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6_162525.jpg

【名句解析】墨子 曰:國有七患,七患者何? 

墨子《墨子》卷一(七患)︰
     子 墨子 曰: 「國 有七患。七患者何?城郭溝池 不可守而治宮室,一患也。
邊國至境 四鄰莫救,二患也。
先 盡民力無用之功,賞賜 無能之人,民力 盡於無用,財寶 虛於待客,三患也。
仕者 持祿,游者 愛佼,君 脩法討臣,臣 懾而不敢拂,四患也。
君 自以為聖智而不問事,自以為安彊而無守備,四鄰謀之 不知戒,五患也。
所信者 不忠,所忠者 不信,六患也。」
畜種菽粟 不足以食之,大臣 不足以事之,賞賜不能喜,誅罰不能威,七患也。
以七患居國,必無社稷;以七患守城,敵至國傾。七患之所當,國必有殃。
 
      墨子(約西元前468年~西元376年),姓 墨,名 翟,春秋末 戰國初期 宋國(今河南 商丘)人,一說 魯國(今 山東 滕州 木石鎮)人,是 中國 戰國時期 著名思想家、政治家、科學家、軍事家。他 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儒」、「非樂」、「節葬」、「節用」、「交相利」等觀點,創立 墨家學說,並有《墨子》一書 傳世。
墨家 在當時影響很大,《孟子.滕文公》篇云:「楊朱、墨翟之言 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於楊,即歸墨。」可知 戰國之世,墨家 屬 顯學。《墨子》一書中 體現的墨子的思想, 在後世 仍具有一定影響。

《墨子》是 闡述 墨家思想的著作,原有71篇,現存53篇,一般 認為 是 墨子的弟子及後學記錄、整理、編纂而成。

注釋: 
1. 患:禍患。
2. 邊國:敵國。
3. 虛:空虛。
4. 仕:做官。。
5. 持祿:保住祿位,無所建樹。《晏子春秋 內篇  問下》:「士者持祿,游者養交,身之所以危也。」言 仕者守其祿,游者愛其交,皆 為己而不為國家也。
6. 游:通 「遊」。遊說。
7. 游者:游說之士。本指  戰國時代 遊說諸侯的縱橫之士,後 泛指 出計策、獻謀略的人。
8. 佼:通 「交」。交往。
9. 拂:拂(音 ㄈㄨˊ),拂逆,違背。
10. 威:威嚇。
11. 當:存在。

意譯:  
        墨子說:國家 有七種禍患。這七種禍患是 什麼呢?
內外城池壕溝 不足守禦而去修造宮室,這是 第一種禍患。
敵兵壓境,四面鄰國 都不願來救援,這是 第二種禍患。
把民力 耗盡在無用的事情上,賞賜 沒有才能的人,(結果)民力因做無用的事情而耗盡,財政在迎來送往大吃大喝中被掏空,這是 第三種禍患。
官員們 只是 屍位素餐;未仕者 忙著 攀交權貴;國君 修訂法令 以討伐臣子,臣下 畏懼 而不敢拂逆君命,這是 第四種禍患。
國君 自 以為英明,而 不過問國事,自以為 安穩而強盛,而 不作防禦準備,四面鄰國 在圖謀 攻打,而 尚不知戒備,這是 第五種禍患。
所信任的人 不忠實,而忠實的人 不被信任,這是 第六種禍患。
家畜和糧食 人民 不夠吃,大臣 對於國事 不能 勝任盡職,賞賜 不能 使人欣喜,責罰 不能 使人畏懼,這是 第七種禍患。
治國 若存在 這七種禍患,必定 失去社稷江山;;守城 若存在 這七種禍患,國家 必定 傾頹滅亡。。任何國家 若有 這七種禍患存在,必然 會遭殃。

解析: 
本篇 指出 國家的七種禍患,治國 若存在 這七種禍患,必定 失去社稷江山;;守城 若存在 這七種禍患,國家 必定 傾頹滅亡。。任何國家 若有 這七種禍患存在,必然 會遭殃。
網路上 有人 引用 墨子所言,「國之將亡,必有七患」。加以 精簡陳述,言簡意賅,頗能 把握精義: 
1. 國防之患:不修國防 , 大興宮殿, 粉飾太平。
2. 外交之患:大敵當前 , 外無盟友, 孤立無援。
3. 財政之患:分配不公 , 鋪張浪費, 窮盡民用。
4. 內政之患:仕皆漁私 , 修法禁言, 不問國是。
5. 國君之患:閉門自大 , 標榜先進, 坐以待斃。
6. 團隊之患:用人不當 , 小人當道, 離心離德。
7. 政權之患:民無食用 , 國無賢能, 賞罰失威。
《禮記 中庸》有言,「國之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
古今多少聖賢 曾在言論中,對「亡國之兆」加以論證,並告誡 當朝 統治者。
可惜 統治者們 都 置若罔聞,曾經 繁盛一時的王朝 隨時間 湮沒在歷史潮流中。

參考資料:
《台灣 各項指標 領先世界》
< 台灣 最近幾年 最好? > 
< 台灣 國防 最近幾年最好? > 慶富 獵雷艦 詐貸案 是 指標。
< 台灣 外交 最近幾年最好? > 三年多  斷交 七國 是 指標。
< 台灣 國安 最近幾年最好? > 總統專機 走私香菸 是 指標。
< 台灣 內政 最近幾年最好? > 毒品氾濫  詐騙猖獗 是指標。
< 台灣 司法 最近幾年最好? > 歹徒可教化 暴民獲國賠 是指標。
< 台灣 軍公教 最近幾年最好?>文武人員 士氣低落  是指標。
< 台灣 工人 最近幾年最好? > 失業低薪 血汗勞工  是指標。
< 台灣 農民 最近幾年最好? > 蔬果暴跌 血本無歸  是指標。
< 台灣 同志 最近幾年最好? > 男男女女 有志一同  是 指標。
< 台灣 產業 最近幾年最好? > 觀光產業 淪為慘業  是指標。
………。 
      當今 政壇上 「招搖撞騙」橫行,為官者 只知 「爾虞我詐、爭權奪利」,」擅長 「玩弄權謀,騙取選票」。取得 政權後,「治理國政」卻只是 「結黨營私,唯利是圖」;「政治酬庸,任用私人」;「占著職位 而不盡職守」;「享受俸祿  卻無所作為」。遇事「 推諉卸責;束手無策」;與「民意 背道而馳」,卻「自我 感覺很好」,令人 搖頭嘆息。
《危機處理 SOP  (標準 操作程序) 》
1. 束手無策 : 都是 中共打壓。
2. 推諉卸責 : 前朝積弊 已久。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19-10-14_093531.jpg

【名句解析】    金玉其外      敗絮其中
 
明  劉基《賣柑者 言》︰
         杭 有賣果者,善 藏柑,涉 寒暑不潰,出之燁然, 玉質而金色;置於市,賈十倍,人爭鬻之。予 貿得其一, 剖之,如有煙撲口鼻;視其中,則 乾若敗絮。
予 怪而問之曰:「若 所巿於人者,將 以實籩豆,奉祭祀、供賓客乎?將 衒外以惑愚瞽乎?甚矣哉,為欺也!」

        劉基(西元1311年~西元1375年),字 伯溫,浙江  青田人,故 時人 稱他 劉青田,明 洪武三年(西元1370年)封 誠意伯,人們 又稱他 劉誠意。武宗 正德九年 追贈 太師,諡號 文成,
       他是 元末明初 傑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他 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以 神機妙算、運籌帷幄 著稱於世。輔佐 明太祖 朱元璋 完成帝業、開創 明朝 並 保持國家安定,因而 馳名天下,被後人 比作 諸葛武侯。至今 在中國大陸、港澳臺 乃至 東南亞、日韓等地 仍有 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

注釋:
1. 杭:杭州,簡稱「 杭」,古稱 臨安,是 浙江省 省會。
2. 善:擅長。
3. 藏:貯藏。
4. 涉:經過,經歷。
5. 潰:腐爛,腐敗。
6. 燁:燁(音ㄧㄝˋ):光彩鮮明的樣子。
7. 玉:像 玉石一樣。
8. 賈:同「價」,價錢。
9. 鬻:鬻(音 ㄩˋ ) 這裏 是 買的意思。
10. 貿:買賣,這裏是 買的意思。
11. 若:像。
12. 敗絮:破敗的棉絮。
13. 若:你。
14. 實:填滿,裝滿。
15. 籩豆:古代 祭祀時 盛祭品用的兩種器具。
16. 籩:籩(音ㄅㄧㄢ),竹製的器具。
17. 豆:木製、陶制或銅製的器具,形狀 如豆。
18. 衒:同「炫」,炫耀,誇耀。
19. 惑:迷惑,欺騙。
20. 愚:愚蠢的人。
21. 瞽:瞽(ㄍㄨˇ),盲者,失去視力的人。
22. 為:做。
23. 欺:欺騙人的事。

意譯:   
        杭州 有個 賣水果的人,擅長 貯藏柑橘,經過 冬夏也不腐爛,拿出 它們的時候 還是 光彩鮮明的樣子,玉石一樣的質地,金燦燦的顏色。放到 市場上賣,價格高出 普通柑橘 十倍,人們 爭相購買。
    我 買了一個,剝開它,似乎 有股 臭味 直撲口鼻,看 它的裏面,乾得 像破爛的棉絮。我 對此 感到不解,問 他說:「你 賣給 別人的柑橘,是 將要  放在 盛祭品的容器中,以 供奉神明或用來招待賓客的嗎?還是 要 炫耀它的外表, 用來 迷惑 愚蠢或眼盲的人呢 ? 你 做 這種欺騙的事,實在 太過份了!」

解析: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一語,在 明代 劉伯溫《賣柑者言》文中,原本 是 指賣柑者 所賣的柑,外表華美 看起來 像 金玉般,剝開來 內部果肉 卻 乾得 像 破棉絮,表裡不一、 虛有其表。
         劉伯溫 這篇《賣柑者言》,構思巧妙,寓意深刻,言辭犀利。借 由賣柑者 說的話,諷刺 當時官員 不能 替百姓謀福,讓 百姓 陷於 生活困頓之中,自己 卻「坐高堂、騎大馬、醉醇醲 而 飫肥鮮者」,嚐遍 天下美食, 享盡 榮華富貴,這種 欺世盜名 的行徑,這 與 外表 像 金玉般華美,內部 果肉 卻 盡似 破棉絮 的柑,有何不同?後來「」演變 為 成語,用來 形容 外表美好 而 內質腐敗。
         當今 政壇上 「招搖撞騙」橫行,為官者 只知 「爾虞我詐、爭權奪利」,」擅長 「玩弄權謀,騙取選票」。取得 政權後,「治理國政」卻只是 「口號治國,口是心非」;「政治酬庸,任用私人」;「占著職位 而不盡職守」;「享受俸祿  卻無所作為」。遇事「 推諉卸責;束手無策」;與「民意 背道而馳」,卻「自我 感覺很好」,是典型的「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令人 搖頭嘆息。

參考資料: 
《冰山一角,危橋崩塌》  
          南方澳 跨港大橋 108.10.1崩塌 造成 6死 多人受傷,這座橋 近年來 花了 近千萬元 維修,所謂的「維修」,「真的非常離譜」,維修費 是 用在「換 燈具」、「修補 橋面破損」以及「欄杆 生鏽油漆」,「鋼索鏽蝕」未列入,「這樣的維修,如何 能維護 橋梁安全?」
          交通部長 林佳龍、港務公司 吳宗榮 到 立院報告,立委 質疑 台灣有17座危橋 都未檢驗,更 沒有統一的檢測規範!林佳龍 承諾「3個月內 會將台灣危橋做全面盤點、檢驗。」

《學界「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案例》
<2007-07-19  假博士 騙人 不稀奇,2所大學 被騙了7年 就不多見了>
          有碩士學歷的男子 許宜愃 以 假博士學位 先後 向 台南 南台科技大學(當時為 南台技術學院)、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應徵教職 獲錄取,詐領薪資;後來 因 教學品質不佳 才被踢爆。
          台南地方法院 昨判 許某1年8個月徒刑、緩刑5年,許某 並須 捐款15萬元 給瑞復益智中心。
           判決 指出 ,現年55歲的許宜愃(原名 許宜 )於87年 4、5月間 向不詳人士 購得 偽造的美國加州大學 洛杉磯分校(UCLA)商業管理博士 畢業證書。證書影本 背面 還有 偽造的台灣駐美國洛杉磯 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 認證戳章(含 簽證人 簽名)。
          南台科大 聘他 擔任 國貿系 助理教授,持續聘用5年  從87年8月迄92年8月,5年 共 領走710多萬元。
          92年8月間,許某 從 南台科大 轉任 高雄第一科大 行銷與流通管理系 助理教授,每月 領取7萬3000餘元薪資 。後 因 許某 教學品質不良,94年3月初 被人檢舉 博士畢業證書 有偽造之嫌,查證後 發覺上情,經 教育部同意,予以解聘。
          南台科大 至此 才驚覺 原來 上當5年,因而 提出 詐欺告訴。南台科大 指出,將 循法律途徑求償,只是 追討 再多錢,也 彌補不了校譽受損。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天理昭昭, 詐騙 經不起 時間的考驗, 終有 被揭穿的一天! 

文章標籤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19-09-30_165641.jpg

【名句解析】 「尚方寶劍」 上斬昏君  下斬讒臣
 
東漢  班固《漢書 卷67》〈朱雲傳〉:
「臣 願賜 尚方斬馬劍,斷 佞臣一人 以厲其餘。」
 
班固(西元32年~西元92年),字 孟堅,扶風 安陵(今陝西 鹹陽)人,東漢史學家 班彪之子,東漢歷史學家,《漢書》的作者。與司馬相如、揚雄、張衡 合稱為 漢賦四大家。
班固十六歲 入首都洛陽太學,博覽群書,「九流百家之言,無不窮究」。其父 班彪 採集 前史遺事,著「後傳」數十篇。建武 三十年(西元54年),班彪 卒,班固 自太學返鄉服喪。班固 繼承父業,撰寫《漢書》,共一百篇,後人 析為 一百二十卷。
 
《漢書》,又名《前漢書》,中國 古代歷史著作。東漢 班固所著,是 中國第一部紀傳體 斷代史。沿用《史記》的體例而略有變更,改「書」為「志」,改「列傳」為「傳」,改「本紀」為「紀」,無「世家」。全書 包括 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共一百篇,記載了 上自 西漢 漢高祖元年(西元前206年),下至 新朝 地皇四年(西元23年),共 230年歷史。
《漢書》語言 莊嚴工整,多用排偶,遣辭造句 典雅遠奧,與《史記》平暢的口語化文字 形成鮮明對照。中國紀史方式 自《漢書》以後,都仿照其體例,纂修了 紀傳體的斷代史。
 
注釋:
1. 昏君: 昏庸無道的帝王。 
2. 讒臣:讒害人之佞臣。
3. 讒:讒 (ㄔㄢ ˊ),說 別人壞話,中傷 他人。
4. 朱雲:生卒年 不詳。字 游,曾任 右扶風 槐里縣 縣令、博士官,以 敢言直諫 著稱。
5. 右扶風:漢 太初元年 置 右扶風,為 三輔之壹。三國時 改 右扶風為 扶風郡。
6. 槐里縣:中國 古縣名,在今 陝西 興平境內。 
7. 尚方斬馬劍:尚方寶劍,在 漢代 叫做「尚方斬馬劍」,顧名思義 銳利程度 可以斬馬。
8. 斷:斷首,斬首。舊時的一種酷刑。
9. 佞臣:奸臣。奸邪諂媚的臣子。唐白居易《李都尉古劍》詩:「願快直士心,將斷佞臣頭。」
10. 佞:佞(音 ㄋㄧㄥˋ), 善於 阿諛逢迎。。
11. 一人:指 張禹。張禹 ( ?~西元前5年),字 子文,河內 軹縣(今河南 濟源 東)人,漢成帝 以 帝師 特進, 封 安昌侯,後任 丞相。
12. 厲:警惕。
 
意譯:
據《漢書 朱雲傳》載,為人狂直的朱雲。上書 漢成帝,請求 皇上賜給他 一把「尚方斬馬劍」,要將 佞臣 張禹 斬首。使 其餘 佞臣,知所警惕。
 
解析:
        明朝 崇禎年間,朝綱不振,貪官汙吏 四起,民怨沸騰。崇禎皇帝 派下 欽差大臣 四處查訪,(欽差 即是 皇帝差遣之意),為 方便辦案,特 御賜「尚方寶劍」一把,得以 「先斬後奏」。 頓時,朝野大臣 人人自危,莫不 想盡辦法 巴結 欽差大臣,藉以安身。「尚方寶劍」乃是 皇帝 御賜之物, 具有 地位、權力的象徵。
據記載,秦漢時期 有一個 名叫 尚方 的部門,是 負責 打造兵器的,但打造的兵器 不是 平常軍械,而是 皇室御用的兵器,故 打造的劍 也叫「尚方寶劍」。       
「尚方寶劍」就是 皇帝的佩劍,在封建體制的薰陶下,「尚方寶劍」含有 皇權的色彩 也就 不難理解了。 「尚方寶劍」原本 不叫「尚方寶劍」,在漢代 叫做「尚方斬馬劍」,顧名思義 銳利程度 可以斬馬。
在戲劇中,某一 清官 遭受 奸臣陷害,面臨 殺身之禍, 而皇上 昏庸無能,未能明查。在千鈞一髮之際, 突然 奇蹟出現, 有一忠臣 拿出 一把寶劍,說出 「先皇 御賜寶劍,上斬昏君,下斬讒臣。」,終於化解了 此清官的危機。
此劇情 ,好像 擁有了「尚方寶劍」,權力 就 比皇帝 還要大。不過 實際上, 想要用 「尚方寶劍」來「上斬昏君」,肯定是 不可能的。「尚方寶劍」主要目的 ,還是 為了 對付奸臣。
古時 很多人 都將「尚方寶劍」作為 正義的化身,期盼 皇上賜予 忠臣 一把「尚方寶劍」 斬殺 奸臣。東漢 班固《漢書 卷67》〈朱雲傳〉:「臣 願賜 尚方斬馬劍,斷佞臣一人 以厲其餘」。可見 「尚方寶劍」已 成為 人們 心目中 期望「斬殺奸臣」的理想寄託。
 
參考資料:
《「選票」是 人民的「尚方寶劍」》。
民主時代 ,「人民 當家做主」,「人民萬歲 ! 萬萬歲!」。 「選票」是 人民的「尚方寶劍」。可 使 「囂張拔扈  目中無人」的「當權者」下架。
 
※( 一九一二年一月一日 中華民國成立,改正朔 用陽曆;「民國」至今 已逾百年,可嘆 「民主」 仍然 流於口號 ! 民主政治是 主權在民 ,「人民是 主人」,然而 「當權者」 卻 認為 自己是「人民的主人」 !
        去年 九合一選舉,林佳龍 要 連任台中市長,選輸了,總統 蔡英文,108年8月17日 前往台中市 舉行「辣台派開講」,要 台中市民 向林佳龍道歉,道什麼歉?
        原來 口口聲聲 捍衛「民主」,只是 為了騙取「選票」。  陳水扁 直呼 不可思議,要 蔡總統 不用道歉,但 該收回 這句話。 
        如今 似 唐太宗的「求諫」、「納諫」,虛懷若谷、從善如流的領導人, 已不可得! 而 自詡「愛台」的政治權貴、幫閒政客,基於 政治現實利害,只見 「卑躬屈膝」、「逢迎拍馬」、「歌功頌德」,更助長 「當權者」 之囂張跋扈。)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19-09-18_074423.jpg

【名句解析】  政治 紛紛擾擾   衣冠禽獸 不少

明 陳汝元 《金蓮記》(第七齣)構釁︰

     「人人罵我 做 衣冠禽獸,個個識我 是 文物穿窬。」


                 陳汝元,字 太乙,會稽人。生卒年不詳,約 明神宗 萬曆八年前後 在世。生平 亦無考。

其 精於作曲,著有 傳奇《金蓮記》及《紫環記》二本,雜劇《紅蓮債》一本等 傳於世。


《金蓮記》目錄

 第一齣  首引 第二齣  偕計 第三齣  彈絲 第四齣  郊遇

第五齣  射策 第六齣  捷報 第七齣  構釁 第八齣  外謫

第九齣  閨詠 第十齣  歸田 第十一齣 湖賞 第十二齣 媒合

第十三齣 小星 第十四齣 詩案 第十五齣 就逮 第十六齣 生離

第十七齣 廷讞 第十八齣 聞系 第十九齣 飯魚 第二十齣 控代

第二十一齣 重貶 第二十二齣 蜀晤 第二十三齣 賦鶴 第二十四齣 詬奸

第二十五齣 量移 第二十六齣 驚訛 第二十七齣 焚券 第二十八齣 賜環

第二十九齣 釋憤 第三十齣 同夢 第三十一齣 慈訓 第三十二齣 覲聖

第三十三齣 便省 第三十四齣 證果 第三十五齣 接武 第三十六齣 晝錦

注釋:

1. 衣冠:衣服和帽子。指 穿著體面,像 有修養的正人君子。

2. 禽獸:飛禽走獸。指 品德行為 像禽獸的野蠻無禮。

3. 衣冠禽獸:指 空有外表而行同禽獸。比喻 品德敗壞的人。

4. 窬:窬(音ㄩˊ),穿越、超越。

5. 文物穿窬:外在的文采勝過內在的涵養。形容 行為鄙陋的文人。 

意譯:  

   人人罵我 穿著體面,貌似 有修養的正人君子。其實是 衣冠禽獸。

個個識我 是 文物穿窬,外在的文采 勝過 內在的涵養。虛有其表。」

解析: 

 衣冠禽獸 」的「衣冠」指 穿著體面,像有修養的正人君子;「禽獸」則指品德行為,像禽獸的野蠻無禮。所以「 衣冠禽獸 」指 空有外表而行同禽獸。比喻 品德敗壞的人。這句成語 見於 戲曲小說中,用來 責罵 那些 裡外不一,惡行惡狀的小人。

明 陳汝元 《金蓮記》(第七齣)構釁 「小子 喚做 賈儒,一生 名實不孚,拜在 伊川門下,妝成 道學規模,飛語傷人,舌銛似劍,匿名嫁禍,筆毒如荼。使客氣,藉口 立名抗節;受人錢,甘心 納垢藏汙。哭哭啼啼,假慈悲善瞞老鼠;耽耽逐逐,借聲勢巧勝妖狐。人人罵我做衣冠禽獸,個個識我是文物穿窬」

孔子曰:「質勝於文則野,文勝於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也就是說:「一個人內在的涵養 勝過外在的文采,那就像個鄉野之人 顯得鄙陋、粗略;如果外在的文采勝過內在的涵養,那就像個 掌文書的官吏。就會 浮誇不實。所以 內在的涵養勝和外在的文采 兼而有之,如此 方能 成為眾人歸向的君子。終究是卑鄙小人。 《史記 卷七 項羽本紀》:「人言 楚人沐 猴而冠耳,果然 」。沐 猴而冠 終究是「 衣冠禽獸 」。後 譏諷 徒具衣冠而沒有人性的人。

參考資料:

服飾是一個人身份地位的外在標誌。封建社會規定,用不同服飾 ,來區別上下尊卑,範曄《後漢書  輿服志》:「非其人 不得服其服」。賈誼《新書  服疑》:「貴賤有級,服位有等,……天下 見其服而知貴賤」

龍鳳是帝王、皇后的圖騰。龍袍鳳冠是 帝王、皇后的特定服飾 ,是權力的象徵,是尊貴的體現。 而 唐代袍服的紋樣,一般 以暗花為多,至 武則天 當朝,又頒賜了 一種新的官服,名叫「繡袍」。所謂「繡袍」繡袍,即在 各種不同職別的官服上, 繡以不同的紋樣,文官繡「禽」,武官繪「獸」,使人一望而知其品級。「衣冠禽獸」的成語 其源 蓋出於此。

在明代中期以前,「衣冠禽獸」卻 是一個令人羡慕的詞語,因為 只有「當官的」才 能穿上繡著飛禽或繪著走獸的官服,而且 等級不同 還有 不同的圖案。所以,當時「衣冠禽獸」一語是 讚語,頗有 令人羨慕的味道。

據 史料記載,明朝 規定,文官 官服 繡「禽」,武官官服 繪「獸」。品級不同,所繡的禽和獸也不同,具體的規定 是:文官一品繡仙鶴,二品繡錦雞,三品繡孔雀,四品繡雲雁,五品繡白鷴,六品繡鷺鷥,七品繡鴛鴦,八品繡黃鸝,九品繡鵪鶉。武官一品、二品繪獅子,三品繪虎,四品繪豹,五品繪熊,六品、七品繪彪,八品繪犀牛,九品繪海馬。

  到了 明朝中晚期,宦官專權,政治腐敗。文官武將 欺壓百姓 無惡不作,聲名狼藉,老百姓 視其為 匪盜瘟神,於是,「衣冠禽獸」一語 開始 有了貶義。指 空有外表而行同禽獸。比喻 品德敗壞的人。

 

文章標籤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19-08-26_130748.jpg

【名句解析】   人為刀俎    我為魚肉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卷七  項羽本紀》:

      「如今 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司馬遷 (西元前145年~西元前86年),字 子長,左馮翊 夏陽(今 山西 河津)人(一說 陝西 韓城人),是中國 西漢時期 著名的 史學家和文學家。 

         司馬遷 所 撰寫的《史記》 被 公認為 是 中國史書的典範,首創的紀傳體 撰史方法 為後來 歷代正史 所 傳承,被後世 尊稱爲 史遷,又因 曾任 太史令,故自稱 太史公。

     《史記》不僅是 一部 體大思精、前無古人的歷史钜著,也是 一部 偉大的文學著作,在中國史學與文學上的 影響巨大而深遠,研究 文史者 幾乎 無人不讀 《史記》。

       司馬遷 所撰的《史記》 記事 上起 軒轅黃帝,下至 漢武帝 太初年間,是一部 紀傳體的通史 。全書 包括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共 一百三十篇。


注釋:

1. 刀俎:刀和砧板,宰割的工具。

2. 俎:俎(音 ㄗㄨˇ),砧板。
 

意譯: 

     現在 別人 正好比是 刀和砧板,我們是 被宰割的魚和肉。

解析:

【退休 軍公教警消的心聲】:人為刀俎  我為魚肉。

2019年8月23日

大法官會議 今天 對 軍公教年改釋憲案 做成 釋字第781、782、783號解釋,在法律不溯既往、信賴保護原則、比例原則及憲法保障人民財產權等部分 均被判定合憲。僅 退休再任私校職停領退俸規定 違憲。( 1169名「雙薪肥貓」也 將 自本月23日起算,可 復領 退休俸)。

 

針對 年改釋憲案出爐,卻遭質疑是 民進黨「御用大法官」所做解釋,上演 一場摧毀國家根基的鬧劇。對此,蔡英文總統 表示,這種說法 並不恰當,現任大法官多數是馬政府提名,沒有御用的問題。(馬政府 提名 的現任大法官,卻有  基於 「政治現實」, 向 當權者 「屈膝承歡」之問題。)
 

       (※有 大法官  提出 不同意見 …   認為 國家財政 瀕臨破產,怪罪 軍公教人員是 沒有道理的,「舞弊、貪腐、浪費 才是 財政拮据的禍首」。
         ※ 時代力量 立委黃國昌 在臉書 發文表示,「雙薪教授是 唯一贏家」,這種 「雙薪教授」 長期飽受學界詬病,也不利人才培育與學術長期發展,難道 大法官 會不知道嗎?」)

 

參考資料:

台獨大老 張獻忠 對年金改革的看法!

2018-03-27 怒吼

 (民眾日報記者 陳建佳 竹市報導)

有關 年金改革,今天 總算有人說到我心裏的意思了,請 大家看後 轉貼吧!但願 能 讓改革的人們,甚至 總統都能看到、如此 才是 真正的公平正義的改革、也是 最有效的改革呀!

台獨大老,前新國家聯盟 中央委員 張獻忠,針對爭吵不休的年金的制度指出,國家財政瀕臨破產,怪罪 軍公教人員是沒有道理的,政府數十年來 無法無天的統治模式,政治掛帥、無限上綱、無所不為的才是元凶。

張獻忠說,民選政治人物,上至 總統,下至 鄉鎮市長乃至於村里長等的薪酬,以及 依附政治任用者,如:行政院之各部會及縣市政府內 政務官,大法官、法官、檢察官等待遇 無不優渥。這些 當下的掠奪,才是 腐蝕國本之所在,但是未見 蔡政府 提出針貶之計,他質問蔡政府 為何不提出檢討與改革?

張獻忠 指出,還有 多年來施政不當,鑄成大錯特錯的財政紀律瓦解,好比 核四草率興建,並 不斷追加預算至數千億元,如今 一聲令下,驟然喊停卻無人負責,又如 枉法敗政,立法院 為財團立法,與財團鏈結,如遺贈稅從50%降至10%;營所稅25%降至17%;獎勵投資免稅等,均 造成國家財政 邃速匱乏。這些 始作俑者,才是 國家財政敗壞的敗類,退下來後 依然優渥受奉,無恥至極,而 當政者 竟然瞽目避談改革,這才是 世代剝奪的醜惡。

張獻忠強調,全教總 吳忠泰等 隨統治者的魔咒走哄,真令人不寒而慄,杏壇因存在如此向統治者屈膝承歡之徒,無怪乎杏壇喪鐘怨響四起,也同時寵壞了統治者的囂張乖戾,所以年金若是破產,不是統治者A去 就是 腦殘無能的結果。

 

張獻忠 提出解方 說,蔡英文 如果真要改革的話,請 從妳開始做起:

1、廢除 總統、副總統退職禮遇條例。

2、廢除 政務官退職條例。

3、廢除 民選公職退職(屆期或連任失敗)給付。

4、蔡英文帶領五院院長、立委減薪50%,共體時艱。

5、採 菁英政府,縮編政府架構、裁撤冗員。

6、貫徹財政稅政正義,有所得必繳稅等稅務公平政策。蔡英文 如有 改革國家財稅秩序之真心,即 應化繁為簡,理路分明進行全方位的改革,非 只限軍公教族群,否則 僅 顯現 蔡英文 偏狹短視的治台盲識而已。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19-07-29_155044.jpg

【俗語解析】    打狗看主人

俗語「打狗看主人」:

     《俗語》,就是 慣用語,指 約定俗成,廣泛 流行於 某時某地的口語。
          從 廣義來說,俗語 包括 諺語、歇後語(引註語)、常用的成語,但不包括 並不通俗和古雅書面語中的成語,或名著中的名言警句;從狹義來說,俗語是 具有地區特點的語言。
          《俗語》來源很廣,既 來自 人民群眾的口頭創作,也和詩文名句、格言警語、歷史典故等有關。

意譯:

   俗語「打狗看主人」,意思是 打狗前 要多 思量 狗的主人是誰?否則 就會 招來麻煩。這也就是 所謂的「狗仗人勢」之說。 

 「打狗」實際上,有 兩層意思,一是 打的是 真正會咬人的狗。一是 打的是 一些仗勢欺人 作惡多端的人。把 官宦人家的「狗腿子」,比喻 為狗。

 官宦人家的「狗腿子」,你 千萬 不要輕易得罪,雖然 他們是 無足輕重之輩,然而 他們的主人,卻不是 一般人 能惹得起的。

解析:

中國官場中 紛紜複雜的關係網,可謂是 牽一發而動全局。如果 某一個貪官的後臺 還在 臺上當權,那麼 這個貪官,你是 不可能 拉下馬的。這就是 為什麼腐敗分子 一旦被揭露,就會是 成窩成串 出現的原因。

「打狗 還得看主人」 風氣的形成,淵源於 中國社會的 「官本位思想及體制」。在古代,「刑不上大夫 」,是 社會生活的慣例。就是 皇帝寵信的太監 犯了法,也可以 拿到 「免死」的金牌。

東漢時期,湖陽公主的護衛 刀傷二命,如果 不是 洛陽縣令 董宣 冒死犯上,將 兇犯正法,被冤殺的老百姓,也就 冤沉大海了。 由於 中國歷史文化的原因,現代官場的 「官本位思想及體制」, 還 相當嚴重。

在官場裏,有的人 往往 自覺或不自覺的 要劃圈子、拉幫派 ,形成 這個山頭、那股勢力。結黨營私、 黨同伐異 ,只有利害、 不問是非, 任何事情,對 自已有利的就幹,不利的就躲 ,更有甚 有恃無恐,目無法紀。久而久之,就形成了 「有令不行,有法難禁」的風氣。

「打狗 還得看主人」,是 封建思想的餘毒 ,對 社會秩序 危害極大。當 發生違法亂紀的事件時,如果 不依循法律規定,而是 看主人的臉色,那麼,社會 就會失去「公平正義」了。

參考資料:

三立新聞網

2019年7月22日 下午4:15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國安局 爆出 驚天醜聞,時代力量 立委黃國昌 爆料,國安局內 名為 吳宗憲官員,透過 負責執行 總統專機任務的華航高層,預訂 高達9200條,市值 近七百萬元 免稅菸品,利用專機 夾帶入境,民進黨立委 何志偉 驚呼 「行徑 離譜到懷疑 其真實性」。

蔡英文:「我們 長期累積的陋習,我們 看到的是 國家的體制、管理機制、跟執行法律的鬆散。對我來講 是 難以接受,不能接受的事情。」

此案 涉及 很多單位, 為何 華航 可以 一班飛機 賣出 九千多條菸?為何 吳宗憲 一個人 可以 購買 九千多條菸?為何 銀行 接受 在機上 刷卡 台幣645萬8850元 買 九千多條菸?為何 華膳空廚 變身為倉庫 存放 九千多條菸?為何 可派五輛 公家貨車 直接載走 九千多條菸?

若非 「內神通外鬼」、有過 「精密盤算」,根本無法「關關難過  關關過」。合理的推論 是 因 各單位主管 多是 同黨的人,「同流合污」、「官官相護」。尤其 是 官場裏「打狗 還得 看主人」的心態。因為是 「總統專機」 不是 一般小職員  能惹得起的。

 

    「 國家的體制、管理機制、跟 執行法律的鬆散 是 長期累積的陋習」。蔡英文 不能接受 此陋習,人民 更難以忍受。民進黨政府 上台後,該是 改正過去的錯誤行徑、而不是 變本加厲,把陋習 更加擴大。

《「總統專機」走私是 國際醜聞》

豈能 推諉卸責  強詞奪理:    

1. 東拉西扯 : 說是 長期累積的陋習。

2. 虛張聲勢 : 只是 震怒震怒再震怒。

走私漏稅 : 卻狡辯  說是「超買」。)

 

文章標籤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19-08-02_200645.jpg

【詩詞賞析】   吾愛孟夫子          風流天下聞

  李白《贈 孟浩然》: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李白 (西元701年~西元762),字 太白,號 青蓮居士。他的籍貫、祖先、家世、出生地,乃至種族 不能 十分確定。一般認為 他的祖籍在 隴西成紀,先世移居 中亞碎葉,李白 就出生在這裡,碎葉在 唐朝 屬安西 都護府管轄。李白 幼時 隨父遷居 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所以 自稱是 蜀人,也就是 四川人。
       李白 唐代 著名的大詩人。個性 率真豪放,嗜酒好遊。玄宗時 曾為 翰林供奉,後 得罪權貴,遭排擠而離開京城,最後病死 安徽 當塗。其詩 高妙清逸,世稱 為「詩仙」。與「詩聖」杜甫齊名,時人 號稱「李杜」。著有 李太白集。

注釋:
1 夫子:古時 對 男子的敬稱。 
2. 孟夫子:指 孟浩然。

3. 風流:飄逸灑脫的風度。

4. 紅顏:指 年輕時。

5. 軒冕:車軒官冕。指 官位爵祿。 
6. 軒:車子。

7. 冕:高官 戴的禮帽。

8. 白首:白頭,指 老年。
9. 臥松雲:臥於松下雲間,此處 是 比喻 隱居山林。。

10. 醉月:沉醉於月色之中。

11. 中聖: 漢朝末年 實施禁酒令,規定 不能喝酒,此時酒徒 就不能 再自稱 酒徒了,因為 那是 犯法的,於是 就改用 其他名稱,「中聖」 就是 其中一個。

酒徒 把清酒 稱聖人,濁酒 稱賢人。漢末 酒徒們 喝醉酒,不敢直說,就說「中聖」(聖 字 代指 清酒)。因此「中聖」既是 酒徒的隱語,也是 醉酒的意思。 

12. 迷花:迷戀花草,此指 陶醉於 自然美景。

13. 事君: 侍候 君王之意。

14. 高山:指 品格高尚,令人敬仰。《詩經 小雅 車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15. 徒此:只在此。

16. 揖:揖(音 )拱手行禮

17. 清芬:意為 高風亮節。 

意譯:

     我 敬重孟浩然先生的高尚灑脫,他 為人飄逸風流倜儻 聞名天下。

少年時 鄙視功名 不愛官位爵祿,年老之時 摒棄塵囂 歸隱山林了。

沉醉於月色之中 醉得 非凡高雅,他 陶醉自然美景 而不事奉君王。

高山似的品格 怎麼能仰望著他?只在此 敬仰 他芬芳的道德光華!

賞析:

李白的 這首《贈 孟浩然》,全詩 推崇 孟浩然 飄逸灑脫的品格。

首聯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抒發了 對孟浩然的欽慕之情。

二、三兩聯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描繪了 孟浩然 摒棄官職,白首歸隱,醉月中酒,迷花不仕 的 高雅形像;

尾聯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 比為 高山 巍峨峻拔,令人抑止。

這首詩,以 一種舒展唱歎的語調,表達 敬慕之情。像 行雲流水般 舒卷自如,表現出 率真自然的感情。這首詩 就是 李白與孟浩然 二人友誼的見證。

李白與孟浩然的友誼是 詩壇上的一段佳話。二人 彼此結識,固然 不乏飲酒唱和、攜手邀遊的樂趣,但是 至為重要的,則是 在追求情感的和諧一致,尋求靈性飄逸的同伴和知音。

史載 孟浩然 曾 隱 鹿門山,年 四十餘 客遊京師,終以「良驥未遇伯樂」,還歸故園。而 李白 亦有 類似的經歷。他 少隱 岷山,又 隱 徂徠山。後 被玄宗召至京師,供奉 翰林。終 因 小人讒毀,被 賜金放還。的確,笑傲王侯,飄逸灑脫,邈然 有超世之心,這 便是 兩位著名詩人 成為 知交的根本原因。    

參考資料:

  孟浩然《歲暮 歸南山》: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相傳,孟浩然 曾被 王維 邀至 內署,恰遇 唐玄宗 到來,玄宗 索詩,孟浩然 就讀了 這首《歲暮 歸南山》,玄宗 聽了「不才明主棄」後,生氣地說:「卿不求仕,而 朕未棄卿,奈何誣我?」(《唐 摭言》卷十一)

可見 此詩 儘管 寫得 含蘊婉曲,結果 唐玄宗 聞之不快,「因命放歸南山,終身不仕」。此事 雖 出於 好事者 所託,於 史實難證,但 反映了 孟浩然 在 大唐盛世 終身不仕的事實。

 

 

文章標籤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19-06-10_155956.jpg

【詩詞賞析】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晉 皇甫謐  編撰《帝王世紀》擊壤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
 
        皇甫謐(西元 215年~西元282年),字 士安,幼名 靜,自號 玄晏先生,安定 朝那縣(今 (今 甘肅省 靈台縣)人,西晉 學者、醫學家。他 編撰了《帝王世紀 》、《 高士傳 》、《 逸士傳 》,還 編撰了《 針灸 甲乙經 》。

     《帝王世紀》,西晉  皇甫謐 所撰,原書 已軼,現存十卷為 後世輯本。記述 自三皇至漢魏 歷代帝王世系、年譜及其事蹟的史學專著。此書為 司馬遷《史記》後,第二部 系統記述 歷代帝王世系的史書。該書 對 三皇(伏羲、神農、黃帝)有較系統的整理。

注釋:
1. 擊壤:歷來 有兩種解釋。一種解釋 認為 擊壤是 古代 兒童玩具,以木做成,前寬後窄,長一尺多,形 如鞋。玩時,先 將一壤 置於地,然後 在 三四十步 遠處,以 另一壤 擊之,中者 為勝。另一種解釋 認為 擊壤是 用 杖(或鋤頭)敲著土地。
2. 作:勞動。
3. 息:休息。
4. 鑿井 : 挖井。
5. 帝力:帝王的權力。帝王的影響力。
6. 何有哉:又有什麼作用呢?]
7. 帝力於我何有哉:《藝文類聚》作:「帝何力於我哉!」《樂府》、《詩記》亦同。《初學記》作:「帝於我何有哉!」《太平御覽》或作:「帝何德於我哉!」

意譯:      
     早晨 太陽出來,我就去耕作。傍晚 太陽下山,就回家休息。
     鑿井 就有飲水 喝,耕田 就有食物 吃。
    這樣 自給自足的生活。帝王的施政 對我有何恩德可言呢!

賞析:
    《擊壤歌》是一首 古時 先民 詠讚 美好生活的歌謠。這首歌謠 用 極口語化的表述方式,吟唱出 堯帝時代 農民的生活。
       傳說 在 堯帝的時代,「天下太平,百姓無事」,老百姓 過著 安閒自足的日子。一位 耆耄老農,用 杖(或鋤頭) 敲著土地 打著拍子, 唱出了 這首歌謠。 
       這首歌 開頭 四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連續 使用 排比句式,語勢充沛。整首 歌謠 風格 極為質樸,沒有 任何渲染和雕飾,藝術形象 鮮明生動。歌者 無憂無慮的生活狀態、怡然自得的神情,都 表現得 十分自然真切。 
       全歌 用語純淨,意境高雅,文字流暢。四言的寫作形式,為 詩歌 增添了一種長短抑揚的韻味。
最後一句「帝力於我何有哉!」說出 題旨,人們的自給自足、衣食無憂的生活是 靠 自己的勞動得來的,所謂「天高皇帝遠」,帝王的影響力 並 沒有多大作用,所以 歌者 反問:「帝王的施政 對我來說 又有什麼恩德呢?」
       天有好生之德 人民心懷感恩。有詩為證:「大地藏無盡,勤勞資有生;
念哉斯意厚,努力事春耕。」至於 帝王 往往 昏庸君主多, 開明君主少。

參考資料:
       清代 詩人 沈德潛:「帝堯以前,近於荒渺。雖有《皇娥》、《白帝》二歌,係 王嘉偽撰,其事近誣,故 以《擊壤歌》為始」。
       沈德潛 是 清朝 著名詩人,在詩歌理論方面 主張「格調說」,反對 王士禎的「神韻說」,也 與袁枚的「性靈說」相對立。
他 在《唐詩別裁 集序》中 提出「既審其宗旨,復觀其體裁,徐諷其音節。未嘗立異,不求苟同,大約 去淫濫以歸雅正,於古人所云『微而婉,和而莊』者,庶幾一合焉。」他編輯的 隋代以前 古詩選集《古詩源》,有精闢的見解。
        另外 他 所編輯的 《唐詩別裁》、《唐宋八家文讀本》、《國朝詩別裁集》代表了 他的詩歌 創作觀念,廣受歡迎。

 

文章標籤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19-07-08_152332.jpg

【詩詞賞析】 可憐夜半虛前席   不問蒼生問鬼神

唐  李商隱《賈生》: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李商隱(西元812年~西元858年),字 義山,號 玉谿生,又號 樊南生。原籍 懷州 河內(今河南 泌陽)人,從 祖父起 遷居 鄭州滎陽(河南省 滎陽)。

                    李商隱 詩作 文學價值很高,他和杜牧 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 合稱為「溫李」,與同時期的 段成式、溫庭筠 風格相近,且都在家族裡 排行16,故 並稱為 三十六體。(李杜是指李白、杜甫)                  

     在清代 孫洙 編選的《唐詩三百首》中,收入 李商隱的詩作 22首,數量 僅次於 杜甫(38首)、王維(29首)、李白(27首), 居第四位。

注釋:

1. 賈生,即 賈誼,西漢 著名的政論家。力主 改革弊政,提出 許多重要政治主張,但卻 遭讒被貶,一生 抑鬱不得志。

2. 宣室:西漢 長安城 未央宮前殿的正室,此 代指 漢文帝。。

3. 訪:探訪尋求。

4. 才調:才華格調。

5. 逐臣:被 貶官的臣子,此指 被貶官 至長沙 的賈誼。

6. 無倫:無與倫比。無人 可以比得上。

7. 可憐:可惜、可悲、可嘆。

8. 虛前席:因 聽得入迷,而使 膝蓋 前移到 席前地面。

9. 蒼生:百姓。

10.問鬼神:事見《史記 屈原賈生列傳》。文帝 接見 賈誼,「問鬼神之本。賈生 因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

意譯:

     漢文帝 為了求賢,曾在 未央宮前的正室 召見 被逐之臣 賈誼,賈誼的才華和格調 確實是 十分脫俗超群 ,無人 可以比得上。

     漢文帝是 向賈誼 詢問 鬼神之事, 談到 三更半夜,竟 聽得入迷 移前而坐,連 膝蓋觸地 都不知覺,可是 身為君主,卻未 心繫蒼生 而是 迷信鬼神 。可悲啊!

賞析:

             李商隱的 這首《賈生》詩,歷來 都有佳評,但 評論者 大都 只注重 他寫詩的高超技巧,並未指出 其不合史實且失之過苛之處。他們 似乎同意了 李商隱的「以偏概全」的論法,卻 忽略了 漢文帝一生的事跡。其實,漢文帝是 一位勤政愛民的君主。他 在位 二十三年,自奉儉薄,他 為了減輕人民負擔:田租 由十五稅一,改為 三十稅一,後來 又下詔 免徵田租。田賦 由每年一百二十錢,減為 四十錢,這些 都是 他注重民間疾苦的德政,怎說 他「不問蒼生」呢?

            李商隱 此詩的真正用意 是「托古諷今」,借「前朝舊事 寄寓「現實感慨」。李商隱 身處 晚唐,當時 有不少皇帝 因 迷佛媚道、服藥求仙 而 荒廢政事,他們 才是「不問蒼生問鬼神」的昏庸君主,才是 他 所要 諷刺的對象。

      這首詩的特點 是 結構巧妙、寓意深遠。李商隱 巧妙地運用了「欲抑先揚」的手法,由「求賢訪逐臣」而「 夜半虛前席」,層層推進,最後 突然 以「不問蒼生問鬼神」為 總結,可謂 大開大闔,別具匠心。

參考資料:

「不問蒼生問鬼神」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2019年2月5日

     許多廟宇 大年初一 抽出國運籤,總統 蔡英文 今天表示,國家的運勢 取決於 全體國民,新的一年 只要上下一心,勇猛精進,台灣一定 就會好運向前行。

 

   ※(新的一年, 如何 使「全體國民,上下一心,勇猛精進」? 在於 總統及執政團隊的智慧 。

     管仲曰:「食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期待 總統及執政團隊 以人民福祉 列為 第一優先,把 施政重心 放在 拚經濟上,謀求 解決 失業率高、年輕人低薪 ,蔬果 暴漲暴跌、農民血本無歸,薪水調幅 追不上 通貨膨脹 等 問題。而 不要 浪費心力 在 「意識型態」上 空轉。台灣一定 就會好運向前行。

     倘若 為了「一己一黨之私」,「滿口 轉型正義,內心 爭權奪利」。「自稱正義,多行不義」。藉著「改革」之名,實際 卻是打擊「異己」。「小人當道,雞犬升天」,「政治酬庸,任用私人」。只會 加深 族群對立、勞資對立、世代對立、職別對立。…「要 全體國民,上下一心,勇猛精進。」,將 只是 緣木求魚的幻想。)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19-06-12_133105.jpg

【名文解析】  張草 猶當雁行  然張精熟  池水盡墨

唐 孫過庭《書譜》:
          「夫自古之善書者,漢魏 有鍾、張之絕,晉末 稱二王之妙。王羲之云:「頃尋 諸名書,鍾張 信為絕倫,其餘 不足觀。」可謂 鍾、張 云沒,而羲、獻 繼之。
又云:「吾書 比之鍾張,鍾當抗行,或謂過之。張草 猶當雁行。然張精熟,池水盡墨,假令寡人 耽之若此,未必謝之。」此 乃推 張邁鍾之意也。考 其專擅,雖 未果於前規;摭以兼通,故 無慚於即事。」

         孫過庭(西元648年~西元703年)名 虔禮,字 過庭,陳留(今 河南 開封)人,根據 其《書譜》自題,為 吳郡(轄區在 今 江蘇省、浙江省、上海市境)人,名 過庭。出身寒微,遲至不惑之年 始出任 率府錄事參軍之職,以性高潔 遭讒議而去官。之後,遂 專注於 書法研究。   
         孫過庭  是 唐代著名的書法家、書學理論家。擅長書法,工楷書、行書和草書,尤其是 他的草書 學習王羲之,筆法精熟,在唐代 首屈一指。他的傳世作品為 自己親自書寫創作的《書譜》,《書譜》原為 兩卷,傳到 明代時被嚴嵩 裝訂為一卷,後 被清宮收藏,並 作為書法理論著作 收入《四庫全書》,原本 現藏 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注釋:
1. 鍾張:鍾繇、張芝。
2. 鍾繇:字元常,潁川長社(今河南許昌 長葛東)人,三國時期 曹魏 重臣、著名書法家,官至 太傅,逝世後 諡曰 成侯。鍾繇 在書法上 頗有造詣,與晉代 書法家 王羲之 合稱為「鍾王」。
3. 二王:王氏父子。王羲之、王獻之。
4. 王羲之:王羲之(西元321年~西元379年)字 逸少,東晉人,官至 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世稱 王右軍。他是 著名的書法家,世稱「書聖」。
5. 王獻之:王獻之,(西元 344 年~西元 386 年)字 子敬,王羲之 第七子。官至中書令,人稱 王大令。王獻之 幼年 隨父 羲之 學書法,兼學 張芝。書法 眾體皆精,尤 以行草著名,敢於 創新,與其父 並稱 為「二王」。
6. 張草:張芝的草書。
7. 張芝:東漢 末年 書法家,善 草書,世稱「草聖」。王羲之「曾與人 書云:『張芝 臨池學書,池水盡墨,使人耽(酷愛)之若是,未必後之也。』」(《晉書  王羲之傳》)
8. 猶當雁行:猶如 雁行併列。形容 不分伯仲。

意譯:
     古來善長書法的,漢魏時期的 鐘繇、張芝 最為高絕,晉朝末期的 王羲之、王獻之父子 並稱 精妙。
     王羲之曾說:「我近來研究各位名家的書跡,鍾繇、張芝 確實超絕群倫,其餘的,都 不值得觀賞。」可以 說:鍾繇、張芝死後,承繼者 便是 王羲之、王獻之。
     王羲之 又 曾經 說道:「我的字和鍾繇、張芝的字 相比較,則與鍾繇 互為匹敵,甚至 可以說,超過了他。和張芝的草書 相較,則 猶如 雁行併列,不分伯仲。然而,張芝 精通嫻熟,他練字的過程,水池 曾 因洗筆硯而變為黑色,可見 其 用功之深。假如 我似他 那般 肯下苦功,未必 就會 稍遜於他。」這是 王羲之 推許 張芝,卻 自覺 超越 鍾繇的意思。
     從王氏父子的專長觀察,雖 未能 超越前人的所有成果,但 從 兼采會通 這一點來看,是 無愧於書法藝術的。


賞析
       中國書法 歷史悠久。其獨特的書學思想以及漢字所具有特殊的結構形態是 作為書法延續至今的基本載體,規定並制約了書法發展的方向。與此同時,書法論著 也日益豐富,篇章漸長。
其中 孫過庭 不僅是 書法家,還是 具有重大意義的書法理論家,他的《書譜》,在歷代書學著述中 佔有重要的地位,其內容 廣博宏富,見解 精辟獨到,通過 對書法藝術的發展論、書體論、創作論、審美論、批評論 等方面 來進行敘述,並分析 其主要表達的書學思想和書法理論框架的構建,對後世有很大的影響。
他認為 書法內容是 隨著時代而興起的,形式是 因為世俗而變化的。他 主張 書法 應 融合 各種風格 兼取其長。

參考資料:
東漢 趙岐《三輔決錄》:
      「自杜度 妙於章草,崔瑗 崔寔父子繼能, 羅暉 趙襲亦法此藝,襲與張芝相善,芝 自云:上比 崔杜不足,下比 羅趙有餘。然 伯英 學崔杜 之法,溫故知新,因而變之,以成 今草。專精其妙字之體,勢一筆而成,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    
其 原本之意,是論 書法藝術 , 張芝 認為 自己的章草 上比崔瑗 崔寔父子及 杜度 ,感覺不足。下比 羅暉 趙襲 顯然有餘 。雖說「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卻 著眼於「比上不足」。努力精進, 推陳出新, 終創 今草。
《草書》
      「今草」,亦稱「小草」。相傳 起源自 東漢末年 張芝《冠軍帖》,由「章草」演變而來。張芝的「章草」係 學杜操、崔瑗,但 又 有所創新,成為「今草」。他的草書 精勁絕倫,他在書法藝術上的成就,並不是 容易得來的。他 臨池學書,池水盡黑。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