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2_144745.jpg

【醫療保健】  疾病纏身 痛苦難熬 醫療保健 非常重要

《英雄最怕病來磨,何況是凡夫俗子》

「英雄最怕病來磨」。生病 讓人非常難過。據說 三國時代 猛將張飛 死都不怕,就是 怕生病,因為人一旦生病,痛不欲生。
      倘若 半身不遂,舉步維艱,寸步難行;而全身癱瘓,臥病在床,更是 動彈
不得,「即使 有十八般武藝,也 英雄無用武之地」,難以施展,什麼事 都不能做了。
        病人的苦痛。生病 是苦不堪言,生病的劇痛,只有身受其苦的人,方能真正體會。
        然而 人不可能沒病痛。一旦生病了,需要別人的照顧,非但 自己受苦,更增加 家人的負擔困擾。報載,有人 因生病而輕生,也有人 因家人生病,而終日生活在愁苦之中。

2023年4月23日 報載: 國寶雕刻大師 朱銘 昨天深夜 ,在 住家輕生身亡,終年85歲,死訊傳出 震驚藝術界。據了解,朱銘 晚年 慢性疾病 纏身,可能是 久病厭世輕生。)

《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旦無常萬事休》

「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旦無常萬事休。」其意思是 只要你活著,就可以做很多事。只要你活著,就擁有無限憧憬和希望。一旦死亡,「生命」也就 到此終結。大事、小事、千萬事,都休止了

人一旦死亡,一切身外之物,也隨人之幻滅,縱有 萬貫家財,無法享用。人要珍惜 可貴的生命,每個人 都只是 這天地之間的過客,誰也 無法預料 能活多久?人生短暫,生命可貴,要珍惜 每一個時光和情緣。在世 若有規畫,就 活得有尊嚴、有意義。

2023年4月12日 報載,· 淡江大學 前副校長、戰略所 教授 62歲的王高成 今(12)日在校內12樓 墜樓不幸身亡。 校方 隨後也證實,王高成 留有遺書 表示,「因腦部病變,智能已失,無法進行 教學與研究」。故 厭世輕生。)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生病是 很痛苦的,所以,任何人 應具備一些醫學常識,凡事 宜沉著應變,不致臨病 驚慌失惜,於事無補。自己平時,也應好好養生,注意 自己的健康,「預防重於治療」,若 平時疏於保養、甚至於 作息不正常、暴飲暴食,沉迷酒色等,隨意糟蹋自己的身體,導致 疾病纏身,就 後悔莫及了。

「書到用時方恨少」,是勸勉人們要力求「真知」;「事非經過不知難」,是強調要實踐「力行」。「知」而不「行」終是無益。

坊間 保健養養生的書籍很多,可找適合自己的養生法然後確實去做。「好好愛自己 實踐健康生活。」

然而 健康長壽 涉及 先天的遺傳基因及後天的環境因素。又 病毒傳染、意外事故等 也可能導致夭折。「就算很注重養生,未必能健康長壽」。

2023年6月9日 報載,前總統 陳水扁女婿 趙建銘的弟弟  趙建勳醫師。驚傳大腦動脈瘤破裂猝逝,享年50歲。 日前 陳水扁親家 趙玉柱出獄,當時趙建勳醫師 還開車 到明德外役監 接趙玉柱回家,在6月7日這天,趙建勳醫師 突然喊頭痛,吃了一顆 「普拿疼」 後 有所緩解,不料 隔天(6月8日)中午 竟昏迷,家人 將他送往 醫院,診斷為 大腦動脈瘤破裂,插上 葉克膜急救 仍無效,下午 宣告死亡。)

參考資料:

《康健雜誌:照顧我們所愛的人》

沒有子女的老後

一個人也能幸福終老?

《康健雜誌》5月 2012第162期│ 文/黃惠如

《康健雜誌》無子女的老後危機意識  網路大調查

目前四十歲上下、1970年前後 出生的人 不婚、不育,創下 全世界最低生育率,這個世代 將會 面臨 孤獨變老的人生。根據推估,未來全台灣有四分之一的人 都是一個人,沒有家庭、孤獨變老;就算結婚有子女,也是「假性子女」,無力或無意願住在一起,配偶去世後,也是一個人。

為了解30~49歲中壯年 對老後的想法與規劃,《康健雜誌》與東方線上 合作網路調查,結果顯示身、無子女中壯年 過度天真、準備不足  老後面臨「照護不足」、「無處居住」、「孤立孤獨」、「經濟貧困」四大困境。(「無處居住」指 40歲上下的世代至今還有很多人 因低薪,買不起房子,老了之後,崔媽媽基金會統計 有九成房東不願租屋給單身老人。)

單身或不生子女的人 要 安定、安心、安全的老後,無論是 居住、照護、金錢、人際關係,全靠年輕時的規劃。 有子女的人 也要準備,因為 只要活得夠久,最後 終究也是一個人,不論 有沒有子女,都該 提前規劃有尊嚴的老年。

同時《康健雜誌》也 期望中央與各縣市主管機關 正視 高齡化社會來臨,加速相關政策的研擬及配套措施,為「沒有子女的老後」及早 做好準備,透過 立法及宣導,改變現行不合時宜的法律 並加速政策執行,有效 提升台灣人的老後生活品質。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23-02-01_144454.jpg

【論語解析】 三思而後行 或 再思就可矣

《論語》(公冶長 第五):

       子曰:「季文子 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論語》是 孔子應答弟子、時人以及弟子互相問答的話,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記錄編纂而成。。從論語中,可以知道孔子對許多事物的見解。

     《論語》共二十卷〈學而第一、為政第二、八佾第三、里仁第四、公冶長第五、雍也第六、述而第七、泰伯第八、子罕第九、鄉黨第十、先進第十一、顏淵第十二、子路第十三、憲問第十四、衛靈公第十五、季氏第十六、陽貨第十七、微子第十八、子張第十九、堯曰第二十〉,每一卷的卷名由來,大多是以卷中第一篇開頭的幾個字來命名的,沒有 特定的含義。

注釋:

1. 季文子:姓 季孫,名 行父,諡 文,是 魯國的大夫。

2. 三:古人説「三」的時候,往往不指確數的「三」,而是 表示次數很多。但這裏和

3.「再」:兩次,所以 仍舊 看做確數。

4. 再,斯可矣:思考兩次,就可以了。

意譯: 

       季文子 每件事思考三次才行動。孔子 聽説這件事,説:「思考兩次,就可以了。」解析:       

        三思而後行,是 指 一種做事風格。特定的做事風格在特定的環境下可褒可貶。現在 多為讚頌某人做事講求仔細,屬於褒義。但是 在出處《論語》中,也就是它第一次出現時,確 被作為貶義。孔子説季文子做事想太多,想兩次也就夠了。

  一件事情到手的時候,考慮一下,再考慮一下,就可以了。如果第三次再考慮一下,很可能 就猶豫不決,再 也不會去做了。所以 謹慎是要謹慎,但過分謹慎 就變成缺乏魄力。犯了拘謹的毛病,往往 半途而廢 前功盡棄,問題就多了。所以 孔子主張,何必,再思就可以了。

   人的個性 有很大的差異性,有的人 橫衝直撞,有的人 過分謹慎……。對於前者宜`勸勸導他 三思而後行,對於後者宜`勸勸導他 再思就可以了。

參考資料:

 《因材施教》

       孔子 晚年回到了魯國,致力 於古代典籍的整理,並 從事教育工作,不但 開平民教育之先河,也 成為歷史上最偉大的教育家。他有許多創新的教育觀,其中「因材施教」主張 依據受教者不同的資材,而給予不同的教導。對後世影響至鉅。

「因材施教」的故事 好像與我們學習為人處事 關係不大,實則不然,只有 老師對每個人 有一定的了解,並能 因材施教,才能  讓 受教者 各盡其材,有所進步。

 

 

孔子(西元前551年9月28日~西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魯(今中國山東曲阜)人,中國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孔子是中華文化中的核心學說儒家的首代宗師,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並且被後世尊為至聖(聖人之中的聖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

        孔子和他創立的儒家思想對中國和朝鮮、日本、越南等地區有深遠的影響,這些地區又被稱爲儒家文化圈。」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3-04-01_091728.jpg

【閱讀心得】   應用想像力     發揮創造力

《 應用想像力》

        應用想像力(Applied Imagination)

作者:奧斯朋(Alex F. Osborn)譯者:邵一杭 

出版社: 協志工業叢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1964/07/01

  本書 自1953年初版,由麻省理工學院 首先採用做為教科書以後,到1960年短短的七年間,已發行十二版而普及到美國各主要的大學 均予採用,對 促進各行各業的加速發展,產生了重大而顯著的影響。

<問題檢核法>

     「問題檢核法」是由「腦力激盪」的創始人 奧斯朋(Alex F. Osborn)所提出,其做法是 在思考某件事情時,先列出 覺得需要檢視分析的問題清單,然後 再一項一項去檢查、分析、構思可能的做法。

       在 奧斯朋 提出「問題檢核法」之後,各式各樣的「問題檢核表」也 陸續出現。不過 其中 還是 以 奧斯朋 本人所創造的「問題檢核表」 應用最為廣泛。

       奧斯朋「問題檢核表」的內容,主要 包括 以下9項問題:

1.是否 有其他用途?

2.是否 能從其他的地方得到啟發?

3.是否 能加以調整改變?

4.是否 能夠擴大或增加些什麼?

5.是否 能夠縮小或減少些什麼?

6.是否 可以用其他東西替換或取代?

7.是否 可以省略或簡化?

8.是否 可以重新排列組合?

9.是否 可以從相反的作用或方向來看待?

     「問題檢核法」可以 讓我們更有條理地從各種角度去考慮事情,而不會卡在某個層面。能夠問得愈多,就愈能探討出更多不尋常的地方,就愈能提出更多的構想和方案。

《發揮創造力》:

    「12種創新祕技」是 中國大陸 學者 許立言、張福奎 在奧斯本「問題檢核法」基礎上,借用其基本原理,加以創造而提出的思維技法。它 既是 對奧斯本「問題檢核法」的一種繼承,又是 一種大膽的創新。

        許立言和張福奎, 強調 創新並非要追逐原創發明,巧妙重組 現有的各項技能,反而 能創造時效性更強的創新發明,「12種創新祕技」,甚具 啟示性,且可 化解對創新的困惑與迷思 。 

    (取材自《大師輕鬆讀——發明大王 不必是天才》 ,大師文化。整理‧撰文/張鴻,2007))

12種創新祕技>:

    (一)加一加:能在這個東西上 添加些什麼? 

    (二)減一減:可以在這個東西上 減掉什麼? 

    (三)擴一擴:把這個東西擴張 會怎樣? 

    (四)縮一縮:讓這個東西縮小 會怎樣? 

    (五)變一變: 改變形狀、顏色、聲音、氣味或是組成次序 會怎樣? 

    (六)改一改: 這個東西 存在什麼缺點 須改進? 

    (七)聯一聯: 把某個東西或事物聯繫起來, 可以 達成什麼結果? 

    (八)學一學: 模仿其他事物的結構、原理或技術,會 有什麼結果?

    (九)代一代: 有什麼東西 能代替另一些東西? 

    (十)搬一搬: 把這些東西 搬到別的地方,能不能 有其他用處? 

    (十一)反一反: 把一件東西 正反、上下、左右、前後或裡外 顛倒一下, 會 有什麼結果? 

    (十二)定一定: 把解決某項問題或改進某個東西,需要 規定些什麼? 

解析:

         台灣社會 流傳的「諺語」:「歸暝全頭路, 天光無半步。」乃指 整晚 在 思考各種對策,想法很多,創意很多。但是,隔天 一覺醒來,一碰到 現實面,就發現 很多想法創意, 多 不切實際, 根本 無法落實。

         奧斯朋(Alex F. Osborn)所提出的「問題檢核法」及 許立言和張福奎的「12種創新祕技」。能 隨心所欲地 借用某個領域的概念,運用 到 完全不同的產業上,連結 舊有的領域,並且 根據 自己的發現創新,建新的領域。

         與其 追逐 原創發明,不如 巧妙 重組現有的各項技能,反而 能 創造時效性更強的創新發明。避免 很多想法創意, 不切實際, 根本 無法落實。

參考資料:

       《大師輕鬆讀》自2002年發行 迄今,已 收錄 超過650本 暢銷 商管好書 精華書摘。《大師輕鬆讀》曾 更名《管理與創新》2018年起 全面 改採 數位出版 形式,亦 恢復原名,並 由 大師輕鬆讀 股份有限公司 經營。

         大師輕鬆讀 股份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為 50791020. 代表負責人 為 俞國定。. 所在地 為 台北市 松山區八德路3段30號6樓。

 撰述者:江義德教授 

(前  國立陽明大學專任教授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兼任教授)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23-03-12_142848.jpg

【名文解析】倉廩實,則知禮節。   衣食足,則知榮辱

春秋時期  管子《牧民篇》:

    「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

       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傾可正也,危可安 也,覆可起也,滅不可復錯也。 

       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

       禮不逾節,義不自進,廉不蔽惡,恥不從枉。故不逾節,則上位安;不自進,則民無巧詐;不蔽惡 ,則行自全;不從枉,則邪事不生。」

      管仲(西元前719年~西元前645年),潁上(今安徽省潁上縣)人,周穆王的後代。姬姓,管氏,名 夷吾,字 仲,謚 敬,通稱為 管子、管夷吾、管敬仲,春秋時期法家先驅、政治人物。

       齊桓公 因用 管仲之謀,通過改革立法 使邦國日漸強盛,「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 春秋時期霸主。《管子》書,反映了管仲的事蹟與思想。

    《管子》書,並非 管仲所撰,主要是 戰國時期 齊國稷下學者的著作彙集,也 包括戰國到漢初各學派的零散著作。書中 也有《牧民》、《形勢》、《大匡》等篇章 反映了管仲的事蹟與思想。據 西漢 劉向編輯敘錄記載,《管子》共有 五百六十四篇,除去 重複的四百八十篇(數字有誤),實際是 八十六篇。現存《管子》七十六篇,另有十篇亡佚,只有 目錄而無內容。

注釋:

1. 倉廩:倉廩(音ㄘㄤ ㄌㄧㄣˇ),儲藏米穀的地方。《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發倉廩,散財幣,以振孤獨窮困之士。」

2. 維:準則。原指 繫物的大繩。

3. 絕:斷絕。

4. 措:安置,確立。

5. 節:規矩、應守的規範。

6. 枉:邪曲、不正。

意譯: 

       糧倉充實了,人民才會懂得做人的禮節;衣食豐足了,人們才會在意榮辱的理念。……

       國有四維,缺了一維,國家就傾斜;缺了兩維,國家就危險;缺了三維,國家就顛覆;缺了四維,國家就會滅亡。傾斜可以扶正,危險可以挽救,傾覆可以再起,只有 滅亡了,那 就不可收拾了。

       什麼是 四維呢?一是禮,二是義,三是廉,四是恥。   

       有禮,人們就不會超越應守的規範;有義,就不會妄自求進;有廉,就不會掩飾過錯;有恥,就不會趨從壞 人。人們不越出應守的規範,為君者的地位就安定;不妄自求進,人們就不巧謀欺詐;不掩飾過錯,行為就自然端正;不趨從壞人,邪亂的事情也就不會發生了。

解析:

      管子 強調 政治要「倉廩實」、「衣食足」,又 提倡「四維」。前者 注重經濟,後者 注重品德。

    管子 認為,人民的物質生活條件和水平是 社會倫理標準的基礎,「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這 就把「四維」等倫理觀念 建立 在經濟基礎之上,是 具有真知灼見。 

參考資料:

    「文武官員是 治國主力」,民進黨執政後 竟然 以 「改革」 為名,製造 職業對立,置 法律「誠信原則」、「不溯既往原則」 於不顧,大砍 退休軍、公、教、警、消 「退休金」。且 破壞 「文官體制」 成立不少「黑機關」,任用私人、政治分贓。此外 更 結黨營私、巧取豪奪,官商勾結、互利共生,貪污受賄、寡廉鮮恥。能騙就騙、 能撈就撈、 能柪就柪。

       以前  做官(今稱 擔任公職),薪俸微薄,為了生計,除了 節省開銷外,尚須 另闢財源 (找門路 賺外快 ) 。如果  奉公守法,秉持清廉 不貪 非分之財,勢必 生活清苦。清官難為,清廉自持,不 同流合污,非惟 得不到好處,反而 遭受排擠打壓。

         台灣民主化後,若 沒有 改善官場文化,人民 仍認為「做官清廉,食飯攪鹽」,那 真是諷刺!

         民主不能沒有法治,政府不能沒有廉能,「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

         治理國政,應以「福國利民」為目標,使 士、農、工、商、兵 ,同歸富足,消弭 職業對立,而不應 製造 對立,騙取選票。

「反貪促廉」 目標:

讓 文武官員

▲不願貪:型塑誠信反貪意識,健全國家廉政體制。 

▲不必貪:完善員工福利待遇,激勵提升服務品質。 

▲不能貪:強化公私部門治理,促進決策流程透明。 

▲不敢貪:打擊公私部門貪腐,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23-01-10_084125.jpg

【名句解析】 三不朽:    立德、立功、立言

春秋 左丘明《左傳》(襄公 二十四年):

    「太上 有立德,其次 有立功,其次 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 不朽。」 

         左丘明(生卒年 不詳),中國 春秋時 史學家。魯國人,雙目失明,春秋時 有稱為 瞽的盲史官,記誦、講述 有關 古代歷史和傳說,口耳相傳,以補充和豐富文字的記載,左丘明 即為 瞽之一。相傳 曾著《左氏春秋》(又稱《左傳》)和《國語》。兩書 記錄了 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 具有很高價值的原始資料。

      《左傳》原名為《左氏 春秋》,漢代 改稱《春秋 左氏傳》,簡稱《左傳》。舊時相傳是 春秋末年 左丘明 為解釋 孔子的《春秋》而作。《左傳》實質上是 一部獨立撰寫的史書。它 起自 魯隱公元年(西元前722年),迄於 魯哀公二十七年(西元前468年),以《春秋》為本,記述 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 來說 明《春秋》的綱目,是儒家 重要經典之一。

       《左傳》與《春秋 公羊傳》和《春秋 穀梁傳》合稱 為《春秋 三傳》。現行本《左傳》計有 六十卷,共有 十八萬字,全書 按照 編年體形式,首列《春秋》經文,然後 分條記事,以時間為 綱領,而 不以一事之本末為主。

注釋: 

1. 太上: 最高的。

2. 立德:創制垂法,博施濟眾。

3. 立功:拯厄除難,功濟於時。

4. 立言:言得其要,理足可傳。

意譯: 

       最高的不朽是 立德:創制垂法,博施濟眾;其次是 立功:拯厄除難,功濟於時。;再其次是 立言:言得其要,理足可傳。能做到 這樣,雖然死了,也能 永垂不朽,就叫做 三不朽。  

解析: 

        中國歷史上 所謂 「三不朽」,是 仁人志士 孜孜以求的一種凡世的永恆價值。

三不朽, 指 立德、立功、立言。《左傳 · 襄公二十四年》: 「太上 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其次 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

        唐人 孔穎達 在《春秋左傳正義》 對 立德、立功、立言三者 分別 做了界定: 「立德 謂 創制垂法,博施濟眾」; 「立功 謂 拯厄除難,功濟于時」; 「立言 謂 言得其要,理足可傳」。 

      「三不朽」中,「立德」受制於 眾口難調、見仁見智的外界評價, 「立功」涉及 擠身 壟斷性和風險性極強的官場,這些 往往 非一介書生的能力所及;於是,文人每以 「立言」為 第一要務,以求不朽,這 誠如 曹丕《典論 · 論文》講: 「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 有時而盡,榮樂 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是以 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籍,不假 良史之辭,不托 飛馳之勢,而 聲自傳於後。」

參考資料:    

       後人對「三不朽」的解讀中,「立德」係指 道德操守,「立功」乃指 事功業績,而「立言」是把 真知灼見 形諸語言文字,著書立說,傳於後世。當然,無論「立德」、「立功」或者「立言」,其實 都 旨在追求某種「身後之名」、「不朽之名」。而對身後 不朽之名的追求,正是 古聖先賢 超越個體生命而追求永生不朽、超越物質欲求而追求精神滿足的獨特形式。

       曾幾何時,社會上 充斥著「追名逐利」的短視行為,熙來攘往 奔競於名利場上的人們,根本 無暇顧及「不朽之名」的訴求。「立德」方面的「 假仁假義」、「外廉內貪」的道德作秀;「立功」方面的流於「自我吹噓」、「浮誇不實」的政績宣傳; 

      被先賢 視為生命的「立言」方面,時下的 不少 著書撰文者 所追求的 也不再是 不朽,而是 速成,而 速成者 往往是「魚目混珠」、「粗俗不堪」, 自然 就難免「速朽」。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3-02-14_091153.jpg

【對聯解析】紙上談兵乏實際       議場作秀多虛假     

佚名  《對聯》:

 上聯:紙上談兵乏實際

下聯: 議場作秀多虛假

解析:

       上聯: 紙上談兵乏實際。

歷史記載  春秋戰國時代,趙國名將 趙奢之子 趙括,只會《紙上談兵》,在 長平之戰大敗,中箭而死,部下 四十萬人 全軍覆沒。歷史的教訓,就是 空談理論不切實際。這 上聯 可謂是 引經據典,堪稱絕妙。

下聯:牆面畫馬不能騎。

據說 清朝乾隆時期 有一名寡婦 看見將軍出巡 很威武的樣子,便說了 這 下聯「牆面畫馬不能騎」,目的是 諷刺將軍,不過是 虛有其表,這故事 是真是假 無從考據,但 清軍的虛弱是 真的。

下聯:議場作秀多虛假 。

近日 有人 對出了 很精妙的下聯:「議場作秀多虛假」。

此下聯 諷刺 聯電 前董事長 曹興誠 吹噓。因 曹興誠 宣布 捐出 新台幣30億元 強化國防後 。且在 國會殿堂 穿防彈衣 吹噓 捐十億元 「抗中保台」。  6億元訓練 300萬名「黑熊勇士」! 4億元訓練 30萬名「保鄉神射」! 如何 訓練330萬名 「勇士神射」?  唬爛全台  空頭支票 如何兌現???

曹興誠 在臉書表示,近日 有人頻頻問他,錢捐了沒?錢捐了沒?錢捐了沒?曹 回應 外界質疑,表示 請你自己猜!

   《立法院 法制局分析,台灣 少子化問題嚴重,推估 至 民國128年 將 僅有5萬多名 役男 可應徵募。》

參考資料:

《膨風無罪 滿嘴謊言  》

2023年1月30日

       聯電 前董事長 曹興誠 宣布捐出 新台幣30億元 強化國防後 ,律師 林憲同 認為 他空口捐款,滋擾 台灣社會並涉嫌詐欺 而 提起刑事自訴。法院 認為,曹 就算毀諾 也沒 造成他人損失,裁定駁回。

       〈台北地方法院 裁定 指出 林憲同主張,曹興誠 在民國111年夏天 自新加坡 申請回復 中華民國國籍 並向 媒體公開宣示,捐款30億元 作為 對抗外來侵略的國防基金,但 曹興誠 迄至111年11月28日 均未捐款30億元。〉

說話不算話,台灣人 看清楚他的真面目了吧!! !不要 被他的鬼話 騙了。

法院 認證 曹興誠捐30億是 隨口說說 而已,罪嫌不足,不必審理~~~~~~哈哈哈
# 曹興誠 可以 繼續 吹牛了 #~~~~~~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3-02-01_144454.jpg

【名句解析】 人而無信  不知其可也

《論語》(為政 第二):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軌,其何以行之哉 ?」

     《論語》是孔子應答弟子、時人以及弟子互相問答的話,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記錄編纂而成。。從論語中,可以知道孔子對許多事物的見解。

      《論語》共二十卷〈學而第一、為政第二、八佾第三、裏仁第四、公冶長第五、雍也第六、述而第七、泰伯第八、子罕第九、鄉黨第十、先進第十一、顏淵第十二、子路第十三、憲問第十四、衛靈公第十五、季氏第十六、陽貨第十七、微子第十八、子張第十九、堯曰第二十〉,每一卷的卷名由來,大多是以卷中第一篇開頭的幾個字來命名的,沒有 特定的含義。

注釋:

1. 輗:輗〈音ㄋㄧˊ〉,古代大車車轅與橫木相連接的插銷。

2. 軏:軏〈音ㄩㄝˋ〉,古代小車車轅與橫木相連接的插銷。

意譯: 

   孔子說:「一個人不講信用,不知 他怎樣立身處世。就 像大車沒有輗,小車沒有軏一樣,它們 靠什麼行走呢?」

解析:

         誠信是 立身之本、處世之道、齊家之要、治國之寶。誠信即「誠實、守信」,由「誠」和「信」兩部分組成。「誠」就是 誠實、真誠,不欺騙別人,為人處世光明磊落。「信」就是 守信用,不論對自己 還是對別人,凡是 自己承諾的事情,就一定要兌現。在長期的社會生活實踐中,中華民族 逐步形成了 重承諾、守信義的道德傳統,留下了很多 諸如「一諾千金」、「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之類 的佳話。

「誠信之人,始 可托大事。」一個人 失信於人,就會 產生信用危機,就 很難在社會上立足。

一個奸巧的商人,依靠 矇騙可能致富,但不能長久,騙人 可能騙得了一時,卻 騙不了一世。

一個 不學無術的人,也 可以口若懸河、招搖撞騙,但 一旦大家瞭解了真實,誰 還會被他的虛假言談 所欺騙 ?

一個 政客 玩弄 手段 可能當上領導者,倘若 自己言而無信,手下 豈能不 爾虞我詐 ? 這種 無誠信的領導人,失去 人民的信任 便失去了 權力合法性。 一定 會被歷史所淘汰!

笑話分享》:
膨風 曹大帥
議場當戰場 國會演鬧劇
國會殿堂 穿防彈衣
滿口胡言 裝模作樣
抗中保台 最會吹噓
捐三十億 改為十億
6億訓練 300萬名「黑熊勇士」!
每名 訓練費用 新台幣200
4億訓練 30萬名「保鄉神射」! 
每位 訓練費用 新台幣1333

「夢幻部隊」 330萬名 如何招募

「勇士神射」 如何訓練
訓練基地 在何處 武器裝備 如何採購.....
「空頭支票」 如何兌現!?      

參考資料:2023年1月30日

聯電 前董事長 曹興誠 宣布捐出 新台幣30億元 強化國防後,律師 林憲同 認為 他空口捐款,滋擾 台灣社會並涉嫌詐欺而提起刑事自訴。法院 認為,曹就算毀諾 也 沒造成他人損失,裁定駁回。

(台北地方法院 裁定 指出,林憲同主張,曹興誠 在民國111年夏天 自新加坡申請回復 中華民國國籍 並向 媒體公開宣示,捐款30億元 作為 對抗外來侵略的國防基金,但 曹興誠 迄至111年11月28日 均未捐款30億元。)

《滿嘴謊言  膨風無罪

說話不算話,台灣人 看清楚他的真面目了吧!! !不要 被他的鬼話 騙了。

法院 認證 曹興誠捐30億是 隨口說說 而已,罪嫌不足,不必審理~~~~~~哈哈哈
# 曹興誠 可以 繼續吹牛了 #~~~~~~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22-09-28_082545.jpg

【旅遊景點】   新北市  汐止        「夢湖新山」

新北市 汐止區        「夢湖新山」
     遊客習慣把汐止「夢湖」和                「
新山」並稱,其實是 二個不同的地方。在「夢湖」和 「新山」之間 可以串聯二地的登山步道。

「夢湖」是 汐止著名的景點,容易親近,從 步道入口 步行約3分鐘,即 可抵達「夢湖」湖畔,近年來 也成為知名拍攝婚紗的景點。

「新山」座落於「夢湖」湖畔,海拔499公尺,擁有360度的環繞視野及稜岩奇觀,具有大山氣勢,成為 汐止知名的郊山。

▲【汐止《夢湖》】:

「夢湖」 濕地面積0.28公頃,是 人工湖泊,早期 農民用來灌溉,水源 主要來自 「新山」山區。清澈湖水 將「新山」倒映,,碧綠湖水 有著水生植物,多數稀有,放養在此的淡水魚 也自在悠游,令人 享受到更多大自然的景觀。

「夢湖」在冬季的午後四周常會起霧,浪漫湖景 搭配 似有若無的霧氣,氤氳朦朧的美景 如夢似幻,這就是 「夢湖」 命名的由來

「夢湖」為 私人所有, 明顯告示 「嚴禁烤肉煮食、垂釣等」。抵達「夢湖」,在步道右側 則 可登        「新山」。

開放時間,

平日: 9 : 00~17 : 00  假日: 7 : 00~19 : 00

▲【汐止《新山》】:

「新山」海拔 僅499公尺,奇特壯麗巨岩,可以 展望360度遼闊視野,顯現出 大山氣勢。從「夢湖」出發 登「新山」約一個半小時。

如果 想要 登「新山」,務必 做好事前準備,帶 足夠的水、登山鞋、登山杖等用具,因為 上山為 原始自然路徑,並非 整理好的階梯步道。途中 有許多高低落差很大的路段以及需要攀繩走壁,全程 皆為陡上。 新山海拔499公尺,約40分鐘 才登頂,山頂 視野遼闊,可以看到 台北101。

交通資訊:

公車:於 汐止火車站 搭乘「新北市 新巴士」F  910五指山線至「夢湖路口站」,再循指標 健行約45分鐘,即可抵達。

自行開車路線:由國道1號,汐止交流道下右轉,於大同路二段及汐萬路一段交叉口右轉 接 汐萬路行駛至汐萬路三段,汐萬路三段 右轉進入 夢湖路,直行 夢湖路 約3公里,即可抵達。

參考資料:
汐止《夢湖》:影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JBTYsRXF68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2-11-25_071830.jpg

【名聯解析】  豈能盡如人意       但求無愧我心

 劉伯溫  《自勉聯》:

  「豈能盡如人意 

但求無愧我心。」  

        劉基(西元1311年~西元1375年),字 伯溫,浙江  青田人,故 時人 稱他 劉青田,明 洪武三年(西元1370年)封 誠意伯,人們 又稱他 劉誠意。武宗 正德九年 追贈 太師,諡號 文成,

       他是 元末明初 傑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他 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以 神機妙算、運籌帷幄 著稱於世。輔佐 明太祖 朱元璋 完成帝業、開創 明朝 並 保持國家安定,因而 馳名天下,被後人 比作 諸葛武侯(孔明)。至今 在中國大陸、港澳臺 乃至 東南亞、日韓等地 仍有 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

注釋:

1. 豈能:怎能?那能?

2. 盡如人意:事情完全符合人的心意。宋·劉克莊《後村全集  李艮翁禮部 墓誌銘》:「然 議者 但以爲恩澤侯 挾貴臨民,安得 盡如人意。」

3. 盡:全。

4. 如:依照,符合。

5. 但求:只求。

6. 但求無愧我心:另一版本,但求無愧「吾」  心。

7. 無愧我心: 不愧對自己的內心。戰國時期 孟子的《孟子  盡心篇 上》: 「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意譯:

        人生在世匆匆數十載,世事那能完全符合人的心意。

只求在撫心自問的時候,沒有愧對自己的內心。

賞析:

       「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據說 來自 明朝 開國功臣 劉伯溫《自勉聯》,亦成為 很多人的座右銘。清朝大臣 林則徐 更 將此 寫成條幅,懸於室中,以激勵自己。

        人的一生是否有意義?不在於 所追求的目標 有沒有實現,而在於 有沒有為自己的目標和理想奮鬥過。堅持過,努力過,無悔無怨、無愧於心 已經很不錯了。

        南宋詞人 辛棄疾詞《賀新郎  用前韻再賦》嘆曰:「嘆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名藝文家 豐子愷說:「凡事順其自然;遇事處之泰然;得意之時淡然;失意之時坦然;艱辛曲折必然;歷盡滄桑悟然。 」很多事情是 祈求不來的。

參考資料:

《不求盡如人意,但求問心無愧」

        人生的路 經歷過,才知道有短有長;人生的事 閱歷過,才知道有喜有傷;生活的滋味 品嘗過,才知道有苦有甜。人生 應該有所捨棄,但 不可捨棄快樂;人生有些東西 可以輸掉,但不可 輸掉心情。再多的糾結和彷徨,一笑置之一切隨緣;再多的挫折和滄桑,泰然處之,隨遇而安。

        寧靜,是一種心態。寧靜的心境,不是天生就有。它是一個人在閱遍了人情冷暖,嘗夠了世態炎涼,懂得了「月有陰晴圓缺」的道理之後,漸漸形成的一種淡定。生活不需過多的絢爛,生命終究將歸於平淡,塵世的歷練讓我們的內心不斷貼近本真,讓靈魂歸於成熟穩練。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2-12-17_183524.jpg

【名句解析】  入芝蘭之室       久而不聞其香

《孔子家語》(卷四 第十五篇 六本):

    「與善人交,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

與惡人交,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孔子家語》又名《孔氏家語》,或簡稱《家語》。原書 二十七卷,今本 為十卷,共四十四篇。是 一部記錄孔子及孔門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魏 王肅注,書後 附有王肅序和《後序》。

       過去 因為 疑古派的非難 歷代前人多認為《孔子家語》是 偽書,而宋儒重視心性之學,重視《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四書,《孔子家語》未受重視。隨著 近代 簡帛文獻的出土證明,確信為 先秦舊籍,此書的真實性與文獻價值 越來 越為 學術界所重視。《孔子家語》對於 全面研究和準確把握 早期儒學 更有價值。

注釋:

1. 六本: 子曰:「行己有六本焉,然後為君子也。立身有義矣,而孝為本;喪紀有禮矣,而哀為本;戰陣有列矣,而勇為本;治政有理矣,而農為本;居國有道矣,而嗣為本;繼嗣不立則亂之萌生財有時矣,而力為本。」

2. 善人:善良的人。心地慈悲,常做好事的人。 

3. 交:交往。

4. 芝蘭:芝草和蘭草 皆香草名。. 古時 比喻君子德操之美或友情、環境的美好等。

5. 室:屋子裡。

6. 惡人:. 邪惡的人。為非作歹的人。

7. 鮑魚:它是屬於腹足綱,鮑科的單殻海生貝類,屬 海洋軟體動物。此指 醃的鹹魚,味腥臭。

8. 肆:店鋪。

9. 鮑魚之肆:賣醃鹹魚的店鋪。比喻 臭穢的地方、惡劣的環境或小人聚集的場所。

意譯: 

       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 沐浴在種植芝蘭 散滿香氣的屋子裡一樣,時間長了 自然充滿香氣;

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 到了賣醃鹹魚的場所,時間長了就聞不到腥臭味了。

解析:

     《孔子家語》:「是以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似。雖是 老生常談,但至今仍是 慎擇環境的至理名言。

       中國 自古非常重視幼兒的教育,這時候給孩子選擇良師益友,選擇民風仁厚的居住的環境,(好環境不是指富裕的環境,是指道德好的環境。)就成了傳統幼兒教育的一個常識和最明智的方法。

        正所謂 耳濡目染,孩子無法分辨善惡,最容易受影響,因此,選擇居住的環境尤為重要,一旦打下良好的基礎,懂得 善惡是非,長大後,他們自然能面對複雜的社會和人心,不會輕易 受到不良的影響了。甚至 可以做到出淤泥而不染了。

       即使是 成年人,也會 有對是非把握不好的時候,所以 不管自己是否成年,有了經驗,都要 謹慎選擇交友和生活的環境。人與人之間,還是 會相互影響的。. 

參考資料:    

《孔子家語》為 十卷,共四十四篇

卷一 

相魯第一 始誅第二 王言解第三 大婚解第四 儒行解第五 問禮第六 五儀解第七\

卷二

致思第八  三恕第九 好生第十

卷三

觀周第十一 弟子行第十二 賢君第十三  辯政第十四

卷四

六本第十五 辯物第十六 哀公問政第十七 顏回第十八

卷五

子路初見第十九  在厄第二十  入官第二十一  困誓第二十二  五帝德第二十三

卷六

五帝第二十四  執轡第二十五  本命解第二十六  論禮第二十七

卷七

觀鄉射第二十八  郊問第二十九  五刑解第三十  刑政第三十一

卷八

禮運第三十二  冠頌第三十三  廟制第三十四  辯樂解第三十五  問玉第三十六  屈節解第三十七

卷九

七十二弟子解第三十八  本姓解第三十九  終記解第四十

卷十

正論解第四十一  曲禮子貢問第四十二  曲禮子夏問第四十三  曲禮公西赤問第四十四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