷水可降低癢感。

3.穿著衣物 盡量以棉質為主,毛料和化纖材質易刺激皮膚。

4.盡可能 在出汗後擦拭身體,避免 汗水鬱積身上。

5.皮膚乾燥者或冬天時,可擦拭乳液或凡士林,使身體保濕止癢。

另外 盡量 避免搔抓皮膚,維持 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飲食、規律作息,並減少過度 緊張或壓力。

參考資料:

2024126 下午2:07

CNEWS匯流新聞網 記者 陳鈞凱/台北報導

四處 冒癢感?一入夜 就加劇? 小心「慢性搔癢」找上

台北市立聯合醫醫院仁愛院區 皮膚科主任 柯玫如

《慢性搔癢6種治療方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逸竹(yt) 的頭像
    逸竹(yt)

    逸竹(yt)野叟 的部落格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