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7_162639.jpg

【名文賞析】 噤若寒蟬    寒蟬效應

南朝 宋 范曄《後漢書.卷六七.黨錮列傳.杜密傳》:

     「後 密 去官還家,每謁守令,多所陳託。同郡 劉勝,亦 自蜀郡 告歸鄉里,閉門埽軌,無所干及。

        太守 王昱 謂密 曰:『劉季陵 清高士,公卿多舉之者。』密 知 昱激己,對曰:『劉勝 位為大夫,見禮上賓,而 知善不薦,聞惡無言,隱情惜己,自同寒蟬,此罪人也。今 志義力行之賢 而密達之,違道失節之士 而密糾之,使明府賞刑得中,令問休揚,不亦萬分之一乎?』昱 慚服,待之彌厚。」

           范曄(西元398年~西元445年)字 蔚宗,小字 搏。順陽(今 河南 淅川縣東)人。南朝 宋 著名 歷史學家, 著《後漢書》。

      《後漢書》一百二十卷,南朝 宋 范曄撰,書 分十紀、十志、八十列傳三大類,惜 十志未成,范曄 即因罪而被殺,南朝 梁 劉昭 將 晉  司馬彪《續漢書》之八志:律曆、禮儀、祭祀、天文、五行、郡國、百官、輿服 補入,並加注。唐 章懷太子 李賢 續 為之注。

注釋:

1. 黨錮:黨錮 亦作「黨固」。也作「黨禁」。禁止誹謗宦官的黨人出任官職,並限制其與人交往,禁錮終身。

2. 噤若寒蟬:指 像寒冷季節時的蟬,一聲不響。比喻 不敢說話。

3. 噤:噤(音ㄐㄧㄣˋ),閉嘴 不作聲。不可 寫為「禁」。

4. 密:杜密,字 周甫,東漢 潁川人,生卒年不詳。官至 北海相,後 去官還家。桓帝時 拜尚書令,轉 太僕,以黨事免。後復為 太僕,坐黨事 被責問,自殺。

5. 劉勝:即 劉季陵,東漢人,生卒年不詳。 

6. 蜀:今 四川。

7. 郡:州郡。

8. 閉門埽軌:謂 杜絕賓客,不與來往。李賢註:「軌,車跡也。言絕人事。」亦作「閉門卻軌」。

9. 埽:埽(音ㄙㄠˇ ),治河時用來護堤堵口的器材,用樹枝、秫秸、石頭等捆扎而成。

10. 無所干及:不作與己無關的事情,謂 明哲保身,不問政事。

11. 激:激勵。

12. 隱情惜己:隱瞞實情,以保全自身。

13. 自同寒蟬:為了保全自己,像寒蟬似的不聲不響。

14. 慚服:又敬佩又慚愧。

15. 彌厚:更好。

意譯:

         東漢時 杜密是 一個正直敢言的人,他 為官清正,執法嚴明。杜密 去官回鄉後,對政事 仍十分關心,常 向太守 推舉賢人,揭露惡行。當時 有位與杜密同鄉的高官 劉勝,也 辭官還鄉。劉勝 為人 明哲保身,不問政事。

         有一天,太守 王昱 對杜密 稱讚 劉勝 是個 不過問時政的清高之士。杜密 知道 太守是 嫌他 愛管閒事,激勵 他 向劉勝學習,就 說:「劉勝 曾任 大夫,現在退休了,每天 仍接見 不少重要人士,理當 多關心政事。可是 他知道 有賢能的人,卻 不往上舉薦;知道 不好的事,也不肯 向上通報。為了 保全自己,像寒蟬似的不聲不響,這是 國家的大罪人啊!

         而我 見到 有志於正義、盡力行善的賢者 就 向您推薦,見到 違背正道、喪失節操的人 就 向您糾舉,使您 賞罰得宜,英名遠揚,報 知遇於萬一,實在 不是 我想多事啊!」太守 聽了 杜密的話,對 杜密 又敬佩又慚愧,就 待 杜密 更好了。

賞析:

          蟬 嘶於夏秋,不久即死。古人不察,以為 蟬到寒天,不能發聲,乃 以「噤若寒蟬」形容 不敢作聲。語本《後漢書˙卷六十七˙黨錮傳˙杜密傳》:劉勝 位為大夫,見禮上賓,而知善不薦,聞惡無言,隱情惜己,自同寒蟬,此罪人也。

          後來「噤若寒蟬」這句 成語 就 從這裡 演變而出,用來 比喻 不敢說話。後來 報章媒體 所稱「寒蟬效應」乃 延申其義,形容 人們 因某事件 所引發的言論不自由。

       「寒蟬效應」(Chilling Effect),是 一個法律用語,特別 在討論言論自由或集會自由時,指 人民 害怕 因為言論 遭到 國家的刑罰,或是 必須 面對 高額的賠償,不敢 發表言論,如同 蟬 在寒冷天氣中 噤聲一般。「寒蟬效應」的發生,將 導致公共事務 乏人關心,被視為 過度壓制言論或集會自由的不好後果。

參考資料: 

       在 中國 古代的周朝時期,發生過 一場 被稱為 「國人暴動」的事件,是說 在周厲王時期 統治 荒淫無度,百姓 怨聲載道,但是 周厲王 不知 反省自身 ,反而 頒布命令 說:「禁止國人 批評朝政,聽到 誰有不滿言論 就 處以刑罰」 ,因此 殺了 不少人。         

        國人 只能 在見面時 互相看一眼 而 不敢說話。這 就是 成語「道路以目」的由來。 終於 國人 忍無可忍,發生暴動 推翻了 周厲王。 

《邵公 諫 厲王弭謗》原文: 

  「厲王虐,國人謗王。邵公 告曰:「民不堪命矣 !」王怒,得 衛巫,使 監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 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 邵公 曰:「吾 能弭謗矣,乃不敢言。」邵公 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 為川者 決之使導,為民者 宣之使言。‧‧‧‧‧」

    王 不聽,於是 國人 莫敢出言。三年,乃 流 王於彘。」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0-12-04_193550.jpg

【詩詞賞析】  對酒當歌 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三國時代  曹操《短歌行》二首之一 節錄: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 ? 唯有杜康。」
   
              曹操(西元155年~西元220年),字 孟德,小名 吉利,小字 阿瞞,沛國 譙縣(今 安徽 亳州 )人。東漢末年 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國時代 曹魏 奠基者和主要締造者。

曹操  在世時官至丞相,爵至 魏王。其子 曹丕 篡位 稱帝後,追尊 其為 武皇帝,廟號 太祖。

曹操 著作 ,今存 樂府歌辭 二十餘首,皆為 舊題新作,或反映 漢末動亂,或抒 一己之抱負,詩風 古直沉雄,蒼涼悲壯,錄有《魏武帝 集》。

注釋:
1. 短歌行:為 樂府舊題,屬《相和歌.平調曲》。而 本詩 則為 建安十三年(西元208年)冬,曹操 率軍南征,橫槊賦詩 而成。

2. 去日:逝去的日子。

3. 杜康:相傳為 發明 釀酒之人,在此 借代「酒」。

意譯:
            對著美酒 自然要高歌,人生 又能 有多少寒暑?正如 晨露將逝一般,失去時光 多到令人不堪。

儘管 在席上慷慨歡唱,心中的憂思 依舊難忘。如何 才能消解憂悶?只有 快飲美酒方覺酣暢。

賞析:

                  這首詩 是 曹操詩歌中 具有 代表性的言志之作。全詩 通過對時光易逝、賢才難得的再三 詠歎,抒發了 自己 求賢若渴的情感,表現出 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和自強不息的進取 精神。

氣韻沉雄,質樸簡潔,大巧若拙是 曹操 詩歌語言藝術上的主要特點。《短歌行》氣魄雄偉,想像豐富,古樸自然,慷慨悲涼。

這首詩 既有「人生無常」、「賢才難得」、「功業未竟」之悲涼深沉,亦有 得天下英才 匡濟危世的豪邁雄壯;全篇 感情真摯,以詩明志 一抒抱負,於辭句上 則 質樸無華、多用典故,故 鍾嶸《詩品》 謂之:「曹公 古直,頗有 悲涼之句」。

參考資料:

三國時代  曹操《短歌行》二首之一: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佼佼如月,何時可奪?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
,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棲?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0-12-31_102719.jpg

【歌曲賞析】  恭喜   恭喜

《恭喜  恭喜 》:

作詞:陳歌辛
作曲:陳歌辛

陳歌辛(西元1914年~西元1961年),原名 陳昌壽,出生於 江蘇省 南匯縣(今屬上海市 浦東新區),與黎錦光 同被認為是 中國流行樂壇 成熟期 最傑出的代表,分別有「歌仙」與「歌王」之譽。

陳歌辛的作曲 代表作 有《風雨中的搖籃曲》、《永遠的微笑》、《玫瑰玫瑰 我愛你》、《西湖春》、《鳳凰於飛》、《夜上海》、《蘇州河邊》等歌曲,由 李香蘭、龔秋霞、姚莉、白光等 歌手 演唱,在 上海風靡一時。

《恭喜 恭喜》歌詞

每條大街小巷 每個人的嘴裏
見面 第一句話 就是 恭喜恭喜
恭喜 恭喜 恭喜你呀 恭喜 恭喜 恭喜你

冬天一到盡頭 真是好的消息
溫暖的春風 吹醒了大地
恭喜 恭喜 恭喜你呀 恭喜 恭喜 恭喜你
恭喜 恭喜 恭喜你呀 恭喜 恭喜 恭喜你

靄靄冰雪 溶解 眼看梅花 吐蕊
慢慢 花也活絡 聽到 一聲雞啼
恭喜 恭喜 恭喜你呀 恭喜 恭喜 恭喜你

經過 多少困難 經歷 多少磨練
多少 心兒盼望 春天的消息
恭喜 恭喜 恭喜你呀 恭喜 恭喜 恭喜你
恭喜 恭喜 恭喜你呀 恭喜 恭喜 恭喜你

說明:

這首歌《恭喜 恭喜》,每到 過年,這首 節奏歡快,歌詞 喜氣洋洋的《恭喜 恭喜》就會 在大街小巷 唱響,世界 各地的華人 都很 熟悉這首歌,但 這首歌 原本 並不  「賀年歌曲」。

這首《恭喜 恭喜》有 五段歌詞,第一、五段 描寫人們互道喜訊,第二至四段 寫寒冬結束後 春來大地,並 提到 歷盡苦難而生的盼望之情。

這首歌全曲 歌詞 描寫 中國人民 在抗戰勝利後的舉國歡騰景象,記敘 民眾經過長年戰火後 苦盡甘來。例如,「經過多少苦難,歷盡多少磨練」一句,本意是 憶述 八年抗戰的奮鬥,後來 解讀為 告慰 人們過去一年來的辛勤工作;「多少心在盼望、盼望 春的消息」一句,本意是 寫 戰時 人民對勝利的盼望,後來 解讀為 人們的新年祝福。

由於 符合 抗戰勝利的時代背景,《恭喜 恭喜》發表後 隨即流行。此曲 發表時 碰巧 正值 農曆新年(一說 為 新年前夕,一說 為 新年期間),加上歌詞與農曆新年的氣氛 也 頗為應景 ,因此 被大眾當成了 「賀年歌曲」,在 往後的春節 經常被傳唱。此曲 本來 沒有鑼鼓伴奏,後來 編曲時 加入,以配合 新年氣氛。

參考資料:

《恭喜恭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VCAeYVYmy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7D4Ua1_4Zs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0-12-12_094318.jpg

【名文賞析】 只許 州官放火   不許 百姓點燈

  陸游《老學庵 筆記》卷五:

       「田登 作郡,自諱其名,觸者必怒,吏卒 多被榜笞,於是 舉州 皆謂 燈為『火』。上元放燈,許 人入州治 遊觀,吏人 遂 書榜 揭於市 曰:『本州 依例 放火 三日。』」

         陸游(西元1125年~西元1210年),南宋詩人,字 務觀,號 放翁,越州 山陰(今浙江 紹興市)人,徽宗 宣和七年生。年十二 能詩文,才氣超逸,尤長於詩。宋孝宗 即位,賜 陸游 進士出身,於 宋孝宗(西元1166年)年間,因 極力 支持抗戰派 北伐,橫遭 投降派 之排擠,後 被彈劾去職,歸老 山陰故鄉。寧宗 嘉定二年(西元1210年)卒,年 八十五。

注釋:

1. 田登:人名。曾任 州郡的太守。

2. 作郡:擔任 州郡的太守。

3. 諱:避諱、忌諱。

4. 自諱其名:忌諱別人 直呼他的名字。

5. 上元:農曆 元月十五日。元宵節。

6. 觸:觸犯。

7. 榜笞:(音ㄅㄥˋㄔ)拷打、鞭打。

8. 舉州:全州。

9. 遊觀:遊覽賞玩。

10. 揭:公佈。

11. 遂:於是。

12. 書:寫。

13. 揭:揭(音ㄐㄧㄝ)揭示、發佈。

14. 榜:告示文書。

15. 市:鬧市。

16. 三日:數日。三 指多數。

意譯:

           田登 當了 州郡的太守,他 忌諱 別人 直呼 他的名字(由於 他名字的「登」,與「燈」諧音。他 不許身邊的人,在談話時,說到 任何一個與「登」同音的字。)觸犯了 他這規矩的人,他 必定大怒 嚴加處罰。有些 差吏小卒‧因此 遭受拷打。  在 這種情況下 全州的老百姓,只好 稱「燈」為「火」。

           正值 上元節 放燈的日子,官府 允許人們 在州的轄區內 遊覽賞玩。 於是 差吏 就在 發佈於鬧市的文書上 寫着:「本州 按照慣例,放火三天」。

賞析:

          田登 當了 州郡的太守,他 忌諱 別人 直呼 他的名字(由於 他名字的「登」,與「燈」諧音。他 不許身邊的人,在談話時,說到 任何一個與「登」同音的字。)觸犯了 他這規矩的人,他 必定大怒 嚴加處罰。

          一年一度的元宵節 即將到來。依照往例,州城裏 要 點放 花燈 表示慶祝。放燈之期,代有不同,約在 正月十一日至二十日之間。

。州府衙門 要 提前 貼出告示 ,讓老百姓 到時候 前來 觀賞花燈。可是 這次,卻 使 書寫 告示的差吏 感到 左右為難。怎麼辦呢? 用上「燈」字,要 觸犯太守;不用「燈」字,意思 又很難 表達 清楚。想了好久,書寫 告示的差吏 只能 把「燈」字 改成「火 」字。這樣,告示上 就 寫成了「本州 照例 放火三日」。

         告示 貼出後,當地的老百姓 更是 氣憤萬分,譏諷的說:「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從此 就衍生出 這 深具諷刺意味的諺語,一直 在民間 流傳著。用來 比喻 統治者 可以胡思亂想作非為,而 百姓的正當言行 也 要受到 種種限制。

         本文 通過 一則避諱的小故事,嘲諷了 那些踐踏百姓權益的當代統治者,將他們的醜惡嘴臉 揭露得 淋漓盡致。

參考資料: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從 它的字面 就 能夠體會出 當權者 對 百姓極端的刻薄,事實上 每當 朝政腐敗,奸人當道 之時,這樣的情況 比比皆是。

         政客的醜陋嘴臉、官員的雙重標準,很容易 就會 令人想起「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 諺語。將 大火與小燈 作 對比的描寫手法,確實 相當 針砭時弊。究其 本意,它雖然 都是 用來 諷刺官員的威權統治,但箇中的情節 卻 與 「放火」「點燈」 無關。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0-12-07_160030.jpg

【莊子解析】  竊鉤者誅   竊國者侯

《莊子 外篇》(胠篋):

      「彼 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

《莊子》簡介

        《漢書藝文志》載「《莊子》五十二篇」,然而當時流傳版本,今已失傳。今本《莊子》僅目前所傳三十三篇,六萬五千多字,已經 郭象整理,篇目章節 與漢代亦有不同。其詳細篇目如下:

        《莊子》分 內篇、外篇、雜篇三部分。

           內篇:有 逍遙遊、齊物論、養生主、人間世、德充符、大宗師、應帝王等七篇。 

           外篇:有 駢拇、馬蹄、胠篋、在宥、天地、天道、天運、刻意、繕性、秋水、至樂、達生、山木、田子方、知北遊等十五篇。 

            雜篇:有 庚桑楚、徐無鬼、則陽、外物、寓言、讓王、盜蹠、說劍、漁父、列禦寇、天下等十一篇。

            以前 一般認為《莊子》全部為 莊子所著。從 宋代起,有不同見解,認為 內篇為 莊子 本人所著,而 外篇和雜篇是 後人託名。外篇雜篇 若不是 莊子所作,應為 莊子弟子及後學所著,但外篇和雜篇,大抵 不違離 莊周主旨。

注釋:

1. 胠篋:胠篋(音ㄑㄩ  ㄑㄧㄝˋ),打開箱子。後 亦泛指 盜竊。

2. 鉤:鈎 (用具的一種。形體彎曲,可 用以鉤取或懸掛器物)。又  一切形體彎曲似鉤的物品。是 普通百姓用品,是 古代非常尋常的賤物。

3. 誅:誅殺,處死。

4. 國:國家政權。

意譯: 

       《莊子 外篇》(胠篋) :「 偷鉤子的小偷,要被處死;但篡奪政權的人, 反倒成為諸侯;成為 諸侯之人,大講仁義道德,受蒙蔽的民眾 反倒 視其為仁義化身。」

解析: 

       《莊子》一書 又稱《南華經》,是 道家的經典之一。該書 文字雄美,想像豐富,善於通過 寓言的故事 來說理,在藝術上 有很高的成就。 

 「竊國者侯」一詞最早出自《莊子》〈胠篋篇〉,它的上下文是:「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意思 是說:偷鉤子的小偷,要被處死;但篡奪政權的人, 反倒成為諸侯;因 竊國者權勢在握,人們 不敢 稱他是大盜,反而 諂媚的稱揚 竊國者是 仁義之人。

   這句話 後世 常被用來諷刺,法律 只是 用來讓小老百姓聽話的,統治者 卻可以淩駕其上,不受束縛。用白一點的話 就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至於「竊鉤者誅,竊國者侯」怎會 引申出「侯之門,仁義存」這層意義?竊國者 怎麼還存仁義呢?因為  竊國之後,仁義的門面也就大言不慚 擺出來,而且 還可昭範後世。

        其實 這是 憤世嫉俗的反諷話,「成王敗寇」,不擇手段 竊奪國家政權的,卻 往往能封侯拜相,甚至 稱王稱帝,反映政治社會現象的不公不義,從古至今 皆然。

參考資料:

        莊子(約西元前369年~西元前286年),名 周,字 子休,生卒年失考,約與孟子同時。戰國時代 宋國 蒙(今河南省商丘市東北,一說 安徽蒙城)人,曾任 漆園吏(對此向來有兩種解釋,一說以漆園爲古地名,莊子曾在此作官;一說 解釋爲 莊子曾在蒙邑中爲吏主督漆事(蒙 在今 商丘市北) 。以後說 爲是。)

    莊子是 著名 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 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繼承和發展者。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

       據傳,莊子嘗隱居 南華山,故唐玄宗 天寶初,詔封 莊周為「南華真人」,稱其著書《莊子》為《南華經》。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0-11-24_061435.jpg

【撫今追昔】美國萊豬進口   食安風暴又起    

【撫今追昔】  回顧過去   看看當前

往昔:發生 食安風暴     

今日:美國 萊豬進口

解析: 

《往昔:往昔:發生 食安風暴 》

                          台灣「食安風暴」於民國100年5月 拉開序幕,「塑化劑」衝擊飲料、果汁 逾兩百家食品業者,人人 風聲鶴唳。民國102年5月 「毒澱粉」風暴又起,輿論嘩然,政府 強化食安管理,言猶在耳,未料市售 板條、粉圓、豆花等食品,再度淪陷。民國102年10月 以棉籽油、芥花油及銅葉綠素摻混的「假橄欖油」又掀滔天巨浪,知名食品業者 如大統 長基、富味鄉、味全、福懋 所銷售的油品,皆 捲入這場風暴。
           歷經 兩年三場 食安風暴,正當大家以為雨過天晴之際,民國103年9月強冠 「餿水油」風暴 席捲全台,引起全民恐慌,黑心商人 除餿水油外,也用病死豬牛的屍體,煉成 食用油,賣到 全台各地。風暴甫平,民國103年10月頂新旗下 正義香豬油 又涉混摻 飼料油,全民的憤怒,遂 排山倒海而來。

《今日:美國 萊豬進口》

                        總統 蔡英文2020年8月28日宣佈「有條件解禁」開放 美國使用萊克多巴胺(Ractopamine)豬肉 自2021年1月1日進口。引起 台灣各界議論紛紛。

萊克多巴胺是 一種藥物,亦稱「瘦肉精」,用以 助長 豬、牛、火雞 生出瘦肉,減少體脂肪。美國稱 在其測定的容許殘留量下 合法使用,將 不會 對人類造成中毒或短期危害。然而 包括歐盟、俄羅斯、中國等 世界上多數國家,目前 仍然 禁用此類添加物。

蔡英文政府 將 開放 含有萊克多巴胺的美國豬肉進口,引發 食安爭議,更 有人 質疑民進黨 在野時 反萊豬,執政後 卻 開放萊豬,「換位置 換腦袋」。2020年11月22日秋鬥遊行 以「反萊豬、反雙標、反黨國」為主軸,國民黨、民眾黨 也 首度組隊參加,高喊「反萊豬、護健康」訴求。

參考資料:                  

《食安的資料》
毒素 六大觀念澄清:
˙合法添加物≠天然無毒──>反而 多具有化學毒性。
˙安全劑量≠對健康無害──>只是 不會 讓你 立即送醫。
˙非法添加物≠徹底禁用──>它們 仍大喇喇 存在許多食品中。
˙天然食物≠完全無毒 ──>環境汙染 勢必養出問題蔬果和禽畜。
˙努力排毒≠完全排毒 ──>血液吸收的「經皮毒」幾乎 排不掉。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0-11-10_152211.jpg

【詩詞賞析】  誰知盤中飧      粒粒皆辛苦

  李紳《憫農詩》:

第一首: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第二首: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另一版本: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李紳(西元772年~西元846年),字 公垂,江蘇 無錫人,祖籍 安徽 亳州。元和 元年(西元806年)進士,補國子監助教。歷官 翰林學士、右拾遺,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宋亳汴穎觀察使。開成 五年(840年)任淮南節度使,不久 入京拜相,官至尚書右僕射門下侍郎,封 趙國公。
    李紳為中唐詩人,與元稹、白居易 共倡「新樂府」詩體,史稱「新樂府運動」。有《全唐詩》錄《追昔游詩》3卷、《雜詩》1卷。詩作中 以《憫農詩》最為著名。

語譯:

第一首:
農夫在春天來臨時,種下一粒粟米,到了秋天就能收穫萬顆粟米。

即使 所有的田地都沒有荒廢,卻仍有佃農因被地主、富豪剝削,吃不飽而餓死。

第二首:
農夫在炎炎夏日的中午,仍舊在田中辛辛苦苦,從事除草插秧等農作,汗

滴落到禾苗的土裏,有誰知道碗盤中的米飯,每一粒是由那些農夫辛苦耕耘收成

而來的。

賞析:
李紳以悲天憫人的胸懷寫了兩首「憫農詩」。

第一首「憫農詩」,刻畫出農夫辛苦的形象。農夫的耕作技術很好,春天播種秋天收穫,雖然豐收卻得把辛苦種來的米糧,上繳給地主、富豪,因為大部分的農夫都是佃農為人耕種,農夫最後反而自己吃不飽而餓死,這是多麼諷刺的一件事情啊。

第二首「憫農詩」,轉為對農夫的關懷。農夫們頂著大太陽在田中辛苦工作,汗水滴落在泥土裏,所謂「有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穫」,我們每天吃到的香噴噴的米飯,每一粒都是農夫們辛苦耕耘的成果。因而「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當我們吃著盤中的食物時,應該飲水思源,對農夫心懷感激。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20-04-05_080139.jpg

【詩詞賞析】 春宵一刻值千金         花有清香月有陰

  蘇軾《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歌管樓台聲細細,鞦韆院落夜沉沉。」

                蘇軾(西元1036年~西元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縣人,生於宋仁宗景祐三年(西元1036年),卒於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西元1101年),享年六十六歲,為蘇洵之子,蘇轍之兄,三人合稱三蘇,且並列唐宋八大家之中,為稟賦極高之天才學者。
        他在中國的文學史上,有極高的成就。除了繪畫,在文章、詩詞、書法方面,都有極高的成就,可說是一位全能的藝術家,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文豪。 

注釋:
1. 春宵:春天的夜晚。
2. 一刻:十五分鐘。
3. 月有陰:指月光所形成的陰影。
4. 歌管:歌聲和管絃聲等樂音,指唱歌奏樂。
5. 聲細細:形容聲音幽長輕柔、飄忽不定、逐漸變細變小。
6. 院落:庭院、院子。
7. 夜沉沉:夜色深沉,指夜已經深了。

語譯:

                  春天的夜晚十分寶貴,即使是短暫的一刻也可價值千金;因為這時候,花兒散發出淡的清香,月兒也有陰影,有一種朦朧的美。 
        樓臺上原本熱鬧的歌聲和管絃聲,已逐漸變得輕輕細細、很微弱了,而庭院中的鞦韆也靜靜地垂懸著,顯得夜已經很深了。

賞析:

                       蘇軾的絕句《春宵》,是一首描寫春夜景色的小詩。全詩描繪夜景如畫,且立意深遠,在冷靜自然的描寫中,含蓄委婉地 透露出對春夜的由衷讚美,引發了人們對光陰可貴的聯想。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是一年之始,春暖花開,萬物復甦。春代表著生命,象徵著希望,然而春光美好,卻又非常短暫,因此人們在歌頌春天的同時,也意識到光陰的可貴。此詩句「春宵一刻值千金」,是成語「一刻千金」的出處。 意思是要人們珍惜時光,努力完成自己的事業。 
               「春」在中國文化中,除了作為季節的名稱,也是愛情的象徵。而「春宵」,就更容易引起人們對「男女幽情」的聯想了。 白居易   的《長恨歌》中的「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即是用「春宵」,隱指 唐玄宗與楊玉環的夜夜幽會。人們把「春宵一刻值千金」,用於 愛情或幽會的場合,似乎 就成了一種必然了。       
         時至今日,人們偶爾也用這一句「春宵一刻值千金」,形容 春夜的景色優美、光陰可貴。更多 是用來,描述 男女幽會的時刻,美好而短暫,應當珍惜。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20-10-24_095758.jpg

【歌曲賞析】  《台灣光復   紀念歌》

《台灣光復 紀念歌》:

作曲  陳泗治    作詞  陳波
歌詞: 

張燈結彩 喜洋洋,勝利歌兒 大家唱,

唱遍 城市和村莊,台灣光復 不能忘。

不能忘,常思量,不能忘,常思量。

國家恩惠 情分深長,不能忘。

 

有錢難買 真情意,有錢難買 真爹娘,

今朝 重見天和地,八年血戰 不能忘。

不能忘,常思量,不能忘,常思量。

加緊建設 衛國增光,不能忘。

 

張燈結彩 喜洋洋,光復歌兒 大家唱,

唱遍 城市和村莊,民族精神 不能忘。

不能忘,常思量,不能忘,常思量。

中華民國 天長地久,不能忘。


                     陳泗治 (西元1911年~西元1992年),出生於 台北士林街 社子 三角埔,父親 陳應麟為 前清秀才。西元1924年,陳泗治 受有「台灣教會音樂之母」之稱 的 加拿大籍 宣教師 吳威廉牧師娘( Margaret Gauld )啟蒙,開始 接觸西方古典音樂。

       西元1928年,陳泗治 畢業於 淡水中學校。西元1929年,陳泗治 於大稻埕 長老教會 由 張金坡牧師 爲他洗禮。西元1930年,陳泗治 入台北神學校(四年制,今 台灣神學院前身),並跟隨 德明利姑娘 ( Isabel Taylor ) 學習鋼琴。西元1934年畢業後 赴 日本 就讀 東京神學大學,並從 上野大學 木岡英三郎 學習作曲,跟隨 中田羽後 學習發聲、指揮,並結識 民族音樂同好 江文也。

       西元1937年,陳泗治 開始 擔任 台北 士林 長老教會 傳道師(至1947年)。西元1946年 任「台灣 文化協會」音樂委員會 委員,西元 1947年2月 發生 二二八事件,受 肅殺氛圍  影響 , 陳泗治 擔心 成為 被撲殺對象 ,於 同年 8月 舉家 遷往 淡水。

       西元1952年,陳泗治 出任 純德女子學校 校長。西元 1955年,陳泗治 擔任 由純德女子學校和淡水中學校 合併成立的 淡江中學 校長,任職 長達 二十五年。西元1981年退休,赴 美國定居,西元1992年 與世長辭。 

       陳泗治 作品 ,有 清唱劇〈上帝的羔羊〉、鋼琴曲〈降D大調練習曲〉〈龍舞〉,編輯《聖詩》五百餘首,合唱曲〈讚美主 極大恩賜〉、鋼琴三重奏〈上帝的羔羊〉、鋼琴曲〈十首前奏曲~鍵盤上的遊戲〉等。 其《台灣光復紀念歌》為 廣為傳唱的代表作。

       陳泗治 集 音樂家、教育家 於一身,無論 興學或創作,都 充滿 宗教情懷,洋溢 愛神愛人、愛鄉土的濃郁之情,所以 能 感人至深。

       至於 《台灣光復紀念歌》 作詞者 陳波先生 究竟是誰,仍舊 是個謎?是否 可能 就是 作曲家 陳泗治本人? 有人認為是蔡培火的筆名? 則待查證………
 

說明:

        中日 甲午戰爭 清廷 戰敗後,台灣 被清政府 割讓給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 日本戰敗 投降後,於西元1945年10月25日 在太平洋戰區台灣 的 台北市 中山堂, 舉行 日本的受降典禮,中華民國 國民政­府 代表盟軍 接收台灣。

        日本投降的消息傳來,台灣民眾 欣喜若狂,整個社會 掀起一股歡迎祖國及學習國語的熱潮。社會士紳組織「歡迎國民政府籌備會」,並組成「光復致敬團」前往 南京 向中央政府致意。

        翌年8月,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頒布命令,明訂10月25日 為「台灣光復節」以為紀念。
 

賞析:

                            西元1946年,陳泗治 擔任「台灣文化協會」音樂委員會 委員。同年,陳氏受教育部 所託 完成 合唱曲《台灣光復紀念歌》。曲調中 充滿了 飲水思源之情。

     《台灣光復紀念歌》,是往昔 在 中小學的音樂課 經常 傳唱的歌曲。

        陳泗治作品 洋溢著 強烈民族氣息、濃厚的鄉土色彩。其 深獲 呂泉生、高慈美、蕭泰然、馬水龍等 名家 推崇 。呂泉生 稱其 為「偉大的完人」 , 高慈美 稱其 「每一首樂曲 都深富感情」。 


歌曲《台灣光復 紀念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7vcEEoGXN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f4gg5PCIz0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20-09-20_140051.jpg

【歌曲賞析】  意難忘

《意難忘》:

作詞:慎芝
作曲:佐佐木俊一

慎芝(西元1928年~西元1988 年),本名 邱雪梅,祖籍 廣東梅縣,出生於台灣 台中縣東勢鎮(今 台中市 東勢區)。西元1937年,邱雪梅 隨父母遷居上海,在上海 就讀小學。西元1945年7月,邱雪梅 畢業於上海第一女子高級中學(上海第一女高)。西元1945年,邱雪梅 返回台灣定居。西元1949年底,邱雪梅 考試進入 民聲廣播公司(今「台灣廣播公司 台北廣播電台」)工作,筆名「慎芝」。

西元1962年10月10日,台灣電視公司開播;關華石製作、慎芝主持的《群星會》於 同年11月8日開播。《群星會》源自 正聲廣播公司 現場歌唱節目《歌壇春秋》,捧紅了 不少歌手 如謝雷、張琪、青山、姚蘇蓉、鄧麗君等。此節目 播到西元1977年3月29日為止。

佐佐木俊一(ささき しゅんいち)(西元1907年~西元1957年),畢業於 浪江小學。17歲時,因對音樂的熱情與喜愛,而離家出走 到東京去,進入 東洋音樂學校(現今:東京 音樂大學)就讀。

佐佐木俊一與作詞家 佐伯孝夫 搭檔組合,在戰前 寫出許多很受歡迎的歌曲,如 西元1933年藤山一郎所唱的「僕の青春」、西元1935 児玉好雄 所唱的「無情の夢」、西元1940 灰田勝彥 所唱的「燦めく星座」、西元1942 灰田勝彥所唱的「新雪」、西元1942 小唄勝太郎 所唱的「明日はお立ちか」等歌曲。

《意難忘》歌詞

藍色的街燈 明滅在街頭
獨自對窗 凝望月色 星星在閃耀
我在流淚 我在流淚 沒人知道我
啊~啊~ 誰在唱呀 遠處輕輕傳來
想念你的 想念你的 我愛唱的那一首歌

白色的毛衣 遺留我身邊
抱入懷裡 傳來暗香 此心已破碎

 

我在流淚 我在流淚 沒人知道我
啊~啊~ 誰在唱呀 遠處輕輕傳來
想念你的 想念你的 我愛唱的那一首歌

 

你我的回憶 該是兩相同
咫尺天涯 為何不見 此身已憔悴
我在流淚 我在流淚 沒人知道我
啊~啊~ 誰在唱呀 遠處輕輕傳來
想念你的 想念你的 我愛唱那一首歌

析:

《意難忘》是由 慎芝作詞、(原唱者是 美黛,西元1963年發表,收錄於 美黛 首張專輯),紅透 半邊天,為 叫好又叫座的佳作。

美黛本名 熊美黛,西元1939年 出生於台灣 新竹州桃園郡龜山庄(今 桃園市龜山區),西元1956年 到民本電台當助理,西元1957年 參加康樂隊的勞軍活動,展開了 歌唱生涯 。《意難忘》演唱, 深受 台灣歌迷喜愛,傳唱全台。西元1991年獲頒 金曲獎「特別貢獻獎」殊榮。

《意難忘》源自 李香蘭 所原唱的日本曲《東京夜曲》。佐伯孝夫作詞、佐佐木俊一作曲、原唱 為 山口淑子 (李香蘭))。這首歌曲的旋律非常優美,歌詞意境相當憂傷。

參考資料:

《意難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bpSTHKuOr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hBcQeUsKy8

逸竹(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