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解析】 蕭規曹隨 百姓 安居樂業
西漢 司馬遷 編撰《史記.卷五四・曹相國 世家》:
「參 為漢相國,出入三年。卒,諡 懿侯。子 窋 代侯。百姓 歌之曰:『蕭何為法,顜若畫一;曹參 代之,守而勿失。載其清淨,民以寧一。』」
司馬遷 (西元前145年~西元前86年),字 子長,左馮翊 夏陽(今 山西 河津)人(一說 陝西 韓城人),是中國 西漢時期 著名的 史學家和文學家。 司馬遷 所 撰寫的《史記》 被 公認為 是 中國史書的典範,首創的紀傳體 撰史方法 為後來 歷代正史 所 傳承,被後世 尊稱爲 史遷,又因 曾任 太史令,故自稱 太史公。
《史記》不僅是 一部 體大思精、前無古人的歷史钜著,也是 一部 偉大的文學著作,在中國史學與文學上的 影響巨大而深遠,研究 文史者 幾乎 無人不讀 《史記》。
司馬遷 所撰的《史記》 記事 上起 軒轅黃帝,下至 漢武帝 太初年間,是一部 紀傳體的通史 。全書 包括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共 一百三十篇。
注釋:
1. 參:曹參(西元前?年~西元前190年),西漢沛縣(今屬江蘇徐州)人。和蕭何一起輔佐漢高祖平定天下,封 平陽侯。蕭何死後,曹參 繼任相國
2. 相國:職官名。秦漢等 朝代 所設置的宰相職位,後來 沿用 成為宰相的通稱。
3. 出入:大概、約略。
4. 曹窋:窋(音ㄓㄨˊ), 曹窋(西元前?年~西元前161年),為 曹參之子,漢惠帝時 任 中大夫、御史大夫等職。
5. 歌:歌頌。
6. 蕭何:蕭何(西元前257年~西元前193年),沛豐人(今屬江蘇徐州)人,早年 任 秦 沛縣 縣吏,秦末 輔佐 劉邦起義, 乃一代名相。蕭何 曾協助劉邦 消滅 韓信、英布等異姓諸侯王。蕭何 是漢朝的開國元勳之一,蕭何與張良、韓信 為 「漢初三傑」。
7. 顜 :顜(音ㄐ|ㄤˇ),明確一致。
8. 若:似。
9. 畫一: 一致;一律
意譯:
曹參 任漢朝丞相,大約 有三年時間。死後,被諡為 懿侯。他的兒子 曹窋 繼任他的候位。百姓們 歌頌 蕭何和曹參 說:「蕭何 制定律法,明確一致;曹參 繼任為相,遵守法度 而不改動。清淨無為的施政做法,使 人民生活 可以 得到安定而不亂。」
解析:
漢高祖劉邦起兵推翻秦朝的時候的時候,有兩個最的力的左右手,一個叫蕭何,一個叫曹參,都是他的沛縣同鄉。
當劉邦的軍隊 攻進秦朝的都城 咸陽時,許多 將士 都 爭先恐後的 搶奪財物、美女,只有 蕭何一人 獨具慧眼,到 相國府中,大量搜集 秦朝的法令規章、圖文書籍,還把 它們 視為寶貝般的收藏起來。
後來劉邦 做了皇帝,稱 漢高祖,封 蕭何 為 開國 丞相,這時候,蕭何 因搜集 秦朝的文獻,對 秦朝的土地、戶口 都調查得 一清二楚,對於 天下的地形、民情、風俗等等,也非常的熟悉,於是 就 親手 制定了 漢朝的法規、典章和制度,蕭何和曹參 雖是同鄉,但兩人相處 並不融洽,來往 比較疏遠。但是,蕭何 在臨死的時候,還是 向皇帝 推薦 曹參 接替 丞相的位子。
曹參 任漢朝丞相,大概有 三年時間。死後,被諡為 懿侯。時人 歌頌:「蕭何制定法律,調和整齊如一;曹參 繼任相國,其為人持重,不會 胡亂 出主意,施行 清淨無為的政策,使動亂已久的天下,逐漸 使 人民生活 安居樂業。」史稱「蕭規曹隨」。
「蕭規曹隨」這句成語 ,就是 從這個故事 濃縮而來,用來 比喻 後任的人 依照前任 所定的 成規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