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解析】 自反而縮 雖千萬人 吾往矣
《孟子》(公孫丑上):
孟子曰:「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
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孟子 生於周烈王 四年,卒於周赧王 二十六年(西元前372年~西元前289年)名軻,字子輿,戰國時 鄒(今山東鄒城)人。魯國 貴族 孟孫氏的後裔。
孟子 提倡王道、重仁義、輕功利、創性善之說,孟子繼承 並發揚光大 孔子的思想,成為 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 與 孔子 合稱 「孔孟」。後世尊為 「亞聖」。儒家 有所謂:「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孟子言論,集於《孟子》一書。
《孟子》是記載孟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書。全書有七篇,每篇各分上下,共十四卷。篇名依序是:〈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離婁〉、〈萬章〉、〈告子〉、〈盡心〉。每篇篇名取自首章開頭的幾個字,沒有特定的含義。
《孟子》全書,主要在闡揚孔子以「仁」為中心 的學說,而特別強調「義」字,建構了儒家仁義道德的完整思想體系。自漢代起,《孟子》一書已有很大的影響,到北宋時被列入為儒家的經典。南宋理學家朱熹把《論語》、《 孟子》、《大學》、《中庸》合編為《四書集註》,更加提昇《孟子》的地位。
注釋:
1. 自反:自我反省。
2. 縮:縮( 音ㄙㄨˋ),意為 直,引申為 有道理。
3. 褐寬博:穿著粗布衣的平民。
4. 惴:惴(音ㄓㄨㄟˋ),害怕。
意譯:
孟子引述曾子的話,而曾子的話,則是轉述 孔子的說法。孔子說:「自我反省,要是 理曲的話,縱然 只是 面對穿著粗布衣服的平民,我能 不害怕嗎?自我反省,只要 理直(合乎義理),縱然 面臨 千萬的人的阻撓,我也一樣勇往直前!」
解析:
只要「理直」,就可「氣壯」。理直氣壯,勇者不懼,真正的勇氣,不是 好勇鬥狠,而是站在真理這一邊,只要是道義之所在,即使面對強權和暴力;即使千萬的人的阻撓、反對和不理解,也決不氣餒而改變自己的志向。
在道德淪喪、正統的倫理綱常 坍塌的時代裏,孔子所提倡的仁義、道德似乎很不合時宜,但是孔子沒有向強大的世俗邪惡勢力低頭,始終維護著仁義道德,堅守正道,「雖千萬人吾往矣」,努力以赴,終將他的思想,代代相傳,影響全中國,更影響了全世界,。
參考資料:
有人 將「理直氣壯」,解釋為「得理不饒人」,認為 不要「理直氣壯,而要「理直氣和」。似有違「理直氣壯」本義。
(其實自以為「得理」,客觀分析,往往 根本沒道理。只是自我感覺「很有道理」。)
此處的「氣」,是 指「正氣」,「浩然之氣」。孟子說:「吾善養浩然之氣。」「何謂浩然之氣?」「浩然之氣,如何養呢?」孟子說:「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
孟子說:「夫 志,氣之帥也…」這種「氣」靠的是正義和道德的日積月累,否則只會 消退無力;只會存在於 「真君子」的身上,絕非「偽善的人」,掛個招牌 就能擁有。所以,浩然正氣,靠的是養;養,靠的是誠。唯有真心追求之人,方有所得。
元代 王冕說:「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正氣滿乾坤。」;西晉 楊泉說:「一身正氣為人師,兩袖清風能生威。」(莫問政黨有藍綠,祈求人間有正氣)
南宋 文天祥:「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三綱實繫命,道義為之根。」(文天祥《正氣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