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理論】 《帕金森定律》「組織麻痺病」
一、《帕金森定律》概述
「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亦譯為「帕金森定理」、「白京生定律」。西元1958年,英國 政治學家 西理爾· 諾斯古德· 帕金森(Cyril Northcote Parkinson) 經過多年調查研究,出版了《帕金森定律:對於進度的追求》 (Parkinson's Law: The Pursuit of Progress)提出的。
「帕金森定律」亦稱「官場病」或「組織麻痺病」。用來描述 一個官僚組織中的行政人員總數,通常 以每年5~7% 的速度增加。
帕金森 認為,有兩股力量,造成 官僚組織中的行政人員總數增加。
1 官員希望 他的可動用的下屬增加,聽其使喚 ,自己高高在上 發號施令。
2. 行政機構 官員間,會 推諉塞責,爭功諉過,分散和製造工作量 給彼此。
二、《帕金森定律》的內容
帕金森 經過多年調查研究 ,發現 一個人做一件事,所耗費的時間差別 如此之大:他可以在10分鐘內 看完一份報紙,也可以看半天。一個忙人 20分鐘可以寄出一疊明信片,但可以 足足花一整天:找明信片一個小時,查地址半個小時,…特別是 在工作中,工作 會自動地膨脹,占滿一個人 所有可用的時間,如果 時間充裕,他就會 放慢工作節奏或是增添其他項目,以便 用掉所有的時間。
由此 得出結論: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機構 會像金字塔一樣不斷增多,行政人員會 不斷膨脹,每個人 都很忙,但 組織效率 越來越低下。這個定律 又被稱為「金字塔上升」現象。
他在書中 闡述了 行政機構人員膨脹的原因及後果:一個不稱職的官員,可能 有三條出路。
第一 是 申請退職,把位子 讓給能幹的人;
第二 是 讓一位能幹的人來協助自己工作;
第三 是 任用兩個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當助手。
第一條路是 萬萬走不得的,因為那樣會喪失許多權力;第二條路 也不能走,因為那個能幹的人 會成為自己的對手;看來 只有第三條路最適宜。
於是,兩個平庸的助手分擔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則高高在上 發號施令。兩個助手 既無能,也就 上行下效,再為 自己找兩個無能的助手。如此類推,就形成了一個行政機構 庸人充斥、相互推諉、效率低下 龐大腐化的官僚組織。
三、《帕金森定律》的啟示
「帕金森定律」的啟示:不稱職的行政首長,一旦 擔任領導地位,龐雜的機構和過多的冗員 便 不可避免;庸人 占據著高位的現象 也不可避免;整個行政管理系統 就會 形成惡性膨脹,陷入 難以自拔的泥淖。
帕金森 以英國海軍部人員統計 證明:1914年 皇家海軍官兵14.6萬人,而基地的行政官員、辦事員3249人,到1928年,皇家海軍官兵 降為10萬人,但基地的行政官員、辦事員 卻 增加到4558人,增加40%。
四、解決《帕金森定律》的難題
「帕金森定律」並非是 老調重彈,缺乏新意,這個定律 把 一些行政機關
用人現狀 刻畫得 入木三分。一些 心術不正的首長,以權謀私,「舉賢不避親」,或欺上瞞下,或弄虛作假,或交換提攜 ,把 那些缺乏基本業務素質的親朋故舊,安插到自己所任職的部門。
要解決「帕金森定律」的難題,必須
1 `健全文官制度
行政府政機構 任用人員 必須 公平、公正、公開,不任用私人, 才能解決問題。
2. 精簡行政機構
政府要 痛下決心,敢於削減臃腫機構,精簡行政機構,徹底解決 敷衍塞責現象。
五、我國的《帕金森定律》難題
1 `中華民國憲法規定 行政院的組織
《中華民國憲法》於1947年 元旦 公布施行後,同年3月31日,《行政院組織法》公布。 同年12月25日施行。 中華民國行政院,1949年3月21日精簡為「八部二會」,其後 在未修改「八部二會」之架構下,因應 國內外政經變遷而進行組織增生,包括 扮演思考、擘劃與考核功能的「經濟建設委員會」和「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皆 因應 組織分工的需求 先後設立。
原 《行政院組織法》
本法 依憲法第六十一條制定之。 行政院行使憲法所賦予之職權。
行政院設下列各部:
一、內政部。
二、外交部。
三、國防部。
四、財政部。
五、教育部。
六、法務部。
七、經濟部。
八、交通部。
2. 現行 行政院的組織
現行《行政院組織法》修正公布 第 3 條條文,行政院定 自112年8月1日施行 本法依憲法第六十一條制定之。 行政院行使憲法所賦予之職權。 行政院設 下列各部:
一、內政部。
二、外交部。
三、國防部。
四、財政部。
五、教育部。
六、法務部。
七、經濟部。
八、交通部。
九、勞動部。
十、農業部。
十一、衛生福利部。
十二、環境部。
十三、文化部。
十四、數位發展部。
行政院 設下列各委員會:
一、國家發展委員會。
二、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三、大陸委員會。
四、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五、海洋委員會。
六、僑務委員會。
七、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
八、原住民族委員會。
九、客家委員會。
參考資料:
2024年12月16日·Yahoo奇摩新聞
勞動部勞發署前北分署長謝宜容涉嫌霸凌,導致吳姓公務員在辦公室輕生,隨著全案延燒,總統 賴清德為此道歉,要求 嚴查嚴辦;時任勞動部長 何佩珊 坦言調查報告用語錯誤,並 由行政長卓榮泰 批准其辭呈。北分署長 謝宜容又遭控涉嫌挪用公款裝修豪奢辦公室、濫買伴手禮等 貪瀆行為遭羈押禁見。
2024年12月17日·Yahoo奇摩新聞
前勞動部長 許銘春在舉辦演唱會後,審計部 有無針對此事提出「就業安定基金」的檢討報告?審計長 陳瑞敏表示,目前 已經派員審核,初步發現 不符合基金用途的 有將近5千多萬元,會幫忙收回,採購異常的會移送檢調,未盡職責的會移送監察院。
2024年11月17日 ·Yahoo奇摩新聞
數位發展部2年多前風光揭牌,近2年共拿了283億元預算,
數位發展部113年度的總預算案就會發現,「年度人事費用」將近3.9億,其中「法定編制人員」與「約聘人員待遇」就超過2.5億元,另有編列超過5300萬的「獎金」。
然而 數發部成立後負責的業務之一「打詐」,卻成效不彰,台灣的詐騙案 仍然猖獗。
2024年10月28日 ·Yahoo奇摩新聞
台北地檢署 追查 超思公司進口雞蛋案,以 被告身分傳喚 前農業部長 陳吉仲、前中央畜產會董事長 林聰賢、以及現任農業部長 陳駿季等3人 到案說明。農業部僅表示,一切配合檢調,目前 不便對外說明。.
2024年1月23日 ·Yahoo奇摩新聞
當前台灣農業施政 存在 四大隱患:一、大補貼讓農民逐漸養成依賴心理,失去積極性和應變力。 二、試驗研究機構 逐漸失去研發創新的熱情和能力。 三、蔡政府 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平常 事事干預,遇事 則拿「尊重市場機制」卸責。 四、上位者 習於信口開河,官員們 有樣學樣,猛吹政績 還硬拗,卻禁不起檢驗,讓 農民經歷一次又一場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