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04_074606.jpg

【詩詞賞析】  粉骨碎身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明  于謙《石灰吟》:
   「千鎚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于謙(西元1398年~西元1457年),字 廷益,號 節庵。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永樂進士,歷任 御史、兵部右侍郎、左侍郎、尚書等職。
          明英宗時期,因得罪 宦官 王振 下獄,後釋放,起爲 兵部侍郎。土木之變後 英宗被俘,郕王 朱祁鈺監國,擢 兵部尚書。于謙 力排南遷之議,決策 守京師,與諸大臣 請郕王即位。瓦剌兵 逼京師,督戰,擊退之。論功 加封少保,總督軍務,終迫瓦剌首領也先遣使議和,使英宗得歸。天順 元年 因「謀逆」罪被冤殺。諡曰 忠肅。         
          他一生 為官 廉潔正直。這首《石灰吟》可以說是 于謙生平和人格的真實寫照。

注釋:
1. 若:宛若。
2. 等閒:不當 一回事。尋常,一般。
3. 渾不怕:什麼 都不畏懼。

意譯: 
        石灰 歷經 千錐萬鑿,才運出深山。在烈火中 歷經 熬鍊鎮定自若。
石灰 粉骨碎身 毫無畏懼。置 個人生死於度外,要留 清白在人間。

賞析:
            這是 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 以石灰作比喻,表達 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願和堅守高貴情操的決心。
            這首詩,前二句,「「千鎚萬鑿出深山」,寫出 石灰歷經千錐萬鑿,才運出深山,得之不易。作者 暗喻自己文武兼備是長期修養鍛鍊而成。
        「烈火焚燒若等閒」,寫出了石灰在烈火中歷經熬鍊的情景,其中「若等閒」三字充分展現了石灰無懼烈火焚燒的不屈形象。暗喻自己在波濤洶湧、情勢險惡的宦海中鎮定自若,清廉自守,勇往直前,毫無畏懼。
            這首詩,後二句,「粉骨碎身渾不怕」,寫出了粉骨碎身是石灰的必然結局。暗喻自己「以天下興亡為己任」的雄心壯志與「置個人生死於度外」的堅定決心。
        「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畫龍點睛之筆,表現了石灰的最顯著、最可貴的特徵。暗喻自己清清白白、操守廉潔,建功立業、永垂青史的志向。
            這首詩 看似句句 寫石灰,其實字字寫 作者自己,是一首 托物言志的典範之作。

參考資料:
 明  于謙《詠煤炭》:
     「鑿開混沌得烏金,藏蓄陽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後心。
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8-10-03_162950.jpg

【詩詞賞析】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領風騷數百年

清   趙翼《論詩》: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趙翼 (西元1727~西元1814)字 耘松,號 甌北,江蘇 陽湖人。乾隆二十六年進士,授 翰林院編修。
趙翼 擅長史學,精於考據。論詩 主張推陳出新,力反摹擬。著有 二十二史劄記、陔餘叢考、甌北詩集、甌北詩話等。

注釋:
1. 李杜:李白、杜甫。
2. 李白:李白 (西元701年~西元762年),字太白,號 青蓮居士。 李白為唐代著名的大詩人。個性 率真豪放,嗜酒好遊。其詩 高妙清逸,世稱  為「詩仙」。與「詩聖」杜甫齊名,時人 號稱「李杜」。著有 李太白集。
3. 杜甫:杜甫 (西元712年~西元770年),字 子美,自號 少陵野老。 杜甫是 盛唐 大詩人,他的詩 反映了大時代的動盪和民間的疾苦,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有「詩聖」之稱。 
4. 才人:有才能的人。這裏 指 傑出的文學家。 
5. 人才:現在 都說「人才」,並不說「才人」。不能 光有本事,品德 不高尚 也成為不了 人才。人才是 才德兼備的人。
6. 風騷: 詩經中的「國風」和屈原的「離騷」,後來的人以 「風騷」 代表詩文。

意譯: 
        李白、杜甫,其詩篇 固然獨擅勝場,但經 萬口相傳千年,至今已覺欠缺新鮮感。
每個時代,都會有人才輩出,,他們的文章及人格風範 也都會 各自 流傳數百年。

賞析:
        此首詩,前二句「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意謂:像 盛唐最偉大的詩人李白、杜甫,固然獨擅勝場,但經萬口相傳千年,到現在 已欠缺新鮮感。
詩仙 李白、詩聖 杜甫,當然受人敬佩,後世幾乎無人予以非議。趙翼 特別指明「至今已覺不新鮮」,旨在 強調  代有新作,並非貶抑。事實上,李白 豪宕飄逸、杜甫 沈鬱頓挫,空前絕後,無人能及。      
       後二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意謂:每個不同的時代,都會人才出現,展現其智慧,創作不朽之作,在文壇上嶄露頭角,他們的文章及人格風範也都會各自流傳數百年。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它的涵義已不再侷限於 趙翼當年所指陳的詩歌理念了,後人 往往藉此表達他們對人生與時局的看法。無論「時勢造英雄」,抑或「英雄造時勢」,每個時代 總會 誕生幾位了不起的人物,能夠 左右時局、足以  呼風喚雨。然而 時過境遷,「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上臺總有下臺時」。在時代的催迫下,英雄 總有光環消退、淡出的時候,不得不 退出人生舞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實為 人生的至理名言。

撰述者:江義德教授

(前  國立陽明大學專任教授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兼任教授)

文章標籤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8-09-27_074652.jpg

【詩詞賞析】  不畏浮雲遮望眼     自緣身在最高層

  王安石《登 飛來峰》: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王安石(西元1021年~西元1086年),字 介甫,江西 臨川(今 江西撫州)人。慶曆二年 進士,因 主張變法,嘗 上萬言書。神宗時 為相,遭受 保守派的反對,釀成 宋代 有名的黨爭,終於失敗,諡 文,封 荊國公。世人 又稱 王荊公。

王安石 工書畫,尤善 詩文,而 文詞精練,是 唐宋 八大家之一。著有《王臨川集》、《臨川集 拾遺》等。

(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注釋:

1. 飛來峰:即 杭州 西湖的靈鷲峰,相傳 東晉 咸和年間,天竺僧人 慧理 登此山,歎曰:「此是 中 天竺國 靈鷲山之小嶺,不知 何年飛來?」因 號 其峰 曰「飛來」。

2. 聞說:聽說。

3. 千尋塔:八尺是一尋,千尋塔是 極言塔高。
4. 不畏:不怕。

5. 慶曆:是 宋仁宗 趙禎的年號 ,北宋 使用 該年號 共計8年,意即 美好的年代。 慶曆在乾隆年間 因 避諱 乾隆帝的名字「弘曆」,而 改寫為「慶歷」。

意譯:

我 登上杭州 西湖的飛來峰山頂的千尋塔,聽說 每天 黎明雞叫的時候,在這地方 可以 看見 太陽升起。

我自己 身在千尋塔的最高層,站得高 自然看得遠,眼底的景物 可以 一覽無餘,不怕 浮雲把視線遮住。

賞析:

這首詩 ,前兩句「飛來山上 千尋塔,聞說 雞鳴見日升。」描寫 「飛來峰」和「千尋塔」的樣貌。「飛來峰」本來 就高峻陡險,且在這高高的峰顛上還有高聳的「千尋塔」高塔,其所處位置之高 自然可想而知了。透過 誇張的手法,顯現 其高遠開闊的眼界。

第三、四句「不畏浮雲 遮望眼,自緣 身在最高層。」由登臨的歡愉心情,進一步生出 積極奮鬥的雄心壯志,希望 有一天能施展 他經世濟民的才華。「身在最高層」,浮雲 已是飄遊腳下之物,自然 不能阻礙 他的視線;心在最高層,則 瑣碎紛雜的閒言,亦 自然不能 擾亂 其改革的方向。

參考資料:

王安石  宋神宗時 為相,其變法改革失敗,一般 認為是 遭受 保守派的反對。其實 王安石 剛愎自用、任用非人,不樂 聞 逆耳之言,但 喜歡 聽人恭維和奉承話,是失敗主因。創行 變法之初,司馬光 曾 致函 提醒他 不要 用心太過,自信太厚,王安石 覆書抗議,深不以為然 ,二人 本是 極要好 又互相推重的朋友,從此 畫地絕交。於是 投機份子 章惇、呂惠卿、李定 之流,曲意迎合,因緣重用,遂使 新法的推行 變質。

北宋 官僚機構 龐大,冗官、冗兵 充斥,皇室 奢靡浪費,加上 每歲 須向遼、西夏輸幣 求和,致 國庫衰竭、入不敷出。若不改弦 更張,則 危亡之果立見。

王安石的新法 規模甚大,從 各項經濟上改革內容,可以看出,其中 以理財方面 最為重要, 只可惜 王安石的改革, 多 只是「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非但 沒有 解決財政問題,反而 支出更多,使 財政 更為拮据,人民 未蒙其利,反受其害。

宋神宗 任用 王安石 推行新法後,隨著 富弼、司馬光等名士 被貶職,當 那些 在朝中的邵雍門生 紛紛 表示 要彈劾王安石時,隱士 邵雍 反而勸他們:「此賢者所當盡力之時,新法固嚴,能寬一分,則 民受一分之賜矣,投劾何益耶?」要 大家不要 意氣用事,應 盡力 為百姓爭取利益。

明代 楊慎的《丹鉛 總錄》對王安石評價,謂為「古今第一小人」。最嚴厲的指控是:「王安石的變法 葬送了 奄奄一息的北宋王朝」。

明代 李贄 對王安石評價:「(王)安石 欲益反損,使(宋)神宗 大有為之志,反成紛爭不振之弊。此 胡為者哉?是 非生財之罪,(乃)不知 所以 生財之罪也!」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8-09-21_142616.jpg

【詩詞賞析】  大夢誰先覺       平生我自知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三十七回

三國 諸葛亮:

     「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


         羅貫中(西元1330年~西元1400年),名 本,字 貫中,山西 太原人,號 湖海散人,元末明初 小說家。《三國演義》的作者。他的籍貫 一說是 太原(今山西太原),一說是 東原(今山東 東平), 一說是 錢塘(今浙江 杭州) ,不可確考。

         明朝是 中國小說 最興盛的朝代,其中 代表作品 有所謂的四大奇書,這四大奇書 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以及《金瓶梅》。
注釋:

1. 諸葛亮:諸葛亮(西元181年~西元234年),字 孔明,東漢末期 琅琊 陽都(今 山東 沂南)人。三國 蜀漢丞相,是中國歷史上 著名 政治家、軍事家。青年時 耕讀於 南陽郡,地方上 稱其 臥龍。在魏、吳、蜀漢爭霸的三國時代,年僅二十七歲,就 被劉備 以「三顧茅蘆」之禮,請 去 任蜀漢 軍師,表現驚人。

2. 覺:覺醒。

3. 草堂:茅廬。簡陋的房舍。

意譯: 

                 人生似 一場大夢,有誰 能 先從 夢中 覺醒呢?而 我 很清楚 知道 自己平生的心願。

正值春天,我在草堂裡 寬心地大睡一覺,當 一覺 醒來,窗外的夕陽 正 緩緩西下了。

 

解析:

劉備 「三顧茅廬」,拜訪諸葛亮。前兩次 造訪,諸葛亮 故意 避而不見,第三次,明明知道 劉備三人已到。  還 故意 裝睡不起,幾個時辰以後,睡足了的諸葛亮 醒來 還口念:「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 諸葛亮 吟完了詩,問的第一句話 就是:「有俗客來否?」。或許 就是 因為 諸葛亮 這樣的從容自在,才讓 其 可以 冷靜睿智地 去分析 天下大勢、運籌帷幄 吧。

這首詩 含義深刻,富有情趣,表明 自己「澹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已經 看清了世事 如 夢幻泡影,一切 順其自然,平淡 過生活。讀來 仍 別有意味,但 真正 參透夢境、參透人生的人 又能有幾個?

參考資料:

人生如夢,富貴得失無常。

南柯一夢】:

唐.李公佐《南柯 太守傳》

淳于棼 夢中 出任 南柯太守,歷盡 人生窮通榮辱,醒來 才知道是一場夢。後用「南柯一夢」比喻 人生如夢,富貴得失 無常。

黃粱美夢】:

唐‧李泌《枕中記》

盧生 在 邯鄲旅店 遇道士 呂翁, 盧生 自嘆窮困, 呂翁 便取出 青瓷枕,讓 盧生枕著睡覺,這時 店主人 正在蒸黃粱。當盧生 從享盡榮華富貴的夢境中醒來,黃粱 卻尚未蒸熟。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三十七回

諸葛均(鳳翔軒):

             「鳳翱翔於千仞兮,非梧不棲;

士伏處於一方兮,非主不依。

樂躬耕於隴畝兮,吾愛吾廬;

聊寄傲於琴書兮,以待天時。」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8-09-20_153222.jpg

【詩詞賞析】  明日隔山嶽    世事兩茫茫

唐  杜甫 《贈衛八處士》: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

      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昔別君未婚,男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問答未及已,驅兒羅酒漿。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梁。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

  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杜甫 (西元712年~西元770年),字 子美,自號 少陵野老。原籍 湖北襄陽,生於 河南鞏縣,因其曾任 左拾遺、檢校 工部 員外郎,因此 後世 稱其 杜拾遺、杜工部;又因為 他搭草堂 居住 在長安城外的少陵,時人 稱他 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是 盛唐 大詩人,他的詩歌 約1500首 被保留了下來,作品集為《杜工部集》。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 即「小李杜」區別,       

杜甫與李白 又合稱「大李杜」,杜甫 也常被稱為「老杜」。他的詩 反映了大時代的動盪和民間的疾苦,具真實的歷史性和優美的藝術性,溫厚而沈鬱的風格,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有「詩聖」之稱。

注釋:

1. 處士:隱居不仕的讀書人。

2. 衛八處士:名籍不詳。或謂 指 衛賓。「八」是 兄弟 排行次第,衛賓 排行第八。

3. 參與商:星座 名,參星 在西 而 商星 在東,當 一個上升,另 一個下沉,故不相見。

4. 訪舊:拜訪 老友故舊。

5. 熱中腸:熱血沸騰、心中非常激動。

6. 怡然:喜悅的樣子。

7. 驅:驅使、吩咐。

8. 羅:張羅。照料處理。

9. 韭:同 「韮」。

10.間:摻合。

11.累:累積。

12.觴:酒杯。

13.子:敬稱 對方,您。

14.故意:故友的情意。

意譯:

人世間的摯友 卻不得 相見, 好比 參星在西 而 商星在東。 今夕是 何夕 竟如此 幸運,能與您 燈燭光前 相見 共敘舊情?

青春歲月 實在是 非常短暫, 轉瞬間 您我 各已鬢髮蒼蒼。尋訪 老友 大半已不在人世,心中 忍不住 非常激動,驚呼悲慟。

真 沒想到 闊別二十年之後, 竟然 能有機會 再次 登門拜訪。 當年 握別時 您 還沒有結婚 今日 見到您 已經 兒女成行。

您的兒女 敬重 我 這父執輩,很和順地 問我 來自什麼地方?三言兩語 問答話 還沒完, 你 便吩咐 他們 去 張羅酒筵。

雨夜 割來的春韭 鮮嫩好吃 , 剛燒好 黃梁摻米飯 香噴噴的。 您說 難得有這個機會見面, 一舉杯 就接連地 喝了十杯。

十幾杯酒下肚 我 也難得一醉呵,謝謝您 對故友的情深意長。明日別離後 您我 又要 被山嶽阻隔,人間事 是 如此茫然!

賞析:

唐肅宗 乾元元年(西元758年), 杜甫 因 上疏 救房琯,被貶為 華州(治所 在今陝西省 華縣西南)司曹參軍。這年冬,赴洛陽,次年春 由洛陽回華州住所,途中 往探一別廿載的老朋友 衛八。

這首詩,生動地 記敘了,其與一別廿載的老朋友 衛八,兩人 久別重聚的情景,表現了 朋友間 真率誠摯的感情,全詩 平易真切,層次井然。是為人喜愛的名篇。

這首詩,開頭四句,「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

抒寫 久別重逢,從離別 說到聚首,亦悲亦喜,悲喜交集。

第五至第八句,「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己蒼。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從生離說到死別。透露了 干戈亂離、人命危殆現實。

第九至第十四句,「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昔別君未婚,男女忽成行。」抒寫 闊別二十年之後,竟然 能有機會 再次 登門拜訪。 當年握別時 您 還沒有結婚, 今日見到您 已經 兒女成行。

第十五至第二十二句,「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問答未及已,驅兒羅酒漿。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梁。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描寫 與衛八處士的重逢聚首以及主人及其家人的熱情款待。表達 杜甫對友情的珍視。

最後兩句,「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抒寫 重會又別之傷悲,低徊婉轉,耐人尋味。

參考資料:

房琯事件:

唐肅宗 至德元年(西元756年)十月,宰相 房琯 自請帶兵 收復京都,得到 王室允許,房琯 率領新招集的義軍,兵分三路,自將 中軍為 前鋒、楊希文 將南軍、李光進將北軍。房、李兩軍 先和安祿山部下安守忠軍 在陳陶(今 陝西 咸陽縣 東)遭遇,房琯 雖有 平叛之壯志,但 缺乏 軍事才能,他 用車戰 古法迎敵,被敵人火攻,大敗潰亂,幾乎 全軍覆沒。

房琯在 陳陶大敗後,收拾殘兵幾千 駐守青反(今陝西周至、武昮之間的太白山區),由於 宦官的催督,房琯 出戰又大敗,因而獲罪。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8-09-13_170314.jpg

【詩詞賞析】   君為女蘿草             妾作菟絲花

  李白《古意》:
         「君為女蘿草,妾作菟絲花;輕條不自引,為逐春風斜。
百丈托遠松,纏綿成一家;誰言會面易,各在青山崖。
                 女蘿發馨香,菟絲斷人腸;枝枝相糾結,葉葉競飄揚。
生子不知根,因誰共芬芳;中巢雙翡翠,上宿紫鴛鴦。
                若識二草心,海潮易可量。」
   

                    李白 (西元701年~西元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他的籍貫、祖先、家世、出生地,乃至種族都不能十分確定。一般認為他的祖籍在隴西成紀,先世移居中亞碎葉,李白就出生在這裡,碎葉在唐朝屬安西都護府管轄。李白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所以他自稱是蜀人,也就是四川人。
                      李白為唐代著名的大詩人。個性率真豪放,嗜酒好遊。玄宗時曾為翰林供奉,後因得罪權貴,遭排擠而離開京城,最後病死安徽當塗。其詩高妙清逸,世稱為「詩仙」。與「詩聖」杜甫齊名,時人號稱「李杜」。著有李太白集。

注釋:
1. 古意:古詩十九首中,有「兔絲附女蘿」的句子。
2. 女蘿:一種蔓生植物。
3. 菟絲:一年生草本纏繞性寄生植物,無根無葉。
4. 女蘿附菟絲:以菟絲和女蘿 纏繞,比喻 夫妻或情人的關係。
5. 輕條:菟絲花的枝蔓。
6. 不自引:是 說不能「無風自動」。意思也就是說「動」完全是因為「風」。
7. 誰言會面易:另一版本,「誰言合面易」。
8. 翡翠:鳥名。雄的叫「翡」,雌的叫「翠」。

意譯:
     夫君啊!假如你是女蘿草。
你的妻子,我就是菟絲花。
     菟絲花的枝蔓,不能自己伸過去,接觸到女蘿草,菟絲花為了能和女蘿草在一起,就隨著春風擺動,寄託依附於古松,遂能步步高升,菟絲花終於能和女蘿草相偎相依,纏綿在一起,成為一家人。
     但是我要和你會面相聚,真的很不容易,因為我們常常得分開,宛若各在青山山崖的一方。
     你在外面事業有成,享有好的名聲,我卻在家裡天天等你歸來,難過得幾乎要斷腸,我們照理 應是甜甜蜜蜜地纏綿糾結在一起,我們不應該是分道揚鑣,各奔前程。
     現在我們所生的孩子,都快要 不認得爸爸是誰了?你 在外,又不知道跟哪個女人在一起廝混享樂?
  傳聞 你和「春嬌」,如翡翠鳥,另築愛巢了,也有傳聞 你和「秋孃」,如鴛鴦般,同宿在一起。
     女蘿 是否 如傳聞「拈花惹草」?如果能 知道女蘿對菟絲是真情或假意?那海水可以斗量了,因人心難測啊!

賞析:
                  李白這首《古意》詩,用 同屬 蔓生植物的女蘿與菟絲,來比喻男女,以「百丈遠松」為媒,結為夫妻。 新婚時,甜甜蜜蜜,就如菟絲和女蘿般纏在一起,組成美好的家庭。
                 誰知道,丈夫在出外打拼,功成名就,卻 拈花惹草,樂不思蜀。妻子在家,只能忍受丈夫不歸的痛苦,獨守空房、柔腸寸斷。妻子生子後,丈夫都不回家,孩子都快要不認得爸爸是誰了?

 

參考資料:
古詩十九首之七《冉冉孤生竹》:
「冉冉孤生竹,結根泰山阿。與君為新婿,菟絲附女蘿。
菟絲生有時,夫婦會有宜。千里遠結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軒車來何遲?傷彼蕙蘭花,含英揚光輝。
過時而不采,將隨秋草萎。君亮執高節,賤妾亦何為?」

 

有一令人深省的故事:
                離婚以前,媽媽問孩子說:「爸媽如果離婚,你(妳)可以接受嗎?」孩子回答:「那你們現在和離婚有什麼不一樣嗎?爸爸又不回來,妳也都是一個人在過。」
                 古代社會,女性依附男性生活,如 菟絲依附女蘿,經濟不能自主,「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如果得嫁錯人,得忍受一輩子的痛苦?。
                現在時代進步,「兩性平等」,且女性 大都有經濟能力,如果真的嫁錯人,離婚也能獨自生活下去;如果「遇人不淑」,離婚也不是丟臉的事。
       所以,「兔絲附女蘿」是菟絲與女蘿彼此糾結,纏綿親密。而不是菟絲一廂情願地去依附女蘿。菟絲,可以不附女蘿的,尤其 當菟絲發現女蘿變心的時候。

 

文章標籤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8-09-13_170214.jpg

【詩詞賞析】     風乍起            吹皺一池春水
 
五代 馮延巳《謁金門》: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
閑引鴛鴦香徑裡,手挼紅杏蕊。
                  鬥鴨闌干獨倚,碧玉搔頭斜墜。
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
 
                    馮延巳(西元903年~西元960年),一作 延嗣,但支持 延巳 的較多。字正中,五代 南唐廣陵(今江蘇省江都縣治)人。 多才藝,能辯說,初任祕書,後任宰相。
                     馮延巳工於詩詞及樂府,詞風清麗,善寫離情別緒,詞多寫閒情逸致,閨情離思,用語清新典雅,感人深刻,有很高的藝術成就。有《陽春集》傳世。
 
注釋:
1. 謁金門:詞牌名。源自 唐教坊曲。雙調,四十五字。上下闋各四句,四仄韻。
2. 乍:乍(音ㄓㄚˋ),突然。
3. 閑引:閑,即「閒」。閑引,閒來無事 逗引著玩。
4. 鴛鴦:鴛鴦是水鳥,雌雄成雙成對,在詩歌中經常作爲愛情的象徵。
5. 香徑:另一版本「芳徑」。在園中的小路。
6. 挼:挼(音ㄋㄨㄛˊ),搓揉、摩擦。
7. 鬥鴨:欄杆上的一種雕飾。有人認爲就是看鬥鴨;有人認爲是看水中的鴨子嬉戲。
8. 闌干:即欄杆。
9. 喜鵲:民間將喜鵲做為「吉祥」的象徵。諺語中提到,「喜鵲報喜,烏鴉報憂」。
 
意譯:
                     突然 刮起了東風,吹皺了 一池塘的春水。閒來無事 逗引著徘徊在園中的小路裡的鴛鴦,雙手輕輕地,搓揉著紅杏的花蕊。
                   獨自 靠著有鬥鴨雕飾的欄杆,頭上的簪,隨便斜插著,搔頭就快掉下來。整天盼望郎君,郎君 卻始終不至,抬起頭來,聽到 喜鵲的叫聲,是報喜啊!暗自歡喜。
 
賞析:
                      這首詞,描寫一位貴族少婦,在春日思念丈夫的的情景,反映了她的苦悶閑愁。
                      由於 封建社會,婦女無地位,上層社會的婦女,依附於男子,女子大多禁錮在閨房,精神上很憂鬱,這種情況,在封建社會相當普遍,因此 古典詩歌中,                               寫 閨閣之怨的也有很多,這種「閨怨詩」,或多或少,從側面反映了 當時婦女的不平等處境。
                    馮延巳「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之句。五代 南唐元宗 李璟 嘗戲 延巳曰:「『吹皺一池春水』,干卿何事?」現今以「吹皺一池春水」,喻「多管閒事」。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8-08-13_110252.jpg

【詩詞賞析】   春林花多媚        春鳥意多哀

南朝 樂府民歌《子夜 四時歌》:
「春林花多媚,春鳥意多哀;春風復多情,吹我羅裳開。

朝登涼臺上,夕宿蘭池裏。乘風采芙蓉,夜夜得蓮子。

自從別歡來,何日不相思?常恐秋葉零,無復連條時。

淵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復何似?    

 

南朝 樂府民歌 也稱為「吳歌」。「吳歌」 今存326首,產生年代 始於 三國東吳,迄於 陳。產生於 六朝都城 建業(今南京)及周圍地區,這一帶 習稱為 「吳地」,故其 民間歌曲 稱為「吳歌」。

     南朝 樂府民歌 產生於 商業都市,是 市民文化的產物。商人、市民、歌女的生活較少束縛,享樂的成分 較多,又加上採集、保存者的思想情趣,與江南幽美的自然環境和充裕的經濟條件 也有著直接的關係,那裡 山明水秀,鳥語花香。原本多情的青年男女,在這樣的環境中,難免 油然 生出懷春之情。所以 南朝樂府民歌的內容 比較單一,大多是 表現 男女戀情的情歌。

現存 「吳歌」 多為 女子的吟唱,生動表達了 女子對愛情的渴望與堅貞,相思的歡樂和痛苦,婚姻不自由的苦悶,以及對男子負心的怨恨等 豐富的感情和複雜的心態。

 

《子夜 四時歌》為 南朝 樂府民歌,收錄在 宋代 郭茂倩所編《樂府詩集》中,相傳是 晉代 名叫 子夜 的女子 所創作,多寫 哀怨或眷戀之情。

現存《子夜四時歌》七十五首,其中 春歌二十首,夏歌 二十首,秋歌 十八首,冬歌 十七首。又稱《吳聲 四時歌》或《子夜 吳歌》,簡稱《四時歌》。

注釋:
1. 多媚: 很明媚可愛。

2. 春花多媚:春花 明媚可愛。(春花雖多媚,怨婦思春,無心賞花 或 怨婦 自喻 如春花多媚,賞花人 卻不在身旁)。

3. 多哀:哀戚動人。

4. 春鳥多哀: 春天 鳥鳴哀戚動人。有人 解釋為 春天鳥鳴動聽,與 春花多媚,意在 表現春天的美好。然 這首詩是 寫 哀怨或眷戀之情,此 解釋 似不妥適。

5. 羅裳:輕柔的絲織衣裳。

6. 夕:傍晚 日落的時候。

7. 蘭池:有蘭舟的池塘。

8. 蘭舟: 蘭舟:用木蘭樹 所造的船隻。後為 一般 船隻的美稱。唐 杜牧〈陵陽 送客〉詩:「蘭舟倚行棹,桂酒掩餘罇。」李清照在《一翦梅》這闕詞中,細膩委婉 抒寫了 這兩句:「輕解羅裳,獨上蘭…」。

9. 夕宿蘭池裏:另一解釋 入夜的時候住宿在蘭池的景區裏。

10. 采:通「採」。

11. 芙蓉:蓮花 又稱為 荷花,又稱為 芙蓉。芙蓉夫容 諧音 雙關。夫君的容貌。

12. 蓮子:荷花的種子。蓮子憐子 諧音 雙關。者,愛也,又常以字 諧音 代替,故蓮子者,即今日之愛您也。據說 金聖嘆 於受刑前對其子所言「蓮子心中苦,梨兒腹內酸。」

13. 秋葉零:像秋天般葉子凋落。
14. 無復::不再。

15. 連條時:是說 兩棵樹的枝條 連生 在一起的現象,亦稱 連理枝。比喻 恩愛夫妻或至死不渝的愛情。白居易《長恨歌》:在天願做比翼鳥, 在地願為連理枝

16. 素雪:白雪。
17.
覆:掩蓋。
18. 如松柏:像松柏一樣 堅貞不變。松柏常青不畏歲寒
19. 君:您。 她的郎君
20. 復何似:又 像什麼呢?

意譯: 
     
春天 林中的花 明媚,思春怨婦,無心賞花。春天的鳥叫聲,多麼 哀戚動人。春風 似乎 善解人意,吹開 我的衣裳

清晨 登上涼臺上 遠眺,望郎早歸。入夜宿 在池塘的蘭舟裏,乘著風 采芙蓉,想夫容;夜夜 取得蓮子,思憐子

自從 和郎君 分別之後,哪天 不思念著你? 時光易逝,時常 害怕 自己的青春,就像 秋葉凋零,夫妻不再 似 連理枝恩愛。

深潭 結了冰 厚達三尺,白雪 覆蓋著 千里大地。我的心 像松柏堅貞,不畏寒冷,你的心 又像什麼呢?是否 也如此堅貞

賞析:
        這首《子夜 四時歌》善於 利用景物 傳達出 委婉的情思,春花多媚;春鳥多哀;春風多情;炎夏 登上涼臺,寄宿在池塘的蘭舟裏,採荷花 得蓮子;入秋 葉子凋落,少女悲秋 害怕 自己容顏易老;寒冬 冰雪深厚 ,以冰雪 襯托 自己感情的深厚。

關於《子夜 四時歌》作者「子夜」 :文獻資料 皆含糊,沒有具體記載;不過,推測 應該不是 單一個人,可能是 一個概念性稱謂。何況 《子夜歌》 十之七八 都 出自 女子之口,且有 妓女婢妾 所作;其中 某些情歌 還 含有較濃厚的色情成分和脂粉味。因此 關於 《子夜歌》的作者問題,有人 乾脆 稱為「無名 」,以表示 作者不詳。而《子夜歌》的創作動機,也 多半是 寫 女子思念情人的哀怨。

 

參考資料:

南朝 樂府民歌 大多是 女子所唱的情歌。與 後世 婉約派 詞風的含蓄 不同 ,南朝 樂府民歌 大多 質樸坦率,簡單易懂。 雖然 這類情歌中 也有 輕俗浮豔的作品,但 縱觀《子夜四時歌》全篇,婉約清麗者 有之,質樸清新者 有之,細膩纏綿者 有之,大膽率真者 有之,且 因民歌本身的歌謠性質,音節搖曳,朗朗上口,實為 值得欣賞的好詩。

南朝 樂府民歌,梁、陳時代的「宮體」詩風,即 由此 得到啟發。所以,兩晉 南北朝的民歌,除了 本身的文學價值外,對中國詩歌的發展 也有相當影響,其地位 僅 次於 漢代樂府。

 

文章標籤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8-09-02_094217.jpg

【詩詞賞析】 鳳翱翔於千仞兮    非梧不棲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三十七回

諸葛均(鳳翔軒):

            「鳳翱翔於千仞兮,非梧不棲;

士伏處於一方兮,非主不依。

樂躬耕於隴畝兮,吾愛吾廬;

聊寄傲於琴書兮,以待天時。」


                    羅貫中(西元1330年~西元1400年),名 本,字 貫中,山西 太原人,號 湖海散人,元末明初 小說家。《三國演義》的作者。他的籍貫 一說是 太原(今山西太原),一說是 東原(今山東 東平), 一說是 錢塘(今浙江 杭州) ,不可確考。

                    明朝是 中國小說 最興盛的朝代,其中 代表作品 有所謂的四大奇書,這四大奇書 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以及《金瓶梅》。


注釋:

1. 諸葛亮:形容 足智多謀的人。諸葛亮(西元181年~西元234年),字 孔明,東漢末期 琅琊 陽都(今 山東 沂南)人。三國 蜀漢丞相,是中國歷史上 著名 政治家、軍事家。青年時 耕讀於 南陽郡,地方上 稱其 臥龍。在魏、吳、蜀漢爭霸的三國時代,年僅二十七歲,就 被劉備 以「三顧茅蘆」之禮,請 去 任蜀漢 軍師,表現驚人。

2. 仞:古代 長度單位,以七尺或八尺為 一仞。

3. 梧:梧桐樹。

4. 棲:棲息。

5. 躬耕:親身耕作。

6. 隴:通「壟」。田埂的意思。

7. 隴畝: 解作 種田的意思。

8. 廬:簡陋的房舍。如 「茅廬」。

9. 待:等待

10. 天時:上天命定 有利於己 的時機。

意譯: 

         鳳凰是 鳥中之王, 飛翔於 千仞萬丈的高空,非 名樹 梧桐 不棲息;

名士 隱居  在不為人知的地方,除非 遇到 英明的君主 否則不會 依附出仕。

諸葛亮 親自 在南陽地方的田裡耕作;居住在簡樸的草廬,自得其樂;

閒暇時 寄情於 彈琴讀書, 展現出 讀書人的傲氣,以等待施展抱負的時機。

解析:

建安十二年(西元207年)冬 至(西元208年)春,當時 駐軍 新野的劉備 在徐庶的建議下,三次到隆中(今 南陽市 臥龍崗或襄陽市 古隆中)拜訪 諸葛亮。 

諸葛均 在隆中草堂 吟出《鳳翔軒》,被劉備 誤以為是 諸葛亮。

     這首《鳳翔軒》,詩中 實 指 諸葛亮。詩云:「鳳翱翔於千仞兮,非梧不棲;士伏處於一方兮,非主不依。樂躬耕於隴中兮,吾愛吾廬;聊寄傲於琴書兮,以待天時。」這是 諸葛亮 躬耕南陽的真實寫照。

諸葛亮是 中國歷史上最優秀的思想家和軍事家,是後人的楷模,他 為後人留下了 許多珍貴的文化遺產,他的生活與處世的方式 也讓 後人 獲益匪淺。

由於 梧桐高大挺拔,為樹木中之佼佼者,自古 就被看重;而鳳凰是 鳥中之王,把梧桐和鳳凰 聯繫在一起,而 鳳凰 最樂於棲在梧桐之上,相得益彰。

(諺語)「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質性好的鳥類,都懂得選擇良好的樹木棲息。千載難逢的賢士。懷 天下大志,必然 要 尋得一位才德兼備的英明君主,始能 實現 心中宏願。

 

(諸葛均 琅邪 陽都(今 山東沂南)人,諸葛珪之子。三國時 吳大將軍 諸葛瑾、蜀漢丞相 諸葛亮的同母弟。 

     諸葛均 也是個 絕頂聰明之人,只不過 不如 諸葛亮 留心世事。他只 醉心於奇門術數。諸葛亮 出仕時 他還小,留在家裏 讀書種田 。十年寒暑,老大 諸葛瑾 成了 東吳長史,老二 諸葛亮 當了 西蜀丞相,老三 諸葛均 卻 也鑽透了 陰陽八卦、 五行生剋 、奇門遁甲。)

 

參考資料

俗話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又說:「不是 你不行,關鍵是 你沒有 跟對人。」

當今社會,跟對 人、跟對 老闆,很重要。跟錯 老闆,不僅 浪費青春,到頭來 還可能 一無所獲。既不能 獲得知識,也不能 提昇能力, 也不能改善經濟;

反之,跟對 一個 好的老闆,則 收益無窮, 不僅收入增加 經濟 大為改善外,而且 自己的才幹 更 能夠充分發揮 ,為自己 以後的事業發展 打下了 良好的基礎。

今日新聞NOWnews

編輯中心/綜合報導

2018年9月7日

高雄市 前市長 陳菊 接任總統府秘書長 才 4個月,高雄市 已有 3 名重要官員 北上入閣,最近 高雄市 教育局局長 范巽綠 升任 教育部次長,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統計:高雄市長 陳菊任內 先後 落跑的官員,包含 陳菊自己 竟多達 17 人,倒楣的是 高雄市民,施政 像走馬燈,搞得 高雄市 又苦又窮、無人過問。

他們說,高雄市府官員為 高雄人 帶來很多「政績」,細數 有「 0823 」南台灣豪大雨,高雄市 馬路 被熱帶性低氣壓豪大雨 炸出 5000 多個大小、深淺不一的坑洞,高雄 卻 群龍無首,市府救災 慢好幾拍,代理市長 許立明 被市民罵翻。

有不少機車騎士陷入坑洞 網友說:「高雄 民進黨 執政,怪不得 。」)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8-09-03_202749.jpg

【詩詞賞析】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唐  陳子昂《登 幽州臺 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陳子昂(西元661年~西元702年),字 伯玉,梓州 射洪(今四川省 射洪縣)人。因 曾任 右拾遺,後世 稱為 陳拾遺。

        陳子昂是 唐代詩歌革新的先驅。其詩 風骨崢嶸,寓意深遠,蒼勁有力。有《陳伯玉集》傳世。《登 幽州臺 歌》是其 傳世名篇。

注釋:

1. 幽州臺:又名 薊北樓,遺址 在 今 北京市。

2. 薊:薊(音ㄐㄧˋ),地名,在 今河北省。

3. 古人:這裏指 古代 能夠禮賢下士的明君。

4. 來者:與 「古人」,有 類似意義。

5. 念:思念,想。

6. 悠悠:這裏 指遙遠。

7. 愴然:悲傷淒涼的樣子。

8. 涕:流淚。

意譯:

        古時 那些 能夠 禮賢下士的賢明君主,我 沒機會見到,

未來 能夠 禮賢下士的賢明君主,我 也也 來不及 見到。

        想到 這茫茫宇宙,天長地久,自己 生不逢時 懷才不遇,

不禁感到孤單寂寞,悲從中來,忍不住 流下悲傷的眼淚

賞析:

        這首《登 幽州臺 歌》。是著名的抒情詩。陳子昂 俯仰古今,深刻地 表現了 懷才不遇、寂寞無聊的情緒,並 深感人生短暫,宇宙無限,不覺中 流下熱淚。這是 陳子昂 空懷抱國為民之心 不得施展的吶喊。

        這首詩,陳子昂 以慷慨悲涼的調子,表現了 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悶的情懷。這種悲哀 常常為舊社會 許多懷才不遇的人士 所共有,因而 獲得廣泛的共鳴。

        這首詩, 多數 詩評家  認為是 陳子昂仕途上 懷才不遇,未遇 禮賢下士的賢明君主,空懷 抱國為民之心 不得施展的吶喊。故借「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表達感慨。

        這首詩,千百年來 解說紛紜,穿鑿附會, 更 不在少數。有無寄托,借「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表達感慨,各自解讀。即使 把它 視為 純「抒情詩」, 抒發 人生有限而宇宙無窮的慨歎。今人只能是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可貴的生命 倏忽即逝。古往今來的無數人們,都 已流水般地 相次逝去。也 並不減低 其藝術價值。

參考資料:

       這首詩,採取了 長短參錯的「楚辭體」句法。

       上兩句 每句五字,三個停頓,其式為: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後兩句 每句六字,四個停頓,其式為: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細細讀來,悲壯蒼涼之氣 油然而生,而長短不齊的句法,抑揚變化的音節,更 增添了藝術感染力。語言 蒼勁奔放,富有 感染力,成為 歷來傳誦的名篇。 


   ※   這首詩,陳子昂 以慷慨悲涼的調子,表現了 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悶的情懷。這種悲哀 常常為舊社會 許多懷才不遇的人士 所共有,因而 獲得廣泛的共鳴。

例如

    唐   李白《把酒問月》(故人 賈淳 令予問之)節錄: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 有感於 明月長存而人生短暫,人類 無法改變 這 自然規律,在時間和空間的主觀感受中,表達了 對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層思索。

因此 就更應當 珍惜 今生的點滴光陰,在瞬間 把握永恆。展現了 曠達自適的寬廣胸懷。

   北宋   蘇軾的《前赤壁賦》裡說: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意思是說:我們人的生命是 那麼地短暫,就 好像天地間的蜉蝣,大海中的一粒粟米 一樣,暗喻 人的一生,是 多麼地短暫啊! 更要 好好把握,盡情地 過 這短暫的一生呢? 

 

文章標籤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