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0_073831.jpg

【格言解析】美味留三分給人食  窄路留一步與人行   

明 洪應明《菜根譚》:
「滋味濃時 減三分讓人食,

路徑窄處 留一步與人行」。

     洪應明,字 自誠,號 還初道人,生卒年 不詳。據他的另一部作品《仙佛奇蹤》得知,他早歲 熱中於功名,晚年 歸隱山林,洗心禮佛。
    洪應明 於 明萬曆三十年(西元1602年)前後 曾居住在 南京 秦淮河一帶,潛心著述《菜根譚》。《菜根譚》影響深遠、名揚海內外。

 

《菜根譚》是 明朝 萬歷年間 洪應明 所著,共 收錄三百六十則 精簡言語,是一本 生動、饒富情味的格言小品,雜揉 儒、釋、道 思想,散發 咀嚼菜根的甘醇 。

《菜根譚》是 以菜根之清苦歷練 來喻 自己歷經人世滄桑後 所獲得的一種超逸、通達之品格。「菜之為物,日月所不可少,以其有味也。但味由根發,故 凡種菜者 必 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
         明朝 洪應明的《菜根譚》、陳繼儒的《小窗幽記》與清代 王永彬的《圍爐夜話》,被後世 並稱為「處世 三大奇書」。

注釋:

1. 滋味濃時有美味可口的食物。

2. 路徑窄處在狹窄的路上行走。

意譯:
   有美味可口的食物,要 留出三分 讓 別人吃;

在狹窄的路上行走,要留一點餘地 給別人走。

解析:
       「留有餘地」是 一種大智慧的處世態度。在生活中,聰明的人 從來 不把話說太滿,也從來 不把話說絕,這樣 才不會把自己 逼到 沒有後路的地步。與人方便,也就是 與己方便;給人餘地,也就是 給己餘地。

「留白」是一種藝術。書畫「有故意留白」的表現手法;詩歌有「意境在詩外」的表達藝術;音樂有「無聲勝有聲」的獨特韻味。

心靈「留白,讓人 聰穎豁達。當「留白」處 且「留白」。給人生「留白」並非 不求上進,滿足現狀,而是 量力而為,順其自然,不奢望,不強求,是 人生的一種大智慧。

「留白」人生是 杏花疏影 勾勒出 的一份清朗,是 鵝柳淡煙 描繪出 的一份閒適,是 無可表達、欲說還休 的靈犀一點,是 簡潔明快、如詩如畫 的至高人生。

「留白」人生是 自由洒脫的人生。「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擺脫 繁文縟節,直抒 胸中塊壘,讓 真、善、美的甘露 潤澤心靈。偷得 半日閒,給心靈 放個假,讓自己 有個自由的空間,緩解一下 生活中的壓力。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01-31_160718.jpg

【名句解析】 賞所以存勸          罰所以示懲

  姜尚《六韜》(文韜  賞罰 第十一):

文王問太公曰:賞所以 存勸,罰所以 示懲。吾欲 賞一 以勸百,罰一 以懲眾,爲之 奈何?

    太公曰:凡用賞者 貴信,用罰者  貴必。賞信罰 必於耳目之所聞見,則不聞見者 莫不陰化矣。。夫誠,暢於天地,通於 神明,而況於 人乎?』」 

                         姜尚,字 子牙,姜姓,呂氏,一名 望,周文王、周武王的軍師,武王 尊之號為「師尚父」,世稱「姜太公」, 生卒年未詳。

                          西周建立後,姜尚 因功受封於齊。他 擧賢尚功,因俗而治;重視 工商和軍隊建設,使 齊國 很快強盛起來,奠定了 齊國 數百年的大國地位。

《六韜》亦稱《六弢》。別名《太公六韜》、《太公兵法》是 中國古代著名兵書。《六韜》包括《文韜》、《武韜》、《龍韜》、《虎韜》、《豹韜》和《犬韜》,是以周文王、武王和姜太公 對話的形式,論述治國、治軍和指導戰戰爭的理論、原則,是 一部具有重要價值的兵書。

它的成書年代和作者,歷來 就存在 各種不同的說法。唐 以後之學者 多傾向於此書 並非太公所着,不是 先秦時書,而是 出自 秦漢間之人或漢以後之人 的偽造。   

宋代 以來,基本 否定 該書爲 太公所作,認爲是 漢以後之人 偽托。當今學者 大多 認定《六韜》成書於 戰國時期。其理由是:《六韜》文辭淺近,與商周文字風格 相去甚遠,而與戰國時期的《吳子》、《孫臏兵法》等相近。  

注釋:

1. 韜:(音ㄊㄠ),用兵的謀略。

2. 弢:兵法。通「韜」。如:「六弢」、「弢略」。

3. 賞:獎賞。

4. 鼓勵 ,勸導

5. 信:真實不欺。

6. :懲罰。

7. 必:必定,一定。

8. 陰化:潛移默化 。暗中受到道感化。

意譯: 

周文王問 姜太公 說:

獎賞人民的目的,是用來 讓人民 得到鼓勵

處罰人民的目的,是用來讓人民 知道警惕

我想要 只獎賞一個人,就 可以 鼓勵到 一百個人

想要 只處罰一個人,就 能警惕到 所有人

如何 才能 作到 這樣呢?

太公

通常 , 獎勵人民,重要的是 你答應的獎勵 要讓 人民相信 會做到

處罰人民, 重要的是 該受處罰的人,不能 存有 僥倖之心

當你 這樣 去獎勵或處罰人民時,人民 看的到聽的到,

就算 沒親眼看到,沒親耳 聽到的人,也 會在 默默之中 被感化

 真誠的態度  可以 通達天地,也能 感動神明,何況是 普通的平民百姓呢?」 

解析:

此篇是 在 強調 文王 想要 賞罰分明。且 賞一以勸百 ,罰一以懲眾

姜太公 知道 文王的心意, 特別 強調, 獎賞 要公正且言而有信,人民才會信服;處罰時不能 有漏網之魚,讓 該受處罰的人 存有僥倖之心 否則 處罰 就 失去它的功能, 無法 警惕人民 。

《管子 幼官》:「信賞審罰,爵材祿能,則強。」《韓非 外儲說左下》:「故有術之主,信賞 以盡能,必罰 以禁邪。」

近年來,臺灣治安 日趨惡化,殺人分屍 接二連三、搶劫詐騙 層出不窮。政府 若縱容奸宄,必定 釀成 奸宄囂張 ; 如寬容惡人 就會 助長 惡人狂妄。

臺灣的民主自由,得來不易,應更加珍惜。民主政治不是 暴民政治,自由 離不開法治。政府 必須 依法行政,嚴明法紀,不徇私情,揚善懲惡,對觸犯刑律的任何人 都毫無例外地 追究 刑事責任 ,依照 法律規定 給予 嚴厲制裁 ,決不容 姑息養奸 ; 更不容 包庇放縱。

有人 以為 有了 民X黨的黨證 就可 目無法紀、 為所欲為,實為一大諷刺。台北市萬華區 日前發生 襲警事件,涉案的張姓男子 還當場秀出「民進黨黨證」,聲稱 因為 黨證 讓他可以交保回家。

《民進黨 台北市黨部 發出聲明稿,指 經查證為 民進黨 萬華區的黨員 張晏榕,已將 張晏榕 移送 執委會,以 最嚴厲黨紀處分。》。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01-20_170105.jpg

【名句解析】  君子之交淡若水   小人之交甘若醴

   

 莊子《外篇 山木》︰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 」

 

莊子(約西元前369年~西元前286年),名 周,字 子休,生卒年失考,約與孟子同時。戰國時代 宋國 蒙(今河南省商丘市東北,一說安徽蒙城)人,曾任 漆園吏。著名 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繼承和發展者。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
        他也被 稱為 蒙吏、蒙莊和蒙叟。據傳,又嘗隱居 南華山,故唐玄宗 天寶初,詔封 莊周為「南華真人」,稱其 著書《莊子》為《南華經》。

《莊子》簡介
《漢書藝文志》載「《莊子》五十二篇」,然而當時流傳版本,今已失傳。今本《莊子》僅目前所傳三十三篇,

六萬五千多字,已經 郭象整理,篇目章節與漢代亦有不同。其詳細篇目如下:
《莊子》分 內篇、外篇、雜篇三部分。
    內篇:有 逍遙遊、齊物論、養生主、人間世、德充符、大宗師、應帝王等七篇。
    外篇:有 駢拇、馬蹄、胠篋、在宥、天地、天道、天運、刻意、繕性、秋水、至樂、達生、山木、田子方、知北遊等十五篇。 
    雜篇:有 庚桑楚、徐無鬼、則陽、外物、寓言、讓王、盜跖、說劍、漁父、列禦寇、天下等十一篇。
       以前 一般認為《莊子》全部為莊子所著。從 宋代起,有不同見解,認為 內篇為 莊子本人所著,而 外篇和雜篇是後人託名。外篇雜篇若不是 莊子所作,應為 莊子弟子及後學所著,但外篇和雜篇,大抵 不違離莊周主旨。

注釋:
1. 君子:指才德兼備的人。論語 雍也 篇:「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 君子。」

2. 交:交往。

3. 淡:平淡。

4. 小人:中國儒家 定義君子的「反義詞」,指 不嚴格遵守道德和規則的人,或是 沒有高尚人格、偉大理想、 自私自利的人。

5. 甘:甘甜。

6. 醴: 醴(音ㄌㄧˇ ),甜酒。

意譯: 
     君子的交往,以誠相待,平淡似清水; 

小人的交往,以利結交,味美如甜酒。

      君子的交情 雖平淡,但能 親密久遠; 

小人的交情 雖甘甜,卻易  絕裂翻臉。 

解析: 

莊子《外篇 山木》︰「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 」與《禮記 表記 》︰「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壞。 」意思 相同,只是 用詞稍異。而 演變成 今日的俗話︰「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更為 淺顯易懂。

君子之交 ,依靠 赤誠相投 是一種持久的信守;友情是 建立在 互相欣賞、互相了解的基礎上。因此,在與朋友交往的時候,是尊重朋友 各自 擁有獨立自主的空間,不盲從,不隨便附和。這樣的友情,雖然 看起來像水一樣平淡,但是 卻可以 細水長流,才能長久。 

小人之交,依靠 利益結盟,用甜言蜜語、肉麻吹捧、重金送禮、物質交換、互相利用、甚至 爾虞我詐,這只是 一種暫時的互利。倘若 利益衝突時,友誼 說變就變。

 

 

文章標籤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6-07-13_084358.jpg

【詩詞賞析】    破卻千家作一池              不栽桃李種薔薇

  賈島《題 興化寺園亭》 :

「破卻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種薔薇。

薔薇花落秋風起,荊棘滿亭君自知?」   

    賈島(西元779年~西元843年),字 浪先(亦作 閬先),號 無本,唐 范陽(今河北省 涿縣)人。初 為僧,後 還俗。工詩,好苦吟,為 韓愈所重,唐文宗時 賈坐謗,貶 長江(四川 蓬溪縣)主簿,故時人 稱為 賈長江。

賈島 詩風 清奇幽峭和孟郊相近,世稱為 「郊寒島瘦」。著有 賈長江集。

   

注釋:

1. 興化寺:位於 江蘇 徐州城南 著名風景區 雲龍山東麓,原名 石佛寺,初建於 北魏,唐時 增修,占地數十畝,殿宇百餘間。

另 臨濟宗 祖庭 興化寺,原名 觀音寺,始建於 唐代中期,地處 魏州城(今河北 大名)西門,多次 毀於戰火水患,多次重修。何者為 此詩之 興化寺,有待考證。

2. 破卻:毀損,破損。

3. 薔薇:一種 主要 供觀賞的落葉 藤蔓植物,枝上 密生小刺。

4. 荊棘:泛指 山野叢生的帶刺小灌木。

語譯:

       中書令 裴度 為了修造 興化寺園中的一個水池,就要 耗費 從千百戶人家 所聚斂而得來的巨資。

園中不種 對人民有實惠,有花有果的桃樹李樹, 偏偏 要種 只是純供觀賞的薔薇,帶刺的植物。

當秋天到來,蕭瑟的秋風,吹得薔薇 花落滿地,權貴高官,你可知道 園亭中 多是 帶刺的荊棘嗎?

賞析:

        裴度 曾任 憲宗、文宗時 宰相。晚年 不想 被牽扯進 當時激烈的「牛李黨爭」中,他進位 中書令後,大肆 建造 興化寺亭園,以表明 自己無意政事的態度。賈島 並不滿意 裴度的 這種做法。
     賈島 此詩 就是 為諷刺此事 而作。顯示 中唐時,「富者 兼地萬畝,貧者 無容足之居」的社會現實 已經 引起人們的不滿。

這首詩,首句 「破卻千家作一池」,描述 大官裴度 為了 修造 興化寺 園亭中 小小一個水池,便耗費 千百戶人家 所聚斂而得來的巨資,那麼 整個園亭 究竟要「破卻」多少人家?可想而知了!

次句「不栽桃李種薔薇」。它 反映了 貧富的心理差異。在 「食不果腹、家無壟畝」的貧者 而言,那麼 好的土地,種植莊稼 該有多好?即使 為了觀賞,起碼 該種桃李。桃李 春華秋實,能看能吃,卻 棄之不種 。 卻偏偏 要 栽種華而不實,的薔薇,豈非「怪」事?其實,這種「怪」事 在奢靡的 上層社會 是很普遍的。

古人 把 種樹 當成 積德行善的好事:「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前人種木,後人摘果」。古人作事 總想 給後人 留下 一點什麼,使 自己心中無愧。

三 、四句「薔薇花落秋風起,荊棘滿園君自知」,表面是 描述 秋後的園景,實則 痛批 高官的浪費 民膏民脂,諷嘲 權貴的不知 民生疾苦。

那些 浪費公帑的高官 ,揮霍 人民的血汗錢,令人痛恨。至於 那些 胡作非為,不顧人民死活的權貴, 更是 千古罪人。

參考資料:

任何 政黨與政治人物,如果 不能 體察民意、造福人民 , 執政後 只是想到「一己一黨之私」; 「政治酬庸,任用私人」; 「小人得道,雞犬升天」;「濫用公款,假公濟私」,「空有 畫餅充飢之口號與 揮霍 人民的血汗錢的計劃」; 「沉迷於 自我感覺很好,背離 民眾的內心感受」,將 被人民 視為 只是 一個「分贓集團」,必為 人民所唾棄。

       民主時代。人民作主 ,選舉領導人。

任何政黨,其政策 是否合乎 多數民意?選舉結果 就可得知。
「做不好、 請下台、 換人做。」
「換人做 、做不好、 請下台。」

政黨輪替是 民主體制的常態。「民意如流水」、「得民者昌,失民者亡」、「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任何 政黨與政治人物,應有所警惕。

※(財政部 國庫署 表示,截至 西元2017年2月18日,中央政府債務 1年以上 未償餘額 為 5兆3,558億元,短期債務 2,649億元,合計 達5兆6,207億元,換算下來,國民 平均每人負擔23. 9萬元)。

※(根據 財政部 國庫署 公布的「各縣市 負債狀況」,不只 苗栗縣,全臺 各縣市 其實 都負債累累!全臺 22個縣市,竟 只有 金門縣、連江縣2縣市 沒有負債,負債最多的 並非 苗栗縣,高雄市 負債2539.61億元 名列 各縣市第一)。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8-12-07_162104.jpg

【春聯解析】   新年納餘慶     佳節號長春

五代 後蜀 辛寅遜:

上聯:「新年納餘慶」。

下聯:「佳節號長春」。

「春聯」通常 對仗工整,上聯和下聯相互對應,以 簡潔 精巧 優美的文字 來描繪 好的景象,以抒發 人們的願望和期盼,是 一種獨有的文學形式。「春聯」也是全世界華人的一種標誌,當人們 在自己的家門口 貼上艷紅的「春聯」時,意味著 農曆新年(春節)即將到來。

貼「春聯」是中國傳統習俗,每逢 農曆新年時,家家戶戶 多會 貼上「春聯」祈求平安。但是 如果仔細看一下,就 會發現 有些人家的「春聯」上下聯 貼反了。那麼「春聯」 應 怎麼分上下聯? 又 怎樣貼呢?

          每幅「春聯」的 上下聯 ,可從 「春聯」最後一個字 來判斷,上聯是 三聲、四聲的仄聲,下聯是 一聲、二聲的平聲,例如 最常見的「春聯」,「天增歲月人增壽       。春滿乾坤福滿門。」「天增歲月人增壽」,「壽」是仄聲,是上聯;「春滿乾坤福滿門」,「門」是平聲,是下聯。

往昔 中文的書寫形式,多是 縱向書寫,從右向左,因此 張貼「春聯」時,都是 右邊為上聯,左邊為下聯,橫批 也是 從右向左。左與右 則 以面對大門或壁柱來分。

由於 時代變遷 有些 橫式書寫格式 改為 由左向右,若 橫批 是 從左至右,「春聯」也可以 上聯在左,下聯在右,適合 人們的閱讀習慣。

若是 將 以上兩種「春聯」貼法「混合使用」,就 不太妥當了。

注釋:
1. 春滿乾坤福滿門:另一版本,「春滿乾坤福滿堂」。
2. 乾坤:天地。
3. 佳節號長春:另一版本,「嘉」節號長春。

4. 納:享受。

5. 餘慶:祖先的遺澤。《易經 坤 文言》:「積善之家, 必有餘慶」。

6. 長春:春意長在。

意譯:.
         新年來到 人們 享受著 歷代祖先的遺澤。

新春佳節 人們 感受到 春意長在 欣欣向榮。

解析:

春聯,又叫「春貼」、「門對」、「對聯」。春聯,起源於 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 桃木板)。據《後漢書 禮儀志》所載,桃符 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 書降鬼大神「神荼」、「鬱壘」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 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時歲記》上 記載:「春聯者,即 桃符也。

據說 五代時的後蜀的國君 孟昶,在西元964年 歲尾,他 突發奇想,讓他手下 一個名叫 辛寅遜的學士,在桃木板上 寫了 兩句話 「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作為桃符, 掛在他的住室的門框,這 就成了 我國 最早的一副春聯。

每逢新春 貼春聯。辭舊迎新,使 春節 增添了 喜慶的色彩。

參考資料:

民俗老師 蔡滕:「(貼春聯) 蓋房子的道理,就是 先蓋柱子 再蓋橫樑,對聯就像 柱子一樣,橫批 就像橫樑。」

貼門聯 要注意順序,如果 從在屋內向外看,左青龍、右白虎,左邊 代表大邊,右邊 代表小邊,要先貼大、再貼小,最後 再貼上橫批。(若 以面對大門或壁柱來分,右邊 代表大邊,左邊 代表小邊)。

 

文章標籤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8-11-28_084046.jpg

【名句賞析】 世界潮流  浩浩蕩蕩

孫中山《從 浙江觀潮 返上海後 題詞》(西元1916年9月15日):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

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孫中山先生,民前46年(清同治5年、西元1866年)十一月十二日,誕生於 廣東省 香山縣( 今中山縣 )翠亨村。本名 孫文,字 載之,號 日新、逸仙,譜名 德明,幼名 帝象,在日本化名 中山樵。是中國政治家、醫師、革命家。

孫中山先生,曾任 中國國民黨總理、第一任 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於民國14年(西元1925年)三月十二日逝世,享年 60歲。

注釋:

1. 浙江觀潮:錢塘江是 浙江第一大河,流經 杭州南部,全長 410公里 。 錢塘江 注入杭州灣,河口 寬達100公里 , 但 錢塘江在 六和塔附近的上游,寬度 卻不足兩公里。每年的 農曆八月十八日 下午 四時左右,海水漲潮,倒灌 錢塘江,到了上游的狹窄河道,更是 洶湧澎湃,十分壯觀,成為 著名的「錢塘秋濤」。近 幾年來,到 浙江觀潮的遊客 每年 都創新高。

2. 世界潮流:這裏 指的「世界潮流」是 「民主主義」。亦指「民族主義、 民權主義、 民生主義」。

3. 浩浩蕩蕩:浩浩蕩蕩(音ㄏㄠˋ ㄏㄠˋ ㄉㄤˋ ㄉㄤˋ)  指 水勢洶湧 廣闊浩大。後 形容 規模宏大;氣勢雄壯。

4. 順:順從。

5. 昌:昌盛。

6. 逆:違背。

7. 亡:滅亡。

意譯:.
以民為本,是 世界潮流,氣勢雄壯 廣闊浩大 如 水勢洶湧;

順從 潮流 就 可以 存在和發展,違抗潮流 就 將走向滅亡。
 

賞析:
                             孫中山先生 眼界寬廣、胸襟開闊,一生 追求真理、堅持真理,對此 矢志不移、無比堅定。是 世界上 先知先覺的人物。孫中山先生 以「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為 座右銘。
   「國家之本,在於人民」。千百年來的 歷史大舞台,不斷的 證明著:「得民者昌,失民者亡」、「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凡是 遵循著 天道、施行 仁德之政,順民心、不斷修德的賢君,都使 國家 昌盛興隆,風調雨順,百姓 安居樂業;反之,那些暴戾的君王,逆天叛道,胡作非為,違逆民心,而最終 走向敗亡。

 

參考資料:

民主政治是 「政黨政治」。政黨之爭,應是「君子之爭」。而不是 假借「轉型正義」之名,行「清算鬥爭」之實。「自稱正義,多行不義」,「巧取豪奪,爭權奪利」。

        昔有 「改朝換代」,今有「政黨輪替」。「政黨輪替」不是「改朝換代」。「小人得道,雞犬升天」, 罔顧 民生疾苦,必 將為 人民所唾棄。

為政之道,不是 「為 一己一黨之私」,而是 施行 仁政,福國利民。「使 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 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

         民意如流水,「得民則昌,失民則亡」、「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政黨輪替」乃民主政治的常態。「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為 至理名言。
 

 

文章標籤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8-11-20_150316.jpg

【論語解析】 子曰:  「盍各言爾志?」

《論語》(公冶長 第五):      

顏淵、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爾志?」

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

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

子路曰:「願聞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論語》是孔子 應答弟子、時人 以及弟子互相問答的話,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 記錄編纂而成。。從論語中,可以 知道 孔子對許多事物的見解。
            《論語》共二十卷〈學而第一、為政第二、八佾第三、里仁第四、公冶長第五、雍也第六、述而第七、泰伯第八、子罕第九、鄉黨第十、先進第十一、顏淵第十二、子路第十三、憲問第十四、衛靈公第十五、季氏第十六、陽貨第十七、微子第十八、子張第十九、堯曰第二十〉,每一卷的卷名由來,大多是以卷中 第一篇開頭的幾個字來命名的,沒有 特定的含義。

       孔子(西元前551年~西元前479年),名 丘,字 仲尼,魯(今中國山東曲阜)人,中國 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孔子是 中華文化中的核心學說儒家的首代宗師,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 當時 社會上 最博學者之一,並且 被後世尊為 至聖(聖人之中的聖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
                  孔子和他創立的儒家思想 對中國和朝鮮、日本、越南等地區有深遠的影響,這些地區 又被稱爲「儒家文化圈」。

注釋:
1. 顏淵:顏回(西元前521年~西元前481年),字 子淵,又稱 顏子、顏淵。唐代為避 李淵 名諱, 曾改其字 為子泉。春秋魯國人。孔子 七十二門徒之首。孔門十哲中 德行科之一。
2. 季路: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 子路,或稱 季路,魯國卞人,是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門 十哲之一,少孔子九歲,也是 弟子中 侍奉孔子最久者。
3. 侍:侍立 ,陪侍。

4. 盍:通 「何」。
5. 爾:你們。

6. 敝:用壞了。

7. 無憾:也不埋怨;沒有不滿。而無遺憾。
8. 伐善:誇耀自己的優點或才能。 
9. 伐:(音ㄈㄚ),誇耀 。
10.善:指 優點或才能 。
11.施勞:張揚自己的功勞 。
12.施:張揚 炫耀 。

意譯: 
                        顏淵、子路 侍立在 孔子身旁。

孔子說:「何不 各自談談 你們的志向呢?」

子路說:「我願 把 我的車、馬、衣服、皮裘等,和朋友共享,就是用壞了,也不埋怨。」顏淵說:「我願 不誇耀自己的才能,不張揚自己的功勞。」

子路說:「我們 希望 聽聽老師的志向。」

孔子說:「我願 天下的老年人 得到安適的奉養,朋友 能以誠信 相交往,少年人 得到關懷。」

解析: 
                      人生的志向,是一種自我追尋的目標與自我實現的歷程,你的志向是什麼? 想追尋什麼?想實現什麼?

孔子的志向,是「大愛」。顏淵、子路的志向,都算是「小愛」。《禮運大同篇》,是孔子的理想境界。孔子 關心社會的每個階層,他的理想 就是《禮運大同篇》:「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的實現。這三個理想 都屬於「仁」的實踐,這也是《論語》中最常出現的主題。

參考資料:    

《禮記》(禮運大同篇):「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撰述者:江義德教授

(前  國立陽明大學專任教授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兼任教授)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8-10-12_152916.jpg

【詩歌賞析】    茅屋半間任逍遙         山路崎嶇賓客少

   邵雍 《安樂窩 歌》:
 

「茅屋半間 任逍遙;山路崎嶇 賓客少。

看的是 無名 花和草;聽的是 枝上 好鳥叫!

    春花 開得早;夏蟬 枝頭鬧。

黃葉飄飄 秋來了;白雪紛紛 冬又到。

嘆人生,容易老;終不如 蓋一座,安樂窩。

上寫著:琴棋書畫;漁讀耕樵。

悶來 河邊釣;閑來 把琴敲,喝 一杯茶,樂陶陶;

我真把 愁山 推倒了!」     

                   邵雍(西元1011年~西元1077年),宋朝 範陽((今河北 涿州))人。
字 堯夫,自號 安樂先生、伊川翁,因 曾隱居並讀書於 百源(今 河南省 輝縣西北)蘇門山。後人稱 百源先生,卒諡 康節。
                  邵雍是 北宋哲學家、易學家。和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 並稱「北宋 五子」,諸人 都 以儒學為宗,為 探討、發揮「六經」、「四書」之義理,以 振興儒學為 職志。
        邵雍 少年有志,聰慧過人,宋仁宗及神宗皇帝,多次 召他授官,他 都婉拒不受。 38歲 遷居 洛陽,與司馬光等人 從遊甚密。
                   邵雍 根據《易經》中 關於八卦形成的原理以及道家思想,創造了 自己的宇宙觀與學說體系,後人 稱其為「象數之學」,也叫 「先天學」。他的卜術 非常準確,著有《觀物篇》、《先天圖》、《伊川擊壤集》、《皇極經世》、《漁樵問對》等書。後人 也尊稱他 為 「邵子」。
                這位 遇事先知的奇才,對於 後世的歷史發展 做出了準確的預言,寫下了 他的傳世之作:《梅花詩》。預言了 他身後 在中國發生的重大歷史演變!

 

 

賞析:
                            邵雍,字 堯夫,自號 安樂先生。邵雍 退隱後,在洛陽 營建一個「安樂窩」,後來,人們 通常 稱「安逸的生活環境」為「安樂窩」。邵雍,營建的「安樂窩」,並不是 「豪宅」,原來 只是 棲身之所的「草棚」。

據《宋史》記載,邵雍30歲時 到洛陽遊學,被洛陽的秀美風光 所吸引,始有 定居之意。初遷 洛陽時,生活 頗為艱難。他在 洛河 南岸 搭了 一個草棚,做為 定居之所。每逢下雨,滿屋 都是水。附近的人 都譏笑他,他 卻滿不在乎,仍 自稱 其住所 為「安樂窩」,並 賦詩一首:「家雖在城闕,蕭瑟似荒郊;遠去名利窟,自稱 「安樂窩。」

所謂「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邵雍的「安樂窩」可 看花、觀鳥、可 聽蟬、賞雪,可 玩 琴棋書畫、可垂釣、品茗。邵雍 不愧是懂得 「生活藝術」 的哲學家!

邵雍 《安樂窩 歌》,可說 是 一首 白話詩,多麼平易近人、淺顯易懂, 卻又 充滿哲理。

邵雍 寫了不少 哲理詩。有一首《養生詩》,亦 具有啟迪人心的價值。

「爽口物多終作疾,快心事過必為殃。 知君病後能服藥,不若病前能自防。」

國學大師 錢穆說:「中國人中 最講究 人生藝術的要推 北宋的邵康節。」葉朗 主編的《中國美學通史》,也認為 邵雍 大力倡導和竭力踐行的「快樂哲學」,「對生命哲學 有 獨特的理解與體驗」。

 

參考資料:

邵雍 寓居洛陽,與退職的宰相 司馬光、富弼、呂公著 等 交往甚密。在 司馬光等故友及門生20餘人 資助下,購買了 原 五代節度使 安審琦的故宅30餘間。

據史料 記載,為 紀念先賢 邵雍,金代 在 安樂窩故址之西,重修了 「安樂窩」,即「邵夫子祠,亦即「邵雍祠」」。元、明至清前期,「邵雍祠」曾不斷修葺。清 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洛河 大水 沖毀祠堂後,遷於現址。

「邵雍祠」 建有 道德坊、城門樓式大門等 建築,收藏 有大量的木刻書版、名人匾額。現存 康熙、光緒、慈禧、吳佩孚等題詞的匾額多塊,明清及民國修祠碑、畫像贊碑10餘塊。

這幾年 又 新修祠堂大門三間、周南闕里五間、大殿三間、卷棚三間,皇極書閣三間兩層,重新 恢復了 道德坊,新鑄了 邵雍銅像,並 對周圍環境 進行整修。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8-10-17_090129.jpg

【對聯解析】賈似道是 假似道   魏忠賢乃 偽忠賢

佚名《對聯》:
上聯:賈似道是假似道
下聯:魏忠賢乃偽忠賢

注釋:
1. 賈似道:賈似道(西元1213年~西元1275年),字 師憲,南宋 台州(今浙江省 台州市)天台人,為 南宋 丞相,在 南宋滅亡前 最後二十多年 掌握 朝廷大權。      
賈似道 從一個 名不見經傳的小官,一路 平步青雲到宰相之位,靠的 就是 他姐姐 賈玉華的引薦。賈氏 長得 貌美如花,入宮選妃時,被 宋理宗 一眼看上。再 加上心靈乖巧,宋理宗 就 把她封為 貴妃。宋理宗 開慶元年(西元1259年),蒙古大軍 侵宋,鄂州危急,賈似道 奉命赴援,但 他卻遣使 與忽必烈講和,答應 以長江為界,每年 奉送 銀絹二十萬兩、匹。《宋史》將其與秦檜 同列 奸臣。

2. 魏忠賢:魏忠賢(西元1568年~西元1627年),原名 魏四,入宮後 做了太監。 改名 李進忠,他勾結 明熹宗的乳母 容氏,出任 司禮監秉筆太監後,復 姓魏,改名 忠賢,字 完吾。
魏忠賢 以司禮監秉筆太監兼總督東廠太監的身份 把持朝政,因為 把 明熹宗 服侍得 舒服妥帖,熹宗 對他愛護備至,信任有加,他 統領 法外機構 東廠、錦衣衛等 特務機關,操縱 朝野臣民的生殺予奪,魚肉百姓,心狠手辣,搞得 國家無寧日,民不聊生,致使 大明王朝 最終 走向滅亡。

意譯:.
南宋丞相 賈似道,外貌似合正道,內心虛假狡詐。
明朝太監 魏忠賢,名為忠貞賢能,實乃迫害忠良。

解析:
     《周書》曰:「衰弊 則禍亂交興,淳和 則天下自治。」歷代 興亡 皆有因,盛衰 豈無憑。朝代之末,政風腐敗,民德頹喪,此時 往往 有 奸佞滋生,惡人當道,忠良反遭迫害。

【賈似道是 假似道】:
      賈似道,為南宋丞相,在南宋滅亡前 最後二十多年 掌握朝廷大權。為了 達到專擅朝政的目的,結黨營私、為所欲為、迫害忠良。
宋理宗 開慶元年(西元1259年),蒙古大軍 侵宋,鄂州危急,賈似道奉命赴 援,但他卻遣使與忽必烈講和,答應 以長江為界,每年奉送銀絹二十萬兩、匹。
      宋度宗死後,元朝軍隊向南宋發起了全面進攻。宋恭帝 德祐元年(西元1275年),長江北岸 重要城池 相繼淪陷,南宋朝廷 只好 請出他們的「救星」賈似道出馬,希望 能像十六年前 那樣退敵。
      賈似道 帶著大軍 北上迎敵,卻 走走停停,不敢與元軍 正面接觸。他一方面派出 親信去與元軍議和,一方面 仍舊在軍中與美人 吃喝玩樂。可是,此次 元軍出征與當年不同,這次是 為了 滅掉南宋,統一華夏。所以 元軍統帥 伯顏 拒絕了賈似道的求和,快馬加鞭 殺向江南。宋軍 戰死者眾,江水為之變赤。賈似道的「救星」神話 破滅了,他 成了 眾矢之的。
      南宋 朝廷下令 將賈似道 貶謫,為高州團練使,安置到循州。福王 趙與芮 素來 痛恨賈似道 誤國,刻意 安排與賈似道有仇的縣尉 鄭虎臣 帶領官兵護送他 到循州。鄭虎臣 就勸 賈似道 自殺謝罪。賈似道 不願意,鄭虎臣 便將賈似道 槌死了。還有 一種說法,元軍 在攻入 南宋時,宋室王爺 因為 對賈似道的誤國 恨之入骨,於是 用尚方寶劍 殺死了他。
      誤國殃民的賈似道 死了,他死後 半年,到了 恭宗 德祐二年(西元1276年)二月,元軍 進入 臨安城,宋朝 太皇太后 謝道清 攜小皇帝投降,結束了 宋朝三百多年的歷史。

【魏忠賢乃偽忠賢】:
      魏忠賢出任 司 禮監秉筆太監後,明熹宗 對魏忠賢 愛護備至,信任有加,他統領 法外機構 東廠、錦衣衛等特務機關,操縱 朝野臣民的生殺予奪,魚肉百姓,心狠手辣,搞得 國家無寧日,
      明朝 天啟七年八月,熹宗病死,其弟弟、信王 朱由檢即位,就是 崇禎帝。魏忠賢 還想 繼續控制崇禎帝,但 沒有得逞。崇禎皇帝 即位不久,各地官民 上奏魏忠賢之罪的 竟達 數百本,崇禎 片紙不遺,親自披閱,看到 「閹黨」所為 令人髮指,不禁動怒,十一月,魏忠賢 被免職,抄沒家產,謫發 鳳陽 守祖陵。之後 崇禎帝下詔 緝拿 魏忠賢等人治罪。魏忠賢 行至途中 接到密報,自知 末日已到,生不如死,於是 懸梁自盡。崇禎 下令 凌遲 魏忠賢屍體,懸其首級 示眾。


參考資料:
     明朝的「東廠、錦衣衛等」:
  「廠衛」是 明朝內廷的偵察機構。廠 指「東廠」、「西廠」、「內行廠」﹔衛,指「錦衣衛」。合稱 「廠衛」。「東廠」 係 永樂十八年(西元1420年)設立於 北京 東安門北﹔「西廠」 係 成化十三年(西元1477年)設於 舊灰廠﹔「內行廠」 係 正德初年設於 榮府舊倉地﹔「錦衣衛」 原為 內廷親軍,皇帝的衛隊,洪武十五年(西元 1382年)成立。「廠衛」 是 明代 特務政治的工具,是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明代 多稱 宦官為 太監,明代君主 所設的特務機構,如「錦衣衛」、「東廠」、「西廠」、「內廠」,多 由 宦官掌管,使 他們 手握 生殺予奪之權。許多 朝臣 為一己之權益,往往 結納宦官,尤其 在激烈的黨爭之中,欲藉 宦官 來排除異己,對之 爭相趨奉,遂使 宦官之氣焰 日益囂張。
     只要 中央集權的專制制度 存在一天,宦官們 就有 他們的用武之地,雖然他們經常 給 朝政製造混亂,但 任何一個聰明的皇帝 都不會 輕易捨棄 這個有力的工具,這就是 為什麼魏忠賢 能夠 在中國歷史中 一直 扮演著 重要角色的原因。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8-09-30_083235.jpg

【對聯賞析】 世上豈無千里馬  人中難得九方臯

北宋  黃庭堅《過平輿 懷李子先 時在并州》:
 上聯:世上豈無千里馬
下聯:人中難得九方臯

       黃庭堅(西元1045年~西元1105年),字 魯直,號 山谷道人,晚號 涪翁,黔安居士,八桂老人。北宋詩人,書法家。英宗 治平三年(西元1066年),黃庭堅 參加省試,中了第一名。第二年春天,再到汴京(今河南省開封市)參加 禮部考試,中了 三甲進士,登上仕途。
       黃庭堅 出於蘇軾門下。與張耒、秦觀、晁補之並稱為「蘇門四學士」,後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其最重要的成就是詩。遺作有《山谷集》。自選詩集《嚴華疏》、《松風閣詩》、《幽蘭賦》、《廉頗藺相如列傳》等。

注釋:
1. 平輿:縣名,在河南 東南部,鄰接 安徽。周 為沈國,元 廢入汝陽(西元1914年改為 汝南)。
2. 李子先:時 任 并州(今 山西 太原 西南)縣令 佐吏。
3. 汝水:近 平輿,經 安徽入淮。
4. 九方臯:春秋時 善相馬的人。
5. 九臯人閒難得九方臯九折之澤。喻 深遠也。
6. 臯:臯(音ㄍㄠ),沼澤。
7. 人閒難得九方臯:應是 人「間」難得九方臯。且 原作 是 人中難得九方臯。

意譯:
      世上難道 沒有千里馬,千里馬 應不少,,
只是很難 遇到像古代 善相馬的九方皋。
  
賞析:
       縱觀各行各業,人才濟濟。但要每個單位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恐難如願。
「世上豈無千里馬,人中難得九方臯」。各個歷史時期不是缺少人才,而是 看政治是否清明?領導者 能否做到任人唯賢、唯才是舉 ?
任何時代 不是沒有人才,就看 有無 善於識別、選拔人才的體制。陳子昂云:「逢時獨可貴,歷代非無才。」在今日社會,光憑 有限的幾個伯樂和九方皋是 行不通的。
       這一副名聯 摘取自 黃庭堅的詩句。全詩如下
北宋  黃庭堅《過平輿 懷李子先 時在并州》:
   「前日幽人佐吏曹,我行堤草認青袍。
心隨汝水春波動,興與并門夜月高。
世上豈無千里馬,人中難得九方臯。
酒船魚網歸來是,花落故溪深一篙。」 

文章標籤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