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01_170124.jpg

【時事評論】 帛琉總統訪台  台「旅遊泡泡」

《帛琉》簡介

           帛琉 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Palau)通稱 帛琉 。是 位於 西太平洋 的 島嶼國家。 全國 有 約340座島嶼,.屬於 密克羅尼西亞群島中 加羅林群島的西鏈 ,總面積 為466平方公里。人口 約 二萬餘人

在 美國託管統治50年後,帛琉於 西元1994年獨立,但 因 兩國 曾簽訂《自由聯合協定》,美方 得以 掌控 帛琉國防50年。再 因 近來美國抗中之故,帛琉 位於美國 第二島鏈附近的戰略地位凸顯,因而 兩國關係緊密,美國 還在 帛琉重建 既有的軍事基地,也 已加強 其海軍陸戰隊軍事設施 曾舉行聯合軍演。台灣與帛琉中間是 菲律賓海,這是 近來美國 羅斯福號、雷根號等 航母 演習的地點,可見 台帛之間 相互重要的戰略地位。

帛琉 主要經濟來源 是 觀光業。帛琉 雖 與90個國家 建立外交關係,但 只在 美國、台灣與日本等國 設立 大使館並派駐大使,可見 台帛關係 對於 兩國的重要性。

《帛琉總統 訪台灣》

帛琉總統 惠恕仁(Surangel Whipps, Jr.)伉儷於 今年 3月28日至4月1日,進行 為期5天的 訪台行程,推廣 帛琉觀光、醫療合作,並 在 4月1日 搭乘台帛「旅遊泡泡」班機 返國。

外交部 表示,這是 台灣及帛琉兩國 對外成立的 第一個「旅遊泡泡」,不僅 凸顯兩國優異的防疫表現,更是 台帛邦誼 穩固友好、雙方 對 彼此重視與信任的象徵。

帛琉總統 訪台灣,美國 駐帛琉大使 倪約翰(John Hennessey-Niland也 隨行,這是 台美斷交43年來,首次 有 美國邦交國大使 來訪,相當罕見。美國外交官與台灣官員接觸,台美帛 合作 引起關注。可見 美方 對台的別有用心。 

《我國外交 大突破?》

        美國 芝加哥大學 教授  漢斯  約阿希姆   摩根索(Hans Joachim Morgenthau , 西元1904年2月17日~西元1980年7月19日),是 國際關係「現實主義學派」的 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為 二戰後 外交思想的主流。其 關注的研究領域 是 國際關係的權力( Power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帛琉》其 國土 面積 很小,人口 太少。(相當於 我國 屏東縣「小琉球」)在 國際關係上, 並無 舉足輕重的地位。就 「國際現實主義」而言,對 我國 外交 很難 有 實質的助益  

參考資料: 

《小琉球》

琉球嶼 為台灣 屏東縣 東港鎮 西南方的珊瑚礁島嶼 俗稱 「小琉球」。全島面積6.802平方公里。目前 全境 均屬 我國 屏東縣 琉球鄉 管轄,亦 納入「 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範圍之內。人口數:約 一萬三千餘人。

琉球嶼目前全島行政區 劃為 八個村。島上 設有 四所小學及一所國中,學生 繼續升學 須 赴 台灣本島求學,面臨 人口 逐漸外移與老化問題。小琉球 目前 正 積極 轉向 觀光島嶼發展。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1-03-27_170929.jpg

【時事評論】欲吃免費壽司    竟然改名鮭魚 

【撫今追昔】  回顧過去   看看當前

往昔:有人寧願餓死  不吃「嗟來之食」 

今日:欲吃免費壽司  竟然改名「鮭魚」 

解析: 

《往昔:有人寧願餓死  不吃「嗟來之食」》

       春秋時代,齊國 發生了大饑荒,有個叫 黔敖的人,在路邊放置飲食 接濟路過的難民。當 有個人 用袖子遮著臉,拖著疲憊的腳步,跌跌撞撞地走來時,黔敖 便拿了食物和飲水喊他:「喂!來這裡吃東西!」那個人 抬起臉瞪著 黔敖說:「我就是 不接受這樣無禮的施捨,才會 餓到這種地步!」黔敖 立刻為自己的態度道歉,但那個人 卻不接受,仍堅持拒絕進食,後來 終於餓死了。後來 這個故事被濃縮成「嗟來之食」,用來 比喻 以不禮貌的態度招呼人來吃的食物,後 則 泛指 侮辱性或不懷好意的施捨。

(《禮記》(檀弓下):

    「齊大饑,黔敖 為食於路,以待餓者 而食之。有餓者 蒙袂輯屨,貿貿然來,黔敖 左奉食,右執飲 曰:「嗟!來食 !」揚其目而視之,曰:「予 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從而謝焉。終 不食而死。曾子 聞之曰:「微與!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

《今日:欲吃免費壽司  竟然改名「鮭魚」 

       日本 連鎖迴轉壽司店「壽司郎」 近日 推出優惠活動,只要 名字有「鮭魚」兩字者,就 能免費吃壽司。這 掀起全台改名潮,約150位年輕人 改名「鮭魚」,「一粒老鼠屎攪壞一鍋粥」。英國衛報 也 注意到 這個風潮,援引 聯合報系及TVBS新聞 報導 民眾改名事例,意外 使台灣「鮭魚之亂」登上國際媒體。但 這不是「台灣之光」,而是 「台灣之恥」、貽笑國際。

       台灣有民眾 為了 享有優惠 免費吃壽司要改名「鮭魚」,戶政機關 竟然 也跟風 沒有制止,這些 承辦的戶政機關及上級監督機關 內政部 顯然是 失職了?怎麼 可以用 這麽離譜的理由 改姓名?

       依據 我國 最新《姓名條例》規定,國人 若 因為名字粗俗不雅或其他特殊原因,得申請改名。規定 相當嚴謹。其他特殊原因,絕對 不會是 為了 免費吃壽司。

       衛報 指出,台灣媒體 稱 這個現象為「鮭魚之亂」,濫用 公家機關服務,只為 貪小便宜,還 洋洋得意,丟臉 丟到國外去。(此事件 或許是 一些  有創意的年輕人 對 貪圖 「免費廣告」之壽司店的反制,又可 舒緩鬱卒。) 

參考資料:

《姓名條例》

中華民國 104 年 5 月 5 日 修正 全文17條 

中華民國 104 年 5 月 20 日公布 並自公布日施行

第九條 (改名) 

    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申請改名: 

    一、同時在一公民營事業機構、機關(構)、團體或學校服務或肄業,姓名完全相同。 

    二、與三親等以內直系尊親屬名字完全相同。 

    三、同時在一直轄市、縣(市)設立戶籍六個月以上,姓名完全相同。 

    四、與經通緝有案之人犯姓名完全相同。 

    五、被認領、撤銷認領、被收養、撤銷收養或終止收養。 

    六、字義粗俗不雅、音譯過長或有特殊原因。 

    依前項第六款申請改名,以三次為限。但未成年人 第二次改名,應於 成年後始得為之。

《大法官會議 釋字第399號解釋:》

內政部 就姓名讀音不雅不得改名之函釋違憲?

解釋文

   姓名權為人格權之一種,人之姓名為其人格之表現,故如何命名為人民之自由,應為憲法第二十二條所保障。姓名條例第六條第一項第六款規定命名文字字義粗俗不雅或有特殊原因經主管機關認定者,得申請改名。是有無申請改名之特殊原因,由主管機關於受理個別案件,就具體事實認定之。姓名文字與讀音會意有不可分之關係,讀音會意不雅,自屬上開法條所稱得申請改名之特殊原因之一。

      內政部中華民國六十五年四月十九日臺內戶字第六八二二六六號函釋「姓名不雅,不能以讀音會意擴大解釋」,與上開意旨不符,有違憲法保障人格權之本旨,應不予援用。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1-03-20_161310.jpg

【樂府賞析】  瓜田不納履   李下不正冠

漢 佚名   《樂府詩集.卷三二.相和歌辭七》〈君子行〉節錄

    「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另一版本 認為《君子行》的作者 是 三國 曹植

曹植(西元192年~西元232),字 子建,沛國 譙(今 安徽省 亳州市)人。三國 曹魏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代表人物。魏武帝 曹操之子,魏文帝 曹丕之弟,生前曾為 陳王,去世後諡號,因此又稱 陳思王。後人因他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的評價。

     《樂府》是 自秦代以來 設立的配置樂曲、訓練樂工和採集民歌的專門官署。而「漢樂府」,是指由 漢時樂府部門 所採製的詩歌。這些詩,原本在民間流傳,經由   

「樂府」保存下來,漢人叫做「歌詩」,魏晉時始稱「樂府」或「漢樂府」。後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詩,亦稱「樂府詩」。

     漢《樂府》的主要內容,多半是取材於 漢代民歌。民歌「皆感於哀樂,緣事而發」(《漢書 藝文志》)。這些 漢代 平民百姓,以歌詞、歌聲,表達 他們的苦與樂、貧與富、以及愛、恨、生、死的觀點。大致可分以下四類:「郊廟歌辭」、鼓吹曲辭」、「雜曲歌辭」、「相和歌辭」。

注釋:

1. 君子行君子當有的舉止行為

2. 君子:才德兼備的人。

3. 樂府:一般「樂府」詩的標題,常用「歌」「行」等字,例如:長干行、琵琶行、短歌行、長恨歌、子夜歌 所以 「歌行」是 樂府詩的一種。

4. 處:處(音ㄔㄨˇ),居住,棲息。

5. 納履:穿鞋,指 彎腰 做穿鞋或整理的動作

6. 履:鞋子。

7. 正冠:扶正帽子。指 舉手 整理帽子。

8. 冠:冠音ㄍㄨㄢ,帽子。

9. 李下不正冠另一版本李下不

語譯:

       君子 在禍患沒有發生之前 就加以防備,不使 自己置身於 容易被懷疑與某事相牽連的環境之中。

路過 瓜田時,不要 彎腰整理鞋子,經過 李樹下 不要舉手整理帽子。走經 瓜田,如果 彎腰去整理鞋子,就 難免會讓人懷疑:是否 在借此 來掩飾偷摘瓜果的行為呢?同樣的,走到 李子樹下,如果 舉手來整理頭上的帽子,難免 會讓人起疑:是否 在借此而偷採樹上李子呢?

賞析:

這首〈君子行〉 就是 在告誡世人 君子當有的舉止行為「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意思 就是:君子 為人 要光明磊落,因此 要儘量 避開一些會引起別人猜疑的舉止。這種舉止 就像 走經瓜田,如果 彎腰去整理鞋子,就 難免會讓人懷疑:是否 在借此來掩飾偷摘瓜果的行為呢?同樣的,走到李子樹下,如果 舉手來整理頭上的帽子,難免 會讓人起疑:是否在借此而偷採樹上李子呢?

如果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自然 不會引人猜疑了。後來 就從這首詩 演繹出「瓜田李下」這句成語,成為「惹人嫌疑」的代稱。

參考資料:

漢 佚名  《樂府詩集.卷三二.相和歌辭七》〈君子行〉

    「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嫂叔不親授,長幼不比肩。勞謙得其柄,和光獨難。

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一沐三握髮,後世稱聖賢。

譯文
   君子 應該防患於未然,不要 將 自己置身 在容易引起嫌疑的處境中。
經過別人家的瓜田不彎腰穿鞋,從李樹下經過也不要舉手去整理帽子。
   嫂嫂和小叔子 不親手遞交東西,長輩和小輩不並肩而行 免惹人非議。
勤勞謙恭是修德的根本所在,內斂不露鋒芒比獨處時約束自己還要難。
   周公禮賢下士多次到茅屋中訪貧問苦,吐出口中的食物來不及吃下飯。
洗一次頭 三次握著頭髮 出來見客,所以後世的人們 才稱他 為聖賢。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1-03-20_093937.jpg

【元曲賞析】   千古是非心         一夕漁樵話

  白樸《慶東原》:
        「忘憂草,含笑花,勸君聞早冠宜掛。
(那裡也)能言陸賈,(那裡也)良謀子牙,(那裡也)豪氣張華。
       千古是非心,一夕漁樵話。」

            白樸 (西元1226年~西元1306年) 在世,此後行蹤不詳。字仁甫,一字太素,號蘭穀,出身 金朝的官僚家庭,其父親 白華,是 金朝 樞密院判官,也是著名文士。
          白樸 處於動盪的年代,蒙古軍 攻南京(今開封)時,母親 被擄送往蒙古軍中,當時白樸 年甫七歲,由父親的好友 元好問收養,元好問 視如已出。
     在元好問的陶冶下,奠定其不同於流俗之深厚古典文學根基,展現出大家之風範。與關漢卿,王實甫(另一說為鄭光祖),馬致遠等人,並稱 元曲四大家。 
           他一生 沒有出仕,曾著雜劇16種,大部分 已經佚失。其散曲作品 約存小令 三十餘首,套數二首。另有詞集《天籟集》傳世。

注釋:
1. 慶東原:元曲 曲牌的名稱,相當於宋詞中的詞牌。慶東原,共八句,句式為:三、三、七、四、四、四、五、五。
2. 忘憂草:百合科,古稱萱草,俗名金針花。此 以植物「忘憂草」象徵「忘憂」心境。
3. 含笑花:木蘭科,原產於中國南部,花苞類似梅花,故別名「含笑梅」;又因花香味道有點像香蕉,也稱「香蕉花」。此 以植物「含笑花」象徵「含笑」心境。
4. 勸君聞早冠宜掛:此借用〈後漢書 逢萌傳〉自解官職,掛冠於東都城,浮海遠行,避難逍遙的故事,勸人擺脫虛名羈絆。
5. 那裡也:襯字。「那裡也」這三處襯字,頗值得一提。所謂「言之不足,則嗟嘆之」,它拉長了 嘆息的語調、加重了 嘆息的語氣。
6. 陸賈:陸賈(約西元前240年~西元前170年),漢初思想家,雄辯滔滔,佐漢高祖平南越。
7. 姜子牙:姜子牙,本姓姜,名尚,字子牙,人稱姜太公,是西周的開國元勳,佐周文王,輔周武王,以伐紂定天下。
8. 張華:張華 (西元232年~西元300年),西晉文學家。字茂先。範陽方城(今河北固安縣)人。博學能文,作〈鷦鷯賦〉以自喻豪氣。

意譯:
           人們欲忘卻煩憂、常懷笑口;若欲達成此事、擺脫人生的煩惱,則只有 及早辭官,遠離 是非不斷的官場。
           作官 本為了功名富貴,然 名利及身 又如何?能言善辯、學問淵博的陸賈;足智多謀、運籌建功的姜子牙;豪氣干雲、博學能文的張華。  這些人 在當代 可說是功勳彪炳、獨領風騷的英才領袖,然而豐功偉業,可曾使 生命多留一刻?到頭來 還不是一坏黃土?一切 轉眼間成空。
          千古以來,人們用生命作代價所爭辯的 是非曲直,在千百年後,也只不過是漁父樵夫 茶餘飯後、閑聊的資料。那麼,我們還要 孜孜矻矻地追求嗎?

賞析:
                  白樸是由金入元的詩人,深受 元好問 學養薰染,能詩能文,能詞能曲。入元後,絕意仕途,徙家金陵,從 諸遺老 寄情山水,詩酒優游以終。
          此曲,為其看破 功名仕宦之生命情境寫照。是白樸 對元代黑暗之社會、不平之政治,所作出的迴響。 
         這是 因為 白樸生逢亂世,看盡了 官場政治的黑暗。表面上 雖是悠然瀟灑的人生態度,其實,文字背後 卻藏著辛酸沉重、蒼涼無奈的透徹醒悟。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1-03-06_093308.jpg

【歌曲解析】 酒矸 倘賣無

電影:《搭錯車》主題曲《酒矸 倘賣無》

【台灣資源回收車 配樂】  《收酒矸》       

解析

       《酒矸 倘賣無》是電影《搭錯車》的主題曲。《搭錯車》故事 ,講述 一個 因 戰禍 成為啞巴的 榮民叔叔 ,在路上 撿到一個 女棄嬰。他 用辛苦 收購 廢棄的空酒瓶等物品,再賣到 「資源回收站」, 賺點小錢, 買 廉價奶粉 養大 那個女嬰,從此 那個女孩 拖著 榮民叔叔的手, 在大街小巷, 喊叫 「酒矸 倘賣無」,收購 廢棄的空酒瓶等。

         後來 女孩 長大後, 做了 歌手,賺得 很多錢,她 擔心 自己的身世曝光,影響名氣,竟 對啞巴榮民叔叔 疏離,不聞不問,忘了 啞巴榮民叔叔的養育恩情。她的 作詞人 寫了 一首《酒矸 倘賣無》的歌曲 給她演唱。女孩 在臺上 演唱 這首歌時,往事歷歷  如在眼前,終於醒悟,做人 不能太絕情。趕忙 跑去醫院 探視 病危 啞巴叔叔的最後一面。

         電影《搭錯車》及主題曲,由於 情節 非常感人。在 西元1983年 獲 第20屆金馬獎 入圍 最佳 男主角、最佳 女配角等  十一項大獎 提名,最後 獲得 最佳 男主角(孫越)、最佳 原作音樂、最佳 插曲、最佳 錄音等 4項大獎。

【垃圾車 配樂】《收酒矸》

       「酒矸 倘賣無」是 一句閩南語,意思 是「有 酒瓶 要賣嗎」?往昔 台灣 收購 廢棄的空酒瓶等 物品,再賣到「資源回收站」 賺點小錢的升斗小民,都是 一邊 走街串巷,一邊 高喊「酒矸 倘賣無」。在當年《搭錯車》這部電影 頗獲好評。電影 主題曲《酒矸 倘賣無》,由 侯德健 作詞,羅大佑 作曲,蘇芮 演唱,曾 紅遍 兩岸三地。

          然而 鮮為人知的 是 這部電影的主題曲 是 取材於 一首 禁歌《收酒矸》。《收酒矸》歌曲 是 張邱東松(豐原人,他 因兼挑兩家的姓氏,所以,又姓張又姓邱的複姓),創作於 西元1948年春,因 歌詞中 有:「 阮是 十三歲囝仔,自小 父母就真窮,為著 生活不敢懶,每日出去 收酒矸。有酒矸,倘賣否?歹銅仔、舊錫、簿仔紙 倘賣否?」 在戒嚴時期  以 述説 升斗小民 生活的悲苦,影響民心士氣 為由,而 被 列為禁歌。

          解嚴 後,蘇芮 翻唱的新版本,電影《搭錯車》主題曲《酒矸 倘賣無》,依舊 訴說著 底層人的悲苦。可是 時至今日,回收酒矸 再 也不是 貧窮的象徵。

        《收酒矸》自從 成為【台灣資源回收車 配樂】後, 成為 大家 耳熟能詳的歌曲。只要 聽到「有酒矸,倘賣否?歹銅仔、舊錫、簿仔紙 倘賣否?」的歌曲,就知道 資源回收車 來了,已 成為 台灣的特色之一。

參考資料:

【台灣 資源回收車 配樂】  《收酒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YMOVJb28q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VLXx88VxRc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21-03-13_073324.jpg

【傳說故事】  野叟獻曝      聊表微意
戰國 列子《列子》〈卷第七 楊朱 篇  〉節錄:

     「昔者 宋國 有 田夫,常衣緼黂,僅以過冬。暨春東作,自曝於日,不知 天下之有 廣廈隩室,綿纊狐貉。顧 謂其妻曰:『負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獻吾君,將有重賞。』 

        里之富室 告之曰:『昔人有 美 戎菽,甘 枲莖 芹萍子者,對 鄉豪 稱之。鄉豪 取而嘗之,蜇於口,慘於腹,眾 哂而怨之,其人 大慚。子 此類也。』」

         列子 名 禦寇,春秋末 戰國初期人。其學本於黃帝老子為宗。是戰國時早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因《莊子》書中 記載了 很多 關於列子的傳說,故《漢書》認為 他生活的年代 早於 莊子時,而列子與楊朱大致同時。 

         列子 著書 有舊本 二十篇,多寓言。西漢 劉向 去其重複,存者 八篇。一直流傳到現在。當然,關於 現存《列子》 書 的真偽,學者們 尚存爭論。而其思想,秉要執本,清虛無為,及其治身,務崇不兢,合於 六經。唐玄宗 開元年間 號 《列子》書 曰《沖虛 至德真經》。唐玄宗 天寶年間 詔封 列子為「沖虛真人」。 

       《列子》  卷第一 天瑞篇   卷第二 黃帝篇  卷第三 周穆王篇   卷第四 仲尼篇   卷第五 湯問篇   卷第六 力命篇  卷第七 楊朱篇   卷第八 說符篇
注釋:

1. 野叟:鄉野 年老的男人。

2. 昔者:從前。

3. 田夫:農夫。

4. 衣:動詞,穿。

5. 緼黂:緼黂(音ㄩㄣˋㄈㄣ ˊ),用 亂麻作絮的冬衣。

6. 暨:到了。

7.東作:春耕。指 春天農作。

8. 隩室:暖室。隩,通「燠」。

9. 綿纊:絲綿。

10. 狐貉:這裏 指狐、貉的毛皮 製成的皮衣。

11. 負日之暄:曬太陽的暖和。

12. 暄:暄(音ㄒㄩㄢ )溫暖,太陽的溫暖。

13. 里之富室:鄉里的富人。
14. 戎菽:一種 豆科植物。

15. 枲:枲(音ㄒㄧˇ )枲麻,一種麻科植物。。

16. 芹萍:水芹浮萍。 一年生 草本植物,浮生水面。

17. 蜇:(音ㄓㄜˊ)被 毒蟲叮刺。此 形容 刺痛難受。

18. 大慚:大感慚愧。

19. 子此類也:你 就是這類的人。
意譯: 

       從前 宋國 有一農夫,經常 冬天時 僅穿 破舊麻衣,艱困地 捱過嚴寒的冬天。到了春耕的時候,他 獨自曬太陽取暖,而不知道 天下有寬廣的大廈和暖室可以居住,也不知道 世上有絲綿袍和皮衣裘 可以穿着。於是 他 告訴 妻子說:「曬太陽的溫暖舒適,卻 很少人知道。我 把 這個好方法 獻給國君,將 得到重賞。」

       同鄉的富人 聽後 告訴農夫:「從前 有個人 以 戎菽、枲莖 、芹萍子 等 野菜 為美味,於是 向當地的富豪 推薦 這些野菜。富豪 嚐了一口,覺得 口裡 刺痛難受,肚裡 也不舒服。你 就是 這類的人。

       大家 都哂笑與譏諷他,使 他既狼狽 又慚愧。」
解析:

       世人 往往 知識經歷 水平不同, 視野見識 因此有 高低之別。我們 雖 可用「井底之蛙」形容 見識不多之人,但 僅限於 諷刺 那些自負的庸人。對於 一些普通人,他們 因 見識所限,視 某些 平凡的事物 為 瑰寶,而 欲 獻給他人。我們 應同情諒解,提醒 他們 或會 受到別人哂笑與譏諷。

       因 受 知識經歷所限,貧窮之農夫 因 曬太陽的溫暖舒適,以為 見人所未見 而 欲 獻給國君,動機 自是不錯,惟 因 他宥於一己之見,恐怕 只會 惹來屈辱。此即 成語「野叟獻曝」的由來。

    「野叟獻曝」後來 也用以 比喻 所獻菲薄、淺陋,但 出於至誠的謙詞。

      乍看之下,「野叟獻曝」似 無稽之談,農夫再傻,也 不至於 欲將「曬太陽的溫暖舒適」  獻給國君, 去博取重賞。但 細細琢磨,其中 又大有深意。

其一,它顯示了 平民百姓 對國家的真情流露。

其二,它鞭策了 那些「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者的自私心態。

其三,它 也是 對封建君主「拒絕忠信、阻塞言路,偏信奸佞、重賞有加」的辛辣諷刺。

       唐朝 著名 邊塞詩人 高適 就 曾發出「尚有 獻芹心,無因 見明主」的感歎。

      這故事 在流傳中 形成了 種種不同的說法,意思是 一樣的。如 野叟獻曝、野人獻曝、農夫獻曝、田夫獻曝、野人獻日、野人奏曝、野人獻芹、獻曝獻芹等。      
參考資料:

y t(逸竹)野叟 的 Blog》

   「野叟獻曝」 聊表微意。

所談之事,受限於 時空環境、知識背景,

所獻 菲薄、淺陋,但 出於「至誠」。
【「井底之蛙」不知 天高地闊】

《莊子 外篇》(秋水篇)節錄:

   「北海若曰:

   「井蛙 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

夏蟲 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

      曲士 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1-03-11_152731.jpg

【樂府賞析】   我欲與君相知      長命無絕衰

漢 佚名  《樂府》上邪: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
 

     《樂府》是 自秦代以來 設立的配置樂曲、訓練樂工和採集民歌的專門官署。而「漢樂府」,是指由 漢時樂府部門 所採製的詩歌。這些詩,原本在民間流傳,經由「樂府」保存下來,漢人叫做「歌詩」,魏晉時始稱「樂府」或「漢樂府」。後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詩,亦稱「樂府詩」。

     【漢樂府的內容】: 

        漢《樂府》的主要內容,多半是取材於 漢代民歌。民歌「皆感於哀樂,緣事而發」(《漢書 藝文志》)。這些 漢代平民百姓,以歌詞、歌聲,表達 他們的苦與樂、貧與富、以及愛、恨、生、死的觀點。大致可分以下四類:

「郊廟歌辭」:
       主要是貴族文人為祭祀而作的樂歌,華麗典雅,歌誦祖輩、讚揚先人等等。如《安世房中歌》十七章(楚音)、《郊祀歌》十九章,其來源 均取材於 春秋戰國時代的秦、楚兩地。

「鼓吹曲辭」:
       又叫「短簫鐃歌」,漢代 在西北邊疆 興起了「鼓吹樂」。它以不同的吹管樂器和打擊樂器,構成 多種鼓吹形式,如 橫吹、騎吹、黃門鼓吹等。它們或在 馬上演奏,或在 行進中演奏,用於 軍樂禮儀、宮廷宴飲以及民間娛樂。今日尚存的民間 吹打樂,常有 漢代 鼓吹的遺緒。

「雜曲歌辭」:
       其中樂調 多不知所從何來。因 無可歸類,就 自成一類。裡面 有一部分 值得關注。凡是這些曲子,開始時都是「徒歌」,(不用樂器單憑對口唱和的叫「徒歌」;必須 各種樂器伴奏的叫「樂歌」。)既而 就被配上管弦唱起來。然後又有絲竹金石的伴奏,再 重造歌詞 加以整套流傳,這也即是曹魏時代 三調歌辭之類呢。

「相和歌辭」:
       這些音樂,多是 各地採集來的「俗樂」,歌辭也多是「街陌謠謳」。其中有許多優秀作品,是「漢樂府」中的精華。所謂「相和」,是指 漢朝舊歌,用絲竹之音 更相應和,執節而歌者 即是。
注釋:

1. 上:指 天。

2. 邪:邪(音 ㄝˊ)用於句末,同「耶」。表示疑問或感嘆的語氣,猶「啊」。史記.卷六十一.伯夷傳:「儻所謂天道,是邪?非邪?

3. 上邪:猶言「天啊」。是 指天為誓。

4. 相知:相知、相惜。 

5. 命:古與「令」字通,使。

6. 「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我願與你相知相惜,讓我們的愛情永不衰絕。

7. 震震:雷聲。 

8. 雨雪:降雪。「雨」,動詞。

9. 天地合:天與地 合而為一。

10 乃敢:才敢。「敢」 是 委婉的用語。 
語譯:

        指天為誓,天呀!我願與你相知相惜,讓我們的愛情永不衰絕,直到永永遠遠。

        除非 發生 那 高山 夷為平地,滔滔江水 枯竭;寒冬時節  響起了 雷聲,炎熱夏日  飄落著 白雪; 天地 合而為一 ,才 敢與你 恩斷情絕 。

賞析:

        這是一首情詩。指天為誓,希望 愛情的堅固和永久。是一位癡情女子 對愛人的熱烈表白,在藝術上 很見匠心。這位癡情女子 呼天為誓,直率地 表達了「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的願望之後,轉而從「與君絕」的角度 落墨,這比 平鋪方式 更有情味。

        這位 癡情女子 設想了 三種奇特的 「自然變異」情況,作為「與君絕」的條件:「山無陵,江水為竭」~山河消失了;「冬雷震震,夏雨雪」~四季顛倒了;「天地合一」~再度 回到混沌世界。這些 設想一件比一件荒謬,一件比一件離奇,根本 不可能發生。這就把 這位癡情女子 生死不渝的愛情 強調得 無以復加,以至於把「與君絕」的可能 從根本上排除了。

        這種 獨特的抒情方式 巧妙地 表達了 熱戀中人 特有的心理。深情奇想,確實是 動人心弦的傳世名作。 

參考資料:

【海誓山盟】:

         指 堅定不移的「誓言」,因為 古人 對山和海 這類 大自然現象,抱持著 相當敬畏的態度。認為 海和山 是不會 輕易變動的,所以 這句話 到後來,常被 用於愛情的「誓言」中, 不會 變動的含意。比喻 永久不變心。 

【海枯石爛】:

         海水乾涸、石頭腐爛。形容 歷時久遠。比喻 堅定的意志 永遠不變。海水 枯竭乾涸,石頭 風化粉碎。形容 經歷 時間長久。後 海枯石爛  多用以 表示 意志堅定,永久不變的 盟誓之詞。《三國演義.第四七回》:「汝要說我降,除非海枯石爛!」也作「石爛海枯」。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1-03-08_192619.jpg

【名曲賞析】  《少女的祈禱》 《給愛莉絲》

【垃圾車 配樂】:

 波蘭  芭達捷 芙斯卡《少女的祈禱》

 德國  貝多芬《給 愛莉絲》  

        芭達捷 芙斯卡 (Tekla Badarzewska) ,(西元1838年~西元1861年) 是 生於華沙的波蘭人。她 二十三歲 早逝。她的經歷 已 不可考。在 這短暫的生涯中,據說 她 作了 三十四首 鋼琴曲,可惜 只 留下《少女的祈禱》一首 而已。此曲是 她十八歲時,以法語 在 華沙發表的。後來,這份 樂譜 被帶到巴黎, 西元1859年在 巴黎 一家音樂評論的副刊上 發表後,即 成為 有史以來 最暢銷的鋼琴曲之一。很快 就 傳遍全世界,現在 全世界 發行 這首曲子的出版社,已 超過 八十家。

        此曲 結構單純,淺顯淳樸,親切感人,雖 略帶傷感,但 又異常柔美,逼真地 表現了 一個純潔少女的美好心願。中文名稱《少女的祈禱》 外文名稱《Modlitwa dziewicy》。 

       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西元1770年~西元1827年) ,生於德國 萊茵河畔 波昂市。貝多芬與海頓、 莫札特 並稱 為 維也納 古典樂派 三大 作曲家。貝多芬 上承 古典樂派傳統,下啟 浪漫樂派之風格與精神,因而 在音樂史上 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自 西元1814年 開始 他的聽力 急劇下降,於是 放棄了鋼琴演奏和指揮,但 卻 堅持創作。

       貝多芬 一生 共創作了9首 編號交響曲、36首 鋼琴奏鳴曲(其中32首 帶有編號,1首未完成)、10部 小提琴奏鳴曲、16首 弦樂四重奏、1部 歌劇及 2 部 彌撒曲等。這些作品 對音樂發展 有著深遠影響,貝多芬 因此 在華語世界中 被尊稱為「樂聖」。 

     《給愛麗絲》(德語:Für  Elise,又譯 獻給 愛麗絲、致 愛麗絲),是 貝多芬作曲的一首鋼琴曲。創作於 西元1810年4月27日。此曲 為A小調迴旋曲,此曲 在貝多芬生前 未公開發表。

        關於曲名中的「愛麗絲」是誰?迄今 仍然沒有定論。一般 認為,真正的曲名其實是「致 特蕾塞(Therese)」,由於 筆跡潦草而被誤解讀 為「愛麗絲(Elise)」。特蕾塞 瑪爾法蒂(Therese Malfatti)是 貝多芬 生前 愛上的一位女性,本曲的原稿 在她的書中 被發現。

賞析

        台灣 垃圾車配樂, 是〈少女的祈禱〉或是〈給愛麗絲〉。為什麼 世界名曲《少女的祈禱》會 成為 台灣 垃圾車的音樂!據說是 當年 衛生署長 許子秋(生於 西元1920~西元1988逝世)的點子。這點子 是 因為 那時候 衛生署 某主管的女兒 正在 練習 這首 鋼琴曲,所以 就 將「少女的祈禱」作為 垃圾車的配樂。早期 台灣的垃圾車 多播放 這首 曲子,雖然 目前 不少的垃圾車 改為 播放「給愛麗絲」,但是 大多數人 主觀上 仍 認為 垃圾車 所播放的音樂 是《少女的祈禱》。

         垃圾車 播放音樂 以 提醒家戶 拿垃圾 出來傾倒,已 成為 台灣特色。,大多數 台灣人 對《少女的祈禱》和《給愛麗絲》 這 兩首曲子 耳熟能詳。只是 有些人 並不知 這 兩首曲子 是 世界名曲。

參考資料:

《少女的祈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SXn17vTba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1L-HQ7YK1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ZIjdv6PD6U

《給愛麗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vfNMUPIWD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0ElRM5LhY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7bJK9kEo4c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1-03-01_164142.jpg

【歌曲賞析】  不了情

電影《不了情》主題曲:

詞:陶秦

作曲:王福齡 (莫然)

陶秦(西元1915年~西元1969年),名 秦復基,浙江 慈谿人,大學尚未畢業,就以 陶秦為筆名,翻譯 外國名著,在文壇 頗有聲名,未正式進入影壇 就 當上編劇,當時 年僅25歲。

《不了情》是由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 出品的一部愛情片。由 陶秦執導,林黛、關山、高寶樹、蔣光超、洛奇、何藩等 領銜主演。林黛 憑藉該片在 西元1962年,獲 第九屆亞洲影展 最佳女主角獎。自 林黛去世後,該片多次重映,仍獲影迷的支持,回味 林黛的大明星風采。

王福齡(西元1925年~西元1989 年),筆名 莫然,出生於上海,畢業於上海 光華大學,後來 往上海音樂專科學校 繼續進修音樂。西元1952年,他移居香港。早期 主要創作流行曲。不久 即加入邵氏電影公司,並為很多電影處理電影歌曲及配樂.

王福齡製作 相當嚴謹,曾 創作不少經典旋律。他以《不了情》 獲得 第九屆亞太影展 最佳主題曲特別獎。歌曲 風行於東南亞各地,更 被翻譯成多國語文。後來,他憑著《藍與黑》、《山歌戀》獲得 第十一屆亞太影展 最佳音樂獎。

其他 著名作品 有《今宵多珍重》、《南屏晚鐘》、《鑽石》、《我的一顆心》、《癡癡地等》、《甜言蜜語》等。

《不了情》歌詞
 忘不了 忘不了

 忘不了你的錯

 忘不了你的好

 忘不了雨中的散步

 也忘不了那風裡的擁抱

 

 忘不了 忘不了

 忘不了你的淚

 忘不了你的笑

 忘不了葉落的惆悵

 也忘不了那花開的煩惱

 

 寂寞的長巷

 而今斜月輕照

 冷落的鞦韆

 而今迎風輕搖

 它重複你的叮嚀

 一聲聲 忘了忘了

 它低訴我的衷曲

 一聲聲 難了難了

賞析

《不了情》是西元1962年,由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出品的一部愛情片影片。講述了 夜總會歌女邂逅情郎的故事。由 陶秦執導,林黛、關山、高寶樹、蔣光超、洛奇、何藩等 領銜主演。林黛 憑藉該片在亞洲影展中第四度奪得影后名銜。自林黛去世後,該片多次重映,仍獲影迷的支持,回味林黛的大明星風采。

林黛的 欲言又止,哀怨纏綿,關山的 黯然神傷,情真意切;陶秦導來遊刃有餘,富於電影感。

《不了情》一曲 由顧媚代唱,片中 被幾度演繹,“它重複你的叮嚀,一聲聲,忘了,忘了……”極盡哀豔纏綿,影片 為王福齡 帶來亞洲影展 最佳主題曲特別獎。悲劇歌女為情郎犧牲的橋段 曆久不衰,重看 仍催人淚下;特別是 結合了林黛的悲劇人生,令人 慨歎生命中的轉折與無常。

《不了情》最早的原唱人 是 老牌歌手 顧媚, 但 讓《不了情》歌曲 深植人心,是 蔡琴、鄧麗君等的演唱,由此 可見,歌曲 受歡迎與否?有時候 關鍵 就在 演唱人,能不能 唱出 歌曲 所設定的意境,感動 樂迷們的心!

參考資料:

《不了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mqK3M0wE_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EmVbR-0fe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R0BII0ogxg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1-03-04_202806.jpg

【孟子解析】 自反而縮   雖千萬人  吾往矣
   《孟子》(公孫丑上):
       孟子曰:「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
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孟子 生於周烈王 四年,卒於周赧王 二十六年(西元前372年~西元前289年)名軻,字子輿,戰國時 鄒(今山東鄒城)人。魯國 貴族 孟孫氏的後裔。
     孟子  提倡王道、重仁義、輕功利、創性善之說,孟子繼承 並發揚光大 孔子的思想,成為 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 與 孔子 合稱 「孔孟」。後世尊為 「亞聖」。儒家 有所謂:「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孟子言論,集於《孟子》一書。

 《孟子》是記載孟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書。全書有七篇,每篇各分上下,共十四卷。篇名依序是:〈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離婁〉、〈萬章〉、〈告子〉、〈盡心〉。每篇篇名取自首章開頭的幾個字,沒有特定的含義。
      《孟子》全書,主要在闡揚孔子以「仁」為中心 的學說,而特別強調「義」字,建構了儒家仁義道德的完整思想體系。自漢代起,《孟子》一書已有很大的影響,到北宋時被列入為儒家的經典。南宋理學家朱熹把《論語》、《 孟子》、《大學》、《中庸》合編為《四書集註》,更加提昇《孟子》的地位。

        注釋:
1. 自反:自我反省。
2. 縮:縮( 音ㄙㄨˋ),意為 直,引申為 有道理。
3. 褐寬博:穿著粗布衣的平民。
4. 惴:惴(音ㄓㄨㄟˋ),害怕。

意譯: 
           孟子引述曾子的話,而曾子的話,則是轉述 孔子的說法。孔子說:「自我反省,要是 理曲的話,縱然 只是 面對穿著粗布衣服的平民,我能 不害怕嗎?自我反省,只要 理直(合乎義理),縱然 面臨 千萬的人的阻撓,我也一樣勇往直前!」  
解析: 
         只要「理直」,就可「氣壯」。理直氣壯,勇者不懼,真正的勇氣,不是 好勇鬥狠,而是站在真理這一邊,只要是道義之所在,即使面對強權和暴力;即使千萬的人的阻撓、反對和不理解,也決不氣餒而改變自己的志向。
         在道德淪喪、正統的倫理綱常 坍塌的時代裏,孔子所提倡的仁義、道德似乎很不合時宜,但是孔子沒有向強大的世俗邪惡勢力低頭,始終維護著仁義道德,堅守正道,「雖千萬人吾往矣」,努力以赴,終將他的思想,代代相傳,影響全中國,更影響了全世界,。

參考資料:
         有人 將「理直氣壯」,解釋為「得理不饒人」,認為 不要「理直氣壯,而要「理直氣和」。似有違「理直氣壯」本義。
   (其實自以為「得理」,客觀分析,往往 根本沒道理。只是自我感覺「很有道理」。)
         此處的「氣」,是 指「正氣」,「浩然之氣」。孟子說:「吾善養浩然之氣。」「何謂浩然之氣?」「浩然之氣,如何養呢?」孟子說:「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
          孟子說:「夫 志,氣之帥也…」這種「氣」靠的是正義和道德的日積月累,否則只會 消退無力;只會存在於 「真君子」的身上,絕非「偽善的人」,掛個招牌 就能擁有。所以,浩然正氣,靠的是養;養,靠的是誠。唯有真心追求之人,方有所得。
         元代 王冕說:「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正氣滿乾坤。」;西晉 楊泉說:「一身正氣為人師,兩袖清風能生威。」(莫問政黨有藍綠,祈求人間有正氣)
         南宋 文天祥:「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三綱實繫命,道義為之根。」(文天祥《正氣歌》)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