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9_171131.jpg

【詩詞賞析】 閒雲潭影日悠悠          物換星移幾度秋

唐 王勃《滕王閣 詩》: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王勃(西元 650年~西元676年) ,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縣)人。初唐文學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文章齊名,稱初唐四傑。

他的詩 風格清新,才華橫溢,詩中手法 對後世詩人 頗有影響。他的文多於詩,文之最著名者 為《滕王閣序》。其詩,《全唐詩》編為二卷,《全唐詩外編》補二十首。著有《王子安集》。

王勃和他的《滕王閣序》名震海內。只可惜 王勃二十六歲時,渡海落水,驚悸而死。一代英才,英年早逝,可說是中國詩壇的一大損失。

注釋:

滕王閣:故址在今江西 南昌 贛江濱,江南三大名樓之一。

江南三大名樓:江西 南昌的滕王閣、湖北 武漢的黃鶴樓,湖南 岳陽的嶽陽樓。
江:指贛江。

臨:靠近。

江渚:江中 小沙洲。亦指 江邊。

佩玉鳴鸞:身上佩戴的玉飾、響鈴。
罷:停止。另一解釋,同「疲」,倦怠。

南浦:地名,在南昌 西南。

浦:水邊或河流入海的地方(多用於 地名)。
西山:南昌 名勝,一名 南昌山、厭原山、洪崖山。
日悠悠:每日 無拘無束地遊蕩。
物換星移:形容 時代的變遷、萬物的更替。

物:四季的景物
帝子:指 滕王 李元嬰。他是唐高祖李淵 第二十二子
檻:檻:通「欄」。欄桿。

物:四季的景物。

交趾:唐堯時代,「交趾」指 五嶺以南的地方,到了漢代設置交趾郡,始專指 安南北部。安南 即 今越南。

五嶺:五嶺係隔開廣東、廣西同中國中部的 五個大嶺,東向西數,即係大庾嶺、騎田嶺、都龐嶺、萌渚嶺 越城嶺。五嶺之南就叫做嶺南,即廣東廣西,尤其是廣東。

意譯:

高高的滕王閣 靠著贛江江邊,身上佩戴的玉飾、響鈴的豪華歌舞已經停止了。

早上,畫棟 飛上了南昌西南南浦的雲,黃昏,珠簾捲入了南昌名勝西山的雨。

閒雲的影子 映在潭中,每日悠悠不盡,事物變換,星座移動,渡過幾個春秋。

高閣中的滕王 如今在哪裡呢?只有那欄杆外的滔滔江水 空自向遠方奔流。

賞析:

唐高宗上元三年(西元676年),王勃 遠道 去 交趾探父,途經 洪州(今江西南昌),恰好 這一天 正是 洪都大都督 閻伯嶼 女婿吳子章的生日。值此 秋高氣爽,佳節良辰,閻伯嶼在臨江傍水的滕王閣裡 大擺筵席,款待全城的達官顯貴、文豪才子。他在一個多月前,就叫 吳子章認真 寫好了一篇《滕王閣序》,以便 在宴會上 當眾炫耀。

王勃 碰巧 經過這裡,只見 車馬盈門,賓客雲集,熱鬧非凡,他 想進去看看,參與閻都督宴會。及吳子章 以紙筆巡讓賓客,不料 在假謙讓時,王勃 卻提筆即席 作出了《滕王閣序》,其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為傳世名句。序末 附 這首詩,概括了《滕王閣序》的內容。

這首詩 回憶起 滕王閣當年的繁華,如今 卻是物轉星移,面對世間的盛衰無常,王勃 不禁感慨萬千。全詩 含蓄凝練、情景交融、意境深遠。

從此,王勃和他的《滕王閣序》名聞海內。只可惜 王勃二十六歲時,渡海落水,驚悸而死。一代英才,英年早逝,可說是 中國詩壇的一大損失。

 

文章標籤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19-12-10_161620.jpg

【歌曲賞析】  踏雪尋梅

《踏雪尋梅》:

作曲:黃自  作詞:劉雪庵

歌詞

雪霽天睛朗 臘梅處處香

騎驢灞橋過 鈴兒響叮噹

響叮噹 響叮噹 響叮噹

好花採得瓶供養 伴我書聲琴韻

共度好時光

黃自 (西元1904年~西元1938年) 字 今吾,江蘇省 川沙縣(今 上海 浦東)人。

黃自 自幼 飽讀詩書,尤愛音樂。西元1916年 入北京清華學校,接觸 西洋音樂。畢業後 赴美國 俄亥俄州 歐柏林學院 攻讀 心理學,畢業後 西元1928年 入耶魯大學 學習西洋音樂理論與作曲,隔年 畢業 回國任教於 上海滬江大學、國立音樂專科學校等校。西元1935年,黃自 創辦第一個 由全華人組成的管弦樂團~~上海管弦樂團。著名的音樂家 賀綠汀、丁善德、朱英、江定仙、林聲翕、劉雪庵等,皆 黃自門生。西元1938年 因 傷寒大腸出血症逝世 於上海,年僅 34歲。

黃自 知名作品 管弦樂《懷舊序曲》、《都市風光 幻想曲》,清唱劇《長恨歌》,藝術歌曲《花非花》、《玫瑰三願》、《旗正飄飄》、《中華民國 國旗歌》、《踏雪尋梅》、《熱血》、《本事》、《流水》、《西風的話》、《天倫歌》、《花非花》。

劉雪庵 (西元1905年~西元 1985年) 筆名 晏如、吳青、蘇崖。四川 銅梁人。早年 在成都美術專科學校 學鋼琴,小提琴,並 學 唱崑曲和作曲。西元1930年 在上海國立音專 跟蕭友梅、黃自等 學作曲。西元1936年 畢業 於該校。在校 求藝期間,劉雪庵 便開始了 音樂創作。

他的早期作品 主要為 抒情樂曲,其中《踏雪尋梅》、《飄零的落花》、《菊花黃》、《楓橋夜泊》、《紅豆詞》等樂曲 典雅高潔,溫柔敦厚,藝術韻味濃鬱,深為 當時的文化人所喜愛。另一類 抒情樂曲 則 借鏡古樂府的通俗易懂,如《早行樂》、《採蓮謠》、《淮南民謠》等樂曲 婉轉動聽,具有 濃鬱的生活氣息,民間 廣為傳唱。

注釋:

1. 雪霽:雪後轉晴。

2. 霽:(音ㄐㄧˋ) ,雨雪停止,天放晴

3. 灞橋:即 今日 西安市東的霸陵縣,縣境內 有渭水的一大支流,號稱「關中八川」之一的灞水。而橫跨灞水之上的「灞橋」,居 聯繫關中與關東地區的重要樞紐位置。古代時,灞橋 是 由長安通往潼關、蒲津關、藍田關的交通要道,也是 從中原進入古都長安的必經之路。

說明:

   《踏雪尋梅》是 一首 欣賞 冬天自然美景的歌曲。梅花 不畏冬雪,傲然綻放,吐艷枝頭,千百年來 人們贊美 這樣的雪梅精神。

《踏雪尋梅》是 以騎驢賞梅、鈴兒的叮當響聲 為意境。歌曲 描寫 雪後天晴,蠟梅吐香,騎上毛驢,踏著 冬雪 去欣賞 梅花綻放的情景。歌曲 以輕快活躍的曲調, 表達了 人們 賞梅時的興奮、愉快的心情,詞曲並茂。 加強了 歌曲的表現力。

參考資料:

鄧麗君

《踏雪尋梅》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oONHaLOZTI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19-12-26_100104.jpg

【歌曲賞析】  一串心

《一串心》:

作詞:孫儀    作曲:劉家昌
 

歌詞

天上星星數不清 個個都是我的夢

縱然有幾陣雲飄過 遮不住閃亮亮的心

心串串 心蹦蹦 臉兒紅 都是為了你

是你到我的夢裡來 還是要我走出夢中

 

池裡浮萍數不清 片片都是我的夢

縱然有幾陣風吹過 拂不去濃又蜜的情

心串串 心蹦蹦 臉兒紅 都是為了你

盼你的心和我連成一串 一生一世不分離

孫儀(西元1928年~西元 年),本名 孫家麟,出生於 天津市,年輕時 曾加入青年軍,到臺灣後 先在 正聲廣播公司 當錄音師。後來 進入 中華電視公司,長期 擔任管理職,曾任 編審組 組長及綜藝組 組長,四十歲 開始兼差填詞。

孫儀是 中華民國 流行音樂的重要作詞家,為 上千首歌曲 填詞。因為 孫儀用筆名 填詞、甚至在華視上班 也不輕易 以本名 示人,親朋好友 大都不曉得 其兼職填詞。其代表作品〈月亮代表我的心〉、〈愛的禮物〉、〈包青天〉、〈一串心〉。

〈月亮代表我的心〉(西元1973年,原唱 陳芬蘭,後 由鄧麗君翻唱)

〈愛的禮物〉(西元1973年,原唱 鳳飛飛)

〈包青天〉(西元1974年,原唱 蔣光超;華視連續劇《包青天》主題曲)

〈一串心〉(西元1981年,原唱 沈雁;電影《蹦蹦一串心》主題曲)

劉家昌(西元1943年~西元 年),籍貫 山東省,出生於 哈爾濱市,中華民國 作曲家、填詞人、電影導演。

劉家昌 童年時 因國共內戰,隨母親 輾轉 從香港逃往韓國,又遇上 韓戰的動亂。而後 來台。新竹中學畢業,西元1962年 以僑生身分 進入 中華民國 國立政治大學 政治學系就讀,兩年後肄業 從事演唱。

早期,劉家昌 在 台灣的夜總會 演唱 西洋歌曲,但發展 並不順利。直到 西元1968年,以一首 瓊瑤電影《月滿西樓》的 同名主題曲 嶄露頭角。西元 1970年,為 尤雅 寫的歌曲〈往事只能回味〉推出 後 非常成功,歌手 尤雅 也 因此 迅速在 歌壇走紅。

劉家昌 曾經 為 很多歌手 打造 暢銷歌曲,除了 尤雅的〈往事只能回味〉,還有 甄妮的〈誓言〉、鳳飛飛的〈有真情有活力〉、歐陽菲菲的〈嚮往〉、劉文正的〈諾言〉、翁倩玉的〈海鷗〉、江蕾的〈煙雨斜陽〉、費玉清的〈晚安曲〉、〈中華民國頌〉、陽帆的〈揚帆〉、楊林的〈不一樣〉、沈雁的〈一串心〉等。

根據 劉家昌自述,他 所創作的歌曲 估計 有二、三千首。西元2001年,劉家昌 獲頒 第12屆 金曲獎 特別貢獻獎;該屆 的 特別貢獻獎 共有 兩位得主,另一位是 音樂家 許常惠。

說明:

《蹦蹦一串心》(英文:Longing),西元1981年 台灣電影,由 陳坤厚 執導,侯孝賢 編劇,鍾鎮濤和沈雁 主演。 電影主題曲《一串心》由沈雁 演唱,略帶 民歌風格和兼具活潑旋律,擁有 不少粉絲支持。沈雁在80年代 也算是 當紅的玉女歌手。

《一串心》曾是 山巔水涯營火畔的旋律,懷念的 救國團 育樂活動 歌曲。也是 流行的 「帶動唱」 之歌曲。

「帶動唱」 為1980年代 流行於台灣的歌唱表演。「帶動唱」表演 的特點 為以簡單手勢與誇張肢體活動 來解釋及配合歌詞 ,並時常 要求觀看表演者 一起參與表演,其目的 為帶動表演會場熱度。1990年代 中期後,台灣表演方式 多元化後,「帶動唱」方式 不復流行。

現今 仍有 不少 社區大學、 樂齡活動中心,採用 《一串心》為「韻律活動」之歌曲。韻律活動 目的,是 培養健康且具有運動能力的良好身體,也是 美的追尋與心靈意境之表達。

參考資料:

《一串心》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nxUmMjIky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Fbp7iRJmzg

文章標籤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2019-12-28_191318.jpg

【歌曲賞析】  中華民國 頌

《中華民國 頌 》:
作詞:劉家昌/作曲:劉家昌

歌詞
青海的草原 一眼看不完
喜瑪拉雅山 峰峰相連到天邊
古聖和先賢 在這裡建家園
風吹雨打中 聳立五千年

中華民國(族) 中華民國(族)
經得起考驗 只要黃河長江的水不斷
中華民國(族) 中華民國(族)
千秋萬世 直到永遠

      劉家昌(西元1943年~西元 年),籍貫 山東省,出生於 哈爾濱市,中華民國 作曲家、填詞人、電影導演。
劉家昌 童年時 因國共內戰,隨母親 輾轉 從香港逃往韓國,又遇上 韓戰的動亂。而後 來台。新竹中學畢業,西元1962年 以僑生身分 進入 中華民國 國立政治大學 政治學系就讀,兩年後肄業 從事演唱。
      早期,劉家昌 在 台灣的夜總會 演唱 西洋歌曲,但發展 並不順利。直到 西元1968年,以一首 瓊瑤電影《月滿西樓》的 同名主題曲 嶄露頭角。西元 1970年,為 尤雅 寫的歌曲〈往事只能回味〉推出 後 非常成功,歌手 尤雅 也 因此 迅速在 歌壇走紅。
劉家昌 曾經 為 很多歌手 打造 暢銷歌曲,除了 尤雅的〈往事只能回味〉,還有 甄妮的〈誓言〉、鳳飛飛的〈有真情有活力〉、歐陽菲菲的〈嚮往〉、劉文正的〈諾言〉、翁倩玉的〈海鷗〉、江蕾的〈煙雨斜陽〉、費玉清的〈晚安曲〉、〈中華民國頌〉、陽帆的〈揚帆〉、楊林的〈不一樣〉、沈雁的〈一串心〉等。
      根據 劉家昌自述,他 所創作的歌曲 估計 有二、三千首。西元2001年,劉家昌 獲頒 第12屆 金曲獎 特別貢獻獎;該屆 的 特別貢獻獎 共有 兩位得主,另一位是 音樂家 許常惠。
 
說明:
     《中華民國 頌》的歌詞很短,只有 四句。
歌詞 第一句 歌頌了中國大陸的壯麗山川:一望無垠的青海大草原和綿延至天邊的喜瑪拉雅山。
第二句 講中國 有五千年的歷史,先輩在不畏困難險阻在這裡建設自己的家園。
第三句和第四句 抒發感慨:中華民國(中華民族)能夠 經得起任何考驗,只要 黃河和長江的水不斷流,中華民國(中華民族)將世世代代 永遠延續下去。
由於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認為,中華民國政府於1西元949年 撤退到臺灣之後 已經 名存實亡。所以 歌手在中國大陸及港澳地區 演唱 此歌曲時,為了 避免觸及敏感政治問題,常會 將 歌名和歌詞中的「中華民國」改為「中華民族」,歌詞中 除了「中華民國」改成「中華民族」之外,其他 完全不變,即《中華民族 頌》。例如 西元2008年劉家昌 在香港的個人演唱會中,將歌詞中的「中華民國」改成「中華民族」。
      曾演唱《中華民國 頌》的知名歌手 有  費玉清、 劉家昌、 鄧麗君 、 李建復、 鳳飛飛 等。

參考資料:

《中華民國頌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lognFmMeN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LItzf9yGKM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12-22_182830.jpg

【歌曲賞析】      白髮吟

《白髮吟》:
作曲:Hart Pease Danks  配詞:蕭而化

歌詞

親愛我已漸年老   白髮如霜銀光耀
可嘆人生似朝露   青春少壯幾時好

唯你永是我的愛人 永遠美麗又溫存
唯你永是我愛人   永遠美麗又溫存

當你花容漸漸衰   烏漆黑髮也灰白
我心依然如當初   對你永遠親又愛

人生歲月一去不回 青春美麗誠難再
唯你永是我愛人   此情終古永不改

        蕭而化(西元1906年~西元1985年),生於 江西 萍鄉,從小 喜歡作畫,也 頗有興致地 自學 各種樂器,包括 琵琶、南胡、月琴、三弦以及簫、笛等。
        蕭而化於 西元1935年 如願以償地實現了 前往 日本深造的理想,當年 同時報考 日本 國立上野東京音樂學校 作曲科的中國學生 有二十多位,蕭而化是 唯一的錄取者,而他也至此 才確定了 自己一生的音樂之路。
       蕭而化 自 西元1946年 擔任 師大音樂系 創系 主任,西元1949年 音樂系主任 由戴粹倫接任後,在系務行政上 功成身退的蕭而化 依然在教學上 堅守著 教授作曲理論的崗位,繼續 為培育作曲人才而努力。由於 蕭而化 身兼 國立師大、藝專、政工幹部學校等校之教授,又曾 擔任《音樂教育》月刊 主編,對於 臺灣音樂教育影響甚鉅,而 他的《現代音樂》一書,也是 臺灣音樂史上 最早的「現代音樂理論專書」。

說明:
           這首《白髮吟》原是 一首美國流行歌曲。「Silver Threads Among the Gold」,英文歌詞 感人肺腑,中文配詞 也 很有意味。
終生不渝的愛情 不一定是 纏綿悱惻, 如膠似漆,它 往往存在於 訏寒問暖的日常關懷中。因此,一段的往事片段,其實 也交錯著一種五味雜陳的生活滋味,當中 有 甜的、苦的、 酸的以及 熱辣的,才能夠 組合成這樣有滋有味的人生。我們試想兩個完全陌生的人 能成為夫妻,那是 一種緣分。「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這《諺語》的意思,是 要我們「惜緣」。就算是  偶然 搭上同一條船渡河,也 必須要有一些因緣。到底 前一生彼此之間,是 怎麼樣的因緣,我們並不曉得,但 在我們的生命中,確實 存在 很多的因緣。
         這一輩子,有緣 成為朋友,尤其是 結髮為夫妻,乃是前世 百年左右的修行 才有的情緣,所以 我們 當下 更應該 要珍惜 這難得的緣分。男女 能結為連理、共締姻緣,本是 前世修來的緣份及福氣;自 當珍惜並費心經營,方可 確保 百年好合、白頭偕老。
         人生歲月 一去不回,很多時候,隨著 歲月的流逝 年歲漸老,烏漆黑髮也灰白; 花容漸衰,青春美麗誠難再。才 能真正的體會 歌中的《白髮吟》此情終古永不改 的動人含意。

參考資料:
《白髮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y-nOxGEOz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sxpbunBJ3o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X-i0Ay3AyI


美國流行歌曲
《Silver Threads Among the Gold》
作曲:Hart Pease Danks    作詞: Eben E. Rexford

Hart Pease Danks( 6 April 1834 ~ 20 November 1903 ),美國 康州人,從小喜歡音樂,八歲時跟隨家人搬到紐約州,後來又搬到芝加哥, 在那裡,他一邊在父親的建築公司當木匠, 一方面開始跟老師學習作曲, 後來終於成為職業作曲家, 主要作品是教會的合唱曲,《Silver threads among the gold》是 他最有名的曲子,
Eben E. Rexford  (16 July 1848 ~ 18 October 1916) , 紐約州人,是 美國詩人、作家兼作詞家, 他的文章 主要是 園藝小品,他的曲詞 則是流行和教會歌曲。 這首《Silver threads among the gold》 是 根據 他 在十八歲時 寫的一首詩《Growing Old》改寫而成。

英文歌詞:
Darling, I am growing old,   親愛的,我日漸蒼老 
Silver threads among the gold  銀絲夾在金色頭髮中 
Shine upon my brow today,   今日閃耀在我額頭上
Life is fading fast away.   生命迅速衰退
But, my darling, you will be, will be,   可是,我親愛的
Always young and fair to me,   你將是永遠年輕和美麗
Yes, my darling, you will be,   是的,我親愛的
Always young and fair to me.   你將是永遠年輕和美麗
When your hair is silver white,   當你的頭髮是銀白色
And your cheeks no longer bright,   而你的雙頰不再有光澤
With the roses of the May,   僅似五月的玫瑰.
I will kiss your lips and say:   我將吻你的玉唇並說:
Oh! my darling, mine alone, alone,   噢!我親愛的,屬於我自己的
You have never older grown,   你並沒有變老
Yes, my darling, mine alone,   是的,我親愛的,屬於我自己的
You have never older grown.   你並沒有變老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12-24_062337.jpg

【詩詞賞析】     管鮑貧時交  今人棄如土    

  杜甫《貧交行》:
「翻手作雲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

君不見管鮑貧時交,此道今人棄如土。」   

                 杜甫 (西元712年~西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陽,生於河南鞏縣,因其曾任左拾遺、檢校工部員外郎,因此 後世稱其 杜拾遺、杜工部;又因為他搭草堂居住在長安城外的少陵,也稱他 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是 盛唐大詩人,他的詩歌約1500首 被保留了下來,作品集為《杜工部集》。杜甫與李白 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 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 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 被稱為「老杜」。
          他的詩反映了大時代的動盪和民間的疾苦,具真實的歷史性和優美的藝術性,溫厚而沈鬱的風格,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有「詩聖」之稱。

注釋:
1. 貧交:貧賤之交。

2. 行:唐詩  在詩題中 常見有「歌」、「行」的字樣。是一類 可以配樂歌唱的詩歌體裁。一般 句數不定,而 每句字數也不是 固定的,可 雜以三言、五言句,但是 以七言 為主。

3. 貧交行:描寫 貧賤之交的詩歌。

4. 翻手作雲覆手雨: 是 成語「翻雲覆雨」的出處,意思是 指人的行為「反覆無常」。
5. 何須數:數不清。

6. 管鮑:指 管仲和鮑叔牙。管仲早年與鮑叔牙相處甚好。管仲貧困,也欺負過鮑叔牙,但鮑叔牙始終善待管仲,他們始終相處甚好,現在人們常用「管鮑之交」來比喻 情誼深厚的朋友。 
7. 道:指 貧富不移的君子之交。

8. 棄:拋棄。

意譯: 
          有些人交友,反覆無常,一會兒像雲之趨合,一會兒像雨之紛散,變化多端,當今社會,這種輕薄寡情的勢利之交、酒肉之交 是數不清!

你看看 當今社會,像 管仲和鮑叔牙 這樣 貧富不移的君子之交,早已 被人們 棄之如糞土。 這多麼 令人感嘆憤慨。

解析:
         杜甫 生於官宦之家,家學淵源,自幼 受儒家文化薰陶,有 經世濟民的遠大理想,自覺 任重道遠,仕途功名是 他實現理想的唯一途徑。而現實生活 卻是 如此殘酷,國運衰微,家道中落,將 其打入社會底層,此時的杜甫 更 深刻體味了 人情冷暖,明瞭尋常百姓的悲與苦,他的詩 反映了 大時代的動盪和民間的疾苦,也因此 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有「詩聖」之稱。

這首《貧交行》詩,只此 四句,語短而怨長。其所以 能做到「語短怨長」,是由於 其 運用對比的手法和誇張的語氣,反覆詠歎,造成了「憤慨不可止」的情韻,吐露出 其心中的鬱結與悲憤。

此詩 作於唐天寶中期,杜甫 困守長安,為 謀一官半職,到處求人,常遭冷遇。參加科舉考試 失利,未謀到官職,生活 更加困頓不堪,常常 飢寒交迫。

這首《貧交行》詩,前二句「翻手作雲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認為輕薄寡情的勢利之交、酒肉之交 是數不清啊!

後二句「君不見管鮑貧時交,此道今人棄如土。」當今社會,像 管仲和鮑叔牙 這樣 貧富不移的君子之交,早已 被人們 棄之如糞土。

參考資料:
「管鮑之交」:形容 朋友交誼深厚。

管仲和鮑叔牙 是 春秋時代的人,兩人 互相照顧,親如手足。

  鮑叔牙與管仲 合夥做生意,叔牙出三分之二的本錢,賺了錢 卻 只要三分之一。鮑叔牙的家人 表示不滿,叔牙 卻說:「管仲 家裏窮嘛!」

  後來,管仲 當了 大官,帶兵打仗,可是 不敢 身先士卒,打敗仗的時候,他總是 第一個逃走。人們譏笑 管仲膽小如鼠,是個 沒有勇氣的人。這時,叔牙 卻出來說:「管仲 家裏 有年老的母親 需要他奉養,其實,他 並不是 怕死的人。」

  管仲和鮑叔牙 都是 齊國人。齊王 有 兩個兒子,糾和小白。管仲是 公子糾的老師,鮑叔牙是 公子小白的老師。後來 兩個公子 為爭奪王位 互相殘殺,公子糾 被殺,小白即位,叔牙 立刻 向齊王小白 推薦管仲,說:「管仲是 一位有才幹的人,請大王 聘請 他做宰相。」

  齊王說:「你是 我的老師,我願 拜你為相。」鮑叔牙 語氣 堅定地說:「多謝 大王的信任。以前管仲是 公子糾的老師,難得他對公子糾的一片忠心。主公 如果要幹一番大事業,管仲可是 用得著的人。」

  齊王 終於 採納了 鮑叔牙的建議,任命 管仲為相。管仲 整頓內政、開發資源、發展農業,很快 就使 齊國強盛起來,當上了 盟主。

文章標籤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19-12-21_172041.jpg

【民歌賞析】  歌聲 滿行囊

《歌聲 滿行囊》:

作詞:陳雲山
作曲:陳雲山
演唱:楊芳儀

歌詞

我來輕輕唱 你來拍拍掌
我們歡聚在一堂
你也輕輕唱 我也拍拍掌
快樂歌聲最悠揚
今朝我們相聚 時雖短
誠摯友情似水長
明朝我們離別 奔向四方
歌聲滿行囊

說明:

《歌聲 滿行囊》是 「校園民歌」~也是 山巔水涯營火畔的旋律,懷念的 救國團 自強活動之歌。由 陳雲山 作詞作曲,楊芳儀演唱。

 風雲唱片與救國團 曾共同合作發行專輯,精選了 30首 救國團 自強活動傳唱最廣的 「校園民歌」經典 ! 包括 《歌聲 滿行囊》、《今山古道》、《拜訪春天》、《讓我們看雲去》、《捉泥鰍》、《小草》、《橄欖樹》、《如果》、《生命的陽光》、《微風往事》、《木棉道》、《中華之愛》、《看我聽我》、《浮雲遊子》、《歸人沙城》、《守住這一片陽光》、《季節雨》、《忘了我是誰》…。

西元1978年中美斷交後,激發了 國內青年人 面對 自我文化覺醒,因而 觸發 台灣青年學子 不再高唱 西洋音樂,轉向「用自己的語言,創作自己的歌曲」的想法,並喊出「唱自己的歌」的口號,被稱為「民歌運動」,造就了「校園民歌」的誕生。民歌的特質是 歌詞通俗而真摯,曲調優美而樸質、節奏明朗而生動,結構簡短而自然,使人 聽了有身歷其境的感覺, 歌謠具深刻思想內容,反映社會的光明面及純正價值觀。

對於四、五、六年級而言,這些多數 出自「金鼎獎」的歌手與歌曲,旋律優美、真摯動人,無疑是 青春歲月中 最令人懷念的片段。隨著悠揚的歌聲,勾起 溫馨的回憶…

《我愛紅娘》是 台灣電視公司(台視)電視交友節目名稱 是 在是 西元1982年 由 台視總經理 石永貴定名。《歌聲滿行囊》是《我愛紅娘》的主題曲。

參考資料:

《歌聲滿行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A8ep_CQ4Mw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h3JzBMjEC8

文章標籤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19-12-18_092049.jpg

【名歌賞析】            高山青

《高山青》 作曲:張徹   作詞:鄧禹平 
編曲:黃友棣

《高山青》 歌詞:
高山青 澗水藍 阿里山的姑娘 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 壯如山。 
啊~~~~啊~~~
阿里山的姑娘 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 壯如山。 
高山長青 澗水常藍 姑娘和那少年 永不分呀,碧水 常圍著青山轉。
高山青 澗水藍 阿里山的姑娘 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 壯如山,壯如山。
姑娘和那少年 永不分呀,碧水 常圍著青山轉,圍著青山轉。

         張徹(西元1923年~西元2002年),原名 張易揚。浙江 寧波 青田人,生於上海。1940年代 畢業於重慶 國立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 南京大學)。武俠電影 巨匠,現代武俠電影 鼻祖。

        鄧禹平(西元1925年~西元1985年),筆名 夏萩、雨萍,四川省 三台縣人。畢業於 四川 省立藝術專科學校,並在肄業於 東北大學 中文系後 於1949年 前往臺灣。此後,他 從事於 文藝寫作、繪畫設計、影劇編導,他 曾在西元1954年3月與覃子豪、余光中、鍾鼎文、夏菁等人 成立 藍星詩社。

        黃友棣(西元1912年~西元2010年),廣東省 高要縣人。廣東大學(今 廣州 中山大學)教育學系畢業 由於時局動亂,使得早年的黃友棣,飽受 流離失所的歲月,但也因此,黃友棣 寄情於音樂,並且 終身專研其中,為了追求更高深的音樂領域,更以46歲高齡 遠赴義大利進修。
     黃友棣是 當代最重要的音樂家之一,也是 集作曲家、演奏家、作家、學者於一身的少數全能型音樂家。
黃友棣,創作力驚人,有許多膾炙人口的歌曲,都是出自這位大師,如:「杜鵑花」、「思我故鄉」等 名曲,流傳至今,風靡已久。

解析:
       《阿里山風雲》是 西元1947年 台灣拍攝 的 第一部國語電影片,其 主題歌《阿里山的姑娘》,由 導演 張徹作曲,鄧禹平 作詞。
         西元1952年 著名音樂家 黃友棣 將之編曲 為《阿里山之歌》,後來 有人將《阿里山之歌》改名為《高山青》並明載為 鄧禹平詞、黃友棣 編曲,此乃 歌手們 傳唱、所採用之《高山青》。 
       《高山青》被選作 西元2010年 廣州 亞運會開幕式 中華台北代表團的進場音樂。其歌詞 蘊含 原住民風情。描述 阿里山的高山青、澗水藍,後轉 歌詠 阿里山的姑娘美、少年壯,並且 永不分。 
          西元 1949年兩岸分治之後,《高山青》是少數 在大陸流傳的台灣相關歌曲,兩岸的音樂課本 皆 曾收錄此歌曲,更是 少數 兩岸 都能傳唱的歌曲。而 阿里山 也成為 許多大陸人對台灣認知的代表景點之一。

參考資料:
名歌賞析
 《高山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OCITEeer4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4DNs29XHLI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2019-12-15_163912.jpg

【歌曲賞析】   晚安曲

《晚安曲》:
詞曲:劉家昌
編曲:鮑比達

歌詞

讓我們 互道一聲晚安
送走 這匆匆的一天
值得懷念的 請你珍藏
應該忘記的 莫再留戀

讓我們 互道一聲晚安
迎接 那嶄新的明天
把握 那美好的前程
珍惜 你錦繡的人生

願你 走進甜甜夢鄉
祝你 有個寧靜的夜晚
晚安 晚安 再說一聲
明天見

       劉家昌(西元1943年~西元 年),籍貫 山東省,出生於 哈爾濱市,中華民國 作曲家、填詞人、電影導演。
       劉家昌 童年時 因國共內戰,隨母親 輾轉 從香港逃往韓國,又遇上 韓戰的動亂。而後 來台。新竹中學畢業,西元1962年 以僑生身分 進入 中華民國 國立政治大學 政治學系就讀,兩年後肄業 從事演唱。 
       早期,劉家昌 在 台灣的夜總會 演唱 西洋歌曲,但發展 並不順利。直到 西元1968年,以一首 瓊瑤電影《月滿西樓》的 同名主題曲 嶄露頭角。西元 1970年,為 尤雅 寫的歌曲〈往事只能回味〉推出 後 非常成功,歌手 尤雅 也 因此 迅速在 歌壇走紅。
       劉家昌 曾經 為 很多歌手 打造 暢銷歌曲,除了 尤雅的〈往事只能回味〉,還有 甄妮的〈誓言〉、鳳飛飛的〈有真情有活力〉、歐陽菲菲的〈嚮往〉、劉文正的〈諾言〉、翁倩玉的〈海鷗〉、江蕾的〈煙雨斜陽〉、費玉清的〈晚安曲〉、〈中華民國頌〉、陽帆的〈揚帆〉、楊林的〈不一樣〉、沈雁的〈一串心〉等。
       根據 劉家昌自述,他 所創作的歌曲 估計 有二、三千首。西元2001年,劉家昌 獲頒 第12屆 金曲獎 特別貢獻獎;該屆 的 特別貢獻獎 共有 兩位得主,另一位是 音樂家 許常惠。


       鮑比達(西元1950年~西元 年) 生於 香港,是 活躍於 港台兩地的音樂人,擔任 作曲、編曲、唱片製作人、電影配樂、音樂總監及指揮等。
鮑比達 生於 音樂世家,父親是 菲律賓人,母親是 中國人,自小 接觸各類型音樂。其父 曾 在上海當樂手,及後 移居香港,鮑比達 就是 在香港出生。鮑比達7歲 便開始音樂工作,首先 在夜總會 表演薩克斯風、吉他、貝斯及打擊樂器,後來 更成為 音樂領班。
       他 曾就讀 喇沙書院。西元1975年鮑比達 出任 香港科藝百代唱片公司的音樂總監,為旗下歌手作曲、編曲及擔任製作人。鮑比達 於西元1978年重返校園,到 美國 波士頓 柏克利音樂學院(Berklee College of Music)主修 作曲及編曲,畢業後 轉 赴洛杉磯 迪格羅夫音樂工作坊(Dick Grove's Workshop)修讀 電影配樂及音樂工業課程。 
       八十年代初 鮑比達 學成返港,西元1982年 為 陳百強 重新編曲「今宵多珍重」而聲名大噪,繼後 參與 製作一線歌手 如 許冠傑、徐小鳳、陳百強、張國榮、林子祥、葉蒨文、甄妮、梅艷芳等的唱片,並 為不少大型活動 擔任音樂總監及指揮。西元1984年 鮑比達 首次 參與台灣電視劇「一代佳人」原聲帶 音樂製作,主題曲「一代佳人」的主唱者 是 湯蘭花,自此 開始活躍於台灣的流行樂界。 
  
說明:
         劉家昌  作詞作曲的《晚安曲》被 費玉清(當時藝名「費玉青」)公開演唱後,而聲名大噪,西元1979年3月5日,中國電視公司(中視)啟用《晚安曲》作為 每日 必播的「收播曲」。
         西元1988年11月,中視 不再以《晚安曲》為收播曲;原因是 由於 劉家昌 曾經 要求 中視支付版稅;但 相當特殊的 是,雖然 中視 不再播放《晚安曲》,《晚安曲》卻 早在 西元1979年之後 即 已成為 台灣各大百貨公司、超級市場、餐廳打烊時的預告歌曲。之後,《晚安曲》的應用範圍 甚至遍及 諸如 速食店、麵包店、圖書館等 公共場所;因此,《晚安曲》被 暱稱為「打烊歌」。另外,中華民國國軍 一些部隊 就寢前 也會 播放《晚安曲》。
         西元2001年 中華民國法律《著作權法》修正後,《晚安曲》播放 涉及《著作權》。但 迄今 用《晚安曲》通知 顧客「即將打烊」的情況 仍 時有所聞。

參考資料:
費玉清
《晚安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2R53upiwW0

文章標籤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19-12-02_091954.jpg

【詩詞賞析】  月黑雁飛高      單于夜遁逃

唐  盧綸《塞下曲》六首之三: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盧綸(西元737年~西元799年),字允言,唐代詩人,大曆 十才子之一,河中 蒲(今 山西省 永濟縣)人。
         玄宗 天寶末 應舉不第;代宗朝 又 應舉, 屢試不第。大曆六年,宰相 元載 舉薦,授閿鄉尉;後由 王縉 薦爲集賢學士,祕書省校書郎,升監察御史。出爲 陝府戶曹、河南 密縣令。後 元載、王縉 獲罪,遭到牽連。德宗朝 復爲 昭應令,又任河中 渾瑊 元帥府 判官,官至 檢校戶部 郎中。有《盧戶部 詩集》

 注釋:
1. 塞下曲:是 唐代詩人 寫 邊塞詩的詩題 。為 漢 樂府舊題,屬《橫吹曲辭》,內容 多是 描寫 邊境風光和戰爭生活。
2. 單于:單于(音 ㄔㄢˊ ㄩˊ),匈奴 稱 其首領為 單于。
3. 遁逃:潛逃,逃亡。
4. 輕騎:輕快的戰馬。
5. 逐:追逐,追趕。

意譯:
          月色昏暗的夜晚,雁鳥 在天空 飛得很高。匈奴 首領 單于,趁 夜幕降臨,向 西北方逃竄。
          將軍 發現 敵軍潛逃,率領  輕快騎兵 去追擊,此時大雪紛飛,剎那間 弓刀上 落滿了雪花。 

賞析: 
         這首 盧綸《塞下曲》,( 詩題 一作「和張僕射 塞下曲」共 六首一組) ,分別發令交敵、將軍神箭、雪夜敵逃、敵方疲醉、間歇遊獵、疑慮功名 等 軍營生活。語 多讚美之意。此爲 第三首。
         前兩句「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描寫 敵軍 潰逃。在這月黑風高的夜晚,敵軍偷偷地逃跑了。
         後兩句「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描寫 將軍 準備追敵的場面,氣勢不凡。將軍 發現 敵軍潛逃,要率領輕裝騎兵去追擊;出發之際,大雪紛飛,剎那間 弓刀上落滿了雪花。
         這首詩,情景交融。敵軍是在「月黑雁飛高」的情景 潰逃,將軍是在「大雪滿弓刀」的情景 追擊。一逃一追的氣氛 有力地渲染出來了。全詩 沒有直接 描寫冒雪追敵的過程,也沒有直接 描寫 激烈的戰鬥場面,卻 留給人們 非常豐富的想象。

參考資料:
唐  盧綸《塞下曲》六首之一:
「鷲翎金僕姑,燕尾繡蝥弧。 
獨立揚新令,千營共一呼。」
 唐  盧綸《塞下曲》六首之二: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唐  盧綸《塞下曲》六首之三: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唐  盧綸《塞下曲》六首之四:
「野幕蔽瓊筵,羌戎賀勞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動山川。 」
 唐  盧綸《塞下曲》六首之五:
「調箭又呼鷹,俱聞出世能。 
奔狐將迸雉,掃盡古丘陵。」
 唐  盧綸《塞下曲》六首之六:
「亭亭七葉貴,蕩蕩一隅清。 
他日題麟閣,唯應獨不名 。」
                這六首詩 是「和張僕射塞下曲」而作,不是 盧綸 主動所作。但 何 所想?何 所和?當是 盧綸胸臆的呈現。 
                這六首詩的摹寫和敍述 是 順序展開的,依序是 發令交敵、將軍神箭、雪夜敵逃、敵方疲醉、間歇遊獵、疑慮功名。
                詩題 既然是 「和張僕射」,這 張僕射的原詩 也一定是 五絕六首 邊塞風。關於 張僕射的原詩和生平 有待 進一步探究。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