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6_153722.jpg

【歌曲賞析】  離別《寄語白雲》
歌曲:《離別

作詞:吉屋潤   

作曲:吉屋潤

 演唱:金蓮子

     吉屋潤:吉屋潤(西元1927年~西元1995年)韓國人中文名: 本名 崔致禎,昭和25(西元1950)移居日本。是 有名的作曲家、薩克斯演奏家和爵士樂歌手,      

在二戰後 50年的時間裡 活躍在日本和韓國的流行音樂舞臺。韓國影片《 離別 》主題曲 吉屋潤 作詞 作曲。

金蓮子:(西元1959年年~西元)中文 亦名 金妍子外文名:キム・ヨンジャ、김연자Kim Yeon-ja 韓國人。

西元1974年進軍日本發展,十五歲的她在電視的試鏡計劃中脫穎而出,開始歌手生涯。她的歌聲圓潤沉穩、婉轉流暢,替她贏得「演唱女王」美譽。

《離別》日本歌詞   (中文直譯)

時には思い出すでしょう  有時你會記得
冷たい人だけど   我是一個冷酷的人
あんなに愛した想い出を  我非常喜歡的回憶
忘れはしないでしょう   不會忘記
    青い月を見上げ   仰望藍月亮
ひとり過ごす夜は  我一個人度過的那個晚上
誓った言葉をくりかえし 重複宣誓的話
逢いたくなるでしょう  總是思鄉 期盼再相見
山越え遠く別れても  就算你在遠山上分道揚鑣
海の彼方遥かはなれても  即使你遠離大海
     時には思い出すでしょう  有時你會記得
冷たい人だけど  我是一個冷酷的人
あんなに愛した想い出を  我非常喜歡的回憶
忘れはしないでしょう  不會忘記

賞析:

吉屋潤是 韓國人。 在 二戰後 近50年的時間裡 活躍 在 日本和韓國的流行音樂舞臺 。韓國影片《 離別 》主題曲 由 吉屋潤 作詞 作曲。1973年 用這首歌   

灌輸唱片的歌手 是(金妍子(Kim Yeon-ja)~聲藝與別情 融入歌中 唱作俱佳。 

西元 1974 10 月,方晴與「銀河唱片」的另一紅星 李雅芳 在滿約後,一起跳槽「海山唱片」。新公司 請了 蔣榮伊,為一部韓國影片《 離別 》主題曲 填寫 中文歌詞,歌名 就叫《寄語白雲》。後 改成《離情》

參考資料:

《 離別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eEBATyRnE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LJrBq4gqx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Egc9JO-vXI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2-06-11_073511.jpg

【名句解析】 將帥無能    累死三軍

 北宋 司馬光《資治通鑑》(周紀五):

    「趙括 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括母 問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 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  (紙上談兵   不切實際)

       司馬光(西元1019年~西元1086年),字 君實,號 迂叟。陝州 夏縣 涑水鄉(今 山西省 夏縣)人,世稱 涑水先生。生於 宋真宗 天禧三年,卒於 宋哲宗 元祐元年,享壽68歲。哲宗初,入朝為相,罷 王安石新法,恢復舊制。卒贈 溫國公,諡 文正,是 我國著名的史學家。他一生著作甚多,以《資治通鑑》最為著名。

注釋:

1. 紙上談兵:在 紙面上 談論打仗。比喻 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2. 紙上:紙面上或口頭上。泛指 理論上。

3. 談兵:用兵、打仗、軍事。

4. 趙:趙國。戰國時 七雄之一。其領土有 今河北省南部及山西省北部一帶。 

5. 廉頗:戰國時 趙國人,生卒不詳。為趙之名將,屢敗齊、魏等國。長平之戰,堅壁自守,秦懼 不敢加兵,後 趙王受秦反間計,以趙括代之,趙遂大敗。 

6. 藺相如:戰國時 趙國人,生卒年不詳。趙惠王時,秦昭襄王 欲以十五城池,易換趙國的和氏璧,相如 懷璧前往,見秦王無償城的誠意,妥善因應,乃 完璧歸趙。後來 在秦、趙 澠池之會,智辯秦王,使 趙王免於屈辱,遂封為 上卿。 

7. 趙奢:戰國時 趙國人,生卒年不詳。秦伐韓時,韓請救於趙,趙奢為趙將,大破秦軍。

8. 趙括:戰國時 趙國人,生卒年不詳。趙國大將軍 趙奢之子。

9. 當:匹敵、相抗衡。 

10. 難:難(音ㄋㄢˋ),辯駁。 

11. 死地:生死搏鬥的境地。 

12. 易言:說得 很輕鬆、容易。 

意譯: 

     戰國時 趙國名將 趙奢的兒子趙括 ,從 少年時代起,就 熟讀兵書,善談兵法,目中無人,自認 談論兵法 天下無人相比。 趙括曾和他的父親 談論兵法, 他的父親  也說不過他。然而 趙奢 卻認為 趙括 只會 紙上談兵,不具有 真正的軍事才能。

     趙括的母親 問趙奢為什麼不信任趙括,趙奢說:「戰爭是 關係到國家命運的大事,必須 以極其嚴肅謹慎的態度去對待,而 趙括 卻 把它看得很輕率,這 就必定會惹禍。」將來 若 趙王 沒有重用他當將軍 就罷了,如果 起用他,那麼 讓趙國大敗的一定就是 趙括。」

解析: 

      此篇 史料 取材 自《左氏春秋》。記述 戰國時期,趙國 有一個軍事空談家,名叫 趙括,他是 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奢 機智善戰,為 趙國 立過大功,被 趙惠王封為 馬服君。趙括 從少年時代起,就熟讀兵書,善談兵法,目中無人,自認 談論兵法 天下無人相比, 趙括曾和他的父親 談論兵法, 他的父親  也說不過他。然而 趙奢卻認為 趙括 只會 紙上談兵,不具有 真正的軍事才能。趙括的母親問趙奢 為什麼不信任趙括,趙奢說:「戰爭是 關係到國家命運的大事,必須 以極其嚴肅謹慎的態度去對待,而 趙括 卻把它看得很輕率,這 就必定會惹禍。」

      後來 趙奢死了,趙王 想改派 趙括替代廉頗,但 趙括的母親 卻 上書表示反對,藺相如 也 表示 同樣意見,但 趙王 不聽建言,還是 派了趙括 領兵抗秦。趙括 接掌兵權後,馬上 改變廉頗的戰略,軍官 也大批更換。趙括 空談軍事理論,不懂 隨機應變,「長平之戰」趙括遭秦軍亂箭射死,斷送了 趙國四十萬大軍,使趙國 元氣大傷。後來 這個故事 被濃縮成「紙上談兵」成語,用來 比喻空談理論,不切實際。

      由於 趙括將軍的無能, 斷送了趙軍四十萬將士性命和趙國的前途。這 也是俗語「一將無能,累死三軍」的由來。

     縱覽 歷史上 大小戰例,沒有 無能的兵士,只有 無能的將帥。後來 「一將無能,累死三軍」俗語 ,演變成「將帥無能,累死三軍」。

參考資料:

       《資治通鑑》,簡稱《通鑑》,是 中國著名古典編年史、北宋 司馬光 所主編的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卷,三百萬字。作者 司馬光和他的重要助手 劉恕、劉攽、范祖禹等人 根據大量史料,花19年時間,才寫成。除 正史以外,所採雜史 多至二百二十二種。

       《資治通鑑》,記載的歷史 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三家分晉(戰國時代)寫起,一直到五代的後周 世宗顯德六年(西元959年)征淮南,計 跨16個朝代,包括 秦、漢、晉、隋、唐統一王朝和戰國七雄、曹魏 蜀漢 東吳三國、五胡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等 其他政權,共 1362年的逐年記載詳細歷史。它是 一部編年體通史,在 中國史書中 有重要的地位。一向為歷史學者所推崇,有很多人摹倣它,寫成同樣體裁之編年史,在 中國的歷史編纂學上 有巨大影響。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2022-06-21_182949.jpg

【歌曲賞析】  赤い夕陽の故鄉

歌曲:《 赤い夕陽の故鄉》

作詞:橫井  弘  作曲:中野忠晴

演唱:三橋美智也

       中野 忠晴(なかの ただはる)、1909年(明治42年)~1970年(昭和45年) は、愛媛県大洲市出身の歌手・作曲家。

       横井 弘(よこい ひろし)、1926年(大正15年)~ 2015年(平成27年)は、昭和期の作詞家。 経歴 東京府 東京市 四谷区出身で、旧制帝京商業学校を卒業。 

       三桥美智也(みはし みちや)、(1930年~1996年)是 日本著名的演歌歌手,出生于北海道函馆市近郊的上矶町(现北斗市)。

《赤い夕陽の故郷》歌詞

(よ)ん|でいる  呼(よ)んでいる↙

(あか)|い夕陽(ゆうひ)の  故郷(ふるさと)が--

うらぶれの  旅(たび)をゆく

(わた)り鳥(どり)を  呼(よ)んでいる-

o 馬鹿(ばか)な俺(おれ)だが-  o あの山川(やまかわ)の---

o 呼(よ)ぶ声(こえ)だけは  お-い  o きこえるぜ--o

(よ)ん|でいる  呼(よ)んでいる↙

(あか)|い夕陽(ゆうひ)の  故郷(ふるさと)が--

(なつか)しい  面影(おもかげ)の

ひとつ星(ぼし)も  またたくよ-

o 小麥畑(こむぎばたけ)は-  o 二人(ふたり)の夢(ゆめ)を---

o ひそめているか  お-い  o 今(いま)もなお--o

(よ)ん|でいる  呼(よ)んでいる↙

(あか)|い夕陽(ゆうひ)の  故郷(ふるさと)が--

(なみだ)ぐみ  背伸(せの)びする

(わた)り鳥(どり)を  呼(よ)んでいる-

o 雲(くも)よ行(ゆ)くなら-  o おふくろさんに--

o 思(おも)いをせめて  お-い  o 乘(の)せて行(ゆ)け--o

賞析:

    《赤い夕陽の故郷》中文 意爲「紅色夕陽的故鄉」。是 由日本人 中野忠晴 作曲、橫井弘 作詞、三橋美智也 演唱,西元1958年11月 錄製上市。

    《赤い夕陽の故郷》是 描寫一個離鄉的遊子濡慕與思鄉之情懷,其中也不免 摻雜著 對故鄉情人的思念。

       西元1960年 由台灣音樂家 文夏 填台語詞 為《黃昏的故鄉》傳唱。今日,除了文夏的版本 持續傳唱外,亦有 許多台語歌手翻唱 此經典台語歌曲。 

參考資料:

《赤い夕陽の故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WCgfrVuktw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YwC9gDBlNo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2-06-12_071841.jpg

【詩詞賞析】  人生在世不稱意      明朝散髮弄扁舟

  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髮弄扁舟。」

李白 (西元701年~西元762年),字太 白,號 青蓮居士。他的籍貫、祖先、家世、出生地,乃至種族都不能十分確定。一般 認為他的祖籍在隴西成紀,先世 移居中亞碎葉,李白 就出生在這裡,碎葉在唐朝屬安西都護府管轄。李白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所以他自稱是 蜀人,也就是 四川人。

李白為唐代著名的大詩人。個性率真豪放,嗜酒好遊。玄宗時曾為翰林供奉,後因得罪權貴,遭排擠而離開京城,最後病死當塗。其詩高妙清逸,世稱為 詩仙。與杜甫齊名,時人號稱 李杜。著有 李太白集。

注釋:

1. 宣州:今 安徽宣城。

2. 謝脁樓:又名 北樓或謝公樓。相傳 為南朝齊詩人謝脁 任宣城太守時所建。

3. 校書:官名。 秘書省 校書郎。

4. 叔雲:李白族叔 李雲。

5. 高樓:即 謝朓樓。

6. 蓬萊:東漢時期,當時 學者以蓬萊為海外仙山、上居仙人,藏有大量的幽經祕錄,故稱朝廷的藏書機構「東觀」為「道家蓬萊山」;到了 唐朝,又 多以蓬山、蓬閣指 祕書省。

7. 建安骨。文章有「建安體」那樣志氣飛揚又筆力遒勁的風骨。建安七子,又號 鄴中七子,是 指東漢末年漢獻帝建安年間的七位文學家:孔融、陳琳、阮瑀、徐幹、王粲、應瑒、劉楨。被視作三國時期 文學成就的代表。

8. 小謝:謝脁與謝靈運同族,經歷 有些類似,時與謝靈運對舉,亦稱小謝。謝靈運亦稱大謝。

9. 清發:清新秀麗。

10. 逸興:超逸的意興。

11. 不稱意:不能稱心如意

12 散髮:不插簪戴冠。指 披散著頭髮 漫無拘束。

13. 扁舟:小船。

14. 弄扁舟:指 歸隱江湖。

語譯:

離我而去的昨日時光,已經不可挽留;擾亂我心思的今日時光,使我十分煩憂。

我在這座謝朓樓上為你送別,看著長風萬里伴送秋雁,此情此景真可痛快暢飲一番。

你在秘書省 擔任校書,文章有「建安體」那樣志氣飛揚又筆力遒勁的風骨,尚且有像謝朓般清新發越的才思。

不論是談詩論文,或下筆揮灑,都懷有奔逸的興致和豪壯的思想,就好像要飛上青天去攬取明月似的雄壯。

抽出刀子去砍斷流水,怎奈水更流個不停;舉起酒杯本想消除愁悶,怎奈愁悶愈益增多而難以消解。

人生在世,總是 不能稱心如意,還不如 明天明天披散著頭髮,駕著小舟,歸隱江湖去吧。

賞析:
此詩 為李白名作之一,詩文 句句膾炙人口,李白固有的自然與豪放和諧結合

的語言風格,在這首詩裡也表現得相當突出。

在詩的後半段,詩人首先稱讚李雲的文章「蓬萊文章建安骨」;以「蓬萊」稱文章,典故其實源出於東漢時期,當時學者以蓬萊為海外仙山、上居仙人,藏有大量的幽經祕錄,故稱朝廷的藏書機構「東觀」為「道家蓬萊山」;到了唐朝,又多以蓬山、蓬閣指祕書省,李雲既然是祕書省校書郎,所以這裡便用「蓬萊文章」借指李雲的文章。

至於「中間」一句,大致 有兩種說法:一說 認為李白以「小謝」自況,一說則認為詩人以小謝讚李雲,推崇李雲之文風有如謝朓般清麗。姑不論何說為是,可以確定的是,李白對於謝朓是極為推崇的,而李白詩「清麗」的描繪筆法,受到謝朓的影響亦是很深。

再看到「俱懷逸興」二句。其實全詩要表達的重點,是李白 宏大的胸襟抱負及豪放坦率的思想性格的表現。儘管 他精神上飽受苦悶的重壓,卻 沒有因此放棄對進步理想的追求。

「壯思飛」、「上青天」、「攬明月」,這是多麼雄壯的豪語。至於「抽刀」二句,也在抒寫 強烈苦悶的同時表現出倔強的性格,因此 整首詩給人的感覺不是陰鬱絕望,而是 憂憤苦悶中顯現出豪邁雄放的氣概。

最後「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髮弄扁舟。」兩句,在悲憤身世與國難當前的愁懷下,這兩句結語,就是 李白對於人生無常與自己命運結局的最後期待了。 亦是 李白一貫豪邁的詩風,為 全詩畫下一個完美的句點。

參考資料:

《謝朓樓》

「謝脁樓」、又稱 北望樓、疊嶂樓,是 中國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一座著名樓閣。「謝脁樓」、「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並稱「江南四大名樓」。南北朝時門閥名士,謝朓 擔任宣城太守,在郡城之北的陵陽山修建。

唐代時,為 紀念謝朓,因而 重建此樓,以其在郡署之北,改稱 北望樓,或作 北樓。人稱 謝朓樓、謝公樓。李白 路過謝朓樓時,作《宣州謝朓樓 餞別校書叔雲》詩,從此 謝朓樓 知名天下。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2-06-06_153859.jpg

【俗語解析】 帶兵帶心     將士同心

俗語:「帶兵帶心,將士同心」。

      《俗語》,就是 慣用語,指 約定俗成,廣泛 流行於 某時某地的口語。

       從 廣義來說,俗語 包括 諺語、歇後語(引註語)、常用的成語,但不包括 並不通俗和古雅書面語中的成語,或名著中的名言警句;從狹義來說,俗語是 具有地區特點的語言。

      《俗語》來源很廣,既 來自 人民群眾的口頭創作,也和詩文名句、格言警語、歷史典故等有關。

意譯:

        俗語「帶兵帶心,將士同心」意思是 率領軍隊 要帶領 士兵的心,將士同心,同甘共苦,理解 士兵的需求,用 真誠照顧士兵。

解析:  

        軍中傳統 認為 當兵是 一種磨練, 有「絕對服從」、「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等,一脈相承的威權訓練方式。

        台灣 這些年的民主發展與文化、價值觀改變 相當迅速,而 軍中 仍 停留在 幾十年前的威權訓練方式,改變甚微,顯然與時代脫節。

        特戰一兵 阿忠 寫信 向 總統 蔡英文告狀,抱怨 教召人員 都 能用新的裝備,志願役 還要 自己買。國防部長 邱國正 撂狠話,「我要知道 他是誰?一定治他。有些兵,就 見不得人家好。」最討厭 躲在背後放話的人,「這種人 很窩囊,不屑 跟這種 躲在暗處放話的人講話」。

參考資料:

2022-03-19 udn報導 

記者洪哲政/台北即時報導

         自稱是 陸軍特戰一兵 阿忠(化名)日前 寫信 給總統民間信箱,表示 缺乏戰鬥個裝,還得自購。陸軍司令部 回應說,航特部 針對任務短缺裝備,已 協調地區補給庫 提供堪用品 予 單位人員;針對 欠撥裝備,則 均完成申請,待獲撥後 即配發 個人使用。而 全軍 戰鬥個裝籌補,規劃113年 完成撥發。          

2016-06-05  udn報導 

【國防改革   勢在必行】

          總統 蔡英文「 國軍部隊之旅」。 昨天一天 連趕兩場,中午 第二站到宜蘭金六結,視導 陸軍一五三新訓旅。總統 在致詞時 表示,光是 油漆與除草,不會 讓國軍更好,最重要的是 制度好,軍人 才會有尊嚴;蔡總統 說,未來 會督促 國防部 ,訓練 一定要跟上時代,符合實際需要,才是 軍事訓練的意義所在。

         她 也表示,基地長官的責任,是 讓大家在軍隊裡 抬頭挺胸;自己的責任,是 讓軍人面對社會時 能夠抬頭挺胸。國防改革 勢在必行,她 會讓大家 以身為軍人為傲。 

 

 2022年3月30日udn報導

         募兵制度 推動以來的重要警訊,近年 國防部 辦理招募士官兵不易,軍中 管理文化、要 確實檢討。

         國防部 統計,近三年 申請退場 共 八一0九人,包括 軍官 二八二人、士官 五一 一人、士兵 七三一六人,其中 士兵 約占九成。

 

哀慟
2022年5月31日
今(31日)高雄空軍官校 23歲少尉飛官 徐大鈞 上午8時3分駕駛一架AT-3教練機 進行訓練飛行時,發生墜機事故 殉職。

近年來 的軍機失事
2017年11月7日,幻象2000戰機 失事, 何子雨 上尉失聯 判定殉職 (已婚 得年28歲)。
2018年6月4日 漢光演習 F-16戰機 意外,吳彥霆 少校 殉職( (已婚 得年31歲)。
2020年1月2日,黑鷹直升機 墜毀 參謀總長沈一鳴 上將 等8人殉職 5人輕重傷。
2020年7月16日, OH-58D戰搜直升機 失事,正駕駛 簡任專 少校及副駕駛 高嘉隆 上尉,不幸殉職。
2020年10月29日F-5E戰機 失事,朱冠甍 上尉殉職! ( 得年29歲他的妻子PO出幼女照片)。
2020年11月17日 F-16戰機 意外,蔣正志 上校失聯 判定殉職( (已婚 得年44歲)。
2021年3月22日,2架F5E戰機,擦撞墜海,潘穎諄 上尉(28歲)和羅尚樺中尉(26歲),不幸殉職。
2022年1月11日,驚傳F-16V戰機疑墜海事故,駕駛員 陳奕上尉(28歲),不幸殉職。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22-04-30_212335.jpg

【歌曲賞析】  黃昏的故鄉

歌曲:《黃昏的故鄉》

作詞:文夏

      文夏(西元1928年~西元2022年),本名 王瑞河,筆名 愁人,台南麻豆人,台灣知名台語歌曲歌手、作詞家、演員,曾灌錄超過1,200首台語歌曲,而有「國寶歌王」、「寶島歌王」之稱號。 

       文夏曾與妻子文香、學生文卿、文麗、文鶯組成四女一男的合唱團。於西元1962年至西元1976年間主演過十一部台語電影。以愁人為筆名創作台語歌詞,作品 包括 著名的混血歌曲「黃昏的故鄉」、「媽媽請你也保重」、「星星知我心」,以及「彼個小姑娘」等。西元2011年榮獲第2屆金音創作獎傑出貢獻獎。西元2012年榮獲第23屆金曲獎特別貢獻獎。

   (混血歌曲,是指將某種語言的歌曲,配合填入另一種語言的歌詞,使成為「外國曲,本國詞」的新歌曲。台灣 在西元1950年~西元1970年 時,常以日語歌的曲調配上台語歌詞,這些「混血歌曲」雖然毫無台灣曲風,但歌詞內容卻也反映了當日的部分社會景象。)

  

《黃昏的故鄉》歌詞

叫著我 叫著我

黃昏的故鄉不時地叫我

叫我這個苦命的身軀

流浪的人無厝的渡鳥

孤單若來到異鄉

不時也會念家鄉

今日又是會聽見著 喔~

親像塊叫我的

 

叫著我 叫著我

黃昏的故鄉不時地叫我

懷念彼時故鄉的形影

月光不時照落的山河

彼邊山 彼條溪水

永遠抱著咱的夢

今夜又是來夢著伊 喔~

親像塊等我的

叫著我 叫著我

黃昏的故鄉不時地叫我

含著悲哀也有帶目屎

盼我倒去的聲叫無停

白雲啊~你若要去

請你帶著我心情

送去乎伊我的阿母 喔~

不倘來忘記的

賞析:

《黃昏的故鄉》;是 一首台語的混血歌曲。原為 日文歌曲:《赤い夕陽の故郷》中文意爲「紅色夕陽的故鄉」。是由日本人 中野忠晴作曲、橫井弘作詞、三橋美智也演唱,西元1958年11月錄製上市。《赤い夕陽の故郷》是 描寫一個離鄉的遊子濡慕與思鄉之情懷,其中也不免 摻雜著對故鄉情人的思念。

西元1960年由台灣音樂家 文夏填台語詞後翻唱。當年 許多被中華民國政府列入黑名單的台灣人二十餘年無法回台,所以在海外台灣人的聚會中,《黃昏的故鄉》是最常被吟唱的歌曲。今日,除了文夏的版本持續傳唱外,亦有許多台語歌手翻唱此經典台語歌曲。

參考資料:

《黃昏的故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ZEp-lWIglQ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unYRanBZGU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22-05-10_193558.jpg

名句賞析】螳螂勇猛 奮不顧身    螳臂當車 不自量力

漢 韓嬰《韓詩外傳 卷八》節錄;

       齊莊公 出獵,有 一蟲舉足將搏其輪。問其御曰:「此何蟲也?」對 曰:「此 所謂螳螂者也。其為蟲也,知進而不知卻,不量力而輕敵。」

       莊公 曰:「此為人,而 必為 天下勇武矣!」回車而避之,而勇士歸之。

       韓嬰(約~西元前200年~西元前130年),涿郡 鄚人(今 河北省 任丘市)。《史記》和《漢書》記載,漢文帝時曾任博士,漢景帝時 官至 常山太傅。

       韓嬰是著名的今文經學家,尤 以詩經研究見長,世稱「韓詩」,與轅固生的「齊詩」、申培的「魯詩」並稱「三家詩」。著有《韓詩內傳》、《韓詩外傳》、《韓說》等。南宋後 僅存外傳,行於世。

    《韓詩外傳》是一部由360條趣聞軼事、道德說教、倫理規範以及實際忠告等不同內容的雜編,一般每條都以一句恰當的《詩經》引文 作結論,以支持政事或論辯中的觀點。

注釋:

1. 螳螂:螳螂(音ㄊㄤˊ ㄌㄤˊ),一種昆蟲。能捕食害蟲,有益農業,屬益蟲。

2. 當:當(音ㄉㄤˇ),通「擋」。阻擋,抵擋。

3. 齊莊公:齊莊公(?~前731年),在位期間 齊國漸強,為 其孫 齊桓公 稱霸中原 打下堅實的基礎。。

4. 出獵:外出打獵。

5. 舉:舉起。

6. 搏 :搏鬥、撲打。

7. 御:駕車的人。

8. 知:知道。

9. 卻:退卻。

10. 勇武:勇猛的武士。

11. 回:回(音ㄏㄨㄟˊ ),通「迴」,迴避。

12. 回車:車 繞道行駛。

13. 避:避開。

14. 歸:投奔,歸向。

意譯:

        齊莊公 出門打獵,有一隻螳螂 舉雙臂,準備撲打他的馬車輪子。莊公 問 車夫說:「這是 什麼昆蟲啊?」車夫說:「這是 螳螂 是 只知道前進 不知道後退的,不估計一下力量 就 輕率和敵方對陣的昆蟲」。

        莊公說:「這昆蟲 如果是 人,必定是 天下勇士啊。」於是 齊莊公 果斷 命令他的車隊 繞道行駛,不要 碾傷螳螂。

賞析

       此文 是 成語「螳臂擋車」的由來。「螳臂擋車」的故事,劉安的《淮南子 · 人間訓》亦 有相似的記載。這是 從「諸子百家「的歷史文獻中 信手拈來,用 通俗易懂的小故事,藉喻 治國強軍 大道理。此故事 是 取材 自 莊子《內篇  人間世》。

       漢朝 韓嬰的《韓詩外傳》:「莊公 曰:『此為人,而 必為天下勇武矣!』回車而避之,而勇士歸之。」文中的「螳螂」,是 比喻 出色的勇士,並無貶意。齊莊公 這種 尊重勇士的善舉,被 文武百官 津津樂道,口口相傳。天下勇士們 聞風,都 紛紛投奔齊國,效忠 齊莊公,打起仗來 英勇頑強,奮不顧身。

       齊莊公的可貴之處,就是 能 從這細小、偶然的事件中,思索出 大道理;顯示出「使勇武歸之」的大智慧。並且 能激勵士氣。從而 使齊國 後來 成為「春秋五霸」 奠定了基石。由此 可見,齊莊公是  一位具有遠見的國君。

       但 後來 成語「螳臂擋車」,卻不是 比喻 出色的勇士,而是 比喻 「自不量力」。螳螂 鼓起雙臂 來阻擋前進的車輪,它 不知道 自己是 力不勝任的,自以為 力量很大,可以 擋得車輪,「知進而不知卻,不量力而輕敵。」已經 成為 用來諷刺 那些 狂妄自大,不自量力,可笑之人。

       聖賢之人 是 思想深邃,善思 長遠大計,而愚笨之人,總是 目光短淺。這 就是 同一則 寓言成語故事 在不同時期,不同語境中 的不同之解釋,其 寓意深遠。

參考資料:

莊子《內篇  人間世》︰

     「汝不知 夫螳螂乎?怒其臂 以當車轍,不知 其不勝任也,是 其才之美者也。」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2022-03-27_173654.jpg

【名句解析】不識天時 強欲與爭       正如 以卵擊石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3回)用奇謀孔明借箭   獻密計黃蓋受刑:

     「劉豫州 不識天時,強欲與爭,正如 以卵擊石,安得不敗乎?」

        羅貫中(西元1330年~西元1400年),名 本,字 貫中,山西 太原人,號 湖海散人,元末明初 小說家。《三國演義》的作者。他的籍貫 一說是 太原(今 山西 太原),一說是 東原(今 山東 東平), 一說是 錢塘(今 浙江 杭州) ,不可確考。

        明朝是 中國小說 最興盛的朝代,其中 代表作品 有所謂的四大奇書,這四大奇書 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

注釋:

1. 劉豫州:劉備(西元161年~西元223年),字 玄德,東漢末年 幽州 涿郡涿縣(今 河北省 涿州市)人,曾任 豫州刺史,因稱 劉豫州。 三國時期 蜀漢 開國皇帝。

2. 天時:天道運行的規律,有利的時機。

3. 強欲:勉強要。

4. 爭:爭戰。

5. 正如:就像,和什麼一樣。

6. 安得:如何能得、怎能得。. 含有 不可得的意思。

意譯: 

          劉備 所占據的新野 只是一個小縣城,人少、資源不多。 不懂 天道運行的規律,不估算 自己的力量,勉強 要和強大的曹魏 爭戰,就像 拿蛋去擊打石頭,怎麼 不戰敗啊?

解析: 

        我們 無論 做什麼事情 都要 估量自己的能力,不能 盲目行動。面對 強大對手的時候,更要 知己知彼,這樣 才有 取勝機會。當 實力懸殊,不能 力敵的時候,何不 採用 智取的方式呢?只要 我們 清楚自己的不足,不斷完善自己,終有一天,我們 會戰勝對手。

《孫子兵法 》: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不對稱作戰」,(英語:Asymmetric warfare)亦譯為「非對稱作戰」,西元1997年 美國 國防部《四年防務審查報告》首次 公開 在官方文件 使用「不對稱作戰」概念。

「不對稱作戰」是 一種軍事術語,指 軍力弱者 對 軍力強者的戰爭中,如何 取勝或達成戰鬥目標的學問。 「不對稱作戰」,其實 就是《孫子兵法 》中:「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的「奇」,「兵者,詭道也」的「詭道」。

參考資料:

《三十六計》或稱三十六策,是一部兵法書。

而「三十六計」一語,最早見於 南齊書 王敬則傳 中。

《三十六計》為 古人 為我們留下來的智慧精華,內容為:

第一套 勝戰計

無中生有,暗渡陳倉,隔岸觀火,笑裡藏刀,李代桃僵,順手牽羊。

第二套 敵戰計

瞞天過海,圍魏救趙,借刀殺人,以逸待勞,趁火打劫,聲東擊西。

第三套 攻戰計

打草驚蛇,借屍還魂,調虎離山,欲擒故縱,拋磚引玉,擒賊擒王。

第四套 混戰計

釜底抽薪,混水摸魚,金蟬脫殼,關門捉賊,遠交近攻,假道伐虢。

第五套 並戰計

偷樑換柱,指桑罵槐,假癡不癲,上屋抽梯,樹上開花,反客為主。

第六套 敗戰計

美人計,空城計,苦肉計,反間計,連環計,走為上計。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22-04-24_162755.jpg

【俗語解析】  養兵千日       用在一朝

俗語「養兵千日,用在一朝」:

      《俗語》,就是 慣用語,指 約定俗成,廣泛 流行於 某時某地的口語。

        從 廣義來說,俗語 包括 諺語、歇後語(引註語)、常用的成語,但不包括 並不通俗和古雅書面語中的成語,或名著中的名言警句;從狹義來說,俗語是 具有地區特點的語言。

      《俗語》來源很廣,既 來自 人民群眾的口頭創作,也和詩文名句、格言警語、歷史典故等有關。

意譯:

         俗語「養兵千日,用在一朝」,意思是 指 長期供養、訓練軍隊,以備 一旦用兵打仗。

解析:

         俗語「養兵千日,用在一朝」,也作「養兵千日,用在一時」 。台灣 面對強鄰壓境,須有 自我防衛的能力。充實國防 戰力,有迫切的必要。

台灣國防戰力 主要 面臨兩大問題:兵源問題 及軍費問題。

「兵源問題」:

          去年國內結婚率和出生數 雙雙創下歷年來最低,台灣少子化問題嚴重,導致 未來兵源 將愈來愈不足。

立法院 法制局分析,推估 至128年 將 僅有5萬多名 役男 可應徵募,建議 政府 設立風險控管期程,適時 回復 徵兵制,並 停止辦理部分或全部的替代役,以符合國防需求。

「軍費問題」:

          台海兩岸 若 能維持穩定的關係,共同降低 國防支出 占GDP的比重,將 釋出的財源 用來 促進經濟成長,一起創造「和平紅利」,當然是 最佳抉擇;然而 當前情勢 恐非如此。

面對 中國大陸軍費猛增,處 兩岸對峙關係嚴峻之際,台灣 需要 籌措適當財源,增強 國防武器自主能力與戰鬥力,期能 因應 來自 對岸日增的軍事威脅。

參考資料:

「兵源問題」:

         由於台灣少子化問題嚴重,導致未來兵源 將愈來愈不足。

        立法院 法制局 提出分析報告指出,內政部 日前公佈統計我國去年結婚數約11萬餘對、新生兒約15.3萬餘人,結婚率、出生數 雙雙創下歷年來最低;不婚又不生,已 成為台灣人口「入不敷出」的關鍵因素。

        立法院 法制局 表示,外界 原本 從樂觀角度預估出生人口可有16萬人 且男女各半,18年後 這批男嬰將成為 役男,為 未來國防人力之主要基礎,扣除 夭折、體位、出國留學等問題後,以70%比例計算,至128年 將僅有5萬6000名役男 可應徵募,何況 實際出生人數 僅15.3萬餘人,役男數 勢必將更少。

「軍費問題」:

         2022年度 國防部 編列公務預算 新台幣3,726億元,另加計 新式戰機 採購特別預算 年度攤列401億元,以及非營業特種基金預算 約590億元,國防預算 金額 將達4,717億元。此外 國防部 也編列的「海空戰力提升計畫採購 特別預算」上限2,400億元,若 審查通過,將分5個年度支用,或可 改善國防預算因稅收不足而遭嚴重排擠的現象。

        但 也凸顯一些問題:日前 立法院 初審國防部公務預算,只具 象徵性的刪減不到1億元;由於 國防預算因 被排擠而偏低,立委 更應 加倍努力 替人民看緊荷包,將 錢用在刀口上。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22-04-01_130434.jpg

【諺語解析】 好男不當兵      好鐵不打釘

 《諺語》:

「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         

     《諺語》是 一些民間流傳的常用語,通常 指 一些含有豐富的知識、經驗,有思想,有教育意義的俗語。例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材燒。」「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諺語》它是 先民們 生活經驗與智慧的結晶,這些《諺語》流傳久遠,雖然 都以口語方式表現,但許多《諺語》對人們的影響,並不下於「四書五經」呢。

注釋:

1. 好男:是 一個優秀男性的代名詞。強健的身體、健全的心智、深刻的責任心、頑強的毅力、優良的品性等 都是 成為一個好男人的基本要素。

2. 當兵:指 服兵役。到軍隊中 成為戰士。

3. 好鐵:材質好的鐵。

4. 打釘:打造釘子。

意譯:

         「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從字面上的意義 就是

好男兒 不會 想去從軍當兵;

材質好的鐵 不會 用來打造釘子 。

解析:

      「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這是 上一代 不想當兵的人, 總是 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人民從軍 往往 為了要 討一口飯吃,不得已 才入伍當兵 ,從軍是 種無奈, 好男兒 不會 想去當兵。

       2016-06-05  udn報導   總統 蔡英文 「國軍部隊之旅」。 指示 基地長官的責任,是 讓大家在軍隊裡 抬頭挺胸;自己的責任,是 讓軍人 面對社會時 能夠抬頭挺胸,最重要的是 制度好,軍人 才會有尊嚴。「國防改革   勢在必行」。

       實際情況,卻是 「政府 藉年金改革之名,大砍退役軍人退休俸」。把 軍人打成 米蟲。國軍 已 難招募到兵源,募兵制 苟延殘喘!?國防部 統計,近三年 申請退場 共 八一0九人,包括 軍官 二八二人、士官 五一 一人、士兵 七三一六人,其中 士兵 約占九成。「無兵可用、有兵誤用」的國軍,如何「抗中保台」?... 國軍 已被 昏君、佞臣、政客、爛媒 玩到快掛了!

      現今 台灣軍人 真的 都是 浪費納稅人的血汗錢 所供養的米蟲嗎? 年輕世代 如何看待「服兵役」呢? 隨著「烏俄戰爭」 情勢,國內 出現 是否 延長義務役役期的討論 ?有人 大聲疾呼:「男生 應該 保家衛國,不該抱怨。」 有人 認為:「當兵 其實 都在 混時間,如果 花1年時間當兵,等於 比 別人晚了1年起步。想要 到國外留學的 尤其 認為 當兵是「浪費時間」。 都有 幾分道理。

2022年4月1日udn報導  

       政府 研擬 延長義務役 役期,造成 役男與家長焦慮。關心 兵役的學生與年輕人 想趕著 早一點當兵,提早 將 四個月(軍事訓練役)服畢 。

參考資料: 

      2022/3/23  台灣民意基金會 昨公佈 最新民調顯示,7成6 同意 兵役延長為一年。

《※ 事不關己的民調 非當事人 多半 會贊成。》

      表示贊成意見的民眾 通常是 不會被國家「徵召」,這些民眾是 國家 已經不需要或是 已經服過軍事訓練役的對象 ,即使 政府 要改回 一年或更長的義務役 役期 , 又 不用溯及既往的話,這些人 應當 絕大多數會贊成。但 若是 同一問題詢問 還 未服役且要服役的役男,應是 不贊成的居多,這是 人性使然。

《※民調是 宣傳工具?  專家 專門騙大家!》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