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解析】 賞所以存勸 罰所以示懲
周 姜尚《六韜》(文韜 賞罰 第十一):
「文王問太公曰:『賞所以 存勸,罰所以 示懲。吾欲 賞一 以勸百,罰一 以懲眾,爲之 奈何?』
太公曰:『凡用賞者 貴信,用罰者 貴必。賞信罰 必於耳目之所聞見,則不聞見者 莫不陰化矣。。夫誠,暢於天地,通於 神明,而況於 人乎?』」
姜尚,字 子牙,姜姓,呂氏,一名 望,周文王、周武王的軍師,武王 尊之號為「師尚父」,世稱「姜太公」, 生卒年未詳。
西周建立後,姜尚 因功受封於齊。他 擧賢尚功,因俗而治;重視 工商和軍隊建設,使 齊國 很快強盛起來,奠定了 齊國 數百年的大國地位。
《六韜》亦稱《六弢》。別名《太公六韜》、《太公兵法》是 中國古代著名兵書。《六韜》包括《文韜》、《武韜》、《龍韜》、《虎韜》、《豹韜》和《犬韜》,是以周文王、武王和姜太公 對話的形式,論述治國、治軍和指導戰戰爭的理論、原則,是 一部具有重要價值的兵書。
它的成書年代和作者,歷來 就存在 各種不同的說法。唐 以後之學者 多傾向於此書 並非太公所着,不是 先秦時書,而是 出自 秦漢間之人或漢以後之人 的偽造。
宋代 以來,基本 否定 該書爲 太公所作,認爲是 漢以後之人 偽托。當今學者 大多 認定《六韜》成書於 戰國時期。其理由是:《六韜》文辭淺近,與商周文字風格 相去甚遠,而與戰國時期的《吳子》、《孫臏兵法》等相近。
注釋:
1. 韜:(音ㄊㄠ),用兵的謀略。
2. 弢:兵法。通「韜」。如:「六弢」、「弢略」。
3. 賞:獎賞。
4. 勸:鼓勵 ,勸導。
5. 信:真實不欺。
6. 懲:懲罰。
7. 必:必定,一定。
8. 陰化:潛移默化 。暗中受到道感化。
意譯:
周文王問 姜太公 說:
「獎賞人民的目的,是用來 讓人民 得到鼓勵 ,
處罰人民的目的,是用來讓人民 知道警惕 。
我想要 只獎賞一個人,就 可以 鼓勵到 一百個人
想要 只處罰一個人,就 能警惕到 所有人。
如何 才能 作到 這樣呢?
太公 說:
通常 , 獎勵人民,重要的是 你答應的獎勵 要讓 人民相信 會做到 ,
處罰人民, 重要的是 要 讓 該受處罰的人,不能 存有 僥倖之心。
當你 這樣 去獎勵或處罰人民時,人民 都 看的到、聽的到,
就算 沒親眼看到,沒親耳 聽到的人,也 會在 默默之中 被感化。
真誠的態度 可以 通達天地,也能 感動神明,何況是 普通的平民百姓呢?」
解析:
此篇是 在 強調 周文王 想要 賞罰分明。且欲 賞一以勸百 ,罰一以懲眾。
姜太公 知道 周文王的心意, 特別 強調, 獎賞 要公正且言而有信,人民才會信服;處罰時,不能 有漏網之魚,讓 該受處罰的人 存有僥倖之心。 否則 處罰 就 失去它的功能, 無法 警惕人民 。
《管子 幼官》:「信賞審罰,爵材祿能,則強。」《韓非 外儲說左下》:「故有術之主,信賞 以盡能,必罰 以禁邪。」
近年來,臺灣治安 日趨惡化,殺人分屍 接二連三、搶劫詐騙 層出不窮。政府 若縱容奸宄,必定 釀成 奸宄囂張 ; 如寬容惡人 就會 助長 惡人狂妄。
臺灣的民主自由,得來不易,應更加珍惜。民主政治不是 暴民政治,自由 離不開法治。政府 必須 依法行政,嚴明法紀,不徇私情,揚善懲惡,對觸犯刑律的任何人 都毫無例外地 追究 刑事責任 ,依照 法律規定 給予 嚴厲制裁 ,決不容 姑息養奸 ; 更不容 包庇放縱。
有人 以為 有了 民X黨的黨證 就可 目無法紀、 為所欲為,實為一大諷刺。台北市萬華區 日前發生 襲警事件,涉案的張姓男子 還當場秀出「民進黨黨證」,聲稱 因為 黨證 讓他可以交保回家。
《民進黨 台北市黨部 發出聲明稿,指 經查證為 民進黨 萬華區的黨員 張晏榕,已將 張晏榕 移送 執委會,以 最嚴厲黨紀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